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子

笠行

<p style="text-align: left;"><b>  这是一位59岁的父亲,为了五岁的儿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用每年仅有的两千元低保金,在镇子上租下了别人弃而无法居住的土屋,让儿子彦东到镇里上学前班。他以拾荒者的生存手段,强忍着病痛折磨的身躯,维持着生计。</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b><br></b><b> 这位贫穷的父亲,在他五十岁那年,遇到了一位乞讨的疯女人,便收留了她并结为夫妻。四年后疯女人为他生下了儿子,可是孩子出生不到百天,便抛子出走了。从此这个孩子便和父亲,生死相依的度过了他最脆弱的生命期。这位父亲老来得子,他感恩幸福降临在了他的头上,便一人承担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b><br></b><b> 在孩子五岁时,这位一个大字不识的父亲,决定带着孩子到城镇去,让孩子享受学前班的教育。这求学的路上,有着太多的生活的艰辛,难忍的疼痛,感人的剧情,无人知晓的酸楚。</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b><br></b><b> 这父爱就像原始的荒原,丰富却满目苍凉。这父爱就像深埋的宝石,珍贵却无人知晓。这父爱是一场苦旅,坚持着绝不放手。这铮铮铁骨,即使穷的衣不遮体,饥寒交迫,为了下一代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流泪的心肠,梦却在心中。</b></h3> <h3><b>  话外:</b><b><br></b><h3><b> 看到这父亲为达到心愿的作法,和所付出的艰辛,我不得不说出实话,偏僻山区的农村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其实就输在了起跑线上。</b></h3><h3><b><br></b><b> 父母给了小彦东生命,却没有给他一个生存的软件,更不能满足他求学的硬件。当他还在田野里玩耍的时候,城市的孩子已经在上特长班了。当他走进镇子里感觉到兴奋时,城市的孩子已经开始了家教。当他听父亲的话,读书能改变命运时,费用会把他求知欲望击的粉碎。</b></h3><h3><b><br></b><b> 对于偏僻山区的孩子来说,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贫穷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的制约着农村孩子的文化知识的渴求,目前是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并非容易解决。我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就已经成为城乡差距比较大的国家之一。看来缩小城乡差距,是我们共同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b></h3></h3><h1></h1><h1></h1><h1></h1> <h3><b>  当我踏入这真实的故事时,我是震撼的,这扶幼求学之路,是何等的漫长,是何等的艰辛。命运不能复制,人生不能预定,这前途莫测的未知数,无法预支的长短,步履蹒跚的旅途,充满着悲壮与挑战。</b></h3><h3><b></b><b><br></b><b> 这位父亲,他不想让他的儿子有他的人生内容,过他的人生质量,在用他的生命宽度顽强地抗争。都说人有多远的志向,就要奔走多远的路,人有多大的意志,就得闯过多大的迷茫。但愿他能无怨无悔地前行。</b></h3><h3><b></b><b><br></b><b> 每个人都有一幅人生的蓝图,都会画满梦想和希翼,愿小彦东在父亲的无私无畏的奉献下,努力的学习,勇敢的驾驭自己的命运,把人生的蓝图描绘得更精彩。</b></h3><h1></h1><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