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正北方冷极村迎接2018年的第一缕曙光

康面瓜

<h3>  说到元旦,面瓜已经好几年没有跟家人一起团聚了。2015年12月31日,面瓜夫妇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与军校同学一起迎接新年;2016年12月31日,面瓜夫妇在东营与自驾车友一两就醉一起度过了2016年的最后一天;今年冬天,受内蒙古慢游文化公司邀请,面瓜参加了不凡的体验——中科丽丽娅庄园携手腾讯旅游走进“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银色呼伦贝尔活动,2017年12月31日,我们驱车赶往祖国的正北方,在著名的冷极村迎接2018年的第一缕曙光。</h3> <h3>  冷极村距离根河市55公里,曾因监测到最冷气温达零下五十八度而得名。</h3> 冷极村通往根河的道路状况还不错,但因为积雪覆盖路面,所以行驶起来,相对还是比较困难。 <h3>  路途虽然艰难,但沿途的美景,却让面瓜大饱眼福。</h3>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车队抵达了中国冷极站。 首先,给我们组织这次活动付出了极大心血的执行队长乔立峰兄弟来一张到此一游。嘿嘿。 <h3>  从海南的三亚由南到北贯穿整个中国,来到祖国正北方的冷极,刘刚兄弟自然激动万分,因此,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天气下勇敢地赤裸上身拍照留念,也就可以理解了。</h3> <h3>  在9号冷极站稍作停留,车队再次集结出发,马不停蹄,赶往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冷极村。</h3> <h3>  下午三点三十分,车队顺利抵达目的地。</h3> <h3>  位于根河市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的中国冷极村,至今仍保持着林场棚户区住宅的历史风格。在内蒙古发展全域旅游的推动下,冷极村开始大力发展冬季生态旅游,在冷极村中打造具有餐饮和住宿接待功能的"中国冷极人家"。在旅游产品上,冷极村主打气候差异牌,吃的是林村里自已种植的没有污柒的农家菜和森林中的各种蘑菇、野果、碱面大馒头、大炖菜,看的是原汁原味的林户人家和原生态的森林风光,睡的是东北大火炕,喝的是林区小烧,玩的是林区特色娱乐抽冰嘎、坐冰车、锯木头、劈半子,体味的是一种热情和醇朴。</h3> <h3>  因为呼伦贝尔的冬天下午四点左右天就黑了,所以,抵达目的地后,车队成员们争分夺秒开始跨年的准备工作。</h3> <h3>  此时的车队成员,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也不分地位,不管你是老总、记者、专员、队长还是一颗普通的面瓜,大家都亲力亲为,就象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h3><div> 慢游公司的崔总毛遂自荐,任命自己为锣鼓队的临时队长。</div> <h3>  自媒体大咖张艺大姐自告奋勇,挑起了秧歌队长的重任。</h3> <h3>  腾讯旅游的主管郑营营,专心致志地贴对联。</h3> 慢游公司的王可和邢成斌齐心协力贴福字。 <h3>  来自成都的美女,小心翼翼地把大红灯笼挂起来。</h3> <h3>  经过大家伙这么一折腾,还真是有那么点儿过年的味儿了哈。</h3> <h3>  院里忙活,屋里也没闲着。</h3><div> 糖小豆文化传媒公司的张凌霜心灵手巧,不仅会剪纸,包饺子也是一把好手。</div> <h3>  呼伦贝尔电视台的美女主持,不仅嘴上功夫了得,手上功夫也不差。</h3> <h3>  村民也没闲着,正忙着给我们准备跨年夜大餐。</h3> <h3>  有朋友会问了:大家伙都在忙活,面瓜你干了点儿什么呢?其实俺也没闲着,俺冒着严寒去村口拍了一张冷极村的标志性照片。即便是没有功劳,也有点儿冷劳吧。嘿嘿。</h3> <h3>  虽然当天晚上冷极村的实际温度只有零下二十六度,距离零下五十八度还相距甚远,但俺也要在这里提醒各位朋友,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俺的相机,就因为面瓜的粗心,在冷极村被严重冻伤,彻底罢工了。</h3> <h3>  这是面瓜相机被冻伤后拍摄的照片,可见伤的不轻。在此面瓜友情提醒:呼伦贝尔地区冬季确实寒冷,前往游玩的朋友们不仅要注意身体的保暖,也要时刻注意别长时间把相机裸露在外,最好也给相机整件棉袄穿上。以免重蹈面瓜相机的覆辙。</h3> <h3>  这次呼伦贝尔之行,面瓜最大的愿望,就是拍摄一组冷极滴水成冰、泼水成雾的照片。为此,还特意携带了靓丽的连衣裙和长达十米的红纱,可惜的是,因为面瓜的粗心大意,让相机严重冻伤,别说是泼水成雾的照片了,就连大家跨年夜的狂欢场面也没能通过镜头留下来。只好借用丽丽娅庄园工作人员拍摄的几张照片,来抚慰一下面瓜这颗受伤的老心吧。</h3> <h3>  冷极村之行,最打动面瓜的是它独特的自然环境、朴实的乡土乡情和一种无法表述的幸福感。与雪乡相比,它在独有的冰雪、冷极条件下挖掘和展现出来的幸福元素,让我们这些外地人既体验到了寒冷,也感受到了幸福。</h3> <h3>  冷极村,一个坐落在祖国正北方的小村子,一个值得去慢慢品味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