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 <h3>为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而作——</h3><h3><br></h3><h3></h3><h3> <b> 我的日记中的马鞍山首批上山下乡活动的真实记录</b></h3><h3><b><br></b></h3><h3></h3><h3> 1968年“文革”中兴起的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至今已经整整五十年了。</h3><h3> 说到上山下乡,我们都会想到一条著名的“毛主席语录”:“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毛泽东的这句话出自他在1955年为一篇关于农业合作社的文章所作的按语中。这条“语录”也成为“文革”前“上山下乡运动”的指南。</h3><h3> 而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则是指“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h3><h3> 当然,本文作者无力、也无意去探讨至今尚有待国家解密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原委。而只是想以一位当年马鞍山首批“上山下乡”的老知青的亲身经历,并借助自己当年的日记片段,真实记录自己当年“上山下乡”的部分史实——</h3><h3><br></h3><h3></h3><h3> 现在我们一般公认“文革”是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指挥的。因此我认为,“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的掀起,也应该在毛泽东身上找答案——</h3><h3><br></h3><h3>一、从9月15日“毛主席最新指示”看“上山下乡”的最初迹象</h3><h3><br></h3><h3> 这是我的1968年9月15日记中记录的“毛主席最新指示”——</h3><h3> (说明:本人对以下所载的日记中的个别词句,均在文法上作了适当调整。)</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1968-09-15日记释文<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毛主席最新指示</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从旧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有些人并有所发明、创造。不过要在正确的路线领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font><font color="#010101">(记录稿,不一定准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可以看出,鉴于当时因“文革”而使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初高中学校几乎陷于瘫痪的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有了的初步设想。我个人认为:即使这个“最新指示”不能作为毛泽东要发起“上山下乡”运动的标志,也可以断定:这个“最新指示”成为以后全国“上山下乡”运动的理论基础。</h3><h3> 当然从“最新指示”也可以看出:当时他的设想是“接受工农兵再教育”,而不是后来的“上山下乡”一刀切。所以我们当时的毕业证书上印着的口号,还是四个面向——</h3><h3><br></h3><h3>二、从10月5日日记的“毛主席最新指示”看“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始</h3><h3><br></h3> <h3> 1968年10月05日日记释文:</h3><h3><br></h3><h3></h3><h3> <font color="#ed2308"> 从广播里又传来了毛主席最新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该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摘自1968-10-05日记</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 <h3> 虽然,看起来这条“最新指示”是针对干部的。但“上山下乡”的概念已经形成。我们现在说“上山下乡”,往往以为只是指学生。但实际上,当时还有大批的干部独自或全家下放农村。他们也应该是“上山下乡”的重要成员。如果说我们的“上山下乡”被冠于“知识青年”的话,那么他们应该是“知识中年”或“知识老年”。</h3><h3><br></h3><h3>三、从10月8日日记的“邢燕子事迹报告”看马鞍山“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开展</h3><h3><br></h3> <h3></h3><h3>1968年10月29日日记释文:</h3><h3><br></h3> <font color="#ed2308"> 今天听了市革会同志介绍了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下乡劳动的知识青年,邢燕子、侯隽等同志光辉事迹。</font><h3><font color="#ed2308"> 向邢燕子学习、走邢燕子道路!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我的决心。</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沈为平10月8日</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当时五中全校师生集中在刚建成的连门窗都未装好的基本属于毛坯房性质的会堂里席地而坐,听“市革委会同志”作的关于邢燕子事迹的报告。记得报告时间很长,差不多整整一个下午,但是讲得很精彩。从报告中可以得知他是由组织上直接派去河北宝坻县邢燕子家乡取经而归的。他满怀激情的介绍了邢燕子、侯隽的先进事迹。不知道别的同学作何感想,但我是被深深打动了,直接就有了下乡的愿望。从我的日记中可以看出,我已经被彻底感动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至今还记得这个报告的诸多细节,作为题外话,仅介绍两个小插曲。</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一是报告中提到毛泽东在请邢燕子、陈永贵等劳动模范吃饭时(好像这天正是毛的生日)侃侃而谈。他说到过去有一个人病入膏肓,已经不可救药了。于是他在临死前绝望地伸手在床下抓了一把土吃了下去,没想到这把土竟成了神药,他的病竟然不治而愈。毛的这句话意在表明,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信心。</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再一个就是郭沫若曾为邢燕子题诗,其意为(邢燕子)这只小燕子将飞过黄河、飞过长江、飞向全中国。</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都是题外话。</h3><h3><br></h3><h3>四、从10月9日的日记看全校上山下乡总动员</h3><h3><br></h3><h3></h3><h3> 邢燕子报告后,全校即进入轰轰烈烈的宣传动员阶段。从当时的日记看,我校是王凤安、蔡德杰两位学长联名贴出了第一张决心书。紧接着,各种决心书、挑战书铺天盖地而来,贴满了学校墙壁。</h3><h3> 我也和邻班的王盛龙同学贴出了自己的决心书——</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决心书释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最高指示<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font></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我的决心</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我们决心听毛主席话,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要党一声令下,我们一定打起背包就出发,绝不讲价钱。