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克行 一 梵蒂冈

老船员

<h3><br></h3><h1><b><font color="#39b54a"> <font color="#ed2308">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位于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0.44平方公里)、人口最少的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 </font></font></b></h1><h1><font color="#ed2308"><b> 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众多,使梵蒂冈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拥有美国、中国、俄罗斯一样重要的影响力。 </b></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通往梵蒂冈的协和大道,是为了纪念1929年2月教皇比奥十一世与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签订互相谅解的《拉特兰条约》而修建的。大道的尽头就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那两幢长方形建筑的开口处,就是梵蒂冈与意大利的国界线。</font><br></h1> <h1>  <font color="rgb(1,1,1)">从圣彼得大教堂顶上拍摄的梵蒂冈全景照片,中间圆弧形建筑群即为圣彼得广场,于1656年至1667年间由贝尔尼尼设计,是罗马最著名的广场。整个广场犹如钥匙孔一般,周围由圆柱围成巨大的椭圆形状。</font>(此图摘自网络)</h1> <h1>  <font color="rgb(1,1,1)">梵蒂冈在罗马,但梵蒂冈不属于罗马,也不属于意大利,梵蒂冈是独立的国家,是上帝的国度,天主教的宗主国。所以,从罗马到梵蒂冈相当于出国,当然,不需要任何出入境手续。这是在由灰石铺成的国界线上的隔离栏,左边是意大利,右边是梵蒂冈。</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城”。公元4世纪,教皇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教处建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15~16世纪被改造成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 756年法兰克国王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成为了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梵蒂冈宫。1929年意大利同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政教合一的主权国家。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font><br></h1> <h1>  <font color="rgb(1,1,1)">游客在梵蒂冈,活动范围仅限于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博物馆之内,别处是不能去的。图中右边是圣彼得大教堂,左边的柱廊通向梵蒂冈博物馆。</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对面的柱廊后面,是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就在其中。馆内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大都是无价之宝。</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这是梵蒂冈博物馆正门的网络照片。梵蒂冈博物馆本来是罗马教皇的宫廷,后来被改造成国家博物馆。因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去参观。</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2011年,梵蒂冈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该国现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572名梵蒂冈人中有306名外交官,还有86人是瑞士卫队成员,此外还有73名枢机主教、31名平民和一位修女。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冈护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冈。除了本国公民外,梵蒂冈还有221名外来居民,他们大多数都是传教士、修女及其他神职人员。</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每个礼拜天教皇会在广场举行盛大的弥撒,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聚集于此聆听教皇的演讲。这是教皇的讲坛及听众席。</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广场中央有一座方尖碑,高25米,重320吨,是奥古斯都征服埃及后将它从亚历山大带回来的,公元37年从意大利港口城市卡利亚里运到罗马,用了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这个白点是当年贝尔尼尼留下的标记,只有站在这个标记上看,迴廊的双排柱会合成一排,离开那个点,柱子就会变成两排。</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广场周围有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圆柱。这柱廊后面的楼房是梵蒂冈宫,顶层从最右边数第二个房间是教皇定期打开窗户,向信众挥手致意的地方。导游说教皇也生活在那幢楼里。</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圆柱上面是140多个圣人像,纪念天主教建教以来殉教的圣徒。这柱廊上的140多座雕塑,都是由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一起完成的。</font></h1> <h1 align="left">  <font color="rgb(1,1,1)">气势恢宏的柱廊和顶部的圣人雕像。</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广场两侧有两座造型讲究的喷泉,其中一座是贝尔尼尼的作品。</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引来海鸥驻足其上。</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梵蒂冈没有自己的警察,由罗马警察代理,这是在广场上执勤的意大利罗马警察。