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东欧14日 — 奥地利、匈牙利篇(4)

未央

<h1><b><i>奥匈帝国 — 消逝的辉煌</i></b></h1><h1><br /></h1><h1>19世纪的欧洲,奥匈帝国属于一个超然大物,耸立在世界的舞台上,它不仅国力强势,而且是一个拥有面约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其国土面积之大,在当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人口总数之多,稍逊于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位居欧洲第二;与此同时,奥匈帝国的机械制造和军火工业的工艺之高,排位世界第四;其资源总储备量和动员总兵力之雄厚,亦是欧洲第二;而奥匈帝国的农产品产量和原油之丰富,则位居全欧之冠;而其所属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之先进,更是遥遥领先其余列强,雄踞世界第一。</h1><h1><br /></h1><h1>事过境迁,现如今强大的奥匈帝国已经不存在,国土也分裂成了几个国家,其宗主国奥地利只剩下八万平方公里。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见证了这个曾经辉煌帝国的沧桑往事。那些屹立于奥地利、匈牙利各大城市中心的中世纪教堂,那些传承着皇家血脉的宫廷建筑以及掩映在湖光山色间的山村小镇,如同岁月的坐标,镶嵌在奥匈帝国传奇的史册里,就象一首旋律悠扬的圆舞曲,诉说着帝国的美丽与哀愁。</h1> <h1><b><i>音乐之都 — 维也纳</i></b></h1><h1><br /></h1><h1>今天的奥地利是个仅有8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宁静超然。在喧嚣纷争的当代世界版图中显得与世无争,很难联想到这个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了650年的国家曾是欧洲最古老最强盛的大帝国。然而,其首都维也纳气势恢弘的帝都风光却赫然昭示着这个王朝并未远去的辉煌背影。</h1><h1><br /></h1><h1>奥地利号称是"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这里不仅是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还是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的第三个联合国城巿。并且以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了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h1><h1><br /></h1><h1>维也纳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点起来的城市,具"世界音乐之都"和"乐都"等美誉。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誕生于此。</h1> <h1>维也纳"指环街"上的城市公园,这里耸立着约翰·施特劳斯的金色雕像。</h1><h1><br /></h1><h1>施特劳斯将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了一种宫廷娱乐方式,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他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h1> <h1>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的皇家歌剧院 (国家大剧院)— 该歌剧院建于1861–1869年间,是当时皇家贵族消遣的地方。从其华丽的外表仿佛可以脑补出一百多年前的王孙贵族携夫人身着黑色燕尾服和彩色晚礼服在这里进进出岀的盛况。</h1> <h1>行走在维也纳街头,用脚丈量着这座音乐之城,用镜头寻找我的角色以及我对这个城市的认识。这里不仅有艺术和时光雕刻出的历史,还有奥地利人孤傲的表情和眼里的那抹淡淡的笑意。我仿佛迷失在一部情节复杂、节奏舒缓的怀旧电影中,路人恍如戏中角色,对面缓缓驶过的有轨电车,载满了岁月的沧桑,似乎沿着它的轨迹就可以看到过去的辉煌。时间啊且慢些,让我且行且珍惜!</h1> <h1>号称世界第八高的圣斯蒂芬大教堂立于维也纳市中心的商圈。那高耸入云的南塔周围又环绕着无数精雕细琢的小尖塔,好像一顶光彩夺目的王冠戴在维也纳市。由于岁月的腐蚀,塔身已经变成了黑色,而塔尖还是米白色,至于塔本的颜色已经无从考究。钟塔每隔一段时间,会报出一阵悠扬的钟声。它坐落在维也纳中心,所以又称"维也纳之心"。</h1><h1><br /></h1><h1>一直以来信徒们都相信,塔越高,上帝才容易听到他们的心声。</h1> <h1>教堂旁边有不少街头画家在贩卖自己的作品,大多都是当地的风景和一些著名人物肖像画。当时的我有坐下来被画的冲动,但几天来一直淅淅沥沥,好不容易在这里有点蓝天白云实在不忍浪费,只好恋恋不舍离去。</h1><h1><br /></h1><h1>遗憾的是之后再没有机会碰到街头画家,应了那句鸡汤:想做的事就要立刻去做。</h1> <h1>拘谨中带着浪漫,文艺中带着洒脱的奥匈帝国贵族范儿。</h1> <h1>中午饭是在一个西餐厅,导游讲这里是当地最高档的奥地利大餐,此时的我已经是饥肠辘辘,很想大快朵颐一番。淡黄的芝士、暗红的牛肉端上来,所有的食欲全无,妥妥的减肥之旅!</h1> <h1>餐厅的服务生一色的男士,冷峻的眼神不带一点䁔意但不失礼貌。</h1> <h1>霍夫堡宫位于市中心,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的冬宫,现在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有这700多年历史,19座庭院、2900多个房间,极尽奢华,素有"城中之城"之称。