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部作品:九寨非遗展示中心

彼岸无花

<h3>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历史厚重,文脉绵长。有史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多元一体的文化根基,缔结硕果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7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80项,其中有国家级4项、省级4项、州级28项和县级44项。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展示这一文化瑰宝,特修建“九寨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该中心于2017年3月开工,同年11月竣工,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共分两层7个展区。这7个展区分别是:序厅接待区、县情推送区、民俗文化区、非遗展示区、县(党)史区、互动体验区、规划建设区。</h3> <h3>序厅接待区</h3><h3>本展区主题为“童话世界、神奇九寨”。</h3><h3>正对大门的艺术墙将九寨沟童话般的山水与神奇的民俗文化巧妙结合,彰显㑇舞、南坪曲子、熊猫舞、川西藏族山歌等非遗元素;融合祥云图案,穿插九寨荣耀标识,轮廓之间,忽分忽合;提炼一汪童话世界的清泉,象征九寨沟洗涤心灵的碧蓝海子;底部飘荡着白马姑娘的服饰波纹,绚丽多姿的色彩,寓意九寨沟县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h3><h3>接待台取型于水冲石,地板造型为奔流不息的白水江,傲立于激流的水冲石代表了九寨儿女不屈的脊梁;繁星点点,深邃星空用现代手法展示,打造出独属于九寨文化的艺术级典藏。</h3><h3><br></h3> <h3>县情推送区</h3><h3> 本展区主题为“绝美山水、唯有九寨”。</h3><h3>迎面立在展厅门口的是“九寨精神”屏风。“天珠”造型与“九寨之眼”紧密契合,水波型立面延续了序厅的意境;既起到中国传统空间玄关设计“隔而不离”的效果,又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之美。屏风两侧楹联</h3><h3>“白水蕴珠玑,天地灵气集九寨;岷山聚英华,日月精魄肇南坪”;正面设计为“前言”部分,是对非遗展示中心的一个简要介绍;屏风背面镌刻着“九寨精神”——感恩奋进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在“8.8”地震后的今天,这27字不仅是九寨人民内心的真实写照,更是八万多九寨儿女为恢复家园、进行灾后重建的行动指针。</h3><h3>与屏风相对的是“全域九寨旅游图”。这幅长达十五米的全域图由“空中交通”、“陆路交通”(九寨沟县在阿坝州的区位)和“九寨沟县域风景名胜”三部分组成,可以非常直观的向参观者提供旅游信息。</h3><h3>紧挨 “全域九寨旅游图”的是为游客量身定做的5个滚动显示屏,在操控台上选择相关信息,可触屏互动(展示内容为:看不完的风景、赏不完的风情、数不完的风物、品不完的风味);参观者还可将身影置身画面,摄影纪念;9个南坪土琵琶形标牌,展示九寨沟县获得的多项殊荣(标牌是从右向左,按时间先后排列)。</h3><h3><br></h3> <h3>民俗文化区</h3><h3>本展区主题为“流光溢彩、人文九寨”</h3><h3>1、丝绸之路文化</h3><h3>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丝绸之路”文化展区。该展区由两组“马帮”雕塑、一组“下马岩古栈道”实物复原和两版图文资料介绍组成。再现了作为“陆上丝绸之路”节点的九寨沟县在军事和商贸上的重要作用。秦川锁钥,柴门蜀道丝路荒芜;茶马古道,马帮蹄铃渐行渐远。但全域发展的九寨,新的丝绸之路无处不在。</h3> <h3>2、九寨文化卷轴</h3><h3>卷轴取意于先秦书简(布帛),由“九寨沟县遗址分布图”和“九寨沟县民族文化分布图”组成。将九寨沟县的历史遗址和文化类型以卷轴形式徐徐铺陈,使游客感受到时空交错的历史沧桑感。