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腾冲行 4

立立

<h1>腾冲,碧血"极边第一城"。</h1><h1>1639年,徐霞客在游历祖国众多名山大川后,来到了腾越州,这是他人生游历的最后一站,他给腾冲留下了"极边第一城"的千古美誉。</h1><h1>可是在徐霞客到访300余年后,日本侵略者引燃的战火让这座美丽的边陲小城只剩下瓦砾和灰烬…</h1> <h1>为了打通中缅公路这条国际战略物资运输线,1944.5.11~9.14,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历时127天,经历大小战役40余次,毙敌6000余名,国军共阵亡9618人,终于收复了被日寇占领了两年多的腾冲城,这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从日军手中收复的第一座城市。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h1><h1>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和缅怀这些喋血英烈,辛亥革命元老、腾冲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诗篇名,题陵园为《国殇墓园》。</h1> <h1>国殇墓园中李根源先生的塑像和他的生平介绍。</h1> <h1>沿墓园正门105米甬道拾级而上,是这座墓园的主体建筑,每年9月14日腾冲光复日会在这里举行公祭的忠烈祠。</h1><h1>迎面墙上是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四个大字。</h1> <h1>忠烈祠公祭大殿的对联写着:</h1><h1> 气壮山河成仁取义</h1><h1> 光昭日月生荣死哀</h1><h1><br /></h1><h1><br /></h1><h1><br /></h1><h1><br /></h1> <h1>墓园内的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华岳英灵 ,熠熠生辉。</h1> <h1>史迪威和陈纳德将军塑像并排伫立,还有分别介绍他们功绩的牌子。</h1> <h1>威武的中国远征军人塑像。</h1> <h1>远征军里13岁的娃娃兵雕塑。</h1> <h1>国殇墓园的最高处是纪念塔,塔身正面镌刻着:"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字样,塔基的前壁刻有李根源所书"民族英雄"四个大字。</h1> <h1>塔身侧壁是&quot;二十集团军腾冲会战概要&quot;描述。</h1> <h1>这座标高9.18米的纪念塔为方形柱式设计,它矗立山顶,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插云霄,象征中国军民不畏强敌、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h1> <h1>环绕纪念塔的72列、3346块碑石组成的墓冢群,合葬着9000余位为收复腾冲捐躯的远征军将士的遗骸。</h1> <h1>这些高度不到1米的碑石,从山顶至山脚,呈扇形纵列排开,气势恢宏。</h1> <h1>国殇墓园这座最早建成的中国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抗日烈士陵园。墓园的建成与保存归功于骨血中饱含家国情怀和感恩情怀的腾冲人民,是他们的守护,才使这座历经70余年风雨的丰碑至今傲然屹立于中华大地。</h1> <h1>我们带着多年的夙愿,怀着敬仰的心情,步入这座隐逸在苍松翠柏中的英烈墓园。轻抬脚步,拾阶而上,俯身敬拜。</h1> <h1>阳光斑斑点点洒落在幽深、宁静的墓园和被芳草及鲜花簇拥的石碑上,又似给高耸入云的塔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盔甲,石碑上每一个素不相识的名字,却是似曾相识…</h1> <h1>&quot;山之上,国有殇&quot;。让我们铭记和感恩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抗日英烈们!</h1> <h1>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国殇墓园的东侧,与墓园融为了一体。纪念馆于2013年8月15日、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之际开馆,有着特别深远的意义。</h1> <h1>纪念馆序厅的巨型幕墙上矩阵式整齐地排列着1003顶英、法、美、德式钢盔,寓意从1942年初入缅作战后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十万三千壮士。这堵呈U字形矗立的高墙,以金属质感和实物带来的现场感,还原了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血染的钢盔上还残留着弹孔,可以想见当年战争的惨烈。</h1> <h1>这是纪念馆展厅里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雕塑,英气贯长虹。</h1> <h1>纪念馆室外部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堵镌刻着103141名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和地方参战人员的名录墙。</h1> <h1>我们满怀哀思与崇敬,将朵朵白菊花敬献在名录墙前。</h1> <h1>在我们心中,墙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值得仰望的星星,所有的星星组成了璀璨的浩瀚星河,永远在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闪亮。</h1> <h1>滇缅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与美、英盟军歼灭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是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的战斗,值得大书特书。</h1><h1>纪念馆外有一座雕塑《警钟》,警示:"为了和平,勿忘历史",寓意深远…</h1> <h1>1944年冬抗战即将胜利之际,中国远征军198师为纪念在反攻高黎贡山和腾冲城作战中牺牲的将士,在腾冲城的废墟上建造了"陆军第五四军一九八师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h1> <h1>塔的造型依然如一柄直刺云霄的利剑,在蓝天中显得威武不屈。