</h1><h1><br /></h1><h1>这里是欧洲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世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h1> <h1>这里记载了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的历史和辉煌;记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二战时,希特勒曾在此发表演讲,宣告德奥合并,记载了奥地利的耻辱 ……。</h1><h1><br /></h1><h1>1938年3月11日,德国法西斯以"维护奥地利秩序"为名,派兵进占了奥地利,从此奥地利变成了德国的一个省。二战期间奥地利虽然是法西斯的受害者,但同时也扮演了纳粹德国的帮凶角色。法西斯纳粹中最残忍的刽子手有许多是奥地利人,仅在奥地利就有65000名犹太人惨遭杀害。战争后期,奥地利本土也成为战场,不少珍贵的古典建筑毁于炮火,损失惨重。战后,3月11日成为奥地利的国耻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界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br /></h1> <h1>弗兰茨二世皇帝雕塑,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弗兰茨二世皇帝,大名鼎鼎茜茜公主的丈夫。为了粉碎拿破仑想当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梦想,于1806年主动解散了这个帝国,并同时成立了奥地利帝国。弗兰茨二世皇帝也就因此变成了奥地利帝国的弗兰茨一世皇帝。</h1> <h1>维也纳英雄广场中央的雕塑是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h1> <h1>在和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雕塑</h1> <h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h1> <h1>美泉宫是维也纳最宏伟也是最有名的宫殿,在奥匈帝国时代也称为夏宫。这里居住过两个有名的女人,分别是生在17世纪的玛丽娅·特蕾西亚女大公和生活在18世纪的茜茜公主。<br /><br /></h1><h1>茜茜公主以她的美貌及终其一生逃离皇宫枷锁的传奇人生,如今还活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其自由自在的性格与皇室格格不入,严苛的姨妈加婆婆处处为难她。在儿子因爱殉情自杀后,更是郁郁寡欢。于是她下定决心逃离这一切,终生都在漫无目的地环游世界,极少和丈夫见面。60岁那一年,在瑞士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刺死。据说在得知了她的死讯,弗兰茨一世悄悄的自言自语:她永远不会知道我是多么的爱她。</h1><h1><br /></h1><h1>极致的美,和命定的悲剧竟然可以在这个女子的身上完美共存,令人痛惋!</h1><h1><br /></h1><h1>茜茜公主博物馆位于宫廷议会的回廊中,这里集中展示了茜茜公主的个人生活,特别是她对宫廷礼仪的反抗、对美丽和瘦身的疯狂追求,对体育的极度热衷以及对诗歌的痴迷的图片文字。(可惜不让拍照)</h1> <h1>欧洲丈母娘— 玛利亚·特蕾莎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唯一女统治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的女儿。她凭借自己高贵的血脉和强硬的手腕帮助丈夫夺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宝座,但仍然保留着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亚女王的头衔。其执政作风狠辣,基本与大半个欧洲都干过架,领土也曾经包括现今大概半个欧洲。与我国武则天一样是一位实权女王,她一生是成功的统治者和政治家,保持着对全欧洲的影响力。</h1><h1><br /></h1><h1>她与丈夫共生育16名子女,其中11名是女儿。她的女儿都是政治的牺牲品,其利用联姻的方式与欧洲其他皇室拉近关系,皇室成员几乎遍及欧洲各个国家的皇室,暗地里取得众多国家统治权。其中最岀名的是她倒数第二个女儿路易十六的妻子,因为其穷奢极欲的生活作风,被称为"赤字皇后",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h1> <h1>在美泉宫的客厅里,幼年的莫扎特被父亲带来给女王演奏,一曲终了,女王大悦,让莫扎特跳到她膝上玩耍。而如今再看这金碧辉煌的大厅,物是人非,岁月太勿勿! </h1> <h1>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每一年的新年音乐都在这里面举行。这里的每一天都有著名的音乐团前来演奏,据说这个金色大厅里的观众大部分都是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奶奶,老爷爷都穿着西装打上领带,老奶奶则穿着时尚的晚礼服挽着手来听音乐会,如此优雅的晚年生活!感叹国内的大多老爷爷、老奶奶围着下一代孙辈们转成了他们老年生活的全部!</h1> <h1>勿忙中带着一丝唏嘘,带着些许寒风瑟瑟,告别音乐之城,继续前行……。</h1> <h1><b><i>莫扎特的故乡 — 萨尔兹堡</i></b></h1><h1><b><i><br /></i></b></h1><h1>萨尔兹堡是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朝圣之地,也是神童莫扎特诞生地。