</h3><h3><br></h3> <h3>3、秦川文化<h3>九寨沟县位于秦蜀交界之处,一直流传有“碧口不像甘,南坪不像川”的说法。指的就是明清以来,九寨沟县的汉族大部分从陕西、甘肃迁徙而来。陕甘文化和川蜀文化在此地交汇融合,形成今天独具南坪特色的“秦川文化”。<h3>川西北特色青瓦吊檐与陕甘意蕴的八扇门契合,尽显秦川文化的融汇风格。电子书与传统巧妙衔接,游客尽览九寨汉文化民俗。</h3><h3>秦川文化展区通过“清代八扇门实物”、“南坪旧俗”、“汉族迁入”、“社火”、“汉族婚俗”、“南坪方言”和“特色美食”等板块,再现了一幕幕九寨沟县汉族群众屯兵移民、耕读传家的生活画卷。</h3><h3><br></h3></h3></h3> <h3>4、白马文化<h3>作为九寨沟县原住民的白马藏族有着迷一般的面纱,长期不为外界所熟知。白马文化神秘古朴,灵秀山川,简朴生活,孕育出白马藏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悠扬的敬酒歌、拟兽的㑇舞、热烈的火圈舞、狂野的火把舞、呆萌的熊猫舞、涂墨节狂欢……</h3><h3>展区复原白马藏族的狩猎、农耕和祭祀文化,再现涂墨狂欢场景,以夸张的㑇舞面具和纱尕毡帽为装饰,揭开了白马藏族原始古朴、粗犷神秘的面纱。</h3><h3><br></h3></h3> <h3>5、宗教文化<h3>九寨沟县因为地域的特殊性,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从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宗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既有藏族群众信仰的藏传佛教,也有回族群众信仰的伊斯兰教和汉族群众信仰的汉传佛教。九寨沟县共有宗教活动场所12处,分别是藏传佛教寺院9所(五所苯波教寺院、4所萨迦派寺院),清真寺2所,汉传佛教寺院1所。</h3><h3><br></h3></h3> <h3>6、安多文化<h3>九寨沟县的安多藏族主要居住在白水江两条重要支流白河、黑河河谷的上游。虔诚朝拜、放牧雪山。麻孜节驱魔降福,苯波派、萨迦派秘藏于黑白二河。羊峒九寨、倒影林岚;嫩恩桑错,仙女沐浴。只要你走进九寨沟县的安多藏区,你会发现更多……</h3><h3>展区通过对安多藏族服饰、建筑、婚俗、信仰的介绍,展示出九寨沟县安多藏族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生活。</h3><h3><br></h3></h3> <h3>7、名城故里文化<h3>九寨沟县城市化开端于西汉初年,历史上先后建有甸氐城、邓至城、扶州城、南坪城等多座城池。其中以隋唐扶州城和清代南坪城影响最大,也最为为深远。</h3><h3>中国古代建筑至隋唐达到高峰,“唐风”建筑如鹰振翼,雄浑中透出灵气。扶州城复原模型是在对扶州城遗址电脑复原的基础上,参照隋唐时期城市风格而建。史料记载,扶州城因筑城于高台险地,须扶阶而上,故名“扶州”。冷峻的城墙,高耸的敌楼,隋唐扶州城傲立于川西北崇山峻岭之中,成为大唐王朝抵御吐蕃的坚实的桥头堡。(头上灯箱文字为汉印造型,是“扶州同昌”4个字,下边的模型分别是城墙、城池、民居、官署)</h3><h3><br></h3></h3> <h3>南坪城全称为“松潘镇南坪营城”,属清代松潘镇所辖“一厅五营”之一。该城始建于雍正三年,于雍正七年竣工。南坪城的修建主要出于军事需要,以孤城而寄绝域,肩负着清王朝管理当地少数民族的重任。当时,南坪城统辖“中下羊峒三十六番寨”,分别是中田四寨、芝麻五寨、隆康七寨、边山七寨、勿角八寨和关外五寨。建国后,因为南坪单独设县,将松潘所辖羊峒八寨、和药九寨及前山六部落(后山五寨)划归南坪。</h3> <h3>非遗展示区<h3>本展区主题为“绚丽多姿、非遗九寨”</h3><h3>九寨沟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近年来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在本展区首先设置了“非遗万花筒”,将我县4项国家级、4项省级、28项州级和44项县级共80项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囊括其中。</h3><h3>古老的九寨水磨与转经筒巧妙融合,结合最前沿AR人像全息投影,虚拟与现实的恍惚交错中,聆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班文玉老先生讲述一段㑇舞故事。