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二街村 【一】

海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二街村2017年底总结汇报。希望大家关注!</b></p> <p class="ql-block"><b>  二街村10个小区划分的由来,1958年前二街村叫勤劳社,1958年后全国范围内发展到人民公社,当时变更为王庆坨人民公社勤劳大队,同时划分为14个生产小队。从东 门乱葬岗子往北——双口道两侧——大桥坑划为1、2、3队,音乐会往南安光道——围子沟划分为4、5、6队,方碾子往西——和尚店往北——二部小学校往东——大正房勤劳大队部划为9、10队,小南街往南后常堡道——三角坑划为7、8队,南关所周围往西两条胡同划为11队,南门王庆坨道划为12、13队,杨柳青道划为14队。后来发现4、5、6队户太少,把4队刮分3个队改为两个队,杨柳青道14队改为4队。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13队搞派性,把13队分为两个队,13、14队。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撤销行政机构,由勤劳生产大队改为二街村,生产队也随之撤销,以居住的远近,划为片,1992年划为现在的10个小区。</b></p> <p class="ql-block"><b>  全村最年长老人刘德珍 女 1923年11月21日出生。在2016年每天中午至下午还能打四圈牌,2017年因牌友前后离去,只能在家养老,老人跟二儿子郭维志居住,10多年由孙子媳妇王倩伺候,照顾的非常应心,老人家非常感动,赢得了邻居的好评!是广大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最后祝老人家生活美满!幸福安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结止2017年年底,全村共有村民1312户,4623人,其中:男2287人、女2336人。2017年出生人口48人,其中:男24人、女24人。(其中:2胎11人、两个男孩的3人、两个女孩的8人,3胎3个女孩的2人。)出生率占全村人口的10.4‰ 死亡人口36人,其中:男22人、女14人。死亡平均寿命年龄72.3周岁 。死亡率占全村人口的8‰</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以下是2017年已故的36位村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高纪虎 男 48岁(1969.6.14-2017.7.21)(肾衰竭)住9区港青道29号,高中文化,毕业后自己购置一辆运输车,给各户建筑运输砂石料。每天起早贪黑,十几年积攒了点积蓄,2015年新建八间大瓦房,刚装修好还没享受那。还培养了一个大学生女儿。上有八十多岁父母,下有妻子、女儿和九岁上小学的儿子,生活刚见好转,二年前已发现自己身体不爽,舍不得钱去医院检查,临住院的前天还开车运着砂石料。住院后检查出肾衰竭 ,半了多月的住院治疗,未保住生命。辛苦多半辈子,没享过一天福,回想起来街坊邻居都为他难过。正在壮年一杠子打不捯的汉子说走就走了,换谁也接受不住啊!天大的困难只有妻子李玉兰自己扛!</b></p> <p class="ql-block"><b>王永和 男 48岁(1969.2.23-2017.2.17)(胃癌)住7区幸福路建祥胡同12号,小学文化,在富强厂子跑外交,一辈子未受多大累,2012年参加村委会工作,任小区片长,1月初发现胃口不爽,住院检查胃癌晚期,出院后病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王善义 男 53岁(1964.8.1-2017.2.2)(脑梗)住4区荣吉35号,初中文化,在私营企业上班,上有75岁老母,下有妻子和28岁未结婚的儿子上高中的女儿。在2016年新建了五间大瓦房。