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着墨香的国画-----乌镇

雅各布

<h3>乌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一个我心仪了很久的地方。</h3> <h3>   秋末冬初,我们几个同事开始了新的旅程,在一连串的行程中把乌镇列入其中。我们去过周庄,西塘,木渎,江南古镇的美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乌镇到底与其他古镇有什么不同?乌镇是怎样孕育出茅盾这样文学大师的?带着期许和憧憬,带着对水乡的眷顾踏上乌镇这片土地。</h3> <h3>来到乌镇的时候,天空飘起了细雨,细雨落在古老的屋顶,慢慢汇集成串串水珠,滴滴答答滴落在青石板路上。经历了风霜雪雨洗礼的古旧板屋被雨水冲刷的又黑又亮,同行的大哥戏说,是不是乌镇的屋子都是黑色的,乌篷船也是黑的,所以叫乌镇。我没考证过这个说法是否准确,但乌镇给我的第一印象确实是黑。乌镇的房子基本是木质结构,也许是年代久远,那木已经变得乌黑,远远望去,乌镇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h3> <h3>乌镇的建筑和江南古屋一样,临街的门面是一色的活动木板,还有一扇半截木门,也称矮门,据说,这矮门的用途是防猫狗等小动物的。在古街转悠的时候时常看见大妈们站在矮门里朝外张望,她们好奇的观察着过往的人流,时不时会有来客站在矮门外聊天,这也是古镇一道风景。</h3> <h3>矛盾的故居坐落在观前街十七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木质结构的清代建筑。走进大厅,迎面是一座茅盾的半身雕像,深情自然,和蔼可亲。久久凝望着雕像,大师笔下好多鲜活的人物跃然眼前,吴荪蒲、惠女士、老通宝、林老板一个个有血有肉。是乌镇这块灵秀的土地滋养了文学巨匠,是乌镇的水给了大师生命的源泉,作品的源泉。在茅盾的故居陈列着很多茅盾的手稿,娟秀的字体里,字里行间修改的痕迹,看出了创作的艰难和不易</h3> <h3>走出茅盾故居,依然烟雨蒙蒙,撑着花伞的参观者或慢慢徜徉,或脚步匆匆,天南海北的方言和着雨滴声在狭长的小巷缭绕。我则沿着古街悠长的石板路慢慢踱步,细细的品味着水乡的风韵,把心事淹没在氤氲的水雾里。走过一座座高高低低,造型迥异的小桥,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在水中穿行,为了让游客找到旧时乌镇的感觉,那艄公带了毡帽,穿上蓑衣,曲弓摇橹,嘎吱吱,嘎吱吱摇船而过。我真实的感受着那份水乡人独有情景和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h3> <h3>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家家户户亮起了灯,那灯光倒影在水面,整个一条西市河都明亮起来,鲜活起来。水面上的乌篷船亮着红灯笼,在流光溢彩中穿行。这样的场景恐怕只有在水乡才可以看到。这里的夜不孤独,游客熙熙攘攘,商家红红火火。老街上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这里的夜不寂寞,古老的屋,现代的歌,响彻小巷的上空。这里是时空的交汇,这里是欢乐的殿堂,你带着现代的思绪走进晚清的时空,你带着旅途的疲惫找一处小憩的港湾。</h3> <h3>整整两天,我就这样在古屋、小巷慢慢踱步,河边的垂柳,老宅的灯光,大姐手中的蜡染布,茶馆飘出的淡淡茶香,矮门里朝外张望的奶奶,还有那醉人的江南民谣……,一切都那么令我心仪。我真想留下,留在这不施粉黛,泛着墨香的国画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