而将萨尔兹堡美丽迷人风景推向世界却得益于一部家喻户晓的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将萨尔兹堡的美景全部收罗其中,优美悦耳的歌声在恍如人间仙境的萨尔兹堡山山水水间回荡激扬,把抽象的音符、萨尔茨堡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及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充满了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音乐之声也从此成为萨尔茨堡享誉世界的名片。</h1><h1><br /></h1><h1>尽管全世界都因为这部电影认识了萨尔兹堡,但萨尔兹堡人钟爱的还是自已的莫扎特。萨尔兹堡人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莫扎特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无与伦比的礼物",人们也常常这样说萨尔兹堡人:当天使为上帝演奏时,他们演巴赫;而当他们为自己演奏时,他们演奏莫扎特。</h1> <h1>萨尔兹堡是奥地利境內最古老的一个城市,据说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清澈的萨尔茨河穿城而过,将整个城市分成了新城和旧城两部分,一座座各具特色、历史久远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让这座城市散发着中世纪的气息。</h1> <h1>米拉贝尔花园,位于萨尔茨堡的萨尔茨河北岸,与米拉贝尔宫一起是当时的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其情人莎乐美而建造。</h1><h3><br /></h3><h1>这里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取景地之一,影片中玛丽亚带着七个孩子,围绕花园中心的喷泉跳舞唱歌,孩子们唱岀了脍炙人口的"Do-Re-Mi"。</h1> <h1>米拉贝尔宫是枢机主教金屋藏娇的地方。这座晚期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楼梯,楼梯的回旋扶手上有22个赤祼着身子的快乐小天使滑上滑下。楼梯通向一间大理石的房间,这也许是当今世界上最豪华的婚姻注册所。</h1> <h1>在中央喷泉四周排列着四尊巨大的雕塑,那是十七世纪米开朗的作品,分别为风、土、水、神;沿着花园继续往南走,在花园的里面有丘比特、阿波罗等八尊男神的雕塑;四周还有戴安娜、维纳斯等八尊女神;个个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演译着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但摆放在花园的最后面的这个雕塑我没看明白是哪位女神,应该是舞蹈的造型设计吧?</h1><h1><br /></h1><h1>在雨中漫步多了一份清闲,不知不觉中脚步慢了下来,慢慢欣赏这音乐之声拍摄地每一个打动人心的细微之处。</h1> <h1>格特拉依德路也叫粮食胡同,是萨尔茨堡老城最著名的步行街,它之所以岀名是因为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这条街上的9号房子里。1880年,在莫扎特出生地建成了第一个博物馆,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莫扎特及古典音乐迷们到这里膜拜。</h1><h1><br /></h1><h1>莫扎特对萨尔茨堡来说不仅是一种精神象征,而是融入了这座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遍布大街小巷到处都会岀现莫扎特的身影,莫扎特咖啡馆、莫扎特广场、莫扎特商店、莫扎特人偶 …… ,特别是大大小小的其中不泛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糖果店,家家都有印有莫扎特头像的巧克力出售。可以这样讲只要能沾上边的,恨不得都叫莫扎特,莫扎特在这里是无处不在。莫扎特的故居及岀生地淹没在这人山人海中,淹没在这大街小巷的商店中。</h1><h1><br /></h1><h1>音乐天才莫扎特已经被这个城市过度的消费,缺少了原本华贵典雅的光环。</h1> <h1>这条街每座建筑的立面上都清楚地写着建造的年代。最为醒目的是每个店铺都有自己的铁艺招牌,这几乎是每一件都够的上博物馆的藏品。萨尔茨堡的历史记忆,被完好地保留在了这些精心制作的铁艺制品里。</h1><h1><br /></h1><h1>在莫扎特岀生地对面拱门的街角,有一栋标着有500年历史的小楼。楼里的小小餐馆,曾是莫扎特生前经常光顾的地方,里面人头攒动,无奈探了半个身子就退了出来。</h1> <h1>老城狭窄的街道弯弯曲曲,两旁的建筑幽深而神秘,处处都是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h1> <h1>在过去的1000多年里,萨尔茨堡曾是大主教管辖的独立国家,教堂是萨尔兹堡的灵魂,主教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直到19世纪才并入奥地利版图,坐落在卡皮特广场上的萨尔茨堡大教堂已经历经了8个世纪的时光。</h1><h1><br /></h1><h1>教堂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管风琴,号称是欧洲最大的管风琴。其中一组管风琴尤其吸引眼球,那是莫扎特用过的管风琴。他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年曾在此担任管风琴师,对于一位音乐天才来说,在教堂里演奏尽管能得到很多荣誉,但这并不是音乐家的追求,这一切是迫于宗教和政治的压力。