</h1><h1>塔顶的四面均镌刻国民党党徽,塔身基座分别镌刻有"民族之光"、"义胆忠肝"、"天地正气"、"还我河山"和"阵亡官佐名录"。</h1> <h1>我们在塔前听小莫讲解,脚下的废墟里似乎传来当年鏖战的隆隆枪炮声和勇士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h1><h1>伟大的抗日战争,腾冲见证了一切。</h1><h1>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公园、国殇墓园、滇缅抗战纪念馆、198师纪念碑广场,成为腾冲纪念中国远征军的四大景观。</h1> <h1>离国殇墓园不远,大盈江从北向南贯穿腾冲流经城西时,突遇巨大断层崖,水流从46米高的崖头跌下深潭,响声雷动,水花四溅,形成"不用弓弹花自散"的壮丽景观。河水至此仿佛被叠为二折,故称"叠水河瀑布"。</h1> <h1>这是全国仅有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瀑布崖壁上整齐排列着奇妙的柱状节理群,世界罕见。</h1> <h1>瀑布激流奔涌,雪喷云飞,如银河倒泻。阳光下常出现七色彩虹,蔚为奇观。当地人称"龙洞垂帘",已成为腾冲十二景之一。</h1> <h1>我们在叠水河瀑布旁。</h1> <h1>瀑布之上山峰间有一座民国二年修造的石桥横跨江上,桥上有石亭一座,桥与亭同称"太极"。</h1><h1>我们在太极桥、太极亭上。</h1> <h1>与自然瀑布相邻,人工修建的层层叠水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h1> <h1>我们在人工叠水瀑布旁。</h1> <h1>来到腾冲,和顺古镇是一定要来的地方。</h1><h1>和顺,古名阳温暾,明朝洪武年间军屯戍边而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的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自古以来,这里文化发达,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侨乡。</h1> <h1>2006年8月5日,朱镕基总理来和顺,写下了&quot;和顺和谐&quot;四个大字,说出了和顺百姓的心声。</h1> <h1>古镇进门的石牌坊上镌刻着:"和顺顺和",点出了古镇人民的精神向往。</h1> <h1>我们来到古镇,入住镇中民宿客栈,可以更贴近古镇居民的生活,深入了解和顺的民情与民风,真好!</h1> <h1>和顺民宿客栈精致漂亮的小院。</h1> <h1>鲜花盛开中登高远望的我们…</h1> <h1>三兄妹在民宿客栈的花墙下合影。</h1> <h1>和顺之美,在于它的山灵水秀,置身古镇,恍若来到江南。</h1><h1>一条秀水环绕,几座古石坊矗立,造型别致的古桥横卧水面,田园阡陌宽阔,荷塘、垂柳、鸭嬉、鱼游,景色着实让我们着迷…</h1><h1>这是双虹桥,古镇十二景之一。</h1> <h1>我们在双虹桥上,古桥圆洞,倒影婆娑,美不胜收。</h1> <h1>和顺有多座石牌坊,"文澜壮阔""冰清玉洁""文治光昌",……彰显古镇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h1> <h1>鳞次栉比的石坊牌楼群…</h1> <h1>我们在小莫带领下走过一座座牌坊,听她娓娓道来那些历史、经典和悠远的故事…</h1> <h1>和顺图书馆,是全国最大、最古老的乡村图书馆,建于1924年,藏书达7万余册,其中有不少孤本、善本书籍,有2万多册是古本木刻线装书。图书馆为和顺景点之首。</h1><h1><br /></h1> <h1>大门点睛~~文化泉源…</h1> <h1>图书馆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会员组织的"咸新社",后又成立了"阅书报社",再经过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图书馆扩大了规模。馆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h1> <h1>照片是图书馆中的书报阅览室,桌上摆放了许多当今报纸,说明图书馆不仅展览历史,更重要的是它还在发挥图书馆当今的作用。</h1> <h1>图书馆旁的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h1><h1>文昌宫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宫内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h1><h1>这里,抗战时期曾是收复腾冲的远征军指挥部,即20集团军司令部。现在,这里是《滇缅抗战博物馆》。</h1> <h1>博物馆2005年7月7日开馆,是我国第一个民间投资,民间收藏的抗战博物馆。有6000多件文物,1000幅老照片,其中不乏珍品、绝品。原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为博物馆题写馆名。</h1><h1>博物馆曾接待过五十余位当年参加过滇缅抗战的美国老兵,在全国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h1><h1>这座雕塑有和平鸽,还刻有和平,胜利字样,意寓世界和平终将到来。</h1><h1><br /></h1> <h1>院内有一座滇缅抗战壮士墙,纪念为祖国抗战捐躯的烈士们。</h1><h1><br /></h1><h1><br /></h1> <h1>小莫为我们讲述那段铁血滇缅的悲壮历史…</h1> <h1>历史见证刻骨铭心,尊重历史,珍爱和平~~腾冲这座课堂,让我们了解了真实的历史,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h1> <h1>宁静美丽的和顺古镇,清澈的小河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座小亭,这便是&quot;洗衣亭&quot;。</h1><h1>洗衣亭飞角翎脊,四围透风,立于水上。亭下用石条砌成&quot;井&quot;字,旁边有供人小憩的条凳。</h1><h1><br /></h1><h1><br /></h1> <h1>和顺前辈出国&quot;走夷方&quot;,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时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修建了6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这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成为和顺独特靓丽的景色。