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我就出生在这块土地上,四十多年前我离开了,二十多年前我又回来了,如今我就生活工作在这里,我的家乡大石桥</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我是李书华,昵称“高山流水”,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资料,不是抄袭是借用,望在网上发表资料的朋友谅解,在此深表感谢!</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石桥市示意图</font></h3> <p>(大石桥市委、市政府办公楼)</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大石桥市,隶属辽宁省营口市,位于营口市的东部,辽河下游左岸。东与海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相毗邻,南与盖 州市相接壤,西临营口市老边区,西北与盘锦市的大洼县隔河相望。大石桥市1992年撤县设市。2013年,大石桥市总人口73万,其中农村人口51万,城市人口22万,下辖2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3个镇,4个管理区,253个行政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营口南楼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石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石桥有色金属(化工)园区、石桥管理区、青花管理区、钢都管理区、金桥管理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水源镇、沟沿镇、旗口镇、石佛镇、建一镇、高坎镇、虎庄镇、官屯镇、溥洛铺镇、汤池镇、周家镇、黄土岭镇、永安镇</span></p><p><br></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石桥市地域历史悠久。从境内金牛山猿人古化石遗址和远古石棚“巨石文化”遗址考证,早在28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为幽州属地,秦属辽东郡,汉属元菟郡,唐属安东都护府,民国初始建营口县,1938年撤消营口县,分属海城、盖县两县所辖,1946年4月成立营口县,1992年11月28日撤消营口县设大石桥市(县级市)<br>金牛山遗址位于大石桥市西南8公里,长大铁路线东侧,东距渤海湾20公里,是一座由震旦纪的白云质大理岩、石灰岩和云母片岩夹菱镁矿等多种岩石组成的孤立山丘,为中国东北地区最早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该遗址出土的古人类遗骨化石较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更加完整。从头骨壁的厚度小于北京猿人而大于现代人这一点判断,金牛山人是猿人与智人的过渡类型。遗址包括4个化石地点。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牛山遗址设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金牛山工作站,负责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划定保护范围,修建了围墙。1990年对A点洞穴进行了维修加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位于大石桥镇东北8公里、石棚峪西南山上的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末青铜时代初期的“巨石文化”遣址,虽经历了4000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敖聂耸立如故,仿佛向凭吊的人们述说着祖先高超的建筑艺术和远古传来的神秘信息。该石棚于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未期至铜器时代的一种墓葬,属巨石文化。石棚峪石棚与石棚山石棚一样,同为青铜时代的巨石建筑,石棚用经过加工磨制的巨大花岗岩石板构筑,东西向。壁石套合整齐,有侧脚。东壁石残,南北壁石伸出西壁石外。盖石方正,长4.30米,宽4.00米,厚0.44米,延出壁石,形成棚檐。</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砬山烽火台位于大石桥市前砬山上有一座明代修筑的内夯土、外包大青砖的烽火台,即前砬山烽火台。此台基础用三层花岗岩条石打底,四方形,每边长 10.8米,残高8米上端略窄,每边10米,台上西南角残存雉堞高0.9米。史载,明朝沿海各省,经常遭受倭寇骚扰,民不 安生,朝廷便在沿海设立防御据点。海防据点分卫、所堡、寨、关等。当时南起广东、北至辽东,共设卫所180处,下辖堡、寨、关、墩等达1662个。明代中叶,由于海盗入侵加剧,又增加了许多据点。