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翘首企盼的68团知青画册终于和我们见面了。画册保存了我们的集体记忆;记录了我们的青春足迹;展现了一代人的知青情结; 画册留住了一段难忘的历史;珍藏了永恒的青春记忆;画册寄托了我们对黑土地、对青春的无限向往与深情。</p><p class="ql-block"> 感谢68团知青画册的编委会,把我们个人的记忆片段拼接起一幅斑斓多彩的完整的北大荒的青春画卷。这是对我们下乡50周年最好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征集画册图片素材的过程中,我与画册编辑唐尔泉有过频繁地接触,我为他的认真执着所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征集到的老照片有的不太清晰,有的因年代久远照片保存不善,发黄褪色,污损,使得征集到的照片质量不能满足编辑印刷的要求,需要后期做大量的补救工作,也就是数码暗房的技术处理工作,才能付诸编辑组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是极其复杂繁琐的工作。需要对照片清污、校色、把偏色的照片或部分变色的照片的颜色矫正过来,矫正变形照片,修补有缺损的照片,修正照片的曝光度、对比度、清晰度等等,这些都是过去暗房中的技术处理过程,现在称为数码暗房的技术处理也是非常细致繁琐的工作。 </span></p> <p class="ql-block"> 以上仅仅是对每一幅照片的画面技术处理,对于每幅照片包含的人文信息的采集工作就更不容易。比如照片拍摄的年代、地点、照片里人物姓名等等,非多人回忆辨认不能确定,有些要经过几十人上百人辨认回忆才能最后确认。</p><p class="ql-block"> 画册200多页,800多幅照片的编辑工作量有多大,多繁重,不了解细情的人无法体会。笔者仅举一例与大家一起体验编辑工作的辛苦。</p> <p class="ql-block"> 就从汪宝兴、王红夫妇提供的照片说起吧。第一张是唐尔泉传给我的,第二张是2010年8月汪宝兴、王红上传到凤凰网知青频道五连家园的原始照片。</p><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8日,画册编辑唐尔泉将第一幅照片传给我。</p><p class="ql-block"> 唐尔泉问:照片中能认得几个?</p><p class="ql-block"> 看到照片眼熟,一下想起2010年8月,汪宝兴曾将第二幅照片上传到凤凰网知青频道五连家园。当时因人物辨认不清。并未引起重视。近年在某微信群里上传过,人物也未搞清。这次画册征稿阶段,汪宝兴、王红再次提供该照片,开始因画面模糊,人物信息短缺几乎无法利用,后来编辑唐尔泉反复斟酌觉得该片题材不错,是记录涌泉农场知青任教历史的重要素材,决心要补救这幅照片。</p><p class="ql-block"> 第一幅是经加工处理过的照片,与原照对比,文字去除了,破损的痕迹消失了,画面的曝光度、对比度都比较正常,清晰度提高了,人物可以辨认。这里不用过多的文字赘述其中的技术处理过程,就简单重现一下辨认照片姓名的过程吧。</p><p class="ql-block"> 我回复:里面有人似乎与二连食堂照片相似,遂传给六连吕世霞夫妇辨认。</p><p class="ql-block"> 吕世霞回复:能辨认出三人,刘秀竹,马江淮,陈杰。</p><p class="ql-block"> 唐尔泉微信告诉我,照片是一营教师合影。</p><p class="ql-block"> 我回复:右下角是王红,旁边是马克里。</p><p class="ql-block"> 唐尔泉追问:是马克里还是马克礼?</p><p class="ql-block"> 我回复:在五连时是马克礼,有她的印章为证。</p><p class="ql-block"> 汪宝兴又咨询现居上海的马克里进一步求证,马克里回答,原名马克礼,办身份证时派出所写错为马克里,遂将错就错,现在身份证登记为马克里。</p><p class="ql-block"> 至此确认现在马克里即是当年的马克礼。</p><p class="ql-block"> 唐尔泉微信:前排中间是否为陈杰有异议。</p><p class="ql-block"> 遂再传给吕世霞,请她确认。</p><p class="ql-block"> 吕世霞回答:陈杰是哈市32中高中生,68-6-11日我们一起下乡,刚来时在二连任教。我们这批下乡到涌泉的有个群,我再次到群里确认。经群里众人确认,是陈杰无误。</p><p class="ql-block"> 照片又转发哈市辛晓薇辨认照片中的其他人。</p><p class="ql-block"> 辛晓薇回复:后排左一是张彩彬。</p><p class="ql-block"> 唐尔泉微信:后排左一张彩彬需旁证确认。</p><p class="ql-block"> 我回复:以前上传的涌泉女篮照片中有张彩彬,可以对比互证。</p><p class="ql-block"> 再传哈市辛晓薇进一步确认。</p><p class="ql-block"> 辛晓薇回复:我和他一个学校的都是哈市女中的,又都是篮球队的,是张彩斌没错。</p><p class="ql-block"> 唐尔泉微信:后排两位男老师到底是谁?一位是马江淮还是陈明轩,另一位姓名不详,有人称可能是北方团调来的,也有人说是营部的王起德。</p><p class="ql-block"> 我传给六连姚志芳,她是北方团调来的,请她辨认。</p><p class="ql-block"> 姚志芳回复:我们北方团调来的有个群,大家都不认得,该人不是北方团来的。</p><p class="ql-block"> 再传给当年营部通讯员哈市刘万金辨认,希望他能认出。