在2015年就脑堵一次,治疗后有所好转,这次突然发病夺走了不该走没有完成任务的生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张福强 男 57岁(1960.10.15-2017.6.25)(血液病转肾衰竭)住4区吉星道13号,初中文化,毕业后,正赶上生产队解散,在邻村大王堡村承包了几亩果园,在本村北五十地段也承包了几亩,共有10多亩果园,管理的挺好,每年的收益也不错。春季发现病后,治疗了两个多月,就去世了。</b></p> <p class="ql-block"><b>王树林 男 61岁(1956.6.5-2017.11.27)(口腔癌)住2区兴业路利达胡同3号,小学文化,生产队时,出过海河,赶过牛车,改革开放后,自己开个早点部至今。临终前俩月查出口腔癌。</b></p> <p class="ql-block"><b>刘成林 男 63岁(1954.2.4-2017.9.21)(突发心脏病)住1区东环路5号,初中文化,生产队时出过海河,赶过马车,生产队解散后去天津市里用鸡蛋换过粮票、籼米,卖过自产的西瓜、山芋,后因患心脏病,买了几十只羊,后来繁殖到一、二百只。因有十几年的心脏病史,在9月21日上午在铁道南玉米烘干厂,为了喂羊,收敛玉米宵时,心脏病发作病逝。</b></p> <p class="ql-block"><b>方培川 男 64岁(1953.3.10-2017.9.5)(心脏病)住5区光明道7号,初中文化。八十年代末做小香槟,当时个体企业在汊沽港四个大队排行首位。</b></p> <p class="ql-block"><b>李瑞丰 男 65岁(1953.3.10-2017.4.2)(脑梗)住9区新村北路1号,小学文化,生产队时在王庆坨公社范口砖厂上班,1985年汊沽港乡在二街村东开发利用880亩沙荒废弃地建起了第二个砖厂。自己购置一辆小四轮拖拉机給户拉砖赚运费至患病。在砖厂期间,大伙给他起个外号叫碗肉。小名傻欺生,本人老实、厚道,在南半截是红白事大寮、操办。辛苦受一辈子累,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没享过一天福,2012年患病六年后病逝。</b></p> <p class="ql-block"><b>刘孝林 男 67岁(1950.10.10-2017.12.20)(心脏病)住1区富民东路6号,初中文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任勤劳大队兽医员,该村民,忠厚善良,生产队解散后,种几亩口粮田,家庭生活一般。</b></p> <p class="ql-block"><b>杨文波 男 67岁(1950.9.27-2017.12.30)(因果树地打灭草剂中毒,导致右腿截肢,伤口不封)住7区幸福路建祥胡同19号,小学文化,纯农民,每天就知道下地干活,社会交往少,文化水平低,造成不该有的伤亡。</b></p> <p class="ql-block"><b>刘福江 男 68岁(1949.9.26-2017.5.19)(癌瘤)住3区荣吉路志城胡同19号,不识字,五保户,半残疾,小名叫傻大牛,干农活二五眼,三十多年前得了大肚子脾,肚子里长瘤子,穷人有穷人命,未用治,瘤子破裂,拉了几天血病好了。最近几年在嘴巴子上又长出了瘤子,导致恶化病故。母亲在世时娘俩吃低保,母亲不在了,转为五保户。前几年还放三、五只山羊,后来捡点破烂,在后来就什么都不干了,五保户原来每月30块钱,到现在每人每月1000多元,吃穿不愁,活的到也自在,比咱们每天拼死拼活的强多了吧。</b></p> <p class="ql-block"><b>孙国泰 男 69岁(1948.2.26-2017.5.1)(突发心脏病)住6区友谊路57号,小学文化,中共党员,生产队时当过十二队指导员、队长等职务,去市里带社员拾过粪,养猪积肥去市边菜园打过菜,去北站筛过煤渣,拾过油毡。1978年至1979年当过二年勤劳大队治保主任。1982年生产队解散后,骑自行车去廊坊捯卖过玉米,去唐山丰南捯卖过黄豆,去市里换过鸡蛋,卖过自产的西瓜、山芋等。