多媒体、软膜灯箱、实物等各种介质将九寨沟县琳琅满、目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在游客眼前。(四个电视透明屏分布展示的塔板房建筑、攒老爷、祥巴艺术、砸糍粑)</h3><h3><br></h3></h3> <h3>在九寨沟县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㑇舞、南坪曲子、登嘎甘㑇这3项为九寨沟县独有,川西藏族山歌为阿坝州各县共享。为此专门设置4个专区来展示这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蟒号声声跳舞,琵琶铮铮弹《采花》,川西藏山歌激越嘹亮。现代表现手法与传统民间艺术在这里碰撞,呈现出盛世欢歌的幸福场景;翠绿的竹林、起伏的山峦,大熊猫憨态可掬、悠然自得, “登嘎甘”舞出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h3>与4个国家级非遗展示区相对的为“非遗工坊”,是专门展示南坪琵琶制作和㑇舞面具制作工艺的手工作坊。刀凿斧锯于此可窥匠心,忠孝仁义方是做人根基。制一把土琵琶,雕几样鬼脸壳,九寨恋歌,除了醉人的山水美景,还有迷人的民俗风情。</h3><h3>此处也是互动体验区之一,游客可从琵琶弹唱和舞表演的雕塑中拿下琵琶或者面具,自己表演留影。</h3><h3><br></h3></h3> <h3><h3><br></h3></h3> <h3>县(党)史区<h3>本展区主题为“岁月乡愁、记忆九寨”</h3></h3> <h3>本展区围绕中庭展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南坪建县前的九寨沟县历史;第二部分是建县以来九寨沟县的历史。<h3>建县前历史设置以下板块,依次是:“先秦时期”“两汉甸氐道时期”“隋唐扶州同昌郡时期”“清代南坪营时期”“红军长征过九寨”“和平解放”和“南坪建县”。</h3><h3>建县后历史设置以下板块,依次是 “农业学大寨”“九寨沟景区的开发”“旅游兴县”“更改县名”“发展较快时期”“全域九寨新时期”“5.12汶川特大地震”“8.8九寨沟地震”“历届县委工作思路回顾”和“历任县委书记、县长名录”。</h3><h3><br></h3></h3> <h3>互动体验区<h3>本展区主题为“玩转南坪、拥抱九寨”</h3><h3>非遗展示中心设有多处互动体验区,中庭部分则是游客参与的核心地段。 “中庭互动体验区”以复原的清代南坪鼓楼为中枢,前置“扶州驿站”,两侧为县(党史)展区。</h3><h3>南坪鼓楼原伫立于老城中心,是南坪城的制高点,后被毁。清代文人张树芳曾赞誉道:</h3><h3>层楼耸翠,上出云霄,既吐烟霞之气 </h3><h3>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复昭日月之光 </h3><h3><br></h3></h3> <h3>鼓楼现有九寨沟县著名书画家马寿宇先生题写匾额“鼓楼乡音”。<h3>两侧为阚少谦先生所撰楹联:</h3><h3>文化亦教化,兴邦治国当自信</h3><h3>乡音即民音,移风易俗多用心</h3><h3>鼓楼既是对九寨沟县古老建筑艺术的再现,同时也是展示九寨沟县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AR虚拟现实增强系统,可将㑇舞表演、南坪琵琶弹唱、熊猫舞等艺术歌舞投放于舞台。动静之间,虚实交融,伴随着非遗活态现场展示,观众可尽兴参与其间;且玩且感,听鼓楼乡音、赏地道民居、尝舌尖美食,观神秘舞蹈……</h3><h3><br></h3></h3> <h3>规划建设区<h3>本展区主题为“全域发展、腾飞九寨”</h3><h3>在解读了九寨历史,熟知了九寨文化,体验了九寨民俗后,我们共同展望九寨沟县的未来。</h3><h3>展厅中央,设置下沉式沙盘,可将九寨沟县在建和规划的重点工程以及未来的交通规划一览无遗。</h3><h3>面对沙盘,10米长的环形屏幕滚动播放九寨沟县的县情概况,风景名胜、县域经济、城市建设、规划发展等相关资讯</h3><h3>本展区墙面第一部分是“全域发展解读”。第二部分是“85规划和老城区的发展”。第三部分是“00规划和新城区的建设”。第四部分是“九寨沟县旅游发展总规”。第五部分是“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