查图志,该台当时有三名士卒值班,归盖州卫管辖。前砬山烽火台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保存基本完好。身临其境者,无不感到其位置之险要。</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娘娘庙山始名迷镇山,又称迷真山,迷镇山(米真山),现属大石桥市金桥管理区孙菜园村。大山半巅之阳坡有海云寺院,殿内供云霄、碧霄、琼霄三娘娘神像,因此当地人又称之为娘娘庙。庙前山下有石材建成的戏楼,有楹联刻其上,堪称天下第一大戏台。戏楼、庙堂毁于1948年解放战争年代的炮火中,现仅存残墙断壁等遗迹旧址。1992年,大石桥市人民捐款在原庙址上又重新修复此庙,香火又复兴旺,游人也络绎不绝。在以前多是一些善男信女为求子求女而来,现在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经贸活动为主的庙会活动,吸引了东北及京津地区的众多客人。农历四月初十八日是娘娘庙会日,更是游人云集,盛况空前。</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传说<br>这是很久以前了。这天刚放亮,一辆贩盐的花轱辘车离开渤海盐滩,吃力地向东而行,赶紧往岳州集市。正行间,薄雾突起,随即闪出三个女子,迎面拦路。年轻车夫不觉一惊,但见裙衫五颜,钗环斑斓,非俗家姊妹。半晌,他才欠身拱手问:"三位大姐,拦车有何吩咐?"大姐含笑上前,弯腰施礼道:"我姊妹仨远来投亲,正走得精疲力尽,求小施主捎脚。"车夫道:"车已超重,牲口又弱,再添三人恐难拉动。"这时三姐勃然抢前,挺胸叠肚道:你这汉子好不识理。四海为家,同舟共济嘛!"说罢不容分说,纵身上了盐车,铺好"祥云横空"罗帕,居中盘腿而坐。大姐嗔三姐不要无礼;二姐也用羞眼嗔视三姐。三姐不予理睬,紧唤两个姐姐快快上车。车夫见状无可奈何地说:"那就都上车吧。"于是大姐拿出"雾托琼阁"手绢,二姐掏出"碧空如洗"丝帕,各自上了盐车。车夫扬起鞭子,赶车徒行。仨姊妹一再让他上车,他只好坐在车辕上。说来也奇,车夫一上车,浓雾便遮天盖地,对面不见人。他顿时觉得头晕耳鸣,犹如梦中腾空驾去一瞬之间,连车带人就飞过五十多里,来到迷镇山下,顷刻晨雾散尽,满目山清水秀,鸟语花香。</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仨姊妹就此下车,递赠赏银。车夫小心上前,俯首接过,刚要抬头道谢,眼前三位女子不见了。那姊妹仨,原来是琼霄、碧霄、云霄 、三位仙子。她们曾落脚于辰州(今盖州)辖地烟筒山,因失"小节"被小和尚凡眼瞧见,便另觅胜境。却说三霄仙子下车赠了银两,化做三股清风来到迷镇山顶。山顶有颗古树,干粗叶茂,树下有眼清泉,甘水汩汩。三霄仙子远眺四面八方,心旷神怡,赞口不绝。姐仨决计在此再度金身,继续接受人间香火,施善佑民。大姐琼霄指派三姐云霄查勘建寺基地,云霄便朝东南阳坡而下,相中山梁一个开阔处,这里奇葩生辉,异草繁衍,更有松柏参天,好一块风水宝地。可她发现有人已在此地埋鞋占领。便匆匆回山禀报。大姐琼霄听后眉头一皱便脱下一只绣鞋,嘱咐三姐如此这般。云霄去了,但好久未归。大姐甚为纳闷,便让二姐去看个究竟。碧霄下去一看,三姐云霄已洋洋得意地定坐正位。碧霄没顾分晓,连忙定坐在三姐东侧。大姐琼霄等得不耐烦了,光着一只脚寻下去,一见自己的座位被老三所占,就气哼哼地倒北脸坐到云霄的西侧。</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三霄待要请师动工,一朵祥云从海上飘至,幻出一个仙人,乃龟神真武君。真武君以标记下的靴子为证,说他先占此地。三霄挖出靴子下的绣鞋,质问:"既然如此,那绣鞋怎能埋在靴子底下呢?真武君明知有诈也有口难辩,只好悻悻地奔北六里远的猪龙山建"老塔寺"去了。<br>翌日起,迷镇山周围三天三夜烟雾弥漫,从雾中隐隐传出木石之声。待烟消雾散,三层殿的寺院如芙蓉出水,傲立在山梁上。这是鲁班仙师应三霄仙子之邀,率众圣徒突建而成。兽背飞檐。气势磅礴;硫瓦画栋、淌金溢彩;群像栩栩,姿态壮观。三霄仙子的金身坐在最后的娘娘殿上。后来,人间把这座寺宇称为"娘娘庙"。每年的庙会,热闹非凡。可惜,这座娘娘庙毁于战乱,从此断了香火,庙会也中止了,只留下残址和动人的传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石桥市蟠龙山公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蟠龙山位于大石桥市东北处,海拔158米,因形似盘伏的巨龙而得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本世纪初,日本学者稻叶岩吉等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前后,在山上发现商周时期的夹砂陶片、彩绘陶片及战国时期燕之刀币,史称“大石桥明刀”。 蟠龙山公园,建于本世纪初。由于战乱,断断续续建了10年,及至1914年(民国三年)才有点眉目,1928年初具规模。1945年以后,山上树木被国民党军队砍伐殆尽,遍山修起明堡暗碉,战壕纵横交错,昔日园中设施几乎荡尽,满目荒凉,不堪一瞥。解放军几经鏖战,红旗终于插上蟠龙顶峰。