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期三十年不变,二街村每人0.8亩地,国泰与田福明土地并段,在2008年栽的果树,比谁都能,田友合就吹,国泰比他哥哥吹的还响,每天长在果树地里,有病不看抗着,结果五一起早下地,在铁道南果树地铺底下,心脏病突发过世,被张纪先发现。</b></p> <p class="ql-block"><b>宋增华 男 71岁(痴呆)(1946.12.25-2017.3.2)住2区富民东路增荣里10号,初中文化,是一位老实巴觉的纯农民,1969年结婚,妻子朱士英,有三个弟弟,二弟少福也是个纯农民,三弟少齐毕业后始终跟着李总(玉堂)瓶厂、商标厂上班,四弟少恩,任二街中心小学校长。生产队时是个大家庭,现在只要一结婚就与父母分家,过去生产队时没有分家一说,你们哥俩上学少恩小还没上学那,嫂子过了门就参加生产队劳动了,只挣工分吃饭,大家庭,人口多劳力少,一年下来还得亏款,说的是当嫂子的不容易,老嫂比母,哥哥不在了,你们哥仨逢年过节别忘了嫂子,多照顾着点。</b></p> <p class="ql-block"><b>张福祥 男 75岁(1942.1.1-2017.2.8)(脑血栓)住4区兴业胡同12号,小学文化,生产队时是五队喂牲口的饲养员,毛主席在六三年末就提出了一定要跟治海河,一直到七九年前后用了十六年时间,勤劳社员由副书记张信,大炮严如楫等大队干部代工前后挖过龙凤河、潮白河、独流减河、永定河、大清河、杨村运河、杨村污水排河等。记得在六九年挖最后一条河时在北辰区小田庄,有张福合、时炳德、许景云、大二篮子打对肩,怂人根本一天都干不下来,一人一扁担活,抄肩必须完活才能抽袋烟,其中就有张福祥。1982年后与张宜厚、张秋厚开始承包后买断了五队机礳,三人三班捯轮流推,谁挣钱谁要。2016年因患病卧床,归张宜厚一个人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陈瑞刚 男 78岁(1939.7.18-2017.3.25)(高血压、脑出血)住2区富民东路增容里13号,小学文化,生产队时是二生产小队队长,82年生产队解散后,当时全大队共有十四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两个人,一个队长、一个会计,再加大队人员,全大队36个人。到时得收交公粮、提留、两工款。陈瑞刚是二小队队长,直到1999年退职。</b></p> <p class="ql-block"><b>郭开生 男 82岁(1935.6.20-2017.8.23)(痴呆)住7区幸福路永合里1号,生产队时当过十三队记工员、保管员,为还苏联外债,国家三年(59、60、61)困难时期,食堂化时任西片管理员。1979年4月交接毕万洪的勤劳大队现金出纳员,直到1994年2月底后转交给赵树苓。1999年底退职。</b></p> <p class="ql-block"><b>赵福江 男 83岁(1934.6.20-2017.6.17)(肾癌)住3区荣吉路11号,小学文化,1952年12月1日至1957年9月1日抗美援朝。在战火中(1956年12月30日)入党。复员后在区公所工作,1965年至1967年任勤劳大队(突击队旧址)淀粉厂、油坊厂长,1968年至1979年前后担任过草编提篮厂厂长、瓶厂厂长。自己创办过冰棍厂。</b></p> <p class="ql-block"><b>王云丰 男 83岁(1934.12.22-2017.5.4)(因骑三轮车摔伤,卧床未愈)住10区新村南路义荣胡同9号,小学文化,1956.3至1959.2参加人民解放军。生产队时当过十四生产小队记工员,保管员等职务。生产队解散后自己办个毛衣加工厂,去市里领毛衣片,回后发给周边家庭妇女,缝好成件交回。当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让人比较羡慕的富裕户,当时邻居晚上都去他们家看大彩电📺。</b></p> <p class="ql-block"><b>齐连甲 男 84岁(1933.5.6-2017.12.6)(气管炎、哮喘)住6区幸福路30号,初中文化,年轻时唱过京剧!