</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广场柱廊下的安检区域,游客需排队接受安检后进入大教堂。</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游客经过安检后,进入长长的柱廊通道。</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安检的通道有七八条之多,所以排队不用等多久。</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柱廊后面的城堡,估计已经不属于梵蒂冈了,因为与柱廊间用铁栏杆隔开。</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后面也用铁栏杆分隔开,应该是与意大利的国界线了。</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那柱廊后面的建筑,很美很古老。</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从柱廊内回望广场。</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走到柱廊的尽头,是教堂的一扇边门,由手持长矛的警卫把守。梵蒂冈的警卫从1505年6月以来,一直由忠诚的瑞士卫队担任,他们红黄蓝相间的服装始终都没有改变过,这还是当年米开朗琪罗设计的。</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全世界教徒都要来朝圣的地方。</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教堂的顶上是扛着十字架的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不包括犹大),教堂前的讲坛两侧各有一尊雕塑。顶部的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是教堂左侧手持宝剑的圣保罗雕像。保罗出生在今土耳其境内,号称是耶稣十二大弟子之一,但比耶稣年轻,应该和耶稣没有交往。早期曾迫害过基督徒,后幡然悔悟,成为基督教的主要传播者,也是《圣经新约》的主创人。在《新约》27部书中,至少有14部被认为是保罗所作。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在罗马被害。</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这是教堂右侧的圣彼得雕像,它的右手握着进入天国的金钥匙,左手拿着耶稣给他的圣旨。彼得是十二门徒之首,是耶稣第一个选的门徒, 天主教会认为他是第一代教皇。圣彼得大教堂就是在他的简易墓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一群修女,风尘仆仆,肯定是为朝圣而来。</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教堂对入内的游客着装有要求,不可以过分暴露,女生不能穿吊带、裙子要过膝盖,门口有人盘查,这位姑娘就被拦在了外面。</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 游客从柱廊那边绕过来,走上台阶,走向大教堂。</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从这里开始进入大教堂的门廊。</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是教堂的大厅前面的门廊,右面那黑色的大门就是游客进出教堂的通道,其他门都关闭着。</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座位于正门左边的门叫“圣门”,是大教堂所有门中地位最高的一扇,信徒从圣门走过可以救赎自己的罪孽,洗涤灵魂。圣门规定100年开启一次,能够开启圣门的教宗徽号被永远铭刻在门楣之上。<font color="#808080">(100年太长了,而教宗们年事已高,几乎没谁能走圣门救赎自己,于是每任教宗升座之后,都要拟个特别的名目主持开启一次圣门,最近一次圣门开启是2016年,由教宗方济各主持开启,号称是“慈悲圣年”。)</font></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圣门上的16块浮雕板分别刻画了16个圣经故事场景,有亚当夏娃被逐伊甸园、耶稣受洗、 耶稣蒙难等,最后一幅是教宗开启圣门。</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一进教堂大厅,恢宏的气势让人震撼无比,只感到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天顶、穹顶,凡是顶部布满绘画,金碧辉煌;梁柱顶端和柱头之间均有雕塑,栩栩如生。</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在教堂内按逆时针方向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穹顶。</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穹顶上画的大概是圣灵的升天图。</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穹顶的下面就是圣门的内侧,不开启的时候被封起来了。</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这是圣门门廊顶部的精美浮雕,那盾形上方是两把打开天国之门的钥匙。</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穹顶的旁边就是米开朗琪罗24岁(1499年)时的成名作:《圣殇》。年轻柔弱的圣母玛利亚无助地坐在那里,膝上躺着刚从十字架上卸下来的耶稣。《圣殇》完成时轰动了全罗马,人人争看,但被误传为其他人的作品,为正名,米开朗琪罗趁半夜在圣母的肩带上凿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他唯一的签名作品。</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1972年一个匈牙利的游客,在参观教堂时爬上了雕像,一边高喊“我是基督”一边用地质锤击打雕像,造成圣母左臂被击断,鼻子和左眼都被损坏,在场的教徒趁乱捡拾碎片藏起来回家供奉。当时的教皇保罗六世亲自视察现场,并跪下祈祷,称此为“严重的精神创伤”。因此现在雕塑被保护在一面巨型防弹玻璃后面,只能远远的观看。</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随着人流慢慢向前走去,来到大厅的中央位置。</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抬头向上,是个恢宏大气的穹顶,这是由米开朗琪罗设计的。</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穹顶的正下方,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主祭坛的“华盖”。