</h1><h1><br /></h1><h1>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葬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h1> <h1>萨尔兹堡大教堂用华丽形容绝对不为过,教堂内部的墙壁以典雅的灰白色为主,巴洛克的繁复和浮夸毫不掩饰地表现在四周的雕梁画栋上。教堂的天花板的彩绘是耶稣生平和受难记,好似一个巨型万花筒,转一个角度,就能呈现出不同的世界和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番感悟。阳光透过穹顶的窗子洒进教堂,倾斜在木制座椅上,将眼前的世界分为亮与暗、黑与白。并伴随着时间光影还在不断地交替,给这原本神圣的氛围平添了几分神秘感。</h1><h1><br /></h1><h1>这里游客摩肩接踵,但前来跪拜的信徒们络绎不绝,他们也许早已习惯了如此纷杂的世界,会自动屏蔽来来往往的人流和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只剩下自已和全能的主在对话。</h1><h1><br /></h1><h1>尽管我一直自称是无神论者,此时此刻,偶尔也会出现思想抽离,这个世界真的有全能的主吗?上帝真的能洞察到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吗?</h1> <h1>在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金色球体,上面站立着一位穿着白衬衣的男士怔怔地眺望着远方的天空,据说他是天文学家伽利略,如此现代的设计风格与这一片古典的巴洛克建筑摆在一起让大多数的游人一脸懵逼。却又忍不住为它停下脚步,不少人还会大开脑洞去和它拍一些有创意的互动照,引起阵阵笑声。</h1><h1><br /></h1><h1>显然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去解读创作者的意图,艺术要是那么通俗易懂就不是艺术了。</h1> <h1>街边艺人在这里随处可见,据说他们中的许多人生活都非常富足,出来表演并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展现自己。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站在大型舞台上表演,于是他们选择了在这些人来人往的街头演奏自己的拿手曲目,等待着懂欣赏的人为自己驻足。</h1><h1><br /></h1><h1>漫步在这个城市里,犹如踩在钢琴键上,不同旋律的美妙乐声时时萦绕在整个城市的上空,有《费加罗的婚礼》,有《魔笛》,还有清亮愉快的《Do-Re-Mi》,身体的每一处感官都在接受着熏陶,优雅的音乐情结在这里静静流淌。</h1> <h1>马车是萨尔茨堡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路线是围绕老城区市中心一圈。马车主们都戴着清一色的爵士帽,非常帅气。今天是阴雨天生意不好,排成长队的空马车在广场上缓缓而过。嘚嘚的马蹄声和车轮的机械声伴随着街头"音乐家门"的天籁之声,俨然一曲跨越中世纪大型交响乐。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这个城市的人们所独有的气质跟这些古老的马车一样,保留着最初的模样和心境。</h1> <h1>随着夜幕的降临,藏在云层里的太阳,让萨尔兹堡天空变了颜色。古老的城堡披着金色的朝晖依旧矗立在山顶,新城和老城在河两边遥相辉映。自然、历史、现代融洽地岀现在同一幅画卷中,仿佛时间在凝固,或许这就是这座城市的气韵所在。</h1> <h1><b><i>欧洲文化之都 — 林茨</i></b></h1><br /><h1>林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处过站,连吃饭的时间仅仅待了三个小时。但是,林茨的艺术氛围、人文气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br /></h1><h1>林茨是奥地利的第三大城市,位于多瑙河与其支流特劳恩河的交汇处。这里最初为罗马人的伦蒂亚要塞;中世纪成为重要贸易中心;15世纪时成为省城,并以集市闻名;后来建造了多瑙河大桥,成为商路要冲。林茨老城在林茨的中心,老城的中心是一座中央广场,向四周辐射的建筑大都是巴洛克风格的立面或是文艺复兴风格的院落。这里的人文气息浓郁,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都曾在林茨创作和生活过。2009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h1><h1><br /></h1><h1>值得一提的是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就岀生在林茨以西100公里的小镇布劳瑙,他在林茨度过了童年和少年,这里是大魔王一生中最快乐的地方。当时,他梦想当一位艺术家,画了数不尽的林茨素描。1938年3月,希特勒正是在中央广场的市政厅的露台上发表了进军奥地利的激昂演讲,结果是让奥地利在世界地图中消失七年之久。</h1> <h1>中央广场上有一根在1723年建造的黑死病纪念柱,也叫做三位一体柱,象征着天主教中圣父、圣子和圣灵合三而一的形象,祈求上帝保佑。</h1><h1><br /></h1><h1>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总计有2亿多欧洲人死于这场瘟疫。像维也纳、林茨这样的大城市死亡大都达到三分之二的人口,信徒认为这是上帝在惩罚他们,因此以后建城时人口都控制在50万之内,这也是欧洲现在各城市人口不多的原因之一。</h1> <h1>在广场的旁边是一个繁荣的商业街,沿街都是品牌店、服装店、餐厅、露天咖啡座,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类建筑。