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及应用——魏僧寨中学

馆陶电教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成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终生学习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撑。我校按照“建设好,使用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之路。<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建设情况</b><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何让资金短缺的基层学校,尤其是资金严重不足的一所新建学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实现教学现代化,真正实现“三通两平台”。我们本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协商提出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市、县教育局积极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发展要求,把魏僧寨中学作为信息化建设试点校。把校园网(校校通),班级多媒体(班班通)有效利用和连接起来,并顺利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人通过渡。</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本着“坚持质量一流、开放灵活、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原则,在市、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b><br> “班班通”是学校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建成 “班班通”教学班26个,均配备交互式智能教学触摸一体机、实物投影等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nbsp; 二、网络计算机教室和信息化教学办公建设。</b><br> 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仅能够进行计算机常规教学,而且满足了学校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建成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已配教师办公电脑60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2:1。</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nbsp; 三、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建设。</b><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学校采用光纤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0Mbps。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网络节点,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2015年全省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在河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网络空间注册、开通率达100%。</h3> <h3><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平安校园安保系统建设。</b><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据学校综治安全需求,建成校园监控系统1套,采用高清摄像机,实现校园安全无盲区监控、网上安全巡查、安全信息报告系统(象牙塔)等功能。布控180个监控点,基本实现校园全覆盖,保障了学校安防。</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使用情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网络计算机教室的多元化使用</b><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上好信息技术课程。<br>我校共有计算机专业教师3名,学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7-8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1节。在落实信息技术教材的同时,每个年级补充相应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br>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br>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信息化推进工作与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整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br>课件制作、交互式白板应用课比赛、录像课等,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要素,使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开展“电脑小制作”计算机兴趣小组大课间活动。<br>将喜欢计算机的学生吸收进来,于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定期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打字、电脑绘画、网页制作、软件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  二、多种资源库拓宽了师生的视野</b><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学学科网精品教学资源,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网络备课、网络组卷等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三、学校网站、qq平台、校训通及微信平台简化了信息的交流</b><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学校通过校园网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教研交流、重大事项公示等。校讯通信息网络以及微信平台,方便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交流,简化了常规教学信息的上传与下达。在完善更新学校校园网站的同时,申请微信公众平台2个。以改善目前学校对外网站不能正常运作的状况,尝试利用微信订阅号发布学校信息、传播办学理念、宣传教育思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