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月12日,老年大学放寒假了。</h3><h3> 17日晚,从北京站出发,开始了福建全景双卧9日游。</h3> <h3> 18日10:12分达到闽北泰宁。</h3><h3> 下车后,导游和旅游包车(福建境内全程陪同),在车站迎接我们一行32人团。</h3><h3> </h3> <h3> 1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的泰宁古镇。</h3><h3> 泰宁古镇位于武夷山南麓的泰宁县城关,不仅有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建筑群,还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h3><h3> 泰宁古镇包括两块,尚书巷和红军街。尚书巷里是尚书第景区,红军街有当年红军留下的遗迹。</h3><h3> 泰宁古镇公元958年建县,朱熹、李纲、杨时等古圣先贤曾在此授课讲学、著书立说,自古有读书尚学、崇文尚德之风;北宋时期更是科甲连第、人文鼎盛,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h3><h3> 宋哲宗皇帝于公元1086年将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作县名。</h3><h3> </h3> <h3> <b>跨越时空的对弈</b>。在高大的两轮风水车旁,塑有一座高平台,平台上坐着两位泰宁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一位是南宋时期的状元邹应龙,官至端明殿大学士兼枢密院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现今的副总理),另一位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兵部尚书李春烨(相当于国防部长)。他们处在通往泰宁古城的风水口,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弈。这组标志性大型主题雕塑群,充分体现了泰宁这座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两轮大小风水车再现了泰宁这方神奇的山水充满着灵秀,有着深厚乡土农耕文化的内涵。</h3> <h3> 人们为了纪念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修建了尚书巷,并立牌坊供人景仰参观。</h3><h3> 尚书街也叫尚书巷, 巷口牌坊匾额大书“尚书巷”三字。这是一条有着千年文化的古巷, 因巷内建有尚书第而得名。</h3><h3> </h3><h3> </h3> <h3> <b>尚书第</b>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座落于泰宁县城中心,是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天启间协理京营戊政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李春烨的第宅。 </h3> <h3> 巷子的两边是仿明代建筑风格的店面铺子、楼阁、民屋厅堂,黑瓦青砖,朱色木质格栅门窗,显出明代古朴端庄、整洁有致的建筑风格。 </h3><h3> 巷子中间为长条花岗岩石,两边都是大小相当的卵石铺面,是典型的明代街路风格。这里成为引人驻足、购物选货、逗留游览的最佳地方。</h3> <h3> 在泰宁县城东洲桥沿河边,有一座“千年赋”青铜雕塑公园。通过19组青铜雕塑群来诠释泰宁从战国末期至红军长征北上近2200来年的重要历史人文。</h3><h3> 青铜雕群沿着260米的古城墙摆放,由67个人物、10头牛、1口井及5匹马组成。</h3> <h3> <b>朱熹题壁</b></h3><h3> 朱熹是中国哲学史上能与孔子并驾齐驱的一位大学者。庆元三年(1197),他遭权相韩侂胄的陷害,被打成“伪学逆党”。第二年(1198)春天,为避祸他到泰宁来隐居,朱熹寓居泰宁,在其寓所留下了春夏秋冬题壁诗4首,后人将它翻刻在石板上保存了下来。</h3> <h3> <b>梅福炼丹</b></h3><h3> 梅福,汉元帝时九江寿春人(今安徽寿县),字子真。少年时代在长安求学,后为郡文学,补南昌尉,不久去官归里。王莽篡汉以后弃家入山修道,后羽化成仙。传说梅福曾在泰宁栖真岩修真炼丹,岩内还留下了座炼丹的石炉。泰宁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山鬼窃丹的传说:说山鬼乘梅福炼丹打盹时,偷走了金丹,梅福发现后紧紧追赶,在金湖十里平湖的挽舟岭追上了山鬼,将他狠狠地揍了一顿,又将他变成一块顽石(人称山魈石),至今仍在挽舟岭上。</h3> <h3> <b>田园牧歌</b> </h3><h3> 这组水牛雕塑群充分反映出泰宁的农耕文化。水牛是泰宁农家最忠诚的伙伴,它与泰宁农人默默无闻地共同耕耘着这片神奇的红土地,守护着泰宁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头牛背上,有位牧童正吹着竹笛,神情幽雅,给人以遐想,似乎看到了秀美的田园风光。</h3> <h3> <b>何恩凿并</b></h3><h3> 何恩是元代举人,明初湖广按察副使何道旻的父亲。传说何恩夫妇久未生育,他见城东一带居民靠挑河水饮用,每年春天,阴雨连绵,河水混浊,不能饮用,便出钱雇工开了三口水井,即“崇仁三井”,方便民众。上天见他积德行善,便让他生了个大富大贵的儿子何道旻。</h3><h3> </h3> <h3> 1931年6月4日,朱毛红军在建宁击溃刘和鼎的第五十六师主力,乘胜攻占泰宁。在泰宁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使泰宁成为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h3> <h3>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红军作战。