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岁月中总有一些时光,是应在山水中行走的。</h3><h3> 2018年1月13日,周六,一个洒满阳光的日子,我们来到连城,登冠豸山揽胜,进石门湖泛舟,在冠豸山的雄奇险峻和石门湖的清柔秀丽中感受生命的内涵。</h3> <h3> 11时到达连城。</h3> <h3> 连城县政府。</h3> <h3> 入住连城大酒店。</h3> <h3> 在宾馆旁的余师傅酒家用过午餐。</h3> <h3> 之后,驱车前往冠豸山。</h3> <h3> 冠豸山,我们来了!</h3> <h3> 遵循苦尽甘来的原则,我们选择先爬山后游湖。</h3> <h3> 沿着石阶蜿蜒而上,两边树木郁郁葱葱,光线从树叶的缝隙中钻出来,在地面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穿行其中,宁静深邃。偶或鸟鸣声入耳,更觉“鸟鸣山更幽”。</h3> <h3> 登上百余米缓坡后,可见一株枝干虬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山,那就是冠豸山上最著名的一株迎客松。</h3> <h3> 项南纪念碑。项南,福建原省委书记,连城朋口文地人,连城人的骄傲。</h3> <h3>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2017年10月25日,十九大新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结束时引用的明代王冕的诗句,也是项南最喜欢的诗句。</h3> <h3> 再往上,向正门进发。</h3> <h3> 大手牵小手,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温馨幸福,父爱爆棚。</h3> <h3> 上了楼梯就是正门。</h3> <h3> 过了正门,沿着羊肠小道没几步就看到了一道石门,据说是当年土匪的山寨门,年代久远了,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此门的位置甚是险要,左悬崖右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h3> <h3> 途中一巨石,我们一起为你撑腰。</h3> <h3> 大门紧锁的“圣旨”牌坊。石梁上刻着“旌奖忠义节烈牌坊”,两边石柱刻着“龙章宏恤典,豸献勒贞名”。相传,嘉庆年间太平军进攻连城,知县率众人逃入冠豸山躲避,被攻破后三千余生命惨遭屠杀。这座牌坊是为诰封英烈而立。</h3> <h3> 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豸”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h3> <h3> 到此一游,留个影。</h3> <h3> 再往前就是雁门书院。与天下名山相比,钟灵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势巍峨称雄,不以香火鼎盛闻名,却以书院众多而自豪。自南宋到明清,不少文人雅士纷纷在山上结庐倡学,建有“二丘书院”、“樵唱山房”、“东山草堂”、“修竹书院”、“五贤书院”……众多的书院,成为冠豸山一道耀人的风景。数百年的书声熏陶,滋润了冠豸山的傲然风骨。 如今的书院早已听不到朗朗的读书之声,众多的书院也销声匿迹,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h3> <h3> 旁边是客家博物馆,展览客家人用的一些东西,向游人展示了客家文化。</h3> <h3> 过雁门书院便是仰云亭,此亭坐落于半山腰 ,四周视野开阔,极目远眺,远处阡陌纵横,村舍错落,楼宇林立,田畴如画,雾霭渺渺,大地仿佛罩上了轻轻的薄纱,如梦如烟,连城县城尽收眼底。</h3> <h3> 项南题:“万峰朝斗”。</h3> <h3> 还有不少石刻。</h3> <h3> 客家神山。</h3> <h3> 快步向前走入“一线天”。“一线天”把冠豸山峰一劈为二,左为灵芝峰,右为五老峰,两峰截然分离,间距仅二、三米,两边黑色怪石突兀,仿佛要直插云霄,透过两边山石的间隙,可看到蓝蓝的天空。</h3> <h3> 两峰婉如两位情人正面对面诉说着什么,</h3> <h3> 这里也是景点的分界点:之前的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之后则是自然景观。</h3> <h3> 爬过几十级石阶,可以看到路右侧一块巨型山石上刻着当代佛学家、书法家赵朴初的手书“造化钟神秀”的石刻。</h3> <h3> 继续向前,走过崎岖的山路,来到冠豸山的一个重点景点:长寿亭、长寿石、生命之根。</h3> <h3> 生命之根在冠豸山顶长寿亭下的峡谷中,它孓然挺立于山谷中、天地间,直指苍穹,充盈着阳刚之气,给人以奋进、拼搏的无限遐想,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 寿星石上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罗丹篆写的“人长寿”三字。</h3> <h3> 长寿亭石栏曲折,傲然立于飞云树影之中。</h3> <h3> 凭栏远眺,莲花峰、秀女峰、骆驼峰,峰峰入眼,雄浑壮丽,形态逼真,美景尽入眼帘。</h3> <h3> 冠豸山是一座平地拔起的突兀之山,因这个主峰酷似古代执法御史头戴的“獬豸冠”而得名。</h3> <h3> 雄奇、清丽、幽深的冠豸山与武夷山同属丹霞地貌,地形地貌有许多相似之处,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h3> <h3> 登上长寿亭,必须合个影,大家都必须长寿。</h3> <h3> 从鲤鱼背往下走,是一条贴着山崖的崎岖小石道。据说,有三百六十五个台阶,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昼夜,意味着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h3> <h3> 到达谷底。</h3> <h3> 进入桄榔幽谷,这是一条窄窄的峡谷,与山上风光不同,它呈现的是热带的风光。这里左右峭壁虽然近在咫尺,却也是截然相反。一面寸草不生,只有光秃秃的岩壁;另一面则长满了绿色的青苔,还有各种杂草。</h3> <h3> 经三叠潭,最后到达石门湖的游船码头。</h3> <h3> 白鹜鸭、黑天鹅悠闲在湖中觅食、玩耍。</h3> <h3> 和锦鲤争食。</h3> <h3> 天地辽阔,唯有乘舟漂流其中才能感受到冠豸山的湖水丽美,在各种湖光山色所交织出的画卷中呼吸客家山谷中飘来的清新空气。</h3> <h3> 登上游船,缓缓前行,船浆划破波光潋滟的湖面,推动着小舟时而穿过狭窄的峡谷,时而闲庭信步开阔的湖面,“水转山间走,山回水中行”,山风习习,清凉舒坦。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眼看就到湖的尽头,“山穷水尽疑无路”,却“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处曲径通幽。</h3> <h3> 山环水绕,水傍山立。</h3> <h3> 一景接一景,一画连一画,让您亲历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旅程。</h3> <h3> 石门湖旁边有一块奇石,被名为“生命之门”,它以独特的身姿诠释着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吐露着冠豸山这本“生命大典”的博大精深。</h3> <h3> 上岸。</h3> <h3> 回望石门湖,它就像是嵌套在景区内的一块翡翠,清纯柔美,又像是一条巨龙盘踞山脚,山不转水转,转出长江三峡的气势和张家界的神韵,雄伟壮观。</h3> <h3> 行走在山水之间,冠豸山的雄奇险峻,石门湖的的清柔秀丽,碧水映丹山,阴阳称双绝,是游人们永远读不够的生命大典……</h3> <h3></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