</h1> <h1>和顺还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的故乡,现开辟了故居供人瞻仰。</h1><h1>艾思奇是腾冲人,蒙古族。祖先是成吉思汗大军南下时的一员骁将,奉命驻守腾冲,到艾思奇这辈已是第18代后裔。</h1> <h1>艾思奇同志(1910.3.1~1966.3.22),故居院内是他的雕像。</h1><h1>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故居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环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房屋建筑风格独具。</h1> <h1>毛主席对艾思奇做出极高的评价,称他为"中国的理论领域的忠诚战士"。</h1><h1>故居大门门廊里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学者 战士 真诚的人"。</h1> <h1>和顺之美,在于它历史悠远,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著名侨乡。</h1><h1>照片是元龙阁,著名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观前是龙潭,地下水涌泉形成。元龙阁倒影映入潭中,如诗如画。</h1> <h1>元龙阁楼阁交错层层叠高,气势恢宏,阁前龙潭池水青碧,池周古树成荫,湖光阁影,揽胜一方。</h1><h1>我与小莫在元龙阁、龙潭前合影。</h1> <h1>和顺有多座宗祠。4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远赴他乡&quot;走夷方&quot;,去缅甸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赚了钱衣锦还乡后,往往出资修建宗祠。我们看到李氏、刘氏、贾氏、张氏四座宗祠,风格各异,富于美感。</h1> <h1>这位翡翠大王的故居,不大的门脸,却有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字,里面别有洞天。</h1> <h1>这座中天寺,是腾冲著名寺庙,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匾额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h1> <h1>和顺之美,美在它的自然生态优越。镇内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就有近百株。</h1><h1>特别是&quot;千手观音&quot;古樟群颇具特色。七棵拔地参天的古樟,其中五棵沿一条直线而列,近观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远望似千只手臂向四周展开,神似传说中的&quot;千手观音&quot;。又被称为&quot;五子登科&quot;,寄托了古代和顺人对功名仕途的追求。</h1> <h1>古樟群下,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火山石古驿道蜿蜒西去,一位老人手持拐杖肩扛包袱蹒跚行走,充满诗情画意…</h1> <h1>月台前一棵大树。</h1> <h1>元龙阁、龙潭前的古树,经历百年风雨,依然生机勃勃。</h1> <h1>和顺之美,美在它的古朴自然,融于百姓生活…</h1> <h1>这是古镇的"百年菜街"。每天清晨,乡民在此卖菜、买菜,人流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h1> <h1>古镇夜景,灯光璀璨,美不胜收。</h1> <h1>小巷深深,曲径通幽…</h1> <h1>我们在红花树与银杏黄中流连忘返…</h1> <h1>同样的古色古香中有不同的朋友…</h1> <h1>美在古韵中…</h1> <h1>美景中的兄妹仨!</h1> <h1>就要告别和顺了,与&quot;和顺&quot;再一次合影一下,依依难舍呀…</h1> <h1>建在腾冲火山地貌和高烈度地震带上的龙江特大桥犹如一道彩虹飞架龙川江,穿行在白云飘渺的云雾中,成为高黎贡山中一道奇观。</h1> <h1>我们两次从桥上驶过,无不为这座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的悬索桥感到震撼和骄傲!</h1> <h1>龙江大桥,位于保山- -腾冲的高速公路上,全长2470.5米,索塔高度169.688米,跨越龙川江河谷,是保山至缅甸密支那公路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桥面离江面280米,最高的索塔到江面470米,主跨1196米,比湖南矮寨大桥长20米,成为亚洲最大的悬索桥。2016年5月1日正式通车。</h1> <h1>大桥经过建设者们1800多个日日夜夜奋战建成。通车后从昆明出发到腾冲,时间可缩短5个小时。是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同类桥梁中最具世界代表性的工程。</h1> <h1>龙江特大桥主缆分左、右幅共2根。这是安放在大桥观景台上的主缆剖面,向参观者介绍这巨大主缆的构造及功能。每根主缆外径728毫米,总重量达10193吨。</h1> <h1>龙江大桥的建成,一头连着巍巍高黎贡山,一头连着极边腾冲城。一带一路,直通缅甸,对构建中国面向南亚陆上大通道,促进滇西地区旅游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h1> <h1>我站在大桥边,雄伟的大桥从我头顶飞跃伸向远方,心中不由升腾起一股激情:祖国伟大!中国万岁!</h1> <h1>我们纷纷与大桥合影,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h1> <h1>我与小莫,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h1> <h1>腾冲留给我的不仅有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风光,还有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现代化的方方面面,说不尽道不完…</h1><h1><br /></h1><h1><br /></h1> <h1>腾冲驼峰机场,我们即将和腾冲告别。</h1> <h1>与上海亲友告别,相约下次旅行再见。</h1> <h1>起飞前再拍张合影吧,留住与腾冲在一起的十一天美好记忆…</h1> <h1>再见啦,极边第一城!难忘腾冲行…</h1> <h1>全集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