我们决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老老实实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沈为平、王盛龙10-9</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二天,我还发表了《等待还是行动》——告全体战友书。</h3> <h3> 对于这篇充满“文革”烟火气的文章,我就不给释文了。因为我实在不想浪费别人、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仅将原稿发在这里,以为资料。</h3><h3><br></h3><h3>五、从10月29日—11月06日日记看全校首批上山下乡行动的落实</h3><h3><br></h3> <h3> 1968年10月29日日记释文: </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最大最大的关怀、鼓舞和鞭策</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校革会已经批准我奔赴农村第一线!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凝结成一句话:毛主席万岁万万岁!</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中华儿女志在四方!我决心走一辈子与工农相接合的道路。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永远紧跟毛主席革命路线,一个心眼走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上!天塌地裂不转向,海枯石烂不变心!海枯石烂不变心!</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从报名到批准下乡,仅仅二十来天时间。</font></h3><h3><br></h3> <h3>10月31日日记释文:</h3><h3><br></h3><h3> <font color="#ed2308"> 今天小东门学习班开了欢送会。会上大家最最热情地鼓舞我。到农村要向贫下中农学习,使我受到极其深刻的鼓舞。</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h3><h3> 这是我所在的小东门地区开欢送会的情景——已经准备出发了。</h3><h3><br></h3><h3>11月4日日记释文:</h3><h3> </h3><h3> <font color="#ed2308">今天。马鞍山市召开了万人欢送会。这样一个极大的鼓舞,给了我无穷的力量。</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h3><h3> 马鞍山召开万人大会,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送行。经由同学回忆,这应该是10月3日的事情。</h3><h3><br></h3> <h3>11月04日日记释文(在文法上稍作变动):<h3></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尚田休息,偶见有诗一首,乘兴而和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font color="#ed2308"><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旧校窗史耻十年, 上山下乡历尚田。</h3></font><font color="#ed2308"><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扎根学农红又专,紧跟统帅意志坚。</h3></font><font color="#ed2308"><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font><font color="#ed2308"><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诗:</h3></font><font color="#ed2308"><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劳动锻炼一周年,坚持三同在尚田。</h3></font><font color="#ed2308"><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锻炼本领红又专,为了革命意志坚。</h3></font><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fon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11月05日从马鞍山出发,当天夜宿绩溪县,第二天到达尚田。记得这是午饭后在某老乡家楼阁上休息时,见到墙上有一首当年工作队留下的“诗”,于是也即兴发了一番感慨!</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综上所述,当时的“上山下乡”运动,从10月5日的动员到11月5日出发,正好是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的。现在来看,整个过程安排有序,高效运行,简直就是战前紧急动员。</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六、从12月24日、27日日记看全国“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开展</font></h3><h3><br></h3></h3> <h3>12月24日日记释文:</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毛主席最新指示 </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的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也应当欢迎他们去。</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如果说毛泽东9月15日“最新指示”还留有四个面向的余地的话,那么这一次“最新指示”则是最终版的“上山下乡”方案。<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可以确定无疑的是: 这个“毛主席最新指示”成为后来全国“上山下乡运动”的“总纲”。</h3><h3> <br></h3><h3><font color="#010101">12月27日日记释文:</font><font color="#ed2308"></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根据毛主席最新指示,中央通知决定:原留工矿基层、升学等毕业生全部到农村去。消息传来,真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极大关怀!毛主席、党中央这一指示真正地为知识青年走上山下乡指出了光明大道;真正地对已上山下乡或正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最大的鞭策;真正的堵住了“读书做官”、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黑祸。个别人想留城市的路也被堵死了,这真是大快人心。让我们一千个叫好、一万个拥护。</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样关怀我们,今后我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真正的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中,把世界观彻底改变。把立足点移过来,移到工农民众这方面来。</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在高长清同学处得知这一“消息”后的兴高采烈的情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从这篇日记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作为已经下放知青的我的幸灾乐祸的狭隘心理——自己下放了,也希望把别人拉下水。</font> </h3><h3><font color="#010101"> 至此,作为学生毕业分配的唯一选择(当然,七十年代后局部有所松动,但总的趋势没有大的改变),在全国开始了持续十年的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2018-04-07为之并识于广缘斋</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