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接下来说说什么是画面感?还是先来看一段文字:</h3><div> 我忍着脸上的疼拉着行李箱冲出了家,过了一会儿,他追了出来。雨下大了,我爸费尽周折跑到了客运站,站前积满雨水,他不管不顾地蹚过来,雨水灌进了他的鞋里。我爸长吁短叹地站着,似乎朝我坐的巴士方向看了一眼,我连忙把头埋下。他的目光很快又撤离到其他车上,抑制着想要大声喊出什么的冲动,靠在客运站的大门边。我抬起头,看向窗外,一个曾经铁打的汉子,此刻竟像一峰年老的骆驼。</div><div> </div> <h3>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头脑里有没有出现一幅画面? </h3><div> 一个年老的父亲,冒着大雨,急匆匆追到人流拥挤的车站,慌张而焦急地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div><div> 而儿子却逃避着,不想让父亲找到自己,但却又忍不住向车外张望,对父亲既有埋怨又有心疼。</div> <h3> 一个"靠"字,写出了父亲当时的无力。人只有在没有力气的时候,才会去"靠"什么,和后面的"此刻竟像一峰年老的骆驼"相呼应。共同写出了父亲当时的无奈又无力的状态。<br></h3><div> 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以及神态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是形成画面感的主要元素。 </div><div> 这样的画面,让我们感慨,尤其是这个"老骆驼"一样的男人,与"行将爆发的火山",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我不愿青春就此被你设定》,写的是同一个人。这种对比的手法,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震撼。对比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div> <h3> 可能有的小朋友对这段文字,没什么感觉的确离你们的生活有点远。</h3><div> 下面这段文字描写的情景,小朋友们会更熟悉一些:</div><div> 你一听急得脸红脖子粗,跳起来和我抢日记本,我不给你,继续往下看,抢来抢去,"刺啦"一声,原本就很薄的纸页被撕成了两半,我呆立在那里,尴尬得不知所措。</div><div> 你很气愤,那是我印象中你最生气的一次,你把日记本儿往地下一摔,转身就走了。</div><div> 我弯下腰,愧疚地拎起残缺的纸片,将上面的褶子抚平。</div> <h3>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好多小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抢同学的日记,或被同学抢了日记。<br></h3><div> 眼前是不是出现了画面?而且还让你想起了,你那天和同学嬉闹,抢东西的情景?</div><div>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文字:有神态描写:脸红脖子粗,有多处动作描写:跳起来和我抢;把日记本往地下一摔;拎起残缺的纸片;将上面的褶子抚平。还有心里描写:尴尬得不知所措。</div><div> 当然,我没列举全,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再找一找。</div> <h3> 从以上两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是构成画面感的主要元素。大量的动作描写,让画面富有动感。而最关键的,要让画面更精彩,就要至少有两个人PK,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br></h3><div> 如果只写一个人的神态,动作,外貌,也能形成画面感,相当于是单口相声,而写两个人,就形成了互动,相当于小品。一般来说,小品的可看性更高一些。</div> <h3> 在我们自己写作的时候,可以先在头脑里构筑一个画面,然后再把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头脑里的画面越生动,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越吸引人。</h3><div> 小朋友们可以仿照第二段文字,写一个情景。先在头脑里回忆或想象类似的场景,让动的画面定格,再写出来。再想象,再定格,再写出来。相信自己,这没什么难的,就像你在给同学讲述某件好玩的事,稍稍打开你的脑洞就可以了。</div><div> (待续)</div>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1rpxbd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写作就是打开脑洞(四)</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