</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 </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件30米高的雕塑与建筑的混合作品,其材料主要用从古代万神殿柱子上剥下来的青铜制成,其4根螺旋形铜柱有5层楼房高。铜柱中间和上面的两截装饰着橄榄叶,无数蜜蜂飞舞其间,无比华丽。蜜蜂正是当时的教宗乌尔班八世牧徽上的标志。</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华盖顶上是一对小天使分别举着象征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三重冕和天上与人间至高无上权力的两把钥匙。华盖的四角各有一位守护天使,他们身后向上合拢的四根凤尾形铜柱支撑起一个巨大的铜球,铜球上是象征天主教的十字架。</font></h1><br> <h1>  <font color="rgb(1,1,1)">华盖内是代表圣灵的鸽子。这个华盖还有个故事:当初贝尔尼尼设计了这个螺旋铜柱的方案,但在技术上他没办法让铜柱变成螺旋,就求助于博洛米尼,是博洛米尼真正实现了现在的螺旋柱。然而,当青铜华盖呈现在世人眼前,人们的溢美之词滚滚而来时,贝尔尼尼却只字不提博洛米尼,独自包揽了所有荣誉,使博洛米尼恨之入骨,并反目成仇。</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华盖的前下方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举行弥撒。</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个台阶也只有教皇可以走下去,不过游客可从旁边的楼梯下到地下室,那里全都是历任教皇的墓,在那里可以看到圣彼得的石棺。大教堂除了是圣彼得的埋骨之地外,还埋了另外100人,其中包括有91位教皇。</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这是华盖后面的圣彼得宝座,整个宝座是贝尔尼尼的又一大手笔,抬着宝座的分别代表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四名博士;座椅扶手前是两个手托烛台的天使,椅背上两个小天使各执一把象征权力的钥匙,并且共同举起三重冕。座椅背后的金色祥云的光芒,衬得整个宝座无比神圣。</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中间是金色玻璃,阳光从玻璃透出来形成耀眼的中心点,宝座上方有许多小天使围绕着光芒四射的图案,中心镶嵌着代表圣灵的鸽子,在阳光的透射下梦幻迷离,分外绚丽。</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华盖周围有四座圣徒雕塑,这是《圣朗基努斯》,贝尔尼尼的作品。圣朗基努斯是耶稣执行钉十字架刑罚的古罗马兵士,因为觉得被钉的耶稣过于痛苦,想帮他解脱,就用手中长矛刺了耶稣的右肋(许多艺术作品中耶稣肋部的伤口,就是这支矛刺出的)。当耶稣的鲜血喷出时,正好溅到了他眼中,原本高度近视的双眼竟奇迹般地恢复了视力。朗基努斯认为这是神的力量,立即放下武器,立地成徒了。</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圣海伦娜》,意大利雕塑家安德烈·鲍尔济作品。圣海伦娜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她出生在巴勒斯坦,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海伦娜终生都在寻找耶稣的圣物,她手扶的是她一直在寻找并最终找到的耶稣蒙难时的十字架。</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圣维罗妮卡》,意大利雕塑家弗朗西斯科·莫奇作品。维罗妮卡是名虔诚的基督徒,耶稣蒙难之时,她看到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地走向行刑地时,便赶过去掏出一方汗巾让耶稣擦擦额头的血与汗,耶稣接受了它,擦完又递还给维罗妮卡,而此时耶稣的脸就神奇般地印在了汗巾上。这条印有圣容的面巾就保存在雕像上方的阁楼里,在圣日会被取出,供信徒祭拜。 </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圣安德鲁》,雕塑家杜奎斯诺伊作品。安德鲁是彼得的弟弟,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他在希腊的佩特雷被罗马当局抓住,当要执行钉十字架刑罚时,他认为自己不配采用与耶稣相同的方式,他就选择钉在X形十字架上,所以X形十字架是圣安德鲁的标志。</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教堂内的圣彼得的铜像,游客们都排队触摸他脚,据说可以得到祝福,以至于雕像的脚趾头都被磨平了。</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圣彼得大教堂真可谓是一座艺术宝库,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如雷贯耳的名家作品。里面的镶嵌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可见其工程量之浩大。</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穹顶在欧洲宗教建筑中始终是受到特殊重视的部分,圣彼得大教堂庄严雄伟的天顶非常有特色,其豪华壮丽笔墨难以形容。</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天顶画和围绕其周边的装饰和雕塑,美轮美奂。</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个天顶名为《圣贤的天空》,上面绘制的都是圣人、圣徒。</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从天顶的拱窗间透入的光柱,映衬得教堂无比辉煌。沉浸在这样的殿堂里,会让人忘记时间。</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教堂大厅由巨大的石柱分为三条通道,中间一条最宽。每两根巨柱之间,有拱顶相连。</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各个相连的穹顶和巨柱构成了一座艺术殿堂,上面的雕刻与绘画无不闪耀着艺术家们与匠人的智慧与才华。</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拱门上方的天使雕塑。</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其向两侧伸展开各具特色的小厅或环廊,形成多个弥撒厅和艺术品拱廊。</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弥撒厅,有教徒坐着,大概是在做弥撒。</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这是一个弥撒厅里的管风琴。</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弥撒厅的祭坛墙上,都有大幅马赛克壁画,非常漂亮。