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div><div> 周一,整整用了半小时才把车从雪窝里扒拉出来,312国道还有不少的残冰,但还是大无畏向村里进发。</div><div><br></div><div> 2018,伴随着新年的第一场雪,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各自的不同。微信刷屏中,很多都成了摄影师,去发现、去捕捉难得多年如此苍茫大雪中的精彩。但对于绝大部分驻村干部来说,他们也有欣赏美景的情怀,但这个时候他们一定没有阳春白雪的心情。这场意料之中的暴雪,带来的损失还是远远在意料之外。深达四十多厘米的积雪几乎封住了所有的道路,走访、慰问、查看灾情只能肩扛背背,有些实在徒步无法抵达的地方,干部们只能蜷缩在铲车的铲斗里瑟瑟前行。别人眼里的风花雪月,在我们这些驻村干部中可能恰恰是难以克服的夹杂着些自嘲般浪漫的梦魇。</div> <h3> 路,还是要走,无论是铲车的巨轮,还是十一路车的柔弱。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位乡亲,不仅是大家的责任,也是大家的牵挂。漫天雪舞、天寒地冻,老百姓需要党委政府给他们带去生活的希望、情感的慰藉和物质的帮助。艰难行进的脚步,正是这冰天雪地中的涓涓暖意。</h3><h3><br></h3><div> 车到五里店办事处,这是我曾经工作十四年的地方,凤凰台,一个很有底蕴的地方,我曾为之写过几万字的口述史,这也是在三提五统时代,全乡唯一一个不收村提留的村子,农副产业发展相当好。最近几年沿路建起了不少草莓大棚和其他特色果蔬基地,一时间竟然能抢走多年老店十三里桥的风头。路上只有两个车道可以前行,车很缓慢。能够近距离看到昨年这个时节繁忙的基地,而今天几乎全部埋在了厚厚的积雪中,钢管支架大半已经折弯,有的直接断掉扎在厚厚塑料膜的外面,像这种情况等于宣告这些大棚颗粒无收。心里很沉痛,不知道方湾村的草莓基地是什么情况?那可是三十多户贫困户到户增收资金建起来的基地啊,老百姓还指望着今年草莓卖个好价钱,过年能多分点红呢!</div> <h3> 走走,堵堵,停停,再堵再停再走,两个半小时终于走完了平时四五十分钟的车程。拐到乡里和村里,路面的积雪已经清理的很干净,些许欣慰。但一进村部,我就知道这次大雪给村里带来的损失一定不小,连我们院里钢架的车棚都已经压塌了,何况群众家里那些用树杆、毛竹搭起来的简易棚子呢。还好的是,全村三百四十一户的住房都没有问题。水管也冻的炸裂了,没法做饭,将就吃点带来的干粮,第一站就去草莓基地看看。</h3><h3><br></h3><div> 雪未下之前,就反复叮嘱过草莓园合作社的理事长,让他一定要增派人手铲雪除冰,基地里的七个大棚还好,只有两个大棚的南边部分发生垮塌,所幸的是对草莓生长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今年七个大棚产量应该还能保持在1.3万斤左右。虽然大棚受灾不重,但是沿途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很多先进的、玻璃穹顶的大棚在这场大雪中也未能幸免于难。这就是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农业产业的防灾、抗灾能力确实比较弱,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农民也许能挣点钱,但是一旦有较大的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几年的收入都打了水漂。所以,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保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div> <h3>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群众没有眼光、没有技术、没有产业,但是农业在大部分时候还是一定程度“靠天吃饭”,不管现在的设施农业有多么的先进,即便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如果不能顺天时,很多时候也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h3><h3><br></h3><div> 在草莓大棚的边上,有一户农家种植两个蔬菜大棚,看上去完好无损,我到他家去看看,他也给我讲述了那一夜暴雪的辛劳,他和他的爱人整整一宿没睡,两三个小时出去给积雪清扫一次,才换得两个大棚熬过了一尺多深的冰雪。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灾!一定程度还是与辛劳程度有关。</div> <h3> 在自然灾情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村子里一股不好的情绪却在蔓延。因为从下雪当天开始,乡政府就要求村支两委在搞好慰问走访的同时,还要及时上报群众受灾情况,对冰雪压塌的房屋、车棚等要第一时间拍照上报。但是这一拍照不当紧,群众就认为政府会赔偿倒塌的棚子。一部分人本来在清理房顶棚顶的积雪,现在却停下来,眼睁睁看着棚子压倒,好让政府再帮修个新的。全村上报的受灾户数正好是十分之一,从某种程度来讲,如果这十分之一能够搞好生产自救,灾情也许不会发生,但是……</h3><h3><br></h3><div> 站在这未融的冰雪里,心突然沉重起来,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在农村日渐成为奢侈品,我们的扶贫之路必然走的更加艰辛。</div><div> </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