境内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h3><h3> 金溪河边这幅“风展红旗”铜雕塑就是再现当年红军进驻泰宁的情景。</h3> <h3> 午饭后,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达到武夷山景区。</h3><h3> </h3> <h3> 武夷山景区, 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h3><h3> 武夷山集道、佛、儒教于一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h3><h3> 景区以九曲溪为主线,主要有天游峰、玉女峰、大王峰、水帘洞、一线天等游览区。</h3> <h3> <b>武夷山的山名的由来</b></h3><h3>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武夷山地区是荒芜的,也没有名字。</h3><h3> 有一年,发了洪水,百姓们没有地方居住,只能躲在山洞里。有一个彭氏的人,他有着超出常人的才能,为了正常的生活,他带领着附近的村民治理洪水。经过了艰苦的劳动和常年的坚持,到了他年纪大的时候,他成为了周围出了名的开山人,人们称他为彭祖。</h3><h3> 彭祖生有两个儿子,他们是对双胞胎,出生于万物生长的春天。老大叫做彭武,老二叫做彭夷。</h3><h3> 相传他们出生后随风而长,非常神奇。一阵风吹来,他们就会开口说话了,一阵雨后他们就能走路了;当天气暖和了,万物开始发芽的时候,他们长得 高高的了,已经可以跑步了。兄弟两个都很聪明,而且勇敢善良。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和爸爸彭祖一起闯荡了。</h3><h3> 据说,八仙曾经在武夷山的棋盘岩喝酒的时候,听到了当地百姓赞扬彭祖,八仙听了感到很震撼,认为彭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就回到天上,像玉帝报告了这件事。玉帝听了,看见彭祖也年纪不小了,就招他上天庭享清福去了。彭祖离开前,留下了斧头、弓箭和一把锄头。嘱咐孩子们要继续开山,造福百姓。</h3><h3> 彭祖离开后,彭夷和彭武兄弟没有忘记父亲的话,拿起父亲的工具上山了。他们不畏惧高山悬崖,挖呀挖,挖出了好几个大水塘,止住了洪水。他们又砍呀砍,终于砍没了荆棘,开辟了大片农田。他们又种上了稻谷和茶树.......但是山区的野兽还是不让百姓过上好生活,于是他们上山射死了老虎豹子,抓回了兔子和鸡与猪,自此人们有了家畜饲养。</h3><h3> 最终,彭武彭夷兄弟老去了,人们为了感激和铭记他们,便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他们爱护了一辈子的这座山——武夷山。</h3><h3> 这就是武夷山名字的由来。</h3><h3><br></h3> <h3> <b>一线天</b>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h3><h3> 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开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h3><h3> 但据科学分析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也就是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h3> <h3> 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缝,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h3> <h3> 玉女峰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将柱状体分成高度递增的的三块削岩,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h3><h3> </h3><h3><br></h3> <h3> <b>大王峰</b>又称纱帽岩、天柱峰,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h3> <h3> 玉女下凡武夷山,与大王一见钟情,相互爱慕。不幸此事被铁板道人察觉,上天庭报告玉帝邀功。玉帝大怒,命玉女立即返回,玉女为了和大王在一起宁死不回,玉帝一气之下,将玉女与大王化为两座石头,分隔两岸,又将铁板鬼化为巨石横在他们中间,令他们永世不得相见……</h3><h3> 今天,在武夷山九曲溪一曲溪边和二溪溪头伫立的两座隔溪泪眼想望的山峰大王峰和玉女峰,就是故事中大王和玉女的美丽化身。</h3> <h3> 晚上入住武夷山市。</h3><h3> 武夷山,是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县级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h3><h3> 武夷山市历史悠久,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1985年3月1日,崇安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县市,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h3><h3><b> 武夷山市夜景</b></h3> <h3><b> </b>19日早8点出发,10多分的车程达到景区,继续游玩。</h3><h3><b> </b> 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九曲溪北。 