</h1><h1><br /></h1><h1>路边的美食佳肴吸引着往来的行人,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蛋糕,买了一块尝鲜,哇!甜到嗓子眼!</h1> <h1>这里的自然景观、建筑风貌都是原计原味,连路人也保留着原有的风情和韵味。如果没有街边密密码码的小吃、吧座,它就是一个室外的博物馆。</h1> <h1>无论是大人还是尚坐在童车里的小朋友,都静悄悄地围在街头艺人的周围,好像在聆听"驾临凡间"的音乐天才们演奏。</h1> <h1>每一个空地都是街头"演奏家"的舞台。</h1> <h1>在这条繁华的商业街里,你会被文艺复兴时期所留下的依稀可见的文化痕迹所震动,被古朴风雅的民俗风情所惊叹,被广场周边的复古气派所吸引……。林茨!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它曾经辉煌的遗韵!</h1> <h1><b><i>欧洲最美湖边小镇 — 哈尔施塔特</i></b></h1><h1><b><i><br /></i></b></h1><h1>哈尔斯塔特是奥地利一个美丽的湖边小镇,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小镇,在这里可以找到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到现代建筑的踪影,她见证了历史长河中的无数变迁。</h1><h1><br /></h1><h1>小座小镇还以盐矿著称,有"盐矿宝地"之称。早在2500年以前这里就存在着相当发达的文化,被确定为欧洲铁器代的发祥地。</h1><h1><br /></h1><h1>紧挨着镇的湖叫做哈尔施塔特湖,位于阿尔卑斯山和哈尔施塔特之间美丽而安谧的峡谷中。海拔3000多米的壮美山峦和清澈透底的高山湖泊,将这里装点成一个风景如画的仙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迷人的湖光水色,使这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最美的湖畔小镇。</h1> <h1>这里的居民似乎个个都是艺术家,每户人家的木门全打开着,里面展示并出售他们自制的各种手工艺品:麻线编的装饰品、民族娃娃、各种陶制品……。当然,最多也是最吸引人的要数木雕艺术品,有可爱的动物卡通造型,也有现代感十足的生活物品,还有名人的雕像等。</h1> <h1>沿着蜿蜒狭窄的坡道慢慢走,感受到小镇宁静的氛围和无处不在的生命力。小镇呈然只有不过千人,却处处充满了生活气息。各家的窗户和阳台上种满郁郁䓤葱的藤蔓植物,盛开的鲜花点缀着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的绿色,满眼都是欧式田园的浪漫情调。这家竞然独岀心裁将房子"建在树上",或是树"种在房上",成为哈尔施塔特靓丽的一道风景线。</h1> <h1>站在木板制作的地面上,听着下面湖水哗哗的撞击声,有种荡舟湖上的眩晕感。</h1> <h1>淅淅沥沥的小雨给小镇增添了几分别样的味道,白色的薄雾萦绕在山间,略带潮湿的空气夹着植物和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片氤氲之中隐约可见郁郁青山下点缀着白色的房子,眼前的景致犹如人间仙境般梦幻缥缈。</h1> <h1>远处的青山被雾气缭绕着,慵懒迷离,带有丝丝神秘之感。几只天鹅昂首挺胸,肥大丰满的身体灵活地漂浮在湖面上,像一只只小船,悠闲地在湖面上荡来荡去,湖面泛起圈圈的波纹。</h1> <h1>临湖的小木屋与中国江南的民居很相似,山是青的,水是绿的,云是白的,屋顶是红的,好一幅水墨画作品。</h1> <h1>集市广场不大,是小镇的中心。广场周围都是童话般的小房子,木头屋顶,五颜六色的墙壁,墙面和窗台上点缀着盛开的鲜花。我们经过的时候正好有个乐队在演奏,他们笑得是那么的开心和真诚。</h1> <h1>哈尔施塔特湖镶嵌在崇山峻岭中,像一条绿色的绸带缠绕着高山峡谷,湖水清澈透底,如宝石般翠绿。</h1><h1><br /></h1><h1>各式各样的小土屋建筑完美地点缀在湖畔和山坡上。与绿树相拥,和浮云作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h1> <h1>仿山依水的小镇宛如一条飘逸的丝带游走于翠林茂密的青山和碧绿清澈的湖水之间。抬眼望去,山间的迷雾忽隐忽现,碧蓝静谧的湖水,绚丽多彩的鲜花,郁郁葱葱的山林,错落有致的小木屋,最抢眼的建筑是哈尔施塔特基督教堂。这是小镇的地标式建筑,歌特式风格,外观小巧玲珑,无论你走到什么位置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浪漫的欧式风情和水墨画般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每一处景点都美的令人动容。</h1> <h1>假若真的有童话世界和人间仙境,那一定是哈尔施塔特小镇的样子。无论蓝天白云或者云深雾隐,这里的风情总是婉转多姿,让人永不厌倦……。</h1> <h1>这是一个被上帝悄悄藏起来的宝物,只有越过千重山万重水拨开云雾才能见识到它的惊艳。</h1> <h1>小镇中有许多家庭旅馆,每间客房都是无敌湖景房。每天清晨,在鸟儿的歌声中自然醒来,推开窗户,湖面薄雾弥漫,水中天鹅起舞。坐在阳台上,喝杯咖啡,发发呆,何等惬意。遗憾!我们的行程仅仅是到此一游。</h1> <h1>沿湖而建的咖啡馆,一座座延伸至湖水中,一只只天鹅悠闲的划水,只要有人抛下一块面包,它们就会很快聚拢过来,争相伸长优美的颈项,向天而歌。我翻遍小包也没找到一点食物,便假装伸手、缩手,调戏天鹅几个回合后,天鹅们不再上当,掉头游向湖的深处。</h1> <h1>天气真是变化莫测,刚刚还是细雨蒙蒙,转眼已大雨飘泼。白天鹅收起曼妙的舞姿,纷纷转头向木屋下游去。喝完杯中的咖啡,也该起身离开了。</h1> <h1><b><i>匈牙利 — 茜茜公主的最爱</i></b></h1><h1><b><i><br /></i></b></h1><h1>匈牙利,中国古称马扎儿,位于欧洲中部。多瑙河畔的中欧文明始于两千年前。