汊沽港京剧团组建于解放前,由戏曲名家李夺魁师兄弟李庆魁操办,民间自发组织,自愿捐款、捐粮购置服装道具,洋车铺四掌柜高学茹、号新茹和张福奎张寿山爷俩捐的最多。记得有一次去渔坝口演出长漫波,晚上演出,赵云还没有莽铐那,下午骑车派俩人去市里买,平常为了招人晚上砸三通就演出了,为了等服装砸一通又一通,直到服装买来九点多了才开戏。剧团有宋帮玉(丑婆) 毕万岭 (老旦)陈振海(饰诸葛亮) 李殿来(花脸) 张玉新(花脸) 郭维福 曹用啟 (青衣)肖庆兰(饰周瑜) 金海山 (小生)付宝元 (老生)高元江 李体荣(饰赵云) 赵长震 练少林工时把眼扎瞎的,理发办角裹头的瞎大鸿等。一开始在大寺庙演出(现在三街机井)汊沽港三出戏,打鱼杀家、空城计、外带宋帮玉豆汁计,凤还巢等。与齐子年老爷爷俩全是唱司马懿的。后来在二部小学演出(现在供销社南面方培川厂房)记得1965年春节演出得长坂坡李体荣饰赵云。文化大革命时期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等。年轻演员有高金启 王维金 陈振林 安玉祥 宋玉宝 付云水 张福英 张书兰 齐玉华 吕素华 高元书 姐俩等,对不起有的我不认识,叫不上名字请原谅,名词我不懂,我就知道是否叫文武场指挥李庆奎 张寿山爷俩 梁国瑞 陈德忠 京胡伴奏王纪家几兄弟 二胡高纪奎 王纪春等。当时在老爷庙西侧(原学校总部,现在信用社南)每年春节演出和现在文化站逢年过节各村街演出的孟广祿弟子徐述新 邢西军 孔垂刚 高振铁哥俩等对不起其他成员我不了解,请谅解,没有别的目的,主要的是把汊沽港镇京剧团发扬广大。我建议现任文化站站长赵廷山 王显刚等领导同志,把汊沽港京剧团 六道口评剧团纳入镇史,民间的艺术不能失传让爱好京剧的年轻人传递下去,创办老京剧团成员仅剩八十岁以上曹用啟老爷子一人了,应聘任汊沽港京剧团团长(过去孔祥瑞创办的杠子会、高跷会现已失传)齐连甲1971年至1975年任勤劳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当过四队保管员,一辈子未受过大累。</b></p> <p class="ql-block"><b>李培贵 男 85岁(1932.2.20-2017.10.21)(气管炎、哮喘)住1区顺祥胡同3号,不识字,中共党员!原籍山东省梁山县人,1951年东平湖闹洪水移民黑龙江,两年后因北方太冷,又投亲来到汊沽港,临终前还领着移民补贴款。生产队时当过一队贫协代表、队长、场头。</b></p> <p class="ql-block"><b>纪祥云 男 91岁(1926.11.13-2017.5.5)(关节炎)住9区港青道52号,小学文化。</b></p><p class="ql-block"><b> 姐夫原籍河北省大城县大里北村人 。解放前文安洼闹大水逃荒 ,父亲担挑带着全家延路乞讨流浪,来到叉光街(汊沽港),新到时住老孙家园子麦圈子里。大人白天给地主打短工,孩子们挨户乞讨,来维持生活。解放后在就地又盖了两间土坯房。</b></p><p class="ql-block"><b> 姐夫是个纯农民,解放初期当过民兵、初级社时当过几天(宜民社)社长、人民公社后当过生产队长、生产组长,没人管他叫队长和组长的,男女老少社员都管他叫纪头子。</b></p><p class="ql-block"><b> 58年大跃进时,姐夫带领社员挖南关坑、坑底黑污泥当肥料,大搞积肥运动,每天白天挖泥晚上放卫星,七八个人拉一辆车,把肥运到地里,一干就到十一、二点钟。</b></p><p class="ql-block"><b> 大搞浮夸风时,亩产千斤粮、万斤薯,因姐夫是队长,一晚上去上边汇报三次,达不到产量,别想回来睡觉。</b></p><p class="ql-block"><b> 三年(59、60、61)闹饥荒时,每人每天8大两,还不是纯粮食(山芋干、棉籽饼、仁果饼、豌豆面等)摻点棒子骨头、山芋叶、野菜等,姐夫舍不得吃,济母亲和弟弟们吃,自己喝碗马耳菜粥渡日,带社员下地干活时,经常会晕倒在田间里。姐夫一生没出过远们,未旅过游,不会骑自行车,根治海河时推过小推车、生产队时坐过牛车、82年生产队解散后自己买个小驴坐过小拉车,一辈子没坐过飞机、火车,就坐过两次汽车,还不是硬座是卧铺120救护车。