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当有云海的时候,在天游峰,仿佛置身于仙境,遨游于天宫,故名“天游”。</h3><h3> <b> 远看天游峰</b>( 早上雾比较大,逆光拍撮的)。</h3> <h3> 登天游峰路过</h3><h3> <b>朱熹园 </b>南宋大儒朱熹的“武夷精舍”,是理学大师1183年辞官归隐在武夷山建的书院。原来的书院随岁月的风霜早已凋零。在原址新建的朱熹园,就坐落在从御茶园到天游峰去的路边。</h3> <h3> 路过</h3><h3> <b>云窝</b>有大小洞穴十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常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飏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下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名云窝。 </h3> <h3> 路过</h3><h3> <b> 茶洞</b>又名玉华洞,升仙洞,位于六曲溪的东面。据说是因为此洞里产茶“甲于武夷”,故名。今洞里依然还有一片历经沧桑的古茶树。其实,茶洞之奇,并不在于茶,而在于它的“峥嵘深锁”的意境 。</h3> <h3> 登天游峰途中,<b>半山亭</b>小憩。</h3><h3> 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是一座绝好的观赏台。</h3> <h3> 在半山亭,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山水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h3> <h3> 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h3><h3> </h3> <h3> 天游峰海拔408.8米。从茶洞起步沿陡峭山崖爬越888级石阶。</h3><h3> 登天云游、有惊无险,九曲奇观,尽收眼底。</h3> <h3> 天游峰山顶是天游阁。</h3><h3> 天游阁里供奉的就是彭祖和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彭夷。</h3> <h3> 从后面下山,山势平缓,但路途较远,30分钟便可回到集中的地方。慢慢的放松,且行且慢,继续欣赏美景吧!</h3><h3> <b> 清 徐庆超书 第一山 </b>徐庆超为武进士出身,书法矫健峻拔,的确威武不凡。</h3> <h3> 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h3> <h3> 站在桥上,透过晨雾看年轻人漂流,我们这些奔“七”的人,只能是望筏兴叹了!</h3> <h3>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h3> <h3> 大红袍母树只有6株,据载它们的树龄已逾340多年,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 大红袍母树生长在武夷山天心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两旁岩壁矗立,日照不长,温度适宜,终年有涓涓细泉滋润茶树,由枯叶、苔藓等植物腐烂形成的有机物,肥沃土地,为茶树补充养分,使得大红袍天赋不凡,得天独厚,品质超群。</h3><h3> </h3> <h3> 传说有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缘,便叫入把他抬回寺中,见他脸色苍白,体瘦腹胀,就将九龙窠采制的茶叶用沸水冲泡给秀才喝,连喝几碗,就觉得腹胀减退,如此几天基本康复。</h3><h3> 秀才便拜别方丈说:“方丈见义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谢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状元,并蒙皇帝恩准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见方丈道:“本官特地来报方丈大恩大德。”方丈说:“这不是什么灵丹仙草,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带些回京进贡皇上,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老方丈帮助状元了却心愿,带领大小和尚采茶制茶,并用锡罐装好茶叶由状元带回京师。谁知状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医无效,状元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入看营,年年采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h3><h3> 从此,这三株大红袍就成为贡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红袍的人从未间断过。</h3> <h3> 大红袍 它不仅是武夷岩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间绝无仅有的茶类活化石,由于它的神秘玄妙,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以一睹芳容为快。1998年,第五届武夷岩茶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首次拍卖,竟价高达15.68万元。2005年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第五次拍卖,拍出了20.8万元的天价。