公元前三十年,罗马帝国最早在这里建立了行省,一千年后,匈牙利有了自已的第一任国王 — 圣伊什特万一世,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十六世纪,匈牙利被东邻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攻陷,结束了五百多年的基督教封建王朝;一百多年后,匈牙利又归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并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与奥地利组成了奥匈帝国;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解体,成立了匈牙利民主共和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年被推翻,恢复了君主立宪的匈牙利王国;二战时被德军占领,1945年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全境解放,成立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h1><h1><br /></h1><h1>然而,1956年发生了裴多菲俱乐部事件,从开始的抗议活动演变成当局无法控制的动乱,直到苏联的坦克开进布达佩斯,事变才得以结束。但是内部各派别的纷争不断在升级,最终1989年从苏联阵营分裂岀来,改为匈牙制共和国,实行总统制。</h1><h1><br /></h1><h1>这里有英雄史诗,有清纯童话,有"公牛血",也有波诡云涌的历史纷争。不过尽管经历了两次转轨,但今天她已经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昔日李斯特的"狂想曲"已经不再是一片梦幻,虽历经沧桑,这个国家正在淡定的寻回昔日的大气与高贵。<br /></h1> <h1><b><i>布达佩斯 — 多瑙河上的明珠</i></b></h1><h1><b><i><br /></i></b></h1><h1>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的首都,欧洲第二长河多瑙河携着浩渺的波光从城市中心流淌而过,左岸布达、右岸佩斯,就这样遥遥相对而望。又以8座桥梁将二者相连,成为世界上少有的美丽双子城市。</h1><h1><br /></h1><h1>这是一个集狂热和优雅的城市,欧洲人将布达佩斯形容为欧洲的幸存者,浪漫的匈牙利人则把多瑙河比喻为吉普赛人小提琴上的曲线,李斯特用音符将布达佩斯顽强的生命力演译得岀神入化,裴多菲吟诵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让人们见识了它的英雄气魄,而茜茜公主又用10年爱恋向人们诉说了它的优雅。<br /></h1> <h1>渔人堡是一个新哥特式和新罗曼风格的观景台,1905年最早这里曾是个鱼市,后来渔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修建了此堡,作为预防之用。</h1> <h1>站在渔人堡的观景台,看到对面蓝色的多瑙河和大名鼎鼎的国会大厦,脑海中浮现出电影《碟中谍4》开场中掠过的一个镜头。这就是佩斯,像个绅士一样,静静的躺在多瑙河畔的一旁。红色屋顶的小房子整齐又密密麻麻的排列组合着,像用乐高积木拼成的精致小城。这里像世界各国的大多首都一样,繁华和现代,但是少了些钢筋的冷漠,多了些古老的侠情。<br /></h1><h1><br /></h1><h1>再站在佩斯眺望布达,相对佩斯那一座座小房子外,多了一层层的绿树环绕,还有几个醒目的尖尖顶。</h1> <h1>这里曾被法国人称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城市",但是在它的安静气质下潜藏着足够的活力来引发你的热情。</h1><h1><br /></h1><h1>传说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随团到匈牙利演岀《白毛女》,恰逢大儿子岀生,为纪念那一时刻,同时有感于这里的迷人景色,起名为陈布达;几年后二子岀生便是陈佩斯;后还有了个妹妹,便以多瑙河中的一岛屿为名,取名为丽达。</h1> <h1>马加什教堂外观属新歌德式的教堂,其蕴含了匈牙利民俗、新艺术风格和土耳其风格等多种色彩,特别是一旁的白色尖塔和彩色屋顶是其亮点之一。</h1><h1><br /></h1><h1>教堂顶上有一只乌鸦,传说在马加什国王执政期间曾有人想用毒戒指暗算他,可这枚毒戒被飞来的乌鸦叼走。从此,乌鸦就成了匈牙利吉祥的象征。</h1> <h1>竟技和娱乐始终是一对双胞胎兄妹!</h1> <h1>马加什教堂是匈牙利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座基督教堂,历任匈牙利国王的加冕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弗郎茨·约瑟夫一世在成为奥匈帝国的皇帝之后,与茜茜公主也在这里加冕。</h1> <h1>马加什一世国王,其曾带领匈牙利多次打败奥斯曼帝国。并占领了捷克与奥地利大部分国土,使匈牙利在十五世纪末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欧洲除土耳其之外最强的东欧国家。</h1> <h1>匈牙利革命纪念雕塑,1848/49年在匈牙利著名政治家科苏特和著名诗人裴多菲的领导下,最终废除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宣布匈牙利独立。<br /></h1><h1><br /></h1><h1>当年诗人裴多菲曾把匈牙利称为"沉睡的祖国"。</h1> <h1>街头的每一尊雕塑都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h1> <h1>街道两边廖廖数人,一辆有轨电车缓缓前行。这座城市历经了百年的沧桑,经受了奥匈帝国的辉煌和衰败,特别是经历了惨烈的二战,古老建筑依然矗立,古老文明依然坚挺。</h1> <h1>在这里最惬意、最舒服的体验之一就是沿着多瑙河河畔一直走一直走。