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b04fbb">《 一带一路,共同奔赴致富路上》<br></font><font color="#b04fbb"> 张爱梅<br></font><font color="#b04fbb"> 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我回老家看母亲。听邻居说村里要建太阳能发电站。于是,我趁母亲睡着时向发电站建造点走去。<br></font><font color="#b04fbb"> 村头一片空地上十几人正在忙碌。他们拉线,测量,刨坑,放塑料管,扎钢筋,浇灌水泥,筑成深入地下又高出地面一截的水泥柱。<br></font><font color="#b04fbb"> 24日,我再次回家,看到半个月前浇筑的水泥柱已经凝固。工人们忙着卸下许多长短不等的镀锌角铁,用螺丝把一个个角铁固定在一个个水泥柱上,做成三角形框架。这些工人三人一组,分工明确,动作麻利,搭架,上螺丝,两天时间把框架全部搭完。 <br></font><font color="#b04fbb"> 然后,一块挨着一块上板。这一块块长方形的板正面呈深蓝色,一律倾斜同样的度数,面朝天空,与天空的蓝遥相呼应。背面有线路把一块块板串联起来。靠着这些板吸收太阳光,由光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线路和电线杆上的变压器连接,把发出的电输送到全国各地。 <br></font><font color="#b04fbb"> 最后,在这片地周围挖一条窄窄的沟,埋进扁型铁片起避雷作用。这样,一个小型太阳能发电站基本完工。<br></font><font color="#b04fbb"> 村里人对这些先进技术陌生又好奇,时不时的来工地看个究竟。<br></font><font color="#b04fbb"> “这些板子能发电?”一位九十岁的老奶奶轻轻抚摸着一块块板高兴地说。<br></font><font color="#b04fbb"> “能啊!”安装工人高兴地说,这些板每天发出的电你们村用不完,还要往外输送呢。</font></h1><h1></h1><h1><font color="#b04fbb"> ”太神奇了!”老奶奶感叹道。</font></h1><font color="#b04fbb"> 这是精准扶贫项目,国家拨款投资200万元建造的太阳能发电站,占地八亩,每天可发电3000千瓦。每天输出的电为本村老百姓盈利创收。整个刘店乡一共建九个这样的太阳能发电站。<br></font><font color="#b04fbb"> 在此期间,我去安装工地看了好几次,和工人们进行交流,了解到负责建造水泥底座的工人是甘肃张掖的,负责安装安装太阳能板的工人来自甘肃武威,负责连线、安装避雷设施等工作的是河南鹤壁的两位工人,还有两位打散工的本村人。甘肃河南两个省的不同工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太阳能发电站的安装工作。<br></font><font color="#b04fbb"> 追溯至半个世纪前,我父亲那代人纷纷登上西去的列车,在甘肃青海新疆进工厂做工,一干就是一辈子,支援了西部开发建设。父亲退休后,我哥接班,在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又干了三十年。父子二人为甘肃建设出了一辈子的力。<br></font><font color="#b04fbb"> 甘肃,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从河南到甘肃,我父亲和哥哥两代人为西部建设出力流汗。而今,那里的人们顺着一带一路的线路、踏遍山山水水由西部走进中原,把技术发挥在我村乃至全国各地的太阳能发电站上,实现了中原和西部人员流通,技术共享,和谐交流,互助互进,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美丽家园,同奔小康的愿景!</font><h1></h1><h1></h1><h1></h1><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