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红楼梦》及其他之——《红楼梦》中的段子手

王宇明

<h3>  天才作家,不仅自己会讲故事,还要让书中的人物也会讲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说明事理,凸显人物的性格,增加文字的情趣与可读性。曹雪芹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作家,在他的笔下,贾母、贾赦、贾政、贾宝玉、王熙凤、邢大舅等书中人物,一个个都是高超的段子手,或用谐音法,或用化典法,或用影射法,为世人奉献和留下了精彩的段子。</h3> <h3>  小耗子偷香玉——多情公子贾宝玉撩妹</h3><div>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前世仙缘。两人初次见面,都感觉似曾相识,两情相悦。黛玉到贾府生活后,二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随着年龄增长,不仅宝黛二人彼此将对方视为知己,而且贾府中人亦多将他俩看做是天生的一对。然花颜月貌、冰雪聪明、神仙般的林妹妹,偏有不足之症,“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为此,宝哥哥非常关心林妹妹的健康和饮食起居。一日午饭后,为了不让林妹妹胃中积食,睡出病来,聪明多情的宝哥哥就用段子替她解闷儿: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洞里原来有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议事,因说:“明日乃是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如今我们洞中果品短少,须得趁此打劫些来方妙。”乃拔令箭一枝,遣一能干的小耗前去打听。一时小耗回报:“各处察访打听已毕,惟有山下庙里果米最多。”老耗问:“米有几样?果有几品?“小耗道:“米豆成仓,不可胜记。果品有五种: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老耗听了大喜,即时点耗前去。乃拔令箭问:“谁去偷米?”一耗便接令去偷米。又拔令箭问:"谁去偷豆?"又一耗接令去偷豆。然后一一的都各领令去了。只剩了香芋一种,因又拔令箭问:“谁去偷香芋?”只见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应道:“我愿去偷香芋。”老耗并众耗见他这样,恐不谙练,且怯懦无力,都不准他去。小耗道:“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此去管比他们偷的还巧呢。"众耗忙问:“如何比他们巧呢?”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众耗听了,都道:“妙却妙,只是不知怎么个变法,你先变个我们瞧瞧。”小耗听了,笑道:“这个不难,等我变来。”说毕,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众耗忙笑道:“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家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黛玉听了,翻身爬起来,按着宝玉笑道:“我把你这个烂了嘴的!就知道你是编派我呢。”这样嬉闹着,不仅帮黛玉混过困儿去了,还委婉表达出了自己的殷殷爱意。</div> <h3>  巧嘴媳妇喝猴尿——慈祥老祖宗贾母谑小</h3><div> 贾母年轻时是个治家能手,年老后把家事交托给王夫人、王熙凤料理,自己乐得安享自在。她虽然退养了,但贾府各色人等的品行,她都看在眼里,常在特殊时刻用言语警醒他们。如王熙凤精明能干,善于察言观色,有出色的管理才能,这些年来凭着一张巧嘴,把贾母奉承得服服帖帖,又把一大家子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也因此不知得罪了多少府中的人。再加上她这个人生性贪婪,待下人刻薄,贾府的下人早对她心怀不满,背地里叫她“巡海夜叉”。这些贾母焉能不知道?贾母欣赏她的治家之能,喜欢她幽默诙谐,但喜欢归喜欢,该警醒的还是要警醒。于是在元宵夜宴之际,借用一个段子来打趣王熙凤,让她谨言慎行。贾母说:一家子养了十个儿子,娶了十房媳妇。惟有第十个媳妇伶俐,心巧嘴乖,公婆最疼,成日家说那九个不孝顺。这九个媳妇委屈,便商议说:“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像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这委屈向谁诉去?”大媳妇有主意,便说道:“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和阎王爷说去,问他一问,叫我们托生人,为什么单单的给那小蹄子一张乖嘴,我们都是笨的。”众人听了都喜欢,说这主意不错。第二日便都到阎王庙里来烧了香,九个人都在供桌底下睡着了。九个魂专等阎王驾到,左等不来,右等也不到。正着急,只见孙行者驾着筋斗云来了,看见九个魂便要拿金箍棒打,唬得九个魂忙跪下央求。孙行者问原故,九个人忙细细的告诉了他。孙行者听了,把脚一跺,叹了一口气道:“这原故幸亏遇见我,等着阎王来了,他也不得知道的。”九个人听了,就求说:“大圣发个慈悲,我们就好了。”孙行者笑道:“这却不难。那日你们妯娌十个托生时,可巧我到阎王那里去的,因为撒了泡尿在地下,你那小婶子便吃了。你们如今要伶俐嘴乖,有的是尿,再撒泡你们吃了就是了。”说毕,大家都笑起来。凤姐儿躺着中枪,她心虚起来,不好意思笑着说:“幸而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吃了猴儿尿了。”可她越抹越黑。尤氏娄氏都笑向李纨道:“咱们这里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div> <h3>  天下父母心偏——无德之人贾赦怨不平</h3><div> 贾赦为人好色,平日依官作势,行为不检。