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旅行我作主,这是最开心的旅游方式。经多次酝酿,四个老战友相约的浙西南自驾游终于拉开序幕。</h3> <h3> 由于这次自驾游是首次结伴而行,且平均年龄65岁。为做到"安全出行,尽兴而归",我们对出行线路、游玩景点、住宿餐饮等环节,做了详细的功课,为这次自驾出游顺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游三门源</h1> <h3> 11月6日早上7点15分出发,经4个多小时抵达第一个景点三门源古村。三门源村在龙游石佛乡境内,2011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h3> <h3> 三门源村北靠峰峦起伏山脉,层次深远。而且左有龙山,右有虎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南宋初期,北方翁姓与叶姓的两支人马先后迁徙到此。在三门源草创之时,为防盗匪,在村南筑一城墙,城墙东、中、西各开一道城门,一条溪水穿村而过。故名三门源。</h3> <h3> 三门源的村民择溪而居。叶姓居溪东,翁姓住溪西。叶姓以经商为长,翁姓主农耕。因而翁姓住宅简陋,叶姓则相当奢华。</h3> <h3> 在道光年间,随着叶姓村民叶鹤天中恩贡后,叶姓家族兴旺繁荣,建造了大量的精致的叶氏民居。这些建筑布局严谨,造型精致,组合巧妙,气势恢弘,是浙江晚清时期建筑精品的代表作。尤其是三座正门,全以砖雕镶嵌,造型生动,是罕见的衡世之珍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郎山</h1> <h3> 离开三门源,我们直奔江郎山。江郎山是浙江境内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形成于五百万年前。它又称 "三爿石",三爿孤峰犹如三根巨大的石笋高高矗立。江郎山不仅集岩、洞、云、瀑于一山,更聚险、陡、峻于三石,真是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h3> <h3> 江郎山海拔824米。景区交通车将我们送至200米海拔高度的入口处,然后要爬400米的山路到登天坪。从登天坪到峰顶,垂直高度225米,3500个台阶。这段山路十分艰难,台阶仅一尺宽,且大段近乎垂直的陡阶,其艰险不亚于华山。难怪白居易感叹到"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h3> <h3> 徐霞客曾三次来这里,大赞江郎山的"奇、险、神",并称其是天半江郎。</h3> <h3> 如仅讲一线天并不稀罕,到处都有,连苏州也有两处。但江郎山的一线天堪称世界第一,长312米,高298米,宽仅3.5米。真是鬼斧神功,叹为观止。</h3> <h3> 这儿是江郎山的会仙岩,岩前一石如盘,说是神仙下棋之处。用手抚摸那已有千年的棋盘石,似乎仍感受到当时仙人留下的气息。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这里留过影,姿势是和我一样一样的。</h3> <h3> 江郎山确实很美。十年前,我就被江郎山的雄伟,险峻所深深吸引。今日终如我所愿,有机会我还想再赴江郎。</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仙霞古道</h1> <h3> 从江郎山往南约半小时车程就到了仙霞关。仙霞关只是仙霞古道上的一个关隘,至今仍尚遗存古代练兵场、四道关门、石砌古道等。它被称为"入闽咽喉"、"东南锁钥",是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关口之一。</h3> <h3> 仙霞古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全长120公里。该古道辟于唐朝末年。公元875年,黄巢率领起义军为避唐朝官兵的围剿,退至浙江衢州一带。本想转战到福建开辟新的根据地,但是走海路无舟船,走陆路被仙霞岭阻挡。眼看几十万大军走投无路,在这生死关头,他们毅然凿山开道上百公里,辟通仙霞岭天险,打开了浙江通福建的门户。并在古道上修建了仙霞关、安民关、二度关、木城关等六大关。从此仙霞古道成为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连日本鬼子都没有攻破仙霞关,可见之险要。</h3> <h3> 仙霞古道不仅是战略要地,也是贸易必经之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钱塘江水系和闽江水系曾分别是浙江、福建境内的交通命脉,而沟通这两大水系的旱路中,距离最短,相对最便捷的就是仙霞古道。自宋朝以来,福建泉州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海港之一。江浙一带大量的货物就是经钱塘江水系,再走仙霞古道,沿闵江水系到泉州港,然后运往世界各地。</h3><h3> 由此可见,仙霞古道在古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廿八都古镇</h1> <h3> 廿(nian)八都位于仙霞岭高山深谷之中,四面关隘拱列,地势险要。北宋时在浙江南部设都四十四个,该镇排位第二十八,所称廿八都。</h3> <h3> 廿八都与仙霞古道息息相关。有了仙霞古道才有廿八都古镇,廿八都因仙霞古道而繁荣兴旺。随着千年古道成为军事要塞,廿八都则是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在千年古道成为商旅要道时,廿八都是过往货物的第一站。鼎盛时期,廿八都是三省交界处最繁华的商埠,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整条街道,日行肩夫,夜歇客商。南来北往,熙熙攘攘,足足热闹了几百年。</h3> <h3> 廿八都是长条型布局,街上许多明清建筑保存完好。枫溪水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民居依山傍水,缘溪而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古镇显得异样夺目。</h3> <h3> 由于廿八都所处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加上频繁的战争、屯兵、移民,使该镇成为方言王国和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在全镇一万多人口,却有142个姓氏,13种方言。 