拓展“复习课”的新视界|温州市方斐卿第三期名师工作站第13次活动侧记

<h3> 1月19日,温州市方斐卿第三期名师工作站全体学员欢聚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迎来了第十三次活动——以"有效复习"为主题的教学与研讨。本次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围绕"复习课"这一主题呈现了四节课型迥异的复习课。这次活动也吸引了鹿城城西学区的老师参与,教研气氛浓烈。</h3> <h3>  上午的活动由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教导主任、工作站成员姚约维老师主持。</h3><h3> 首先为我们展课的是来自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的徐雯雯老师,她和五年(1)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说明文的复习》。徐老师聚焦"说明方法理解和运用"这一复习点,板块清晰,推进自然,环环相扣。课始,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徐老师便利用练习进行前测,聚焦说明方法的困难点,有的放矢。紧接着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自主归纳并整理单元课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发现说明方法的"文字标识",理解清楚了什么是说明方法;然后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课视频,生动活泼地告诉了学生说明方法的作用及表达范式:如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事物本身的特点,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突出事物特点;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事物的特点;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说明文更加真实可信。最后,利用系统的阅读练习,巩固所学,并适时延伸说明文的另一个特点"用词准确"。</h3><h3> 听课老师们纷纷认为,徐老师在课堂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校对学生现场的答题情况,并辅以阅读技巧的引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答题的严谨性和复习课的及时性、实效性。更妙地是,这节课它牢牢延续对知识点进行全面回顾这一主线的同时,也从过程方法角度帮肋孩子梳理出了一条复习的常规方法:归纳整理、思考方法、练习巩固。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h3> <h3>  第二节课,来自温州市马鞍池小学的叶慧老师为我们带来二年级的一节复习课《动词的妙用》。叶老师既大气又和蔼,跟二年级活泼的孩子打成一片,课堂上洋溢着欢声笑语,让人感觉轻松自然。叶老师从"回忆词语"入手,引出今天的对话主题动词。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叶老师紧扣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设计了几个相互照应的闯关性活动:通过"找动词",复现课文中的动词,巩固词语积累;通过"演动词"活动,进一步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通过"用动词"丰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整节课体现了"活动性"、"序列性"与"实践性"。练习题的选用多样化,范围上从课内到课外,形式上从口头到书面再到肢体,富有创新,让人眼前一亮,深深吸引着二年级孩子们的注意力。</h3><h3> </h3> <h3> 上午两节复习课后,陈琳茜、董丹、李求冷等三位老师进行了精到的课例分析。随后,工作站导师方斐卿老师结合上午的两节课谈了"复习课"的特点与方向:在期末复习阶段应该要关注"复习课"这一课型的教学研讨,既对一个学期的教学查漏补缺,又能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复习课"主题教研活动。要充分利用复习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内化提升,迁移运用。上好复习课,前提是要利用好课文。从课文中来,回课文中去。要做到:第一关注聚焦点:利用好课文内的点,进行知识的聚焦、组合、细化。第二寻找放大点:最好的复习做法是浮现的是一个点,呈现的却是一篇文章、几篇文章、甚至是一个单元,帮助学生串起整体性思维。第三夯实落脚点:点要集中,点的推进有层次,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运用。针对第二节课,方老师还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同主题异构的思维和建构,如春风拂面。我们可以关注"妙"字,从三个层次,对二下语文教材的动词进行回顾:单个动词的妙用,连续几个动词的妙用,变着动的词语的妙用。方老师的点评,为复习课的课堂建构推开了一扇窗,为我们的复习课思维洞开了一片海。</h3> <h3>  </h3><h3> 下午的活动由温州市经开区海城二小涂晶晶老师主持,在她知性的言语之间,活动继续着上午的精彩!瑞安市塘下实验小学的庄海亚老师的《信息提取与内容概括》这一课一开始,六年级的学生就沉浸在静静的思考中。在学生概括文章中产生争议时,庄老师用微视频介绍了通过要素串连法(连接六要素)、课题扩充法(给诗加腰)、段意合并法、句子摘录法等四种概括方法,指出根据文章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概括方法。接着,庄老师聚焦"要素串联法"引导学生对记叙文《梦想成真》进行再次概括。在学生思考事件的起因有疑问时,庄老师指出"联系点"是串联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点进行聚合,抓住与"住宅"有关的要素对短文进行了准确的概括。扎实的训练后,学生开始借助判断、选择等题型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堂紧紧围绕主要内容的概括这一复习点,课前基于学前经验有前测,学习过程基于圈划能力有策略,学习效果基于练习有检测。层层推进,板块清晰,使孩子的学习增量增质。</h3> <h3>  温州市南浦小学的张淑琼老师的《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方法》一课,聚焦阅读技巧的培养。课始,张老师基于学前经验,编制"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逆向分析孩子的答题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基于问题,张老师提出阅读要"读文、读题、读生活",才能越读、阅读、悦读。课中,张老师着重从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方法与步骤进行指导。第一,做题前有三问:通读全文,三问"什么",如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二,答题有方法,以《我认识的鲁迅先生》为例,引领学生明了"题文对应,在文中找答案"、"题文对应,巧解题意降难度"、"题文对应,联系文境练答案"等答题策略。</h3><h3><br /></h3> <h3>  课后,学员们纷纷发表见解。康子挺老师指出复习课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知、理解到表达。庄老师的课基于学情,聚焦要素概括法,并将学习过程进行了充分的展开。黄体斌老师在讲述中抛砖引玉,将"我们是否在以考定教?"、"复习课的形式是否可以区别常态课、公开课?"等问题留给学员们进一步的思考。徐梦老师表示欣赏张淑琼老师接地气的课堂开头和外显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直接、直观地接触复习课的真实面目。</h3> <h3>  活动末尾,工作站导师方老师对一天活动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方老师首先感谢主办方对活动的精心组织,同时对临时接受复习研讨的任务并成功展示高质量复习课课堂的学员们给予了肯定。同时,对于复习课的建构,方老师为我们进行高屋建瓴的指导。他指出,复习课重"实",实就是干且有料,聚焦学习要有增量。一节成功的复习课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检验:</h3><h3> 内容上——知晓复习什么,确定哪个知识点?复习点本身的价值高不高?这个点的内容如何整合?要把这些点连成线,成为片、织成网,把培养学生解题的解题能力作为目标之一。</h3><h3> 教法上——根据复习课的不同类型,可以考虑安排几个板块?用什么手段实现复习的有效性,比如用微课引入。</h3><h3> 学法上——对学习主体的关注是复习课的重中之重,一堂课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多少?特别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如何进行同伴互助学习?</h3><h3> 效果上——如何确定知识目标达成度情况?学生掌握情况怎样?学生能否迁移学习?</h3><h3> </h3> <h3>  方老师的一席话,既是问题的思辨,又是复习课的理念渗透,为我们复习课研讨之路竖起一座灯塔,明确一个方向。</h3><h3> 文字:涂晶晶 潘微微</h3><h3> 编辑:康子挺</h3>

复习

老师

学生

动词

方法

温州市

答题

课文

活动

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