河畔有很多通往河水的价梯,西方人喜欢拿着啤酒坐在这里谈情说爱,聊聊人生!就这样全身心的放松走着、走着……来到了离国会大厦不远的地方 — 铁鞋雕塑河畔,看着旁边铁铸标牌上的英、匈、希伯来语的文字"纪念1944-1945年间被箭十字武装分子屠杀并抛入多瑙河的死难者"。心情不由的沉重起来,看似明媚的阳光下,这里有一段非常沉重感的匈牙利历史。</h1><h1><br /></h1><h1>一双双各式各样的铁鞋散放着,绵延20多米长,其间有许多蜡烛瓶、鲜花、已经干枯的花枝,在这里曾经有许多的犹太人和吉普赛人被法西斯活生生地推下去。每有微风吹来,周边的树叶簌簌作响,好像死难者在哭泣,在风中哀悼那曾泯灭的人性。这些鞋塑永远的提醒着人们,不要再次忘记人性的善良,而重蹈那段黑暗历史的覆辙。</h1> <h1>近距离走近国会大厦,这座恢弘的哥特复兴式建筑,外墙布满了哥特式尖塔,但比传统的哥特式建筑多了一分雍容华贵。在中间新文艺复兴风格的穹顶下,珍藏着匈牙利最珍贵的珠宝 — 圣伊什特万王冠。</h1><h1><br /></h1><h1>这顶拜占庭式王冠最先是由匈牙利第一任国王加冕时所戴,之后几十任国王都是戴着这顶皇冠加冕,直到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任国王。在二战时间为防止被抢掠曾送到美国国家金库保管,多年之后才返回匈牙利,并珍藏在国会大厦,由待卫二十四小时守护。</h1> <h1>世界各国的士兵都是坚毅的代表,无论严冬还是炎炎当头都身着制服,动也不动的保卫着国会大厦。巧的是我们正好见证了他们换岗的全过程,突然他们从分别站的旗杆两边开始环绕旗杆,随后向国会大厦走去。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个"解脱",起码可以放松一下,躲开如我一般的"大惊小怪"游客的咔嚓、咔嚓……。</h1> <h1>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浪漫和安静的气息,从前的煌煌盛世已转化为简单和古扑。</h1> <h1>英雄广场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中心广场,位于多瑙河东岸的佩斯。广场的右边是全国最大的画廊,左边是美术馆。是为纪念匈牙利民族在欧洲定居1000年而建。一直以来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裔。最先在匈牙利立国的就是来自中国北部,跟我们有千丝万缕关系但斩不断理还乱的匈奴人。</h1> <h1>纪念碑顶端是一尊铜雕,张开双翅,一手高举十字架,一手高举王冠,代表匈牙利人取得了建国的定居权。碑座上有7位马扎尔部落首领的雕像,着高头大马全身披挂,手执兵刃,看上去很是威武雄壮。但是这些貌似威武的部落首领曾是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窦宪、耿秉等的手下敗将。</h1><h1><br /></h1><h1>在汉武帝时,经过文景之治的财富积累,国家有了实力,但匈奴阻挠汉朝在西域修路,攻城屠邑,掠夺财物和人口,这是破坏"一带一路"呀!汉武大帝反起了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一部分匈奴选择投降被渐渐融合而汉化。其余部分最终在东汉时期被打的丢盔弃甲,一路西迁,逃到了中亚和欧洲,并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不禁自豪的感叹:大汉民族威武!</h1> <h1>英雄广场旁边的蓝球场上激烈的竞赛正在进行,但是观众席上廖廖数人。</h1> <h1>化妆的年青人在路边第绿灯,看到我手上的像机,面带笑容的进入我的镜头。</h1> <h1>这个城市美丽的地方太多了,随便走一走就有新的发现。</h1> <h1>塞切尼温泉浴场,建筑外观富丽堂泉,里面是露天浴场,满目的都是穿着比基尼的美女。</h1><h1><br /></h1><h1>这里的温泉喷了百年之久,匈牙利人相信温泉浴不但能消除皮肤之痕,更能治疗心理的创伤。因为他们坚信,即将历史泯灭了,也会有不熄的火种在默默地延续。</h1> <h1>同行的朋友们大都去泡温泉了,实在不願辜负着阳光明媚的天空,只好一人抗着相机顺着安德拉什大街寻找在不同角度下的布达佩斯。</h1> <h1>安德拉什大街一头连接英雄广场,一头是瓦茨街。这是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一条街。靠近英雄广场这边多是别墅居民区,沿着街道向前是一些政府楼、大使馆,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不知名的古老雕塑。恐怖之屋也在这条路上,再然后就是一些奢侈品商店。</h1><h1><br /></h1><h1>在这条顶头的十字路口的建筑上我见到了久违的汉字:中国银行和华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在中国银行的楼下继续向右拐,一直走到了火车站附近才原路返回英雄广场,基本已经是脚废了的状态。</h1> <h1>夜游多瑙河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夜幕下坐在游船上,听着那首耳熟能详的蓝色多瑙河,看着两岸灯火闪耀的布达、佩斯的金色格调,搭配上古典的哥特风格建筑,那种感觉是不言而喻的。</h1><h1><br /></h1><h1>历史给了这座城市荣誉,也让它在这份荣誉中落寞,但在这忧重的落寞感中又透露岀些许古老的平静,像是一位平静的老者,释然的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h1> <h1>布达皇宫是布达区域山上一个非常宏伟的建筑群,与佩斯地区的国会大厦遥相辉映。在古代,它不仅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防卫措施基地,而且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h1> <h1>横跨多瑙河连接布达佩斯的大桥最古老、最著名、最壮美的当属链子桥。