</p><p class="ql-block"> 刘万金回复:其一马江淮没错。</p><p class="ql-block"> 刘万金爱人上海顾秀宝:另一人叫刘伟民,二连来的。</p><p class="ql-block"> 唐尔泉微信:其他渠道也辨认出另一位叫刘伟明,但需旁证确认,正好顾秀宝也提供该人是刘伟明,多方信息汇总确认照片中这个人就是刘伟明。</p><p class="ql-block"> 确认了这张照片的人名还为涌泉知青名单增补了陈杰,刘伟明两位战友。</p><p class="ql-block"> 这仅仅是我所能联系到的知青战友就牵动了那么多人,唐尔泉所说其他渠道还不知要动员多少战友来辨认,这是多大的工作量,这仅仅是一张,那800张照片的工作有多大,有多难啊。</p><p class="ql-block"> 当这幅照片刊登在画册中,看到画面下标注的战友姓名时,谁能想到为搞清这些人名,有多少热心的知青战友费尽周折,付出了多么辛苦的努力啊。</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图1、这是68团知青画册中刊登的由汪宝兴、王红提供,由唐尔泉技术处理后的一幅照片,是涌泉一营教师的合影,照片记录了当年知青老师在涌泉基层连队任教的珍贵历史。多年以后,他们教过的孩子们,没有忘记这些知青老师,苦苦地寻找教过他们的老师。</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图2、汪宝兴、王红提供的原始照片,照片模糊,人物辨认不清。</i></p> <p class="ql-block"> 画册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六十八团6300多名各地知青的大名单。这也是迄今为止数据最可靠的名单了。当年凤凰网知青家园初建,各连队都统计登录过本连队知青名单,但名单多有纰漏,以后网上不同的渠道披露过各式版本的知青名单,大多以此为蓝本复制粘贴或重新编辑归纳,其内容谬误之处更多。这次编辑人员下大力气决心要把全团的知青底数摸清。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p><p class="ql-block"> 机构变动,撤并,人员流动,不少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连队工作,造成几个单位都有同一知青的姓名,或者是同一知青在不同连队登录的姓名用字不一样,就造成了人数重复,遗漏,种种原因造成知青底数不清,要搞清这份名单,只有依靠群策群力,广泛发动群众。</p><p class="ql-block"> 唯利用互联网才得以实现,这是一场浩大的工程,拼的是记忆力,硬是靠着记忆凑齐了这份大名单。</p><p class="ql-block"> 笔者早年经手统计编篡过五连六连的知青名单,深知工作不易,五连家园当年上网人数较多,众人参与,名单基本完整。</p><p class="ql-block"> 六连家园当年上网人员较少,名单覆盖不全,造成当年统计的六连名单缺了1975年以后下乡到涌泉的哈尔滨知青(昵称小哈,1968年到涌泉的尊称老哈)这部分人员。多年来一直是个遗憾。这次才有机会补齐了名单填补了缺憾,</p><p class="ql-block"> 听说画册要刊登各连队知青名单,遂与老哈群主王晶莹联系,通报信息,王晶莹即刻在群里呼吁小哈吴月丽等人统计名单,不出一天六连小哈名单无一遗漏传到微信群里,再传至唐尔泉处,至此完整六连名单告竣,为全团6300人的大名单又打好了一处基础。</p><p class="ql-block"> 那几天与唐尔泉的微信联系不断,六连的名单每天都有些微小的调整变化,唐尔泉不厌其烦,逐一记录编辑修订。有人调动过几个连队,但对六连感情最深,要求将自己的名字落在六连,唐尔泉也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其热心耐心精神使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全团那么多个连队,涉及的人数有6300多名。如今回忆追溯的地域不仅遍及全国,还横跨海内外,幸亏时代在前进,借助互联网信息通达,才有可能完成这份名单。</p> <p class="ql-block"> 2017年8月27日六连哈市知青聚会,唐尔泉得知消息后急切与我及六连群主王晶莹联系,望第一时间获得聚会合影照片,以便尽早编辑整理,争取该照片列入画册初稿,那几天与王晶莹微信往来不断,几经周折终于框选了几张照片,唐尔泉对这几幅照片反复比对,将照片放大,逐一查看照片中每一人物的表情,从中筛选出表情最自然一幅。他要让知青战友以最好的形象定格在画册中。对战友,对黑土地的深情,在他细致入微的工作中表露无遗。</p><p class="ql-block"> 与画册编辑唐尔泉的接触中,一直为他的工作热情所鼓舞,为他的认真执着所感动,在这里我看到了什么叫做踏石有印,抓铁留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该文2018-1月写就,当时未及发布,心中总放不下。2022新年第一天,画册编辑唐尔泉又为68团战友送出厚礼,推出了后知青时代活动热心人汇总相册,看着相册中一幅幅展现在眼前的热心人图片,想着画册发行后这些年唐尔泉仍在为知青战友默默地工作付出,遂趁此发布这篇文章,披露画册编辑出版中的点滴花絮,让唐尔泉那种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精神,广为人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