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写出来

湖北省荆门爱自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h3>  秋风撩动我飘逸的发丝,无邪无敌的阳光忽闪着眼睛,象被什么引诱着,我突然有种晒本本的冲动,非情书,非笔记,非存折,而是遗忘多年的明信片。抽屉里,放着一打2012年买的风景卡片,想在元旦前夕寄出去,临近的那一周,要写寄语时,却迷茫了,不知寄往何处。貌似熟悉的朋友,竟未留有确切的地址。现如今,坐高铁乘飞机,一日千里,路途不再遥远,云中锦书渐渐消失。快捷的确快捷,亲热劲缺了些。</h3><div><br></div><div> 好多年不写也不收手书的信笺,我们甚至忘了这种方式这种感觉。若要一试,似乎很考验勇气。2010年我寄出几份贺卡,结果石沉大海了无回应。或许鼠标键盘电子邮箱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大脑,见字如见人的温暖枉作昨日笑谈。岁月辗转,万千变换,零落的不仅仅是花叶般无根的纸片,还有生命中一段段的友情。</div><div> </div><div> 小学三年级,老师就教娃娃写信时称谓如何区分选用“敬爱的”“亲爱的”,他们一定想象不出,数年以后,不论亲疏老少,一律可用“亲”,肉麻不再肉麻,亲切不再亲切。真正零乱了。</div><div><br></div><div> 旧书柜里,保存着一摞摞信札,贯穿了青春懵懂的学生年代。一张8分钱的邮票,连缀起少年同学的纯真友谊。转入小镇上中学,我的写信生涯开启。课间的空档,三三俩俩结伴赶往邮局,将厚厚的一沓信纸投入绿色的邮筒,一份期待油然而生,对方的回信不久如鸿雁飞来。枯燥的课业之外,小女生们的各种倾诉俨然是彩色调剂。有时为了节省邮资,竟然要在一只封套里装着分别写给多位朋友的信,可谓有才吧,有趣的是没人介怀啊,读信的伙伴都很开心。 </div><div><br></div><div> 升入高中和大学,大家相距更远,见识随之扩展,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新鲜。于是带着好奇心相约,去看看别人的学校。从定量的伙食费省下那笔不菲的盘缠,某年杨柳舞春风时节,赴荆州会同学,骑车从郊外到闹市,攀上了阳光普照的古城墙,此乃我个人旅游史的开端。文字中所描绘的校园生活,因为亲历而着实验证一番,兴奋且欣然,天外有天,世界有张灿然斑斓的脸。</div><div><br></div><div> 就象单位设有收发员这一岗位,学校每个班都指定一名联络员,貌似信使,哪怕你想不起其他任何同学,却总能记得TA。课间,信使叫到谁的名字,紧随视线的都是一阵波形的目光艳羡。最盛况无疑定格在岁末。街市书摊挂满了贺卡,女生们扎堆选购,三毛钱的麻圆掐腹不吃,五毛一元的卡片怎能不买。加宽的信封,寄托了问候整合了思绪,揉捏了将闪未闪蠢蠢欲动的翱翔之光。飘雪的冬季,信笺蝴蝶般飞来飞去,送温暖送慰藉送鼓励,丰润了彼此的心田。</div><div><br></div><div> 每年春节回父母家,我会翻翻旧书信。聚聚散散,行行走走,我们所遭逢的人,近了又远,远了又近,来了一拨,去了一群,你保留的,白纸黑字,其实关乎谁已不重要,只是踽踽独行,从稚嫩到成熟的凭证。无限感恩,肯用笔尖与我分享的每个人,那一刻,我们占据了TA的思想TA的耐心。有的秘密永远没有公布真相,有的妄念瞬间止歇消弥无常。该丢的丢了,该捡的捡吧。</div><div><br></div><div> 前年在武汉,失联N年的旧友百忙之中仓促小聚,初见她先生,我准确地叫出了他的姓名,他俩惊讶,我说读大学时她写信告诉我的。呵呵,幸亏她没换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逐字逐句成文成篇,这原本利于健脑修心,犹似母亲那辈子女性们绣花缝纫,手艺加心意的综合体现,终究归了商业链,归了等不及。</div><div><br></div><div> 我们还能跑多快,我们还能走多远。火星知晓宇宙知晓?这个谜题恐怕无人揭晓。可是,寿命有限,人活百岁已属天年,没有记录就当不曾发生过。要不,放慢脚步,等一等落在身后的灵魂。住惯了城市,会怀念宁谧的乡间;吃久了大餐,会眼馋地道的粗粮;看腻了格式化的E-mail,爽快来几封手写体。原生态的美,精于工贵乎真。</div><div><br></div><div> 与其在微信圈里感慨,望着月亮抒怀,倒不如一行一行写下,唤醒内在的我,无管无碍,畅言对白,即便谁也不寄,总有记载。</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