</font></h3> <h3>金融街</h3> <h3>广场喷泉</h3> <h3>游乐场</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蟠龙山上微波站</font></h3> <h3>淤泥河畔春来早</h3><h3>摄于2017年4月2日</h3> <h3>2019年4月2日</h3> <h3>鸟鸣柳绿</h3> <h3>河边健身运动休闲处</h3> <p class="ql-block">大石桥市蟠龙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3日</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石桥市云桥广场</font></h3> <h3>大石桥1935年的老照片</h3><h3>大石桥全景之一</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石桥全景之二</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石桥全景之三</h3> <h3>大石桥蟠龙山</h3> <h3>小学</h3> <h3>工厂</h3> <h3>中央大街</h3> <h3>街景</h3> <h3>警备队</h3> <h3>娘娘庙山</h3> <p>娘娘庙山庙会</p> <h3>庙会上的表演</h3> <h3>火车站</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石桥是“长大”铁路上的一个交通要道。营口支线的连接点。它处在辽河左岸。因此也是渤海的咽喉。在历史上。它以古今战场而闻名。但是“大石桥”名称的来源。有些人还不完全知道。传说。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远征高丽时。曾到过这里驻跸。转战于南建安东安市之间。有一次他路过淤泥河。战马惊驰。遂陷入泥中。后来就在河上架起一道石桥,于是便有了“大石桥”的地名。</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传说,大石桥原名路家店,是个小村落。因地处辽河左岸,为渤海咽喉,成为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br> 在一千三百年前,唐太宗远征高丽之时御驾亲征,拜尉迟敬德为元帅,张士贵为先锋官。大军过了建安城,在青石关和高丽大将盖书文兄妹大战一场,盖家兄妹挡不住唐兵雄猛,向北后退五十里安下营寨,唐王大军也追了上来,到淤泥河附近,也按下营寨。两军对垒,唐王准备一举歼灭盖家兄妹。<br>(淤泥河畔的三山大厦)</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一天唐王在御营中喝完了酒,乘着酒兴单人独马出了营门,想往前去观察敌情。<br> 忽然,他发现前面的路上,有一个黑脸将军骑在马上,他以为是元帅尉迟敬德前来观察敌情,急忙打马向前追去。<br> 前边那人骑在马上跑得很快,也没听到后面有人喊他。唐王越追越远,直追出几里路远,眼看来到了淤泥河拐弯处③,那个人也听见了后面有马蹄声,回头一看,二人都大吃一惊,原来前边那人不是敬德元帅,竟是盖书文,他改扮唐装是偷看唐营的。</font></h3> <p class="ql-block"> 盖书文一看跟来的人是唐王李世民,一惊之后又是一喜,心想看你唐王能有多大本领,现在就你我二人,一对一,送上门来怎能错过战机。只见他调转马头,大喊一声:“贼王看打!”盖书文手使钢叉,向唐王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人战了几个回合,唐王不是盖书文的对手,看看招架不住,驾马逃走。盖书文穷追不放,唐王慌不择路,驾马过河,没想到这河是淤泥河,马到河心,四蹄陷在淤泥河里,拔不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见盖书文哈哈大笑,说:“天助我也!”随后立刻逼唐王写降书降表,唐王被逼无奈,刚要撕下龙袍下襟,咬破中指写降书降表,只听河岸上一声大喝:“盖书文休要逞能,着打!”唐王举目一看,只见一员小将,白盔、白袍、举着白银枪,向盖书文杀了过来。</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来将正是白袍薛礼,他怎么知道皇上落难前来求主呢?原来薛礼被张士贵贬为放马官,在马圈山圈好马匹,躺在观马山半山腰,想要睡觉,只听身边自己骑的那匹白龙马嘶嘶直叫,看看主人没注意,前蹄又刨了起来,把地刨了个大坑。薛礼的战马被他训练的通了人性,这时他看到这情景,心里知道有了紧急军情,忙翻身上马。白龙马不用主人加鞭,飞一般驰向淤泥河,正赶上唐王被逼要写降书降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薛礼马离盖书文好远,就听到盖书文狂妄的喊叫声,薛礼生气,坐在马上张弓搭箭,只听“嗖”地一声,直向盖书文脑袋射去。薛礼的箭法高,是有名的百步穿杨箭。盖书文听到脑后风声,忙一低头,红盔缨落地,直吓得盖书文胆战心惊,魂不附体,不敢恋战,刚要逃走,薛礼催马已来到近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场恶战,你杀我砍,战了十多个回合,由于盖书文已和唐王战了几个回合,加上力单势孤,自知不是薛礼的对手,趁薛礼不备之时,放出飞刀,薛礼这边只顾飞刀,盖书文拨马逃走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薛礼看唐王陷在河里,眼看盖书文逃跑,也不追赶,急忙过来救主。