</h3> <h3> 武夷山大红袍相信当之无愧,已经无法享用正宗大红袍。为加强保养母茶树,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对六株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留养”,希望保证其能够“延年益寿”。</h3><h3> 清代即已名扬天下的大红袍母树仅六株,生长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面上的大红袍皆是这六株母树的后代。</h3> <h3>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h3><h3> </h3> <h3> 武夷山景区游玩了一天半,走马观花。</h3><h3> 20日早7时,从武夷山出发,10:50分进入福州市区,来到“三坊七巷”。</h3><h3>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h3><h3> “三坊七巷” 位于福州中心城区,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h3><h3> </h3> <h3>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h3><h3> 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h3> <h3> <b>衣锦坊 </b>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后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为了“衣锦”。</h3> <h3> <b>文儒坊</b>旧名阴山巷,后来改为儒林坊,北宋时因“海滨四先生”之一国子监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名文儒坊。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张经居此,又名尚书里。</h3> <h3> 逛南后街,抓紧时间品尝福州特色小吃!</h3><h3><br></h3> <h3> </h3> <h3>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h3><h3> 12:30分准时出发赶往晋江地区的发源地——五店市,15:30达到。</h3><h3> 五店市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占地126亩。</h3><h3> 唐开元年间,青阳有“五店市”之称,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h3><h3> 该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h3><h3> 2010年随着晋江城市建设的进行,五店市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2012年4月19日正式启动开工建设,2015年5月1日,经过保护性开发的五店市正式对外开放,2015年9月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h3> <h3> “五店市”的由来,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5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5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酒旗招风,饭菜飘香,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为青阳之别称。</h3><h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日趋繁荣,“五店市”在明清时期已然成为一片繁华的街区,商店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更有美轮美奂的红砖厝民居星罗棋布。</h3> <h3> <b>蔡氏家庙 </b>一称新祠堂,始建地清同治年间,民国初重修。因年久破旧,由华侨亲集资重建,1994年落成,规模照旧,雕刻装饰更加精致显目。</h3> <h3> 稍加休息,16:30分启程去厦门。</h3><h3> 19时左右达到厦门,入住集美区。</h3> <h3> 21日早饭后去普陀山。</h3><h3>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h3><h3> 南普陀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h3> <h3> 南普陀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h3><h3><br></h3> <h3> 天王殿供奉弥勒菩萨、韦驮和四大天王,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踞门廊东西两侧,跨门进殿,两侧四大天王怒目环视。正中弥勒菩萨坦腹露胸,殿后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h3> <h3> 站在南普陀远看<b>世茂双塔。</b></h3> <h3> 南普陀寺近邻是<b>厦门大学</b></h3><h3> 厦门大学是国家副部级建制的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h3><h3> 厦大校园依山伴海,背靠五老峰,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为邻,出了白城校门就是海滨浴场。