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 (短篇小说)</h3><h3><br /></h3><h3><br /></h3><h3> 伍 耕</h3><h3><br /></h3><h3> 邹海夫</h3> <h3> 早饭过后,伍耕老人跟往常一样,站在自家屋前,望着眼前这条唯一的出村的山间小路,许久许久。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太阳钻进云层里了,明晃晃的天空顿时暗淡了许多。</h3><h3> 最近,伍耕老人做出的一个决定,在这个小山村里炸开了锅,就像平静的水面上扔下了一块巨石,掀起了层层涟漪,人们在传说着,议论着,"这是真的?","不可能!""伍耕老人这些年省吃简用,原来是为这事!"村党支部书记伍胜连和村主任伍志听了伍耕老人的决定,更是惊呆了,一时间也是没了主见,于是,他们俩双双去了乡政府,找乡长汇报一下。</h3><h3> 这个几百户人家的伍泉屯村,坐落在胶东半岛昆俞山深处,四面环山,伍耕老人就住在村西头紧贴着路口处,眼前这条山间小路是村里一条唯一通往山外的路。伍耕老人就住在父母留下的这几间底矮的草房里。</h3><h3> 在伍泉屯村里,伍耕老人也是一个苦命的人,由于遭受地主恶霞伍震西剥削压迫,家里也是一贫如洗,小小年纪的伍耕由于父母多病,先后离开了人世,成了孤儿,为了还父母亲下葬时欠下的债,伍耕被迫到地主恶霸伍震西家去放牛放羊,卖身抵债。</h3><h3> 1947年7月,蒋介石亲自组织指挥海陆空联队,对胶东地区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在山东即将沦陷的危机关头,许世友接受"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司令员职务,以"必须保住胶东!"的决心,率部开进㬵东战场。持续四个月的㬵东保卫战,在许世友将军的指挥下,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多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收复了胶东内陆地区,有力地配合了在全国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h3><h3> 部队在转移途中,开进了昆俞山区的伍泉屯一带,许世友下令部队驻扎下来,休整队伍。在这几天里,许世友带领大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惩治地主恶霸的分田运动。在伍泉屯村的南山坡上,许世友亲自主持了这场"惩恶分田"动员大会,会场上军民群情激昂,锣鼓喧天。</h3><h3> 在这次运动中,镇压了地主恶霸伍震西,人民群众分到了田地,真正当家做了主人。这些天的所见所闻,深深的感染着伍耕的心灵,他想,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是一心一意为天下穷人的队伍,,他下定决心要去参军,去解放天下所有的穷苦人。他找到部队首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决心,部队首长了解了伍耕的情况后,通意了伍耕的请求,伍耕便和这一带十里八村立志参军的青年一起,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这一年,伍耕17岁。</h3> <h3><br /></h3><h3> 参军之后的伍耕被编入了兵团的54师,虽说他年纪小,但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英勇,后来担任过班长,排长等职。</h3><h3> 自古英雄出少年,1948年6月在济南战役中,18岁的伍耕独自一人活捉了国民党的一个师长,立下一件大功,但是他的战功何止这一件,他还参加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1951年,伍耕又与战友们一起,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嘹亮歌声,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一次,伍耕所在连队奉命在临津江345阵地进行防守任务,当时战场上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敌人在临津江一带使用了300门大炮对阵地发起了轰炸,希望迅速拿下345阵地,但是他们顽强地坚守着阵地,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石头,在坚守了七天七夜之后,整个阵地只有伍耕和一位吹事员活了下来,但他们仍然坚守着,最后等到了援军赶来。而伍耕也因为身负重伤,转送回国进行治疗。</h3><h3> 康复后,伍耕复员回到了家乡伍泉屯村,当时家乡人都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请他去做报告,出席各种活动,都被伍耕一一拒绝。伍耕想到他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总是抹一抹眼泪,自己还活着是很幸运了,他对这些不感兴趣,就是一门心思想着务农,踏踏实实地过好下半辈子。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人们几乎忘记了伍耕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可以说,后来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h3><h3> 回到家乡以后,伍耕收藏起了他的立功奖章、奖壮,他要让这些过去的荣誉永远埋藏在自己的心底。他只向党组织递交了党员介绍信,对立功的事只字未提。他忘不了在一次战役中,由于敌人驾设在碉堡里面的机枪火力太猛,连长决定组成8人敢死队小组,背上炸药包去摧毁敌人的碉堡,伍耕第一个举手报名,只听连长说:背这炸药包,只有共产党员才有这特权。从此,共产党员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永远镌刻在了伍耕的心里。伍耕为了争取到"背炸药包"这份特权,在火线上入了党。</h3><h3> 回乡安顿好一切后,伍耕住进了父母留下的几间破草房里,简单收拾了一下,便随其他社员一起,参加生产队劳动了。