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学从中国书法线条中学点什么(原创作者:庄寅亮)

Cici

<h3>  作为笔迹学在从中国书法线条中汲取精华之前,首先要明确两个基本概念:“笔迹学”和“笔迹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笔迹学,是指笔迹鉴定,它是根据人的书写技能习惯特征、在书写的字迹与绘画中的反映,来鉴别书写人的专门技术。主要任务是通过笔迹的同一认定检验,证明文件物证上的笔迹是否为同一人的笔迹,证明文件物证上的笔迹是否为某嫌疑人的笔迹。</h3><div>  笔迹心理学,是人们通过对个体笔迹不同书写规律的研究,反映书写者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一门以研究人类文字笔迹特点和人的内在素质之间联系及客观规律的科学,与心理学、行为学、人才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也说:“它是一门被高度使用的科学,因为它不必见面就可以了解一个人”。</div><div>  无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对笔迹线条的分析。笔迹线条源自于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注重在结体和线条:原因是--书写者情感真实流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笔迹情感归结为中国书法中的线条情结,它是笔迹线条蕴涵的情感笔墨浸透。</div><div>  综观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金文和篆书,尽管他们的字体有异,而其书法特征基本相同:一是结体繁复,字形带有较重的象形意味;二是线条单纯,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和形式区别。书法艺术主要表现的是结体造形和线条艺术。</div><div>  中国书法与线条情结之关系,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上早有记载过,在书法艺术浩瀚笔墨中,集中到一点,就是从整体上是艺术化的线条,从线条单个笔画上分析,它又是个体化的线条,犹如都市里的公园和野外里的森林,一个是“人工刻痕”,另一个是“原生态”。</div><div>  </div><div>  后来“书法艺术开始注重以自由多样线条变化运动和空间构造来表现字形,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由此升华到高度抽象的线的艺术世界。”“强调被这些关系所负载的作者个性”,“向着主观、抽象的发展规律”。</div><div>  在凝视这些线条节奏、结体韵致时,能触摸到作者的感情脉搏,震撼的心弦会随即发出清响与其和鸣,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之中,许多人因此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宾临摹创作。那么,书法线条所具有的源动力来自哪里呢?笔迹学从中国书法线条中学点什么呢?</div><div>一、 书法线条的内在特征</div><div>1、力度</div><div>  这里所说的力度,并不仅仅是指在书写中持笔书写的用力程度,除了在纸面上物理方面的用力外,主要是指线条呈现的力感,是给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和体验。</div><div>  它所带来的线条效果分布在四个方面:一是运笔时用力轻重缓急反映出的线条乏力或有力。二是运笔速度快慢反映出的线条力量强或弱。一般地说,运笔速度快,线条力量感强,反之,线条力量感弱。三是方折勾撇形状反映出线条的粗犷或细腻,弧型线条一般说来更为圆润、温顺。</div><div>  因此,书法线条的力量感是凝聚书写者书法技巧、精神状态而表现在纸面等载体上的活力,是作为笔迹学在分析笔迹性格中应借鉴的重要经验之一。</div><div>2、协调</div><div>  无论是书写速度迅捷的草书,还是慢条斯理的楷书,当一幅具有艺术创造力的书法作品展现在你的眼前时,其书写的线条表现出各自内在和外在的协调,给人以视觉冲击的美感。</div><div>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基准面上:内协调和外协调。</div><div>  </div><div>  书法线条的内协调大多体现在某一线条的中段部分。按照普通心理学中“注意力集中”的原理来解释,人们比较注重“第一形象”,强调一件事的开头和结果。同理,假如在书写中注重线条的提和按的同时,又自我意识与中间部分相联系,则整个字迹呈现出艺术化的效果。