校园建筑独特,风景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h3> <h3> 下午乘船去<b>鼓浪屿。</b></h3><h3><b> </b>鼓浪屿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h3><h3> 下船前拍摄的鼓浪屿外景。</h3> <h3> 鼓浪屿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h3><h3>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在波兰当地时间2017年7月8日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h3> <h3> <b>日光岩 </b>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h3><h3> 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h3><h3><b> </b></h3><h3><b> 日光岩远景</b></h3><h3><b><br></b></h3> <h3> <b>钢琴码头</b>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码头已承受不了日益增长的客流量。1976年,市政府决定扩建鼓浪屿轮渡码头,码头建筑与大海浑然一体,以蓝白为主色调,使码头融入大自然海天景色,成为游人进入鼓浪屿的第一景点。</h3><h3> 码头建成后,厦门人说他是“张开的三角钢琴”,是琴岛的象征,使游人一踏上鼓浪屿就感受到“音乐之岛”的气息!<br></h3><h3> </h3> <h3> 鼓浪屿,又称钢琴岛。屿上人口约 2万,居民喜爱音乐,据说全岛有200 多台钢琴,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前茅。</h3> <h3> <b>鼓浪屿沙滩</b></h3> <h3> <b>毓园</b>即林巧稚大夫纪念园。为纪念鼓浪屿的优秀女儿、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厦门市政府于1984年5月修建此园。</h3><h3> 毓园的建筑,布局自然,园中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展览室”,邓颖超同志亲手在园中种植的两株南洋杉,象征着林大夫秀逸高洁的品格。</h3> <h3> 5个小孩的石头雕塑,纪念林巧稚她接生过5万个婴儿。 </h3> <h3> 小吃一条街</h3> <h3> 18:30分 乘船夜游鹭江。</h3><h3> 鼓浪屿和厦门岛之间的海域,海面上常有很多美丽优雅的白鹭盘旋飞翔,故称之为鹭江。</h3><h3> 鹭江宽600米,鼓浪屿隔鹭江与厦门相望。</h3><h3><b><br></b></h3><h3><b> </b></h3> <h3> 夜游鹭江主要路线就是乘游船而下,行过演武大桥、海沧大桥、杏林公铁大桥这厦门的三座大桥组成的航线,开启一条在游船里欣赏厦门更加绚丽多彩夜景的新视角。</h3><h3> </h3> <h3> 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于鹭江岸乘游船,顺着鹭江而下,看两岸是夜幕中的灯光组成的繁华,灯影映照在鹭江水面上,一份现代的时尚与闲适。</h3> <h3> 晚风轻轻的吹着,两岸灯影变幻中的夜色,游船绞起的浪花,马达的轰鸣,一幅令人遐想的绚丽多彩的画卷!</h3><h3><br></h3> <h3> 闪烁的霓虹一路延伸,在光影变换之中,</h3> <h3> 鹭江夜游,乘一缕海风,观鹭岛絢丽夜色,听海的乐章,看流动的美景……</h3> <h3> 一个小时左右在厦门旅游客运码头下船,结束了鹭江夜游。</h3> <h3> 22日上午,来到<b>一国两制沙滩</b>。</h3><h3> “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巨大的标语,与金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隔海遥遥相对。</h3><h3> </h3><h3> </h3><h3><b> </b></h3> <h3> 这尊黑面妈祖位于厦门环岛东路海边,雕像面朝大海,保护大海上的渔民和游客平安的意思。</h3><h3> 传说当年郑成功把厦门同安的镇海安澜妈祖请到船上,这等于是“分灵”出去,需要日以继夜的保证香火不断,因此沿途军士供奉香火日夜不断,到了台湾之后妈祖却便被熏黑了。因此这尊分出去的妈祖被人们称之为黑面妈祖</h3> <h3> 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巨型标语牌前,有一尊人性化创意的雕塑,取名为“回归手”,与隔海相望的金门岛礁形成呼应,记载着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h3> <h3> 环岛路沿路,你还能看到各种人物雕像,做成各种各样的运动姿势,颇具“体育之路”的风采。</h3> <h3> 下午参观 胡里山炮台。</h3><h3>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岛东南海岬突出部,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景区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4A级旅游景区。