它是连接着布达和佩斯两座桥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布达佩斯的地标之一。这座桥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下雨的时候,可以把链子桥推入城堡山的隧道,以免雨水将它淋湿。令人惊叹的是,隧道的长度恰好等于与它的入口相对而立的链子桥的长度。</h1><h1><br /></h1><h1>白天它如同清新可人的公主,有着皇家的高贵气质,又不失清丽婉约的优雅;夜幕下,它又是华丽四射的贵妇,转眼之间就让多瑙河披挂上了金碧辉煌的大幕。</h1><h1><br /></h1><h1>匈牙利人称多瑙河为"母亲河",链子桥就像母亲胸前美丽的项链。</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伊丽莎白桥,是由茜茜公主的大名伊丽莎白而命名,简称"白桥"。桥的一边是自由山,一边是瓦茨大街。当年建成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斜拉桥,到现在也是布达佩斯的唯一一座在河中没有桥墩的大桥。</h1> <h1>夜幕下佩斯城中的国家议会大厦披上了金装,不管白天黑夜它都是多瑙河上最壮美的建筑之一。</h1> <h1>布达佩斯夜晚的时光是悠闲的,再焦燥不安的人此时也会被感染,感受这悠杨的多瑙河、感受着久远的人文,从而慢慢体会到舒适的平静。</h1> <h1>当游船从桥下穿过,凝视着远方的灯光中的建筑,耳朵里听着广播里的讲解,我在想着和它有关的无数有趣的奇闻轶事。有人说船在一座桥下穿过的时候,如果桥上的人迅速地祈求些什么,便会如愿以偿。</h1> <h1>夜越来越浓,多瑙河沿岸的霓虹灯将波光粼粼的河水映成琥珀色,绚丽无比。坐在游船头上,凉爽的微风吹拂着脸颊,身体随着船在音乐中自由自在的摇摆,那感觉才叫微醺。</h1> <h1>漂亮、温柔的多瑙河像一条玉带横穿在布达与佩斯之间,迷人的夜景令人无法释怀,宛如纸折的千纸鹤,安静而美丽。</h1> <h1><i><b>巴拉顿湖 — 匈牙利海</b></i></h1><h1><i><br /></i></h1><h1>巴拉顿湖是中欧最大的湖泊,没有海的马扎尔人骄傲地把它称作"匈牙利海"。然后,巴拉顿湖又的确不是海,狭长的湖区只有不到80公里长,最宽处不到15公里。作为海,实在太䄂珍,其湖水的颜色也不是海蓝色,而是呈现出碧绿的色彩。并且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阴天时是深绿色,阳光灿烂时是奶绿色的。然而,巴拉顿湖却又的确像大海,两岸天气变幻莫测,平静时微波荡漾、掠起涟漪。暴风雨来袭时,也会乌云密布、巨浪翻滚……,难以捉摸却总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h1><h1><br /></h1><h1>每到夏天,巴拉顿湖区是许多久居闹市的欧洲人岀逃的天堂。透彻如碧玉的湖水,成群的天鹅和野生水鸟,巴洛克式的华丽建筑风格,一望无际的薰衣草田,盛产美酒的湖区庄园,湖区特色的匈牙利美食……一切在这里都应有尽有。</h1> <h1>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现在已进入深秋,除了湖中的天鹅及各种水鸟外,若大的湖区空无一人,只有茜茜公主的雕塑孤伶伶地站在雨中。并且所有的商店、餐厅都是门庭紧闭,原计划在这里的牛排大餐也随之泡汤。<br /></h1> <h1>巴拉顿湖的名气除了其自然风光之外,还里还曾是一个重要的战场。在二战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3方面军为抗击德军的反攻在这里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史称"巴拉顿湖战役",德军方面又称春醒作战。此次战役是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战役的结局是,完全打破了德军统帅部在苏德战场南翼阻止苏联红军进攻的企图。</h1> <h1>这里像海又似湖,刚进湖区时有点凉风习习,走到湖边已是乌云密布,风雨交加。白色的浪花好像一匹匹飞驰的骏马,重重地撞到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岀"啪啪"的声音,远处天苍苍、水茫茫,湖水与天融合成广阔的穹庐,似乎是真的在大海边。几个不畏风雨的天鹅和一群水鸟、丑小鸭在水中一起玩得欢腾。</h1> <h1>只有这一对雪白天鹅,像两朵硕大的白莲高冷地浮在水面上,不屑于它们为伍。</h1> <h1>扔下一块面包,这对天鹅立即回头和其他水鸟、丑小鸭一起争逐抢食,贪婪的样子全然没有了刚才的高雅和矝持。</h1> <h1>一阵混乱过后,骄傲的天鹅放下架子,温柔的加入了丑小鸭的行列。</h1> <h1>天色越来越暗了,云黑黑地压下来,湖面翻腾着浪花,只有一只只水鸟在飞翔。水鸟洁白、矫健,展现着一种美和力的光彩,给这茫茫的水夭平添一派生气。</h1> <h1>天鹅那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点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时而挺脖昂首,神气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闲雅胜似仙子。</h1> <h1>巴那顿湖最打动人心的是藏在𤋮熙攘攘中欧大陆中的那份独有的悠然、幽静,湖面细波荡漾,空灵飘渺,岸边宽阔平坦,树木苍翠。在这座遥远陌生的"海"边可以暂时忘记时间和语言,只需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记得在一本书中读到:旅行不是简单的从自已熟悉的城市到别人熟悉的城市去。沿途看过的风景,遇到的人,都会在心里留下印记。旅行丰富了人生经历,放大了人生的格局。见过海洋,更懂江湖。</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