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评飞花诗友《江城梅花引》</p><p><br></p><p> 点评/潇湘夜语</p><p><br></p><p>诗友原作</p><p>斑驳月魄印窗寒,怕孤眠,又孤眠。玉手弄琴,情似细丝旋。一曲离愁谁想慰,思往事,共学堂,情义綿。</p><p>义綿,义綿,十指牵。梦相连,三世缘。醒也醒也,望断眼、谁与同眠。罗帐灯昏,借酒把愁添。今夜为谁花又瘦,伤感处,泪沾襟,欲断弦。</p><p><br></p><p>1、格律</p><p>词作依中华新韵创作,平仄合乎词牌要求,原词牌要求的两处叠韵也符合要求,但“眠”字韵脚重复,另、发声相同的韵脚相邻太近,如“眠、绵”,这些皆在声律上影响韵味,需引起注意。</p><p>2、结构</p><p>以景开端,景情描述承接,抒情过度、转折、煞尾,结构轮廓可见,碍于语言上有些不足,有些词句于词句间的关联性不够紧凑,下作详述。</p> <h3>3、语言</h3><h3>词作语言有俗白有雅致,从整体上看,词句大体流畅易懂。不过有些语言遣词、组织不当,且细细分析:上片首句“斑驳月魄印窗寒”拙见“斑驳月色印疏帘”较好,第二、三句“怕孤眠,又孤眠。”孤眠有睡眠进行时的意思,且这里与首句关联性不够,不如“惹无眠、怕无眠”好,可以试想一下,皎月窥窗,思念远人而不能入睡这多契合主题。第四句“玉手弄琴”,此文如写自身的真情实感,那么还是谦虚些为妥,哪有人前自夸的,不妨换作“挽袖操琴”为妥。第五句“情似细丝旋”此句虽无问题,不过可提升,如是“心字曲中旋”是否更佳?第六句“一曲离愁谁想慰”,此句要修改,费解!既然女主在操琴怀人,不妨引一典,那般效果会更佳,如“惆怅子期无处觅”。有关用典的好处与用法,已在诗社内讲解过,闲暇请对其再细读,请做到理解通透!第七句妥,第八句俗白,不妨用“作同窗”、第九句无问题,抒情作结也合理。</h3><h3></h3><h3><br></h3><h3>下片第一、二句“义绵义绵”在遣词上显得别扭,个见斟酌一下会好些。下片第三、四句还算过得去,第五句跳跃太大,要修饰、铺垫!第六句同样跳跃过大,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句都还过得去,只是结句“欲断弦”,“欲”是主观意愿,这里用主观意愿去断弦很不和谐、大煞风景,远不如“捻”字好,给人突如其来的感觉,也有武穆《小重山》那句“弦断有谁听”得凄凉之美。</h3> <h3>4、主题思想</h3><h3>词作以月夜无眠,操琴消愁,追忆念远为主线,并通过美好往事与现今凄凉生活得对比,表达了对往日的眷恋,对现今生活得感叹与惆怅,隐喻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留给读者最直观的感觉,碍于语言组织不到位,词作的感染力不是很强!</h3><h3><h3><br></h3>5、小结<br>从本阕词作可以看出词人在韵脚使用上的火候不够老道,在语言组织方面也有待提升,有关提升语言技能,无非是熟练掌握修辞手法与语言逻辑关系,古人传统的修辞手法无外乎“赋比兴”,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可供修辞的手法有很多,需对此多下功夫!另、尽管结构、与主题思想层面还算不错,但我们看的是全面!评的是整体!不会以片面去划入“佳作”范畴,不足之处希望努力提高!</h3><h3><h3><br></h3>6、修改稿如下<br>斑驳月色印疏帘,惹无眠,怕无眠。挽袖操琴,心字曲中旋。惆怅子期无处觅,思往日,作同窗,伴数年。<br>数年,数年,心相牵。