</h3><h3> 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风格,又有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h3><h3> 景区是厦门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 胡里山炮台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一门克虏伯大炮,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16000米, 花了白银10万两。</h3><h3> 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曾被鉴定为“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并荣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h3><h3> </h3> <h3> 竖立于胡里山炮台后山山顶了望厅原址的旗杆和醒目的青龙旗,是仿造清朝年间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大清国青龙旗旗杆。仿造已经超越了原有的尺度。旗杆高度16米,底部直径为39厘米,顶部直径为20厘米,祥云吊斗离地10.3米,青龙旗旗帜面积达12平方米,称得上“江南第一旗”。 </h3> <h3> <b>审度地势 </b>雕塑群反映了清光绪17年(1891年),清廷外聘海军总查、胡里山炮台设计者汉纳根和闽浙总督杨岐珍到厦门口岸“审度地势”,共同议定在厦门岛南部海岬突出部的“胡里山嘴建立炮台,以资扼要”的情景再现。</h3> <h3> <b>凿平山石 </b>雕塑群则反映了光绪20年(1894年)3月初8正式动工兴建胡里山炮台时“凿平山石,开辟路径”的历史情景。</h3> <h3> </h3><h3> <b>红衣火炮群。</b></h3> <h3> 23日上午游览著名的侨乡集美学村。</h3><h3> 集美学村是著名的侨乡和风景旅游区,环境恬静幽雅,风光旖旎。陈嘉庚先生故居、鳌园归来园、李林园、龙舟池、鳄鱼园、万宝山观光果园、学村建筑群等都是独具闽南风韵的人文景观。</h3><h3> 集美学村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集美学村在陈嘉庚先生亲自指导下创立,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无论是高大壮观的校舍堂馆,还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无一不是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而细细看去,却又各具匠心,无一雷同,人们称其为“嘉庚风格”。尤其是集美中学的道南楼、集美侨校的南薰楼、航海学院的教学大楼,或巍峨挺拔,或凌空欲飞,极富个性。</h3><h3> </h3> <h3> 陈嘉庚纪念馆,属社会历史类名人纪念馆,是陈嘉庚文物资料的主要收藏机构,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h3>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h3><h3> 他的一生,是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一生。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做出卓越贡献,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h3><h3> “嘉庚精神”超越时代,属于我们海内外炎黄子孙,属于全人类。</h3><h3><br></h3> <h3><b> 陈嘉庚故居</b></h3><h3> 陈嘉庚故居位于集美镇后尾角,横匾“陈嘉庚先生故居”系在1980年故居翻修时 请廖承志题写。</h3> <h3> <b>归来堂 </b>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单层建筑,取白石砌墙,绿瓦盖顶;是具有闽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厅堂正中安放陈嘉庚的石雕坐像,并悬挂和排列着郭沫若撰写的对联和全国侨联公祭陈嘉庚的悼词。在故居两侧,又建起了陈嘉庚先生平事迹陈列馆。陈列品主要以图片、图表、实物为主,形象地介绍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有珍贵的文物及仅存的《集美陈氏族谱》等遗物。</h3><h3> </h3> <h3> <b>陈嘉庚故居</b>是一幢不高的两层浅灰色楼房,庭院里柏树翠绿,橘黄花红。一楼展出集美学校校史,展示陈嘉庚先生从1913年开始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艰辛、曲折经历和辉煌业绩;二楼为陈嘉庚先生工作室、卧室、餐室、会议室、遗物展室及其胞弟陈敬贤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h3> <h3> <b>嘉庚公园</b>位于鳌园北侧,是陈嘉庚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传统园林自由布局的形式,将公园的娱乐性、纪念性和文化融为一体,与鳌园景观相得益彰,协调统一。</h3> <h3> 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国后注重教育,并创办了集美学村,于是人们立碑纪念他。</h3> <h3> 午饭后乘车去闽西,15:20分达到闽西福建土楼永定景区<b>。</b></h3><h3> 晚上住在景区。