他下马跪在河岸,口呼:“我主受惊了,小臣救驾来迟,请我主恕罪!”<br> 唐王忙喊:“白袍小将,快快请起,卿能及时赶来救驾,朕实在感谢不尽,朕当论功行赏,快快救朕出去。”<br>薛礼站起身来,忙问:“请问我主文救还是武救?”<br> 唐王说:“文救怎讲?武救怎说?”<br> 薛礼说:“文救就是小臣亲自下河把我主背上岸来。武救就是小臣在岸上,用银枪把我主连人带马一起挑上岸来。”<br> 唐王一生南北争战,躬身疆场,深爱战马,忙说:“武救,武救!”只见薛礼小心翼翼把银枪搁到唐王马肚低下,轻轻向上一挑,唐王连人带马安安全全挑落岸上。<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君臣惊喜交加,薛礼忙道:“我主受惊了!”唐王道:“白袍小将真是力大无穷,盖世英雄,快快报上名来,好待朕论功行赏。”一句话问的薛礼哑口无言。心想,以前几次战功都被张士贵假报他女婿何忠显冒名顶替了,自己不但没得到奖赏,到被贬为放马的了。如今若报了真名,万一再遭到张士贵的嫉妒,惹来更大灾祸也未可知。想到此忙说:“我主在上,我乃是无名小卒,今天这事也算不得什么功劳,请我主保重,赶紧回御营去吧,小臣去了!”<br> 说完打马直奔放马营跑去。李世民忙喊:“小将慢走!”已经来不及了,只见薛礼白衣白马跑得飞快,转眼间只能看见一个白点了。<br> 唐王只好打马回御营,心中却不免有些疑惑不解。<br> 后来,唐王命人在淤泥河之上建起一座石桥,人们便把此地称作“大石桥”,而“薛礼救驾”的故事也被后人流传至今。<br> <br> 附记:石桥在乾隆三年即1738年重修,是一座拱形三洞平板桥,长30余米。1907年,淤泥河经人工改道从镇外流过,桥被拆除。原露出地面的桥基已被长埋地下,遗址在桥镇南大街烧锅胡同口,今在华宫附近</font></h3> <h3>蝶舞花香</h3> <h3>2018年9月26日</h3><h3>城市还在不断的建设中</h3>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28日,和上一张照片是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26日,这里将建设一座新桥,新桥建好后这座老桥就完成了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6日,在老桥北边建了两座新桥,老桥还没有拆出,但停用了</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地理位置<br> 中国镁都---大石桥市位于美丽的辽东半岛中部,地处东经122°07′30″--122°59″,北纬40°18′--40°56′。南与盖州接壤,北与海城毗邻,东与岫岩相依,西倚营口市并与盘锦隔河相望。地域东西相距89公里,南北相距34公里。地势东西狭长,东高西低,界限分明。东部山区,中部丘陵,西部平原。地貌“五山一水四分田”。<br>气候环境<br>大石桥地势自东向西北倾斜。西部是一望无垠的辽河冲积平原,最低海拔仅2米左右。中部为平原和丘陵缓冲地带。东部为千山余脉,山地蜿蜒,沟谷纵横。有金牛山、猪龙山、秀才岭、迷镇山、海龙川、蟠龙山等。 东部边境的老轿顶山海拔1033米。全市地处南温带亚湿润区内,属于北温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海陆气候兼有,年平均气温在8℃-9℃,一月平均气温-10.6℃,最低气温-30℃;七月平均气温24.6℃,最高气温35℃。平均日照为2500-2800小时,4至9月份≥10℃积温为3353℃,无霜期为151-168天。年平均降雨量为640-7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font></h3>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26是日,石桥大街</p> <p class="ql-block">新开路</p> <p class="ql-block">大润发大石桥店</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主要河流除西部边境的大辽河外,还有贯穿东部和中部的大清河及其支流。大清河:大石桥市境内的大清河属大清河的上游。按流域分为东大清河,西大清河。东大清河发源于吕王、建一、黄土岭镇的虎皮峪三支流交汇于黄土岭后淌入石门水库,在盖州汇入大清河主流,再入西海。东大清河上有厢房水库、虎皮峪水库。西大清河发源于周家镇的大金寺、猞猁沟、瓦房沟等和海城市的英落境内。西大清河上有“周家水库”和“三道岭水库”,二股水汇于汤池,从汤池东经下汤池,茨沟出境流入盖州大清河主流。因东,西大清河都发源于山区,流经河道都以石砂子为底因此河水清澈见底,故称之为大清河。</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自然资源<br>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239.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8.3万亩,林、牧地面积83.5万亩,荒山荒地面积20万亩。