梦相连,几许欢。恨也恨也,恨转业、无策团圆。孑影昏灯,四季咽孤单。黯对菱花悲己老,伤感处,泪沾襟,捻断弦。 </h3> <h3> 评枫林叶诗友《江城梅花引.思君》</h3><h3><br></h3><h3> 点评/潇湘夜语</h3><h3></h3><h3><br></h3>诗友原词如下:<br>冬来霜重冷侵门,怕黄昏,又黄昏。仰望星空,独倚不堪闻。幽院庭深人影瘦。寒鸦叫,已三更、又断魂。 <br>断魂,断魂,愁煞人。念十分,泪一樽。睡也,睡也,睡不稳,乱绪纷纷。唯有床前,残月映啼痕。夜夜思君君不晓,谁助我,把痴情,寄玉人。<h3></h3><h3><br></h3>1、韵律<br>通过对照原词牌的韵律,平仄合乎要求,韵脚无误,叠韵也合乎要求。此词牌韵律较复杂,能做到无误,应该点赞鼓励。<h3></h3><h3><br></h3>2、结构<br>上片景下片情过片过渡自然,虽有借景抒情的结构轮廓,惜有些词句与词句间关联性不够。比如词得上片“独倚不堪闻”这一句,而承接此句的却是“幽院庭深人影瘦”,上一句是说不能听,而下一句则写景态,两者可谓毫无关联!如果承接的是声响,那便无可挑剔!古人所提倡的吟诗填词要有跳跃性,并非指下一句与上一句毫无关联,无因岂会有果?这需引起注意! <h3>3、语言</h3><h3>从总体上看,语言易懂流畅有韵味,但有些语言有违逻辑。且细细分析:上片一二三句为造景,“冬来霜重冷侵门”无可挑剔,且不俗,然“怕黄昏,又黄昏。”便有违物态逻辑,试问诸君,黄昏降霜的天气有谁见过?降霜当是在下半夜到黎明前这段时间,因此这两句要再琢。上片四五句写人物的情态,这也可看做是一个因果的果,既然说不可听,那么上片第六句当从声响上着笔而非景态,第八句“寒鸦叫”这是一个因,只是这样的语句过于俗白,第九、十句,写时间与人物的情态,以情态作结,合乎传统的创作章法,遗憾的是,整个上片的语句对这个“断魂”没有起到铺垫拨势,只因降霜与鸦啼就断魂,抒情太过生硬。整个下片语言组织合理,情感宣泄得当,略有原词牌的神韵,遗憾的是结句一个“玉人”搅了局,且问词人:汝之题目是“思君”,“寄玉人”妥否?</h3><h3><h3><br></h3>4、主题思想<br>作者通过对冬夜的夜景与声响描述,借此抒发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融情于景,将委婉的情态与矛盾的心态展现的淋漓尽致,符合词牌风格特点,抒情也可给人一定的感染。</h3><h3><h3><br></h3>5、小结<br>从词人的作品可以看出词人对格律的掌握有一定的火候,对结构铺排也有一定的基础,在语言技巧上还需多多努力,须知主题思想是否能给予读者以震撼、感染,语言的功效很重要,比如本阕词作下片明显好于上片,下片明显的给人以感染,而上片的结尾直呼“断魂”,反观那些诸多为“断魂”安排的语言却是苍白无力,没有起到衬托的作用。评论一片文章的优劣,看的是整体而非片面,不足之处还要努力提升!</h3><div><br></div> <h3> 评登楼诗友《江城梅花引.思故弟》</h3><h3><br></h3><h3> 点评/潇湘夜语</h3><h3></h3><h3><br></h3>诗友原词如下:<br>西风呼啸绕家门,冷骚人,惹骚人。寒夜无眠,望月照孤坟。老树啼鸦犹似哭,弟去也,世难寻,更断魂。<br>断魂,断魂,悲十分。酒几樽,肠若焚。想也,想也,想昔日、手足情真。形影相随,戏耍度晨昏。此际沦为泉下客,常教我,泪盈眸、念裹身。 <h3></h3><h3><br></h3>1、格律<br>词作依平水韵创作,平仄合乎要求,韵脚使用和谐,叠韵叠的合理!完全合乎原词牌的要求,不错!