这幅壁画名为《圣塞巴斯蒂安殉教》,不知是谁的作品。</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最后一幅画:《基督显圣》又名《基督变容图》。画面上是一群来到约旦河接受洗礼的人们,构图以施洗者约翰为中心,在他身后跟着一群未来的圣者,画面中央部分和右面,是无数为约翰的预言所震惊的人群。</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是意大利画家麦克米伦的祭坛画《圣哲罗姆最后的圣餐》的复制品,原件已移到梵蒂冈博物馆。</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圣彼得大教堂可以说是座雕塑博物馆,从广场设计到廊柱上的圣人雕像,从教堂的主祭坛到教皇们的纪念龛雕塑,而且很多是贝尔尼尼的作品。</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各巨柱间的墙上有一些壁龛,里面有一些高大的人物塑像,他们都是历史上对教会发展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对那些雕塑,导游只能择要介绍,大多数还不知其名。导游还开玩笑说,前面的教宗们都给自己选了最好的位置,死得早的都上墙了,死得晚的只能去地下室了。</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教皇比奥八世的墓龛。墓龛上面的雕像是耶稣基督,下面是教皇比奥八世;左右是圣彼得和圣保罗。雕像由19世纪的艺术家彼得罗•泰内拉尼制作。</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墓碑,也称五圣像。这是贝尔尼尼80岁时受托雕制的作品,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个雕塑作品。端坐在上方的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红色大理石雕凿成的布幔四周是用白色大理石雕成象征仁慈、正义、真理、智慧的四位女神。红色布幔下方是手举沙漏从墓门中飘出来的死神,向人们宣布谁也逃不过时间,只有死亡才是永恒。</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格列高利十三世教宗之墓,两边的人物象征宗教和刚毅。石棺下雕着一条小龙,应该是教宗的宠物,因为这是他牧徽上的图案。</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就是石棺下雕着的小龙。</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教皇利奥十一世的墓碑,这位教皇是天主教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九短的教皇,在位仅仅27天。</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墓碑,他继位时教廷入不敷出,靠他改革赋税制度,厉行节约,争取各天主教国家经济支援才得以避免崩溃。</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教皇英诺森十二世的墓碑,他的脚旁两边的雕像分别象征爱德与正义。</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教皇庇护七世墓碑,这位教皇曾经成为拿破仑的阶下囚,因此才有了卢浮宫里的那幅拿破仑加冕大典的油画。当时拿破仑为了巩固帝位,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教皇克莱芒十世的墓碑,两边的雕像分别象征宽厚和仁慈。</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克莱芒十三世教皇墓碑,上面跪着祈祷的是教皇,左边的女性象征宗教,右边则是死神,两边各有一只石狮。</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教皇本笃十五世的墓碑。本笃十五世1914年继任教皇,在任8年,初任教皇时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笃十五世支持教廷中立,并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雕像表现的是教皇本笃十五世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死难者祈祷。</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教皇庇护十二世的铜像,1939年继任教皇,在位19年,经历了二战,始终在纳粹、美、苏之间斡旋,尽力维护天主教。</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这是瑞典女王克里斯提娜的墓碑。1632年因其父王战死,6岁继承王位,成为瑞典女王,18岁正式亲政,在位时促成了“三十年战争”的结束。1654年退位,公开信仰天主教。克里斯蒂娜为改信天主教,抛弃王位和爱情,这一惊人之举,令全欧洲大为震动。</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玛蒂尔达伯爵夫人壁龛,贝尔尼尼的作品。这位夫人曾调解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与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的矛盾,最终使教皇与国王和解,雕像里她手捧三重冠,手握权杖,这是教会对她的表彰。 </font> </h1> <h1>  <font color="rgb(1,1,1)">玛丽亚 • 克莱蒙蒂娜 • 索比埃斯基的雕塑,她是波兰国王乔瓦尼二世的孙女,死于罗马。</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是斯图亚特家族墓碑,他们三个都是英国人,曾经逐鹿英国王位,被放逐罗马,死于此处。</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是贝尔尼尼的作品:《小天使圣水钵》,十分受游客喜爱。艺术家把小天使和圣水放在一起,是因为那时的人们视水为上帝赐予人的圣洁之物。看多了众多教皇、圣徒雕像的威严、冷峻后,再看这天真可爱的小天使时,一种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小天使圣水钵》上方壁龛里的雕像,不知是哪位圣徒。</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这也是个小天使!</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在教堂的廊道间走着,忽然有个保安伸手把人流拦住,用禁行带封了路,然后转身背对游客站在路中间。原来是有主教经过,等他们走远了,保安才挥手放行。</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结束圣彼得大教堂的参观,走出教堂大门,最后看到的是廊道尽头的一尊骑士雕像。</font></h1>

教皇

梵蒂冈

耶稣

教堂

雕像

柱廊

尼尼

圣彼得大教堂

圣门

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