<br>水 资 源:全市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有自然水域23万亩。矿泉水资源储量大,现已探明金桥、南楼开发区、建一、钢都等镇区储有矿泉水资源,其中金桥镇李屯矿泉水水场每天出水量可达50-60吨。<br>土特产品: 全市果树主要树种有苹果、梨、葡萄、山楂、桃、大扁杏、猕猴桃。在东部山区的原始森林中长着龙胆草、远志、紫草、山芝麻等中草药90多种,蕨菜、刺嫩芽、大叶芹等山菜30余种,年产量均在10万公斤以上</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矿产资源:截至2013年,大石桥市已探明的矿藏有27种,其中非金属矿石有菱镁石、滑石、硼石、石灰石、硅石等21 种;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钴、铀、铁6 种。其中,菱镁石储量45亿吨,是世界四大镁矿之一。滑石储量40 万吨;硼石储量500 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石灰石储量4550 万吨;黄铁矿储量1232 万吨;钠长石储量120 万吨;磁铁矿储量150 万吨;金矿储量11 万吨;硅石储量50 万吨;石英石储量5亿吨;钴矿储量540 万吨,石墨储量250 万吨;铀矿储量200 万吨;黄铜矿储量107 万吨。此外,钾长石、铅锌矿、砷矿、莹石、白云母等也有储量和开采价值。</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石桥市西部水田,鱼米之乡<br>鱼翻腾</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稻花香</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吃螃蟹的季节一般都在中秋前后,冬天也一样可以吃到肥美的螃蟹。蟹肉蟹黄都无比鲜美,称得上人间美食。提到螃蟹,古往今来,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啖蟹、品蟹、咏蟹、画蟹,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为人们品味蟹肴平添几分韵味。<br>“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唐代大诗人李白饮酒啖蟹,醉也狂哉!尽在闲言碎语、寥寥诗句中。<br>“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螃蟹,古称尖团)。”文豪苏东坡一诗换两蟹,可谓蟹痴,诗人得意之状可掬。难怪食蟹后,竟有“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感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东部山区矿产丰富,水果满山<br><br>丰富的矿产</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br>满山的苹果</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黄丫口自然生态旅游景区,面积11万余亩,位于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建一镇黄丫口村。黄丫口景区群山系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千山余脉,海拔206——967.8米之间。景区盘山观光路从山下到黄丫口主峰为7公里柏油路,16公里生态园观光路依山而修,峰回路转。分别为黄丫口主峰路、生态环山路、杜鹃花海路、林荫拾趣路,五条线路各自以雄、险、奇、秀、幽的特色魅力穿行迂回于万顷林海之中。 黄丫口景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夏季昼夜温差较大,无蚊叮咬之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黄丫口自然生态旅游景区,千峦万壑,层峦迭嶂,俊峰逶迤,气势磅礴。千年古松、百年森林、10年青藤,植被茂密,名贵树种药草繁多,野菜飘香,山花烂漫。山泉眼15处,四季常流,甘甜清冽,为大清河东支流发源地之一。狍子、狐狸、狼等野生动物50余种,野兔、山鸡、松鼠及各种山鸟随处可见,其高山草甸、杜鹃花林为辽南一绝,使黄丫口风情独绝,名闻遐迩,有“辽南独秀”的美誉。森林覆盖率90%,置身其中,云绕峦海,风动林涛,宛如世外仙苑,自然野趣横生,是一处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滑雪的自然博物馆,人间“伊甸园”,天然大氧吧,观光旅游、度假避暑、科研实习、寻野趣探幽情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型旅游景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整个景区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体,以春杜鹃、夏野花、秋红叶、冬雾凇代表物候景观,以红松林、草药园、野菜园、核桃林、杂木林代表森林景观,以革命历史、名人名事、古老寺庙代表人文景观,以“黄丫口”、“血化杜鹃”、“九缸十八锅”、“老母寺”、“虎头山”、“白果树”、“不老泉”、“福禄寿松” 优美的神话传说代表民间传统文化景观,构成“十一景”、“五园”、“三寺”、“一庙”的二十处黄丫口独特地貌与人文景观</font></h3> <p class="ql-block">黄丫口第一景是“禄松”。