</b></p> <p class="ql-block"><b>陈西长 男 85岁(1932.11.23-2017.10.23)(哮喘)住2区富民东路增容里11号,小学文化,58年大跃进时去过万庄深翻土地,当过记工员,老农。每年小队秋后分完红就选举队委会成员,队委会成员有指导员、队长、两个副队长、妇女队长、会计、记工员兼保管员、贫协代表、老农、场头共计11人组成。老农负责提楼下种、扬场播簸箕等技术活。</b></p> <p class="ql-block"><b>刘永云 女 47岁(1970.9.9-2017.10.14)(胰腺癌)住9区红领巾路利民胡同5号,初中文化,在亲属家开办的东方影楼上班,照相、婚纱照,承揽婚庆录像摄影,与接亲轿车队合办,一场喜事下来,次户两三千、一般平常户七八千元。她跟邻里关系搞得特别好,到哪户去都吃喝不分。刘永云临终前哭着对丈夫严宗胜说:我这辈子跟你做夫妻未做够,下辈子我还要与你做夫妻。话是好说,听着剌心哪,年轻人搁你们谁身上能承受的助,夫妻俩说完抱头痛哭了好长时间。患病半年后病逝。</b></p> <p class="ql-block"><b>张广敏 女 63岁,(1954.3.22-2017.7.25)(胃癌)住8区红卫道12号,小学文化,1979年10月1日与张传明结婚由王庆坨人民公社胜利大队迁入勤劳大队。婚后生1男1女,参加过生产队劳动,1982年后,第一次分田到户,联产责任制,以种几亩地为主。九十年代末以家庭主妇为主,因丈夫张传明跑出租车,儿子儿媳企业上班,家庭生活比较宽裕。</b></p> <p class="ql-block"><b>赵时芬 女 66岁(1951.1.17-2017.4.26)(糖尿病)住1区紫成道9号,小学文化, 七十年代末与天津市知识青年王双喜结婚,婚后户口始终未迁出,因丈夫在市里建筑公司上班,工资比农村企业工资高得悬殊,生活非常好,三十至六十岁之间,身体非常棒,体重保持一百七八十斤,生活好,体力劳动差,老了给身体带来了不可抗拒的疾病,糖尿病,到后来这半年多,一个星期打两次透析,人受的还剩百拾来斤,非常痛苦。</b></p> <p class="ql-block"><b>李金玉 女 67岁(1950.4.24-2017.9.21)(糖尿病)住3区荣吉路益民道4号,初中文化,1985年8月15日与张振清结婚,由陕西省汉中市码东塔村迁入。婚后生一女儿,因家庭人口少,很少下地劳动,后来虽然患上了糖尿病,身体始终那么胖,临终前跟照片差不多。</b></p> <p class="ql-block"><b>肖金苓 女 73岁(1944.9.6-2017.3.1)(心脏病)住1区顺华胡同14号,小学文化,1963年与杨善泽结婚,由静海迁入,婚后生2女2男,参加过生产队劳动,丈夫因病于2002年3月29日病故。后来以家庭主妇为主,因有儿女的赡养,始终未赶过农业活。</b></p> <p class="ql-block"><b>杨秀英 女 75岁(1942.7.12-2017.10.1)(胆囊癌)住7区幸福路庆发胡同10号,小学文化,1962年2月10日与王长友结婚,由河北省大城县杨吉庄村迁入。婚后生2男2女,参加过生产队劳动,生产队解散后,与邻居几个家庭妇女背夸着提篮,坐着个体户的车去天津市里用鸡蛋换粮票、籼米等。以后儿女大了,就未干过农业活。</b></p> <p class="ql-block"><b>陈国芬 女76岁(1941.2.7-2017.9.17)(糖尿病)住7区幸福路永合里6号,初中文化,回忆1959年在总部学校(现在信用社)庆国庆10周年全校少先队宣誓,她在前面是打大旗手,选的非常英俊雄伟潇洒。1962年与武振生结婚,婚前三街(原民丰大队)村民,婚后丈夫去天津市机械厂工作,1985年3月15日转武清杨村农机厂工作至1989年9月25日退休。婚后生2女2男,两个儿子大学毕业现在外地工作,大女儿是自办私营企业厂老板。幸福美满的家庭很叫人羡慕。可惜的是丈夫在外工作多年,未以职工家属的名誉去过一次单位。</b></p> <p class="ql-block"><b>范秀芹 女 79岁(1938.10.11-2017.11.29)(结肠癌)住8区喜星道3号,不识字,原籍河北省固安县北后义村人,1961年6月28日因投长兄张义,迁入我村,1957年在原籍与张海结婚,婚后生5女1男。