由此来看,笔迹学从这里可学到:要探究书写者的心理状态,可通过线条中间部分潜意识细微变化,来判读出书写者的性格特征。</div><div>  书法线条的外协调形态较容易识别。例如:某一笔画线条用力从轻——重——轻;线条的直径由粗——细——粗。再如:草书线条一气呵成,纸面墨迹从浓到淡,等等,均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笔迹学可借鉴这一点,用作对书写者情感瞬间变化的识别和内在性格特点的把握,再结合笔迹文字内容的综合解读,得出当事人在现场较稳定的性格倾向。</div><div>  除了上述借鉴作用外,书法线条的力度和协调笔迹学实验室中,还有作以下的分析依据。</div><div>  从物理角度上来分析持笔的用力,可区别书写者的生理方面的健康与否,例如:身体素质、气质类型等。从线条力感的视觉上来分析,可作为笔迹心理学分析性格的基本依据和参照指标。</div><div>  从化学角度上来分析线条书写过程,尤其是某一线条的中间动态,或是某个字迹笔画中间的几笔,可清晰地看出书写者平时不易让人察觉的潜意识。笔迹学应侧重在这一方面作重点分析,在把线条放大若干倍后,对线条的颗粒分布进行观察,通过细化、分类、比较。可得出书写现场的环境、气候等空间方面的信息。</div><div>二、书法线条的外在表现</div><div>  书法线条的外在表现是笔迹学尤其是笔迹同一认定理论诞生的基础。我们知道,笔迹鉴定主要是对检材和样本笔迹特征的同一认定,中国刑警学院贾玉文教授将笔迹特征分为九大类:(1)概貌特征;(2)局部安排特征;(3)写法特征;(4)错别字特征;(5)搭配比例特征;(6)笔顺特征;(7)运笔特征;(8)笔痕特征;(9)书面语言特征极其应用等。</div><div>  而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均与书法线条的外在表现以下六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书法理论家潘善助,杨嘉麟在《书法鉴赏》一书中,把它具体分为:(1)形状:表现在线条的头、尾和转折处,有方和圆之分。(2)体积:指线条的粗细。(3)长度:指线条的长短。(4)方向;指线条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单向性还是多向性,单向性发展中是直线式还是曲线式。(5)墨色:指线条因书写者用墨的多寡,运笔的快慢以及墨汁本身的浓度而引起的线条的浓淡枯润的变化。(6)连续性:指不同线条在组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或连或断的形态。</div><div>  以笔迹鉴定中线条粗细为例。在观察当事人的笔迹特征的同时,要对线条的粗细作进一步解剖,防止伪装或伪造笔迹,而线条的粗细一般难以模仿,初看都是一样的线条,但在笔迹分析仪器下,有的细腻,有的粗糙;有的平直,有的曲转;有的规范,有的随意。等等。可见,从中国书法线条中可学到许多笔迹鉴定以外的内容,并充实到笔迹学理论体系中,指导实际的运用。</div><div>三、中外学者对笔迹线条论述精辟见解及启迪</div><div>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笔迹分析研究会(筹)会长郑日昌教授曾说过:笔迹学(笔迹心理分析——笔者注)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书写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个性心理学、文字学、书法学等多种知识,而且某些理论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有关笔迹的实验还建立了笔迹的几何曲线、关于从幼儿到成年人的笔迹变化和由疾病、衰老导致的笔迹变化的、鉴定系统等。</div><div>  康定斯基在《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一书中也指出:“线条是最简洁但信息量最丰富的形式。从经济学角度讲,线条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多的收益。长度、粗细、曲率、角度能够包含丰富的信息。线条的灵魂在于其张力。”</div><div>  可见,汲取国内外笔迹学者有关笔迹线条理论的精髓,这对于升华当今中国笔迹心理学理论,具有积极和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div><div>参考书籍:</div><div>1、沃兴华的《中国书法》 1995年版</div><div>2、刘恒的《中国书法史》 2002年版</div><div>3、陈振濂的《线条世界》 2002年版</div><div>4、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 2003年版</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