禄松俏拔凌云,孤贞出群,树龄为1200多年,树高8.5米,胸径0.58米。生长在双龙山独秀峰岩石上。此山悬崖峭壁,地势险绝,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四周山峦簇拥,群峰伏拜,大有王者之风。攀登此山,须手脚并用,攀爬而行,令人心悸腿软,也是对攀登者是否有足够胆量和勇气,是否心诚的一个测试和考验,能感受刺激的愉悦。更令你惊叹不已的是,从正面观禄松树下后方,一座天然崖石如巨大的睁着眼、张着嘴的龙头,挨着龙头一双眼晴半睁不睁的巨牛头,会逼真的呈现在你的眼前,活灵活现,令人称奇!此松正有投资者要开发利用,开发后我们可以身临松下,目仰禄松的神姿。</p> <p>一千年古松为”福松”,该松树高15.4米,胸径1.09米,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因其枝干繁茂、叶阔枝满、富态尊贵,当地人把此松命名为福松,听说触摸此松可以给人无限的福分。每逢初一、十五周遍有很多人到此松祈福求拜,相当灵验。</p><p>福松翠盖撑天,苍郁浑圆,仪态万方,位于望海山圣水寺下。</p> <p>寿松苍劲伟俊,虬枝斜出,如鹤展翅,位于松树村南山下。</p><p>树龄为1200年,树高14.5m米,胸径1.13 m米。</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景区沿途有不少挂着灯笼的农家小院,都是为游人提供食宿的“农家乐”,到这里你不但可以品尝独具特色的农家饭菜,还可以体验到睡农家火炕带给你的舒适和满足,不但可以感受憨实淳朴的乡土民风,还可以找到体验农事活动的种种乐趣。这里的“农家乐” 在食宿价格、环境卫生、服务标准等方面都是当地政府把关,并且很多“农家乐”由营口市旅游局给予了挂牌。</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2014年《女人当官2》在黄丫口拍摄,也获得圆满成功。</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黄丫口生态园区是黄丫口一处独特的“绿色走廊”风景线,,总面积3300亩。绿草铺路,随山就弯,就像一个婉蜒的长廊,身入其中,空气清新,精神舒畅。不闻足音不见路,只听笑语不见人。黄丫口生态园共分五大园区,其中包括红松园、林蛙养殖园、山野菜园、中草药园、林下参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黄丫口最著名的就是杜鹃坡,每年从五月中旬开始,这里的野生杜鹃花竞相开放在黄丫口400多亩的峰峦峡谷中,点缀在山石峰岩松草之间,相映成趣。深红、淡红、玫瑰、紫、白等多种色彩,争奇斗艳,像彩霞绕林,如天然的长轴花绘画卷,美不胜收,为辽南一大奇观。此景每年都吸引大量省内外摄影爱好者到这里采风,也给到过此处的游人留下永恒的记忆。正象《黄丫口之恋》歌曲中唱到“你的美丽,你的清秀,让人梦绕魂牵不想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黄丫口的顶峰便是闻名遐迩的“一脚踏三界”,所谓“一脚踏三界”,是指黄丫口主峰位于海城、岫岩、大石桥三市地界之处,黄丫口主峰,海拔967.8米。到过黄丫口“一脚踏三界”的游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站在黄丫口,万岭不思游!站在这里既有崇山峻岭环抱之感,更有峰峦叠岭缭绕之势。极目四方,群峰参拱,谷壑纵横,山中有谷,谷中有山。奇景峻峰一览无余,大气磅礴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尽收眼底,使人顿生“山登绝顶我为峰”、“会当凌云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而且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天气,“一脚踏三界”更有人间仙境般的美丽和壮阔!</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唐)白居易<br>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br>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br>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闲。<br>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br><br>当杜鹃花开时、、、、、、黄牙口再相聚!</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