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民族幼儿园党建校园文化建设剪影

<h3>  石林县民族幼儿园2002年建园,全园占地7293.25㎡,是石林县第一家民办公助性质的幼儿园,有在编教师21人。目前,有19个班教学班,在园幼儿776人,有教职工92人。其中,党员10名,在编2人,入党积极分子21人。<br></h3> <h3>  这些党员,为幼儿园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园目前已是云南省一级一等幼儿园,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园,在办园水平和办园行为上都达到了全省顶尖水平。成为石林幼教的排头兵和领头羊,承担了石林起个乡镇幼儿园的帮扶工作,连续几年获得省教育厅“一级一等幼儿园对口帮扶先进单位”。</h3> <h3>  我园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把“中国梦”落脚到“民幼梦”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让幼儿健康,使幼儿快乐”便成了我们的办园宗旨,也是我们办园的出发点和归宿。结合地域和本园资源优势,我们把办园理念确定为“重传承(传承地方民族文化和国学经典传统文化) “养习惯” (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遵规律”(我们要用专业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遵循幼教规律,依法办园) “静守望” (不能拨苗助长,要学会静待花开)”。我们的培养目标“会学习 会生活 会探究 有爱心 重实践 敢担当 ”是六个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h3> <h3>  我园自建园以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其岗位,每个党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同时要承担一块工作。</h3> <h3>  幼儿园周围墙面都是在我们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些精髓浓缩。</h3> <h3>  园内大厅门口两块展板是党务公开和深入学习十九大宣传栏,围绕大厅周围的展板,都是党员同志们在深入学习党章、两学一做、十九大精神过程中,将党建和校园文化有机溶入、相互渗透的一些思考和思路。</h3> <h3>  大厅周围的小展板,分别有:我们的中国梦;国旗、国徽、党旗、党徽、红歌;我们国家现代科技取得的科研成果;仁义礼智信、弟子规、孝敬父母;我们幼儿园到四个乡镇帮扶的足迹等等。</h3> <h3>  在我园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园先后投入资金80余万对幼儿园整体环境进行改造,对大厅玻璃、厨房、走道,校园环境墙面、室内外监控等等。为幼儿营造舒适、美观、安全、教育厅一体的优质育人环境。</h3> <h3>  一楼走廊是建园以来五位领导人及其思想,以及石林本土英雄和烈士,目的就能以孩子的视角和眼光去了解和认识他们,从而产生敬畏感,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h3> <h3>  一楼过道是我们的彝族文化走廊,展现的是石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呈现出的欣欣向荣的彝乡新面貌,是以弘扬传统为主的七个“二”即一首《阿诗玛》叙予长诗、一显新中国第一部彩色音乐电影《阿诗玛》一歌、一舞、一书、一语民族民间绘画。一绣,以及我园在挖掘彝族文化资源,构建园本课程过程中的辉煌陈果,集中体现“梦想民幼”向“梦想中国”提升,体现“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的精神实质。</h3> <h3>  副楼的墙体主要以形象生动的图画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二十四孝的故事,使幼儿杂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耳濡目染,轻松学习。</h3> <h3>  我园注重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将本土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各项活动中,将彝族文化融入到区角游戏中的典范,班级教师利用常见的松毛、松球、麻绳、玉米等材料,为幼儿创设相适宜的区角活动,让幼儿在做玩中了解到彝族文化的精髓,做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h3> <h3>  将主题内容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有效将主题内容《小小的我》融入区角及环创中,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达到和发展,因此,合理地开展主题活动过程游戏化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的有效途径。</h3> <h3>  实现好入园、入好园是教育领域的块“硬骨头”,十九大报告首次增加了“幼有所育”一词,“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意味着全国一亿多儿童将到更加实实在在的福利,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殷之期盼,民族幼儿园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园,用爱心精心哺育幼苗,期盼祖国的每个小花朵,都有阳光下绽开最美的笑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