</h3> <h3> 永定高北土楼群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汉族民居建筑群,是福建土楼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h3><h3> 楼群分布于永定县东南的高头乡11个自然村内,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物,是汉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景区里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和历史悠久的五云楼、世泽楼以及有“博士楼”之称的侨福楼等土楼,众土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一派美妙无比的田园风光。</h3><h3> 高北土楼群大多为江氏后代居住,江氏祖先“江百八郎”与元代中期从今龙岩上杭县迁至高北,明嘉靖年间始建“五云楼”,后因楼内人口过于密集,于明崇祯年间开始建承启楼。十八年后承启楼建设完工。上世纪五十年代建“世泽楼”,后于六十年代又建“侨福楼”等一批土楼。从而形成了今天的高北土楼群。</h3><h3> 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北土楼群是其中之一。</h3> <h3> 村内的“圆楼之王”——承启楼是最著名的土楼。</h3><h3> 承启楼坐北向南,由四个环环相套的同心圆楼组成,外径63米,是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 。</h3><h3> 楼中心是大厅、回廊和半圆形的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雕梁塑栋的大厅为祖堂,又是全楼的议事厅。第二环1层,有20开间和3条过道。第三环2层,底层有34开间,还有2口水井和7条过道,房屋与二环之间有小天井,房后筑放置杂物的小间。第二三环原是作为会客、读书、休闲的场所,以后人口增多,大都改作厨房、饭厅或住房了。</h3> <h3> 外环主楼4层,67开间,设4架楼梯、1个大门、2个侧门。外环底层墙厚1.7米,二层以上依次递减,顶端仍有1.1米;圆形屋顶出檐巨大,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外环4架楼梯分布在东南、东北和西南、西北四方,连通各层走廊。在外环大门厅的左右、两侧门的南侧及中轴线后端连外墙处,各夯子墙至四层作隔墙。门、梯和后端的子墙,将外环分为八卦,每卦8间,共64间(含4个楼梯间,不含3个门),全楼平面布局与《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的太极、两仪、三元、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呼应。</h3> <h3> 侨福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位于大名鼎鼎的承启楼西侧,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始建于1962年。</h3><h3> 圆形高北土楼群之侨福楼(8张)土楼,坐北朝南。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直径45米,高3层,内通廊式。全楼有30间(厅),设1个大门。第二层通廊由木质结构悬挑,第三层通廊挑出更多,且设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闭作贮藏室。祖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楼前为外围墙围合而成的院落,设外大门。</h3><h3> </h3> <h3> 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当年,现代化的设施让侨福楼成为上世纪的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h3><h3> 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土楼!</h3><h3> 我们还游览了五云楼和世泽楼。</h3><h3><br></h3> <h3> 24日早6:30分从永定土楼景区出发,11:30分达到小吃之乡——沙县。 </h3><h3> 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中华饮食文化,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h3> <h3> 中原的饮食文化随着中原人民的多次南迁传播到沙县。使沙县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这是沙县小吃闻名全国的主要原因之一。</h3><h3> 沙县的不少小吃,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意识文化的特点,有的小吃</h3><h3>甚至保留着原始的特点,堪称古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br></h3> <h3> 沙县板鸭是沙县民间最普遍的传统名菜,流传的历史悠久,几乎沙县所有的农家女都能制作板鸭。</h3><h3> 沙县板鸭,又叫沙县腊鸭,沙县鸭巴。农历腊月,沙县农家人家家户户都有做板鸭的习惯,肉鸭子宰杀开膛洗净,切去翅、掌、下颚舌等,放入调味好的缸中腌24小时后取出,用小竹条撑开成板状,接着放置在户外自然风干晒干,最后地炉中烧木炭,盖上炭灰火成半明火,炭上置铁条,将鸭放铁条烤36小时左右,待呈金黄色时取出晾凉包装。 </h3> <h3> 品尝沙县正宗的当地特色小吃。</h3> <h3> 午饭后,来到三明北站,导游和司机与我们分手告别。</h3><h3> 14:45分我们32人团乘火车返京,25日早6:30分达到北京站,结束了愉快的福建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