曾与贾雨村勾结,强索石呆子古扇,逼得石呆子愤而自尽。虽上了年纪,儿子、孙子、侄子满堂,却还要左一个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寻欢作乐。不仅糟蹋了无数良家女子,凡贾府中稍有头脸的丫头也都不肯轻易放过。他看上了贾母房中的鸳鸯,执意要收她为妾,虽遭鸳鸯拒绝,仍不肯善罢甘休,直至贾母大发雷霆,方才勉强歇手,终究又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女孩子嫣红,收在屋里,才悻悻了结。作为荣府嫡长子,世袭一等将军,“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去做”,这无疑让贾母对他极为反感。在荣国府里,虽然官爵是由贾赦承继,但真正主持家政的却是贾政这一派,而且贾赦及邢夫人在贾母面前很不得宠。因此,他不满贾母偏向弟弟贾政,与贾母、贾政貌合神离。中秋节夜宴,家人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他便逮着这个机会吐槽: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众人听说,都笑起来。对此,贾母也不回避,吃了半杯酒,笑着回敬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 </div> <h3>  懦夫舔脚跟——隐真性情者贾政泛酸</h3><div> 贾政是有真性情的,出仕之前,他"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但为了做标准的孔孟弟子,封建社会的忠臣、孝子、严父,在现实生活中,他隐藏了自己的真性情,放弃了自己的个性与追求。虽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礼贤下士,风声清肃,大有祖风,却失之于迂腐。他想作好官,可是不谙世情,只解打躬作揖,终日臣坐,形同泥塑。他一心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做好贾府的传承工作,可遇到贾母溺爱孙子,便又无奈地放弃了,只是终日端着一副严父的架子。元春省亲,他含泪跪启道:"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皇上令锦衣军将贾府家产抄没,他虽心生悲郁,却绝无怨言,而且还能面朝北面,含泪谢恩。他的许多做派,不仅别人看了觉得虚伪、做作、假正经,而且连自己想来也会作呕。这些都是封建文化自身的矛盾性、清王朝文化的存在样态所决定的,也是他人生的辛酸之处。中秋宴会上,他用一个段子诉说了自己的心酸: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的。这个怕老婆的人从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div> <h3>  聋子点炮仗——聪明孙媳王熙凤藏拙</h3><div> 王熙凤是贾府出了名的“笑星”, 讲笑话的本领绝不在贾母之下。丫鬟婆子一听王熙凤要讲故事,都欢天喜地的,一些小丫头还跑出屋外,叫唤好姐妹:“快来听,二奶奶又说笑话儿了。”元宵节宴会上,丫头们为了能听到王熙凤讲笑话,暗地里让敲鼓的女先儿,听到她们咳嗽声时,停住敲鼓。出乎意料,这一次王熙凤先讲了个让在场的人都失望的笑话:一大家子人一起过元宵节,吃了一夜的酒就散了。这个段子一点都不好笑,在场的人都以为王熙凤后面还会“抖包袱”,就不停地追问故事底下怎样,王熙凤回复说:“好罗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节也完了,我看着人忙着收东西还闹不清,那里还知道底下的事了。”看着大家无趣的样子,王熙凤又讲了一个聋子点炮仗的笑话: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扞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这个段子也不怎么好笑,远比不上贾母那个笑话。其实,王熙凤肚子里并不缺让人笑得前俯后仰的段子,故意不把最精彩的讲出来,正是她心机深细、为人精明之所在。因为此时此景,如果讲得太精彩了,超过了贾母的笑话,那还不真成了那个“吃猴儿尿的媳妇”,所以她故意藏拙,显得自己嘴笨。</div> <h3>  元帝筑假墙——同道中人邢大舅点穴</h3><div> 贾蔷虽贵为宁国府正派玄孙,但打小不喜欢读书上进,终日与人斗鸡走狗,赏花阅柳,难以担当大任。贾政一行扶贾母等人灵柩回金陵安葬期间,恰遇流放在外的贾赦病重,写信回来要贾琏前去一见。家中之事实在无人料理,贾琏便与王夫人商量,将外间看家之事暂交付给贾蔷、贾芸。贾蔷等人便趁贾政、贾琏不在家,沆瀣一气,呼朋引类,整日集众酗酒赌博狎妓,并将府中之物偷典偷卖。这无异如监守自盗。常厮混在一起的狗肉朋友、同道中人邢大舅一边吃酒,一边挖苦讽刺贾蔷道:村庄上有一座元帝庙,旁边有个土地祠。那元帝老爷常叫土地来说闲话儿。一日元帝庙里被盗了,便叫土地去查访。土地禀道:“这地方没有贼的,必是神将不小心,被外贼偷了东西去。” 元帝道:“胡说,你是土地,失了盗不问你问谁去呢?你倒不去拿贼,反说我的神将不小心吗?”土地禀道:“虽说是不小心,到底是庙里的风水不好。”元帝道: “你倒会看风水么?”土地道:“待小神看看。”那土地向各处瞧了一会,便来回禀道:“老爷坐的身子背后两扇红门就不谨慎。小神坐的背后是砌的墙,自然东西丢不了。以后老爷的背后亦改了墙就好了。”元帝老爷听来有理,便叫神将派人打墙。众神将叹口气道:“如今香火一炷也没有,那里有砖灰人工来打墙!”元帝老爷没法,叫众神将作法,却都没有主意。那元帝老爷脚下的龟将军站起来道:“你们不中用,我有主意。你们将红门拆下来,到了夜里拿我的肚子垫住这门口,难道当不得一堵墙么?”众神将都说道:“好,又不花钱,又便当结实。”于是龟将军便当这个差使,竟安静了。岂知过了几天, 那庙里又丢了东西。众神将叫了土地来说道:“你说砌了墙就不丢东西,怎么如今有了墙还要丢? ”那土地道:“这墙砌的不结实。”众神将道:”你瞧去。“土地一看,果然是一堵好墙,怎么还有失事?把手摸了一摸道:”我打谅是真墙,那里知道是个假墙!"众人听了大笑起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