</h3><h3> </h3> <h3> 这几年,伍耕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人们时常看到他坐在门前,双眼看着门前的这条唯一出村的山路发呆,有时,路过这里的人们向他打个招呼,等他反应过来,人已走出去老远了,他无奈的摇摇头,笑笑。</h3><h3> 伍耕老人中等个儿,脸黑,人慈善。他的生活十分简朴,总是穿着从前部队上发的那几件旧军装,可他总是不舍得扔掉,这些年洗的早已不见了原来是模样,他补一补,继续穿。早些年前他就在门前撘了个小棚子,支上灶火,烧上几壶开水,当有下地干活或上学的孩子及路过这里的人们,他总是打打招呼,招呼人家歇一歇脚,喝碗水。时间久了,不管是路过的还是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愿意来这里,与伍耕老人聊聊天,喝碗水。特别是当有的老人领着小孩子来时,伍耕老人总是抱一抱,逗一逗小孩子,然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分给小孩子,孩子们高兴的喊着:爷爷、爷爷,伍耕老人总是笑眯眯的答应着,这时,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伍耕老人的眼角上闪着几滴泪花。 </h3><h3> 那时,伍耕刚回村不久,便当选为生产队长,他带领社员战天斗地,但希簿的土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远远解决不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人们的生活依然贫困坚难。第二年,在热心人促合下,他娶了村里的姑娘伍三兰,伍三兰也是一个苦命的人,她的父母体弱多病,兄弟姐妹又多,家里更是一贫如洗,但村里还是热热闹闹的为他们举行了婚礼。婚礼第二天,伍耕便带着三兰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劳动了。</h3><h3> 日子虽然坚难,但夫妻俩恩爱有加,因为他们相信,在新的社会下,靠双手定能改变贫穷的面貌。婚后第二年,伍三兰怀胎十月,因为难产,村里条件不行,需要急送公社卫生院,村里组织了七、八个壮汉抬着三兰赶往公社卫生院,因为出村的这条小路要翻山越岭,十分难走,当赶到卫生院时,三兰已痛的昏迷不醒,胎儿死在腹中,好不不容易才捡回了三兰的一条命,但三兰再无生育能力,伍耕心疼的说:"大人活着就好,大人活着就好"。</h3><h3> 出村的这条路,那些年来,一直在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村民交的公粮,送出的肥猪,都要靠人们肩抬手提,送出山外,村民的生活所需品,都靠供销员一担担的挑进村,孩子们上学都靠大人接送,再加上三兰的孩子因抢救不及时,胎死腹中,这一切都在深深的刺痛着伍耕的心,从那时起,伍耕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改变这一切。当时,因为百业待兴,村里更是一穷二白,人们只能望路兴叹。</h3> <h3> 那些年来,伍耕老人与三兰,恩恩爱爱的过着简朴的生活,省吃俭用,但对有困难的人他们总能帮扶一把。十多年前老伴伍三兰因病去世,只留下了伍耕老人一人过活。村里的年轻人说:伍耕老人鬼魁不怕,盗贼不怕,胆大如天,但他们那里知道伍耕老人是几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走过几次鬼门关的人。村里有死去的人,伍耕老人都会去帮死人换上葬衣,装棺入殓。最后,他就把死人的旧衣物背回去,能用上的自己留下用,不能用的再当破烂卖掉。除了油盐酱醋之外,人们几乎看不到伍耕老人多花一分钱,他这样简朴的过着,一分钱一分钱的积赞着,终于积赞了一笔30万的巨资,因为他要实现年轻时在心里默默承下的诺言: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造福子孙后代。</h3><h3> 当伍耕老人来到村委会找到村支书伍胜连和村主任伍志,说出了自己的这一计划和决心,把30万元钱交到他们手上,希望能实现他的愿望,修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这时,俩位村干部也惊呆了,村里这些年是很穷,但怎么能收下一位老人用一生积赞下的血汗钱呢!这样一个大的计划使这俩位村干部一时也没有了主张,村支书伍胜连说:"伍耕爷爷,要不你再仔细想想,我们去乡里汇报一下"!</h3><h3>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人们在议论着,传说着。人们在称赞着伍耕老人的伟大壮举的同时,终于明白了伍耕老人这些年来,省吃俭用,坚苦朴素的原因,原来这是他一生的愿望。消息很快传遍了四面八方,也引来许多新闻媒体的关注,这时人们才知道了伍耕老人并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原来还是个一级战斗英雄。</h3><h3> 伍耕参军后,参加的大小战役上百次,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六次,同时,还有各种奖壮奖励十多次。伍耕老人说:"想到那些牺牲了的战友,这些又算什么呢"。这也是伍耕老人这么多年来,把这些秘密隐藏起来的真正原因。</h3><h3> 县长储远途在看了媒体报道和听了乡长高威的报告后,马上联系了县公路局、勘查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他们一起,专程来到了伍泉屯村,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这时,全体村民也纷纷涌上村头,县长储远途在会上充分肯定了伍耕老人的伟大壮举的同时,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全体村民说:"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来帮助伍耕老人实现他这一生的心愿"!</h3><h3> 村民们欢呼雀跃,伍耕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h3><h3> 县长储远途在广泛征询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意见后,当场宣布:这条路就叫"伍耕路"!</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 2018年2月5日完稿于夏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