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陕南的传统美食甚多,大多就地取材,成本不高,经精细制作,成就美味。</h3><h3> 比如,常用于宴席食材、居家主菜的红薯粉条就是很经典、也很受大众欢迎的一种美食,可凉拌、可烹炒、亦可做汤。装盘色泽诱人,入口味美滑爽,嚼着筋道喷香。</h3> <h3> 秋季,陕南的重要农作物红薯成熟。洗净泥土磨浆,过滤后渣是上好的猪饲料,淀粉就是制作粉条的绝佳材料。</h3> <h3> 抛开前期的材料准备和后期的晾晒包装不算,传统的手工挂粉工艺流程也是相当的复杂。</h3> <h3> 一个小小的家庭作坊,在生产线上至少得七个人。六个人生产,一个人负责生火打杂。</h3> <h3> 第一道工序拌料,是个技术活,拌料的干稀粘稠和勾芡的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所以,这道工序的师傅,日工资要比别人高几十元。</h3> <h3> 后边这个戴帽子的,只负责把拌好的原料装进漏斗里面,以确保生产的连续性。这道工艺,在传统生产作坊中,是没有机械击打锤的,而是由人用拳头踹淀粉团,挤压淀粉进入漏勺而成型。</h3> <h3> 这个师傅负责的工艺,叫“拦头”。成型的粉条进入翻滚的沸水,若任其“乱窜”,势必就会成为一锅糨糊。</h3> <h3> “拦头”右手一双长筷,确保粉条在锅里的流动方向,左手一盆凉水,在粉条出锅时进行第一次降温。</h3> <h3> 出锅的粉条依次进入并排放置装满凉水的两口黄缸(一种木制容器),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降温。通过三次降温,粉条迅速凝结定型。</h3> <h3> 降温时,三位师傅循环作业,挽住成股的粉条在凉水中摆动,一是加速降温,二是在摆动的过程中使粉条排列整齐、防止缠绕打结。这个过程叫“洗粉”。</h3> <h3> “洗粉”,是粉条生产工艺中最美的环节。</h3> <h3> 三次降温,“洗粉”结束。一位洗粉师用手挽住一把粉条,在黄缸上的横木板边沿摁压,整齐的截断粉条准备晾晒。旁边等着的人迅速补上,拉住截断的粉条头,进行下一轮操作。</h3> <h3> 最早的粉条生产,只能在冬季,因为晾晒的粉条只有通过晚上自然的凌冻,才能保证不结饼不成坨。</h3> <h3> 而现在很多作坊,都建有冷库,只要原料充足,销路通畅,一年四季都可生产。</h3> <h3> 以家庭为基础的作坊,生厂线上大多是请的工人。前期准备和后期包装,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分工协作完成。</h3> <h3> 红薯成熟的季节,要大量储存淀粉,保证一年的生产。</h3> <h3> 有机会来陕南吧,热情好客的陕南人在款待你的佳肴中,一定会有传统美食粉条炒腊肉!</h3> <h3>拍摄地:陕西汉阴涧池镇</h3><h3>拍 摄:家在茶乡</h3><h3>微 信:zy4999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