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摄界视觉手机版【老家•味道】

摄界

<h1><font color="#808080"> 记忆里我乡下的老家,始终充盈着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无论身在他乡有多远,无论时间跨度有多久,无论你受文化教育的熏陶有多少,无论你的世途有多无量,但一直珍存在心直到现今的,还是那生你养你浓浓郁郁的老家味道。</font></h1><h3><font color="#808080"> 因为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和情同手足的兄弟姊妹</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h1><font color="#808080"> 我老家的味道,是父亲那戒不掉的旱烟味。听父亲说,旱烟是他解放前抬滑竿时为了解除疲乏时抽上的,记不清母亲曾为此叨叨过多少回,父亲最终也没能把旱烟戒掉。儿女们从小就闻惯了父亲身上的旱烟味儿,看惯了墙壁上用蔑挑夹着的烟叶,在阳光照射下投到墙边的斜影。父亲那粗糙的手握着用斑竹老壳做的旱烟竿,旱烟竿上吊着一个装着烟叶的布袋,一双老茧的双手特别是右手的中指、食指指甲被旱烟熏染得金黄。父亲劳作一天,回到家后的最爱就是盘坐在桃屋的门砍上吧嗒着被磨得发光的烟杆,深重的气息伴随缕缕青烟,父亲一边吐出缭绕的烟圈,一边眼望着地坝边那叶子落得净光的黑桃树丫。舒缓散发出一身的疲累,那种范儿让我们既感心动又觉温馨……。</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 老家的味道,是母亲操劳了一生的家常饭。母亲为一大家人的吃喝操心受累,早年年景不济,母亲操持着地里的高粱、红豆、玉米、小麦。圈里养的牛、羊、鸡、鸭。为了填饱大小人口的肚子,儿女读书的学费。是母亲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一家人有吃有喝,儿女学业有成。<br></font><font color="#808080"> 我的母亲虽然离开我们多年,现在回到老家已经是物是人非,但我母亲用过的物件,和我幼年母亲劳动的场景一直还在眼前浮现。那掉光叶子,高高的苦凉棒树,那树上的苦凉棒是母亲打布壳为我们做鞋绑的材料。现在虽穿过见过无数的高档皮鞋。但是,一直没有穿我母亲那用苦凉棒果果做的布鞋的温暖味道。见过也吃过了很多丰盛佳肴,可还是比不上母亲做的高粱米饭,最可心可口,最食而不厌。母亲操持的家常饭,蕴含着我无尽思念!</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  老家的味道,是屋前那盘阅尽沧桑的老石盘和石盘边上的石碾。从小就听惯了老石碾那隆隆碾压谷子的声响。还有那哒在桃屋旮旯的石磨,早年放学作完作业后帮着母亲拿着笤帚去推磨。那时虽年少不懂事,也很贪玩,可只要推上了磨子,就很卖力气,一边推磨一边欣赏着月亮撒下光芒,照射在院坝石榴树枝再投影在刚用石灰粉饰过的墙上,勾画出的各种图案。看见了母亲那赞许的目光。只为母亲的那个眉眼,自己再怎样也心甘情愿。</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 老家的味道,是一家人的开心笑颜。奔波在外,远走他乡,最记挂的,还是家里兄弟姊妹侄男侄女的平安。逢年过节在一起互诉衷肠,互相宽慰,雪中送炭,抱团取暖,大家见不得家人受屈为难。大家可以平凡人生,可以平淡生活,可以平白简单,可以平静度日,唯独见不得家人贫困寒酸。即便拼上所能,拼出所有,也要让家人堂堂正正,平平安安。 </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2018年1月13日星期六。一早和姐姐姐夫驱车回老家熏过年的香肠腊肉。当袅袅柏树丫烟雾上升,腊肉香肠的夹杂着年味一同袭来!勾起了我内心深处那暖暖的【老家•味道】于是提着相机在我老宅前后找寻着……咔嚓着……!尽量展现我脑海里那儿时对家乡记忆,那种味道!</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2018.1.13摄界于管村老家</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