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常德河街,曾被沈从文赞誉为“湘西大码头”,“沿河的长街,街上大小各商铺不下数千家,都与水手直接关系。”河街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由船户和水手支撑的水文化、船文化、码头文化。以水为魂应是常德河街的文化特质。“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常德城里街连街......”河街是每一个常德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印记。</div> <h3>史书中第一次提到“河街”是明嘉靖《常德府志》:“河街,南门外,临江,商贾辐辏之所”;到清嘉庆,开始有“大河街”、“小河街”的记载;进入清同治年间,“麻阳会馆”才出现在“南城外”。</h3> <h3>常德最早的河街出现在500年前的明朝正德年间,当时那是一串建于河滩之上,夹在城池和沅江之间的吊脚楼。因为地势低洼,每次洪水“光顾”,总会被淹没,积水成河,所以人们就叫它“河街”。河街后来的荣耀谁也没想到,这条逐渐演变为约2公里长的街道,成了近代中国第二大油码头和湘西北商贸物流中心,扮演着促进常德及湘黔周边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角色。</h3> <h3><font color="#010101">穿越时空,那条街市的繁华宛若一部黑白电影,承载了世代常德百姓的记忆,也见证了身后城墙里八街九陌、亭台楼榭的起与落、盛与衰。</font></h3> <h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神州大地显现。位于沅水水系尾闾的常德,成为吞吐中原及东南各省财货的商贸大码头。清末民初,以河街为中心的常德城区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了白银3000万两,各地商人在常德建立的经商“会馆”至少有17个,开设会馆的商人遍及全国十多个省;1906年,常德还被辟为外商寄货港,英、美、日、法、德等国在常德开办了至少20家洋行、商号。</h3> <h3>常德河街,是刘禹锡、杨嗣昌、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化名人浓墨描绘的繁荣兴盛的大码头,是烙印在常德的“清明上河图”。战国“珠履坊”、“春申君府邸”、唐朝刘禹锡故居、代表麻阳街历史的“麻阳会馆”、承载着当代两大文化名人沈从文和黄永玉故事的“平安客栈”以及洪帮聚集地“鸳鸯走马楼”……</h3> <h3>“大河街的金子,小河街的银子,麻阳街的痞子。上南门高,下南门低,银子出在河街里。”这句流传于常德民间的谚语,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当时河街浓郁的商业氛围和市井生活气息。</h3> <h3>古城常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衰。1939年4月起,为牵制中国军队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侵华日军对常德发动了疯狂的进攻。特别是1943年11月震惊中外的中日常德大会战,常德以一城尽毁的代价,谱写了中华儿女抵御倭寇的孤城壮歌。河街经济从此一蹶不振。</h3> <p class="ql-block"> 1943年的“常德会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战争中的著名重大战役之一,其战争中心和高潮是常德守城战。以湖南人为主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57师8000多名将士和常德民众发扬“一寸山河,一寸血肉”的爱国热忱,同4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在常德城郊城内进行了一场空前惨烈的民族大战,在粮尽弹绝、牺牲惨重而外援未及的情况下,苦撑16昼夜歼敌1万多人后被迫转移,后以各路援军会战,终将全城克复。整个常德会战经过固守、失陷、克复三个阶段,历时30多天。终于将日寇击退到原驻地,挫败了其占领常德的阴谋。这一战役震惊中外,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和振奋了当时全国军民的信心和勇气,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特别重大的积极作用。</p> <h3>新中国成立后,水上运输逐渐被现代交通工具所取代,河街的光润也随之没入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1990年,因修建城市防洪圈的需要,这条日暮途穷、逢洪必淹的老街被彻底拆除,成为了今天为市民熟知的诗墙公园。</h3> <h3>河街化为诗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叶落知秋、因势利导,常德城不再紧附于沅江繁衍生长,它借助国道319、207途经城区段的多次改线,掉头向这片沉积平原的广漠腹地开枝散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8年间,常德用一种以顺诛逆的气概,完成了从产业到城市的颠覆和重构,再次累筑了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高峰。但,那段萦绕在诗墙上空的集体记忆却愈久弥新。</h3> <h3>2014年1月,以徐芳明为代表的一批市政协委员,向市政协六届二次全会递交了《关于复原清末民初常德沿河古街场景,打造文化旅游亮点的提案》。这份提案随即作为当年全会一号提案,被市委、市政府采纳。</h3> <h3>为还原老常德景象,让游客体验到清末民初的市井风情,将这个项目命名为常德河街。常德河街位于穿紫河东段,东起常德大道,西至紫缘路,南邻姻缘河,北连河街路。总用地面积约13.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78万平方米,街区总长度约1500米,单体建筑211栋,商铺368间。这里是依据历史故事、文化、雕塑和建筑,以餐饮、文化、民俗休闲、住宿等为主,打造的集旅游、商业、文化、历史于一身的常德记忆古街。</h3> <h3>2016年10月18日,异地重建、修旧于旧的常德河街,在常德旅游节开幕当天涅槃重生。</h3> <h3>三大街区中,麻阳街经营地方特产和风味小吃,小河街以民间小吃、特色餐饮、旅游商品为主,大河街经营品牌餐饮、茶楼、客栈、酒吧、古玩字画和民间手工艺品等。同时,整段河街以五个码头为节点,以麻阳会馆、鸳鸯走马楼等标志性建筑为载体,整体布局常德特色钵子菜馆、本土戏曲剧院、民间技艺表演、民间手工艺工坊、常德特产集合店等地方文化项目。</h3><div>游走其间,沈从文笔下的常德河街分明又重现在了世人眼前……</div> <h3>河街,承载了几代常德人的记忆,重建后的河街可让百姓寻找常德之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