<h3></h3><h3><br></h3>2、结构<br>场景描述开篇,场景描述承接,抒情过度、转折,情景描述作结,一根月夜怀人的主线清晰可见,且此主线有条不乱,颇见章法! <h3>3、语言</h3><h3>此阕词作,我拨头筹的原因在于提倡一下“语言通俗流畅”、“语言质朴而见巧”的必要性。在座诸君皆知,读者的学历参差不齐,如词作的语言过于晦涩,对于词人来说他的读者只会是极少一部分,虽然我们创作作品是自我情感的宣泄,但我们总会有三朋四友,因此也要考虑到读者的感受!如何让更多的人读懂我们的心声,拙见、前提是语言的易懂,只有令读者读懂,他才会思才会去感才会有共鸣。当然,我说的语言质朴,并非是要大家口语化或者白话填词,不要误解了我的意思----纵观本阕词作,语言上虽无华丽的辞藻,但易懂流畅颇有韵味,言辞也见性见真!</h3><h3><h3><br></h3><h3>且细细分析:“西风呼啸绕家门,冷骚人,惹骚人。”词句合乎逻辑,一个“绕、冷、惹”字见灵巧,拟人化十足。有此三字之因,方有寒夜无眠之果。紧接着顺势、自然而来“寒夜无眠,望月照孤坟。”前三句已渲染了一种“凉”的氛围,此刻月照孤坟,给人的“凉”意又加重一层。也许有人会说“老树啼鸦犹似哭”与后面“弟去也,世难寻”关联性不够,这里应该正确理解,把老树上乌鸦啼叫声形容为哭声,一是拟人二是渲染凄凉的氛围,三是由乌鸦的哭声引出自我的情态“弟去也,世难寻,更断魂。”本阕词作的上片结尾与枫林叶诗友词作的上片结尾均有一个“断魂”。但登楼诗友这里的“断魂”明显胜出枫林叶诗友。为这一句“断魂”,本篇词作作三重凄凉氛围的渲染,第一重“西风之冷”,第二重“月照孤坟之冷”,第三重“寒鸦啼泣”之冷,这三重冷从立体上加以渲染,试想此情此景不断魂才怪!</h3></h3><div><br></div> <h3>过片两个叠韵抒情,使上下片衔接的自然无隙,若说“断魂”是上片之果,其也可算下片之果。且看下片的这些句子“悲十分。酒几樽,肠若焚。”这样的情态自然令人断魂,再看“想也,想也,想昔日、手足情真。形影相随,戏耍度晨昏。”这些往日的美好已成过往不可追,能不令人断魂吗?再看“此际沦为泉下客,常教我,泪盈眸、念裹身。”故人已去,相逢无望,浊世难寻又怎能不让人断魂,而结句“泪盈眸、念裹身。”则是“断魂”这种情感状态的提升,也可谓全词情感最重的一笔,这一笔合情合理,荡气回肠!以上说这么多,并非刻意赞美,也并非本词语言上没有问题,比如“常教我”这一句,这是主动的情态,如换婉转的口气“争知我”,拙见效果会更好!</h3><h3><br></h3><h3>4、主题思想:<br>词作借助西风、冷月、啼鸦、孤坟,这些场景的渲染,表现出自身对故弟的思念与哀悼!通过对昔日的兄弟相伴玩耍的追忆,表达了自身对美好往事的留恋与向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写景灵动自然,抒情见性见真,符合词牌风格特点,婉约之令人动容!</h3><h3><h3><br></h3>5、小结<br>从全词可以看出,词人在语言、格律、结构、内容几个层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以上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我也认为有些语言并非没有瑕疵,也是需要斟酌的,也是可以提升的,但就总体而言,瑕疵较其他诗友的作品还是少一些的!之所以选此作品来细评,目的有三:其一、提倡词风应流畅易懂灵动!其二、以此作品给诗友们详细阐述一下如何填词!其三、鼓励登楼诗友再接再励多创佳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