生产队时任妇女队长,比男劳力都能干。1962年至1965年生产队搞副业,8.12.13队合办小鸡孵化厂,12队场,现在划为刘志刚宅基。师傅王永年,社员不管他叫王师傅,都管他叫大母鸡,后来又培养了段凤山 张光亮当时春天孵出小鸡,派会骑车的壮劳力去外地卖,就有丈夫张海,几年里他都去现在的北辰区宜兴阜合周围小村卖,春天往外赊账,秋后鸡下蛋给钱,当时赊小鸡必须10个小鸡不能超过两个公鸡,再多了否则买主不给钱,所以小鸡一出蛋壳,就知道公鸡母鸡。于1939年10月5日生,因病于2007年6月16日去世,享年六十七岁。</b></p> <p class="ql-block"><b>董玉兰 女 79岁(1938.8.3-2017.2.15)(哮喘)住9区港青道52号,小学文化。</b></p><p class="ql-block"><b> 我与姐姐是一奶同袍,我三岁姐姐十二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哥四个、姐一个,解放前原籍老家现在的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戴庙镇王庄村人,(来时房子托付给当家子侄子也叫董玉兰的给照管,这一来就未回去)靠东平湖近,当时闹大水移民流浪,爷爷带着全家延路乞讨来到杨柳青大柳滩村(有早来的老乡),后来凡人(现在李瑞刚的爷爷李兴旺,给在保局做担保)才来到叉光街(汊沽港)住下,我记事时住五间篱笆加好用泥垜的房,是租姓张家的旧房。爷爷去世早,奶奶50年去世后,我记得当时大伯家住两间,四叔家住一间半,我们四口人住一间半,因为二伯是光棍。在62年翻建了两间、64年又接了一间穿鞋戴帽的土坯房。65年二伯去世后,姐姐全家四口为了照顾我和父亲搬过来一起过。66年父亲去世,67年秋后我结婚,68年他们五口才搬回去的。</b></p><p class="ql-block"><b> 姐姐的一生,辛辛苦苦、磕磕绊绊,劳累一辈子,我记得过去生产队时每天上下午两开箱,有时忙了早晨跃进、晚上加班,男女老少社员到点集合,由队长派工,干农活一天下来,男整劳力挣10分、女整劳力挣7分,干一年下来,劳力多的年终分个百八十元,劳力少的亏款百八十元。姐家人多劳力少,年年亏款。当时计划生育抓的松,姐姐家的孩子多,那也得天天到点上班,我记得64年春天,姐姐添着九个来月的大肚子还下地栽山芋,骑在山芋梗上埋秧苗,回来晚上就生了。不好现在是的,没几个月就做B超检查,生时去医院。生产队时每年每人发3尺8寸布票,全家4、5口人不够给一人制身衣服的。现在可好新衣服没下两水就整包袱的当垃圾给扔掉了。82年生产队解散后,姐姐与本队的几个家庭妇女背着鸡蛋去天津市换粮票、籼米等,早上四五点钟坐车去,晚上七八点钟回来,整天累的上不去炕。</b></p><p class="ql-block"><b> 姐姐好容易盼着老了该想几天福了,过个松心的日子,万没想到的是老头子又患病瘫在床上。累来累去自己又患上了气管炎、哮喘病,一到冬天就像长虫一样入蛰,不敢出屋。 春天秋后就怕感冒,一感冒,脸肿的连眼都睁不开,哮喘列害时,整宿撅着睡不了觉。</b></p><p class="ql-block"><b> 姐姐与姐夫生有一儿五女,2014年7月17日晚9点多钟,在自家桃园西侧高王路上,不幸的一场车祸,夺走了儿子宝贵的生命。儿子的离去,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但始终未告诉二老的实情,因儿子在2012年因患心脏病做了搭桥手术。隐瞒二老说是二次犯病复发引起的。糊涂的二老,只有这次三口人的相聚才能叫儿子告诉你们的实情了。</b></p> <p class="ql-block"><b>李树敏 女 82岁(1935.1.9-2017.6.16)(心脏病)住10区新村南路建三胡同3号,不识字,于1952年5月1日与丈夫李术合结婚,婚后生5女2男,丈夫是个不爱说又忠厚老实的慢性人,生产队时是赶牛车的。因病于2007年12月7日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本人一生,很勤奋,生产队时是好社员,现在是个好村民。</b></p> <p class="ql-block"><b>刘学兰 女 84岁(1933.4.23-2017.3.30)(胃癌)住4区顺义胡同7号,小学文化,于1954年结婚,1960年5月30日由石各庄镇敖咀村迁入,生有3女2男,丈夫严如金,年轻时是小玩闹,用自制火枪,一到冬季长期去地里打兔子,年轻人冬天没事干,在方碾子有方朴海、王玉海、张福合、陈德福等组织两拨人,每拨二三十人,开标仗,打群架,当时闹的可凶了。当过建筑工,生产队时是个普通社员,因病于2016年2月3日过世享年八十七岁。老奶奶生产队时干过农业活,生产队解散后,普通家庭妇女。</b></p> <p class="ql-block"><b>范元太 女 85岁 (1932.6.29-2017.7.30)(脑中风、心脏病)住8区红卫道12号,不识字,1951年与张宗贵结婚,原籍河北仓官南柴卜乡林北村人,婚后生3男2女。丈夫原籍山东省梁山县平庄乡人,(1911.4.24-1992)享年八十一岁。有名的张三叔,单干时是担货挑卖杂货日用品的,有了生产队,起早栾晚卖叫小商贩,后来偷着再卖叫投机倒把。生产队解散后又干上了老本行。生产队时没有家庭妇女一说,都得干活。生产队解散了,做家庭主妇。</b></p> <p class="ql-block"><b>赵书荣 女 86岁(1931.2.15-2017.6.18)(心脏病)住1区紫成道18号,不识字,丈夫贾福春(1926.9.6-2011.10.11)享年八十五岁,1951年结婚,婚后生有4女4男,原籍河北省东光县人,生产队食堂化时当过炊事员,孩子多也未耽误生产队劳动,有的家庭妇女在孩子临出生的头一天,还参加着生产队劳动,因为以挣工分吃饭,人口多劳力少,干不了重活,干轻活主要是多挣点工分。不好现在是的怀孕两三月就去医院做B超检查。丈夫1962年至1965年1队开办的砖厂,摔砖烧窑出的全是蓝砖比现在的红砖大一尺长五寸宽。1958年挖过七支渠1977年开宽到50米。1974年至75年前后挖过村南三号渠、四号渠南排干和五号渠。1975年至1979年五年时间,全民总动员大兵团作战。收完秋冬天用四个月的时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挖百米斗。1981年公社水利购置了大型挖掘机,从西七支渠东至粮食洼北至常渔渠至故道大河宽三十米排灌渠。后参加过常渔渠的清淤,后种着几亩口粮田。</b></p> <p class="ql-block"><b>郭金香 女 93岁(1924.10.7-2017.2.5)(自然衰老)住1区富民东路文丰道5号,不识字,丈夫于西海(1926.3.8-1992)享年六十六岁,婚后生有3女1男。1962年大队搞副业,纺过石棉,把石棉领回家,在炕蓆上铺上油布,把石棉托放在当中,在用藤干子抽打成绵褂,卷成卷再用纺车纺成线,喷点水做成一挂一挂或缠成线团交回。当时有年轻和上岁数的妇女,抽打石棉时有的还不带口罩,时间长了吸进肺里,患上了肺结核。尤其是年轻妇女没有抵抗力,而病逝(宋桂芬家老婆和两个女儿娘仨当时纺的最多,挣钱也不少,大女儿未结婚、二女儿结婚二年后都病逝于肺结核)后来发展到传染病,天津石棉纺织总公司后来转拨给卫生部门专项资金对患有肺结核的病人给予免费治疗和预防。丈夫生产队搞副业时烧过砖,后来每天早上刮过路边地皮碱土,熬过硝,下午刮就不出硝了。还开过豆腐坊,卖过豆腐。</b></p> <p class="ql-block"><b>  对二街已故的先辈们表示沉痛哀悼和永久的怀念!在天堂的亲人请你们安息吧!人生,无非就是一张永无退路的单程票,百年后的今天他(她)们以是子孙们眼中的经典,百年后的我们也许是别人镜头里难忘的瞬间。有人说这世上,最美的不是照片本身,而是它帮你留住的记忆,生命中那些早已绝版的照片,仿佛在诉说着一句话:这世界我来过。</b></p> <p class="ql-block"><b>制篇 : 董玉河 请看(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