这使得古镇的民居民俗独具个性,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廿八都人遵循自己的特性,将古老的文化风情传承至今。</h3> <h3> 按照网上推荐,我们住在廿八都古镇边上的杨家大院客栈。老板娘十分热情,带我们走小路,饶过检票口进入古镇。为我们省了240块钱(半票60元),而客栈住一晚才70元,真是有点不好意思呢!</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庆元县大济古村</h1> <h3> 在向老板娘再三致谢后,我们离开廿八都,向下一个景点--庆元大济古村。庆元县是浙江少数不通高速公路的县,位于浙江最南部。</h3> <h3> 大济村位于庆元县南面,以吴姓为主。南宋时期,吴氏先祖十分重视教育,不惜重金建起书堂,聘请名师教授应试文章。这个不到三百人的村子,从宋到明,一共出了26名进士,在朝为官的更达百余人,被誉为进士村。</h3> <h3> 这座古建筑叫西洋殿,是为纪念种植香菇的鼻祖吴三公而建。吴三公,庆元县人,宋初,他发明了人工栽培香菇的技术,并在当地进行推广种植。为纪念这位菇神,每年农历三月十七,七月十七,村民们都要举行集会,并朝拜进香。</h3> <h3> 接下来我们要去月山村。月山村离庆元县城57公里,且都是山路。为安全起见,必须要在天黑前返回。因此我们带些干粮就一路前行。虽然路比较难走,但沿途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真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庆元月山村</h1> <h3> 月山村因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如银钩,村庄座落其间,犹似山水抱月,故名月山村。</h3> <h3> 月山村钟灵毓秀,一条举溪环绕,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展现出恬然而优美的画卷。又一处山环水抱一桃源。</h3> <h3> 月山村又称为廊桥村。该村首尾一公里的溪水上,分布着十座古廊桥,每座桥的间隔只有三十米,故有二里十桥的美誉。</h3> <h3> 我想建造者的初衷不会仅为便于交通,而是为了景观设计建造的。那美丽的廊桥与周边的景色浑然天成,那田园山歌,禅院钟声,小桥流水,袅袅炊烟,分明就是人间仙境。</h3> <h3> 在月山村诸多廊桥中,最有名的当属如龙桥。该桥始建于1625年,全长28米,是全国迄今有明确记年,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h3> <h3> 看我的战友玩得多嗨,站在孱孱溪水之上,尽情释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庆元百山祖</h1> <h3> 11月9日一早,又是一个好天气,我们驱车前往百山祖景区。百山祖又称万里林,属武夷山系洞宫山脉,最高1856.7米,为浙江第二高峰,誉为"百山之祖"。</h3> <h3> 百山祖山高雾多,有云海日出可观。自然风光优美,年均气温13度左右,是避暑胜地?该景区以森林景观为主,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空气清新,秋高气爽,层林尽染,霜叶飞扬,百鸟啾啾,是个好地方。</h3> <h3> 百山祖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已知种子植物二千多种,苔藓三百多种。世界上仅有的冷衫就在此山上,称为百山祖冷衫。</h3> <h3> 游览了百山祖,下一个目标是龙泉山。从百山祖到龙泉山有两条路,一是走高速到龙泉市再到龙泉山,全程170公里,另一条是走盘山路直接到龙泉山,全程66公里。用九曲十八弯来形容山路难走,但这条盘山路九十曲一百八十八弯都不止啊!好在我们有当过汽训总教练的沈主千掌舵,一切OK了。所以决定抄近路直奔龙泉山。</h3> <h3> 当车行驶到斋郎村附近时,看见一处景观,就下车一探究竟。原来是在1935年,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这个地方打了一个大胜仗,为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在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h3> <h3> 没想到在旅游途中,还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这些先辈们,在如此艰苦岁月里,革命意志坚定不移,使人从心底深处赞叹,向革命先辈致敬!</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泉山</h1> <h3> 这段盘山路确实难走,66公里路程竟跑了两个半小时。好在艺高人胆大,有惊无险顺利抵达龙泉山炉岙村林海山庄。老板娘很热情,早早在路口等我们。林海山庄住宿100元一天,环境干净整洁。没多久,老板娘为我们准备好了晚饭,四菜一汤,有鱼有肉,才收120块钱,且味道不错👍。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我们喝着小酒,叙述着一路过来的感受,那场景连神仙也妒忌。</h3> <h3> 龙泉山在龙泉市凤阳山景区内,其主峰黄茅尖1929米高,是江浙两省最高峰。年平均气温12度,与云贵高原相似,形成了高原湖泊,高山草甸,云海雾松等特有的自然风光。</h3> <h3> 龙泉山非常大,有龙泉大峡谷、荒野山庄、绝壁奇松、七星潭、黄茅尖、瓯江源等六大景区,一天时间根本玩不过来。我们只能选择黄茅尖与绝壁奇松这两个景点了。</h3> <h3> 选择黄茅尖景点就是因为它是江浙最高峰且没有索道。景区入口海拔高度为1450米,山顶海拔高度为1929米,就是要爬垂直近480米高度的山,这对我们的体能是个考验。</h3> <h3> 好在我们作了充分准备,慢慢走,匀速前进,走一段,歇一歇。看看美景,拍拍照。看看哪像六十六岁,简直青春无敌,活力四射。哈哈😄</h3> <h3>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爬,终于到了山顶。登上山颠,俯瞰美景,喜悦的心情由然而生。刚才登山过程中的艰辛和疲劳一扫而空,不由得振臂欢呼:我们登上了江浙最高峰啦!</h3> <h3> 站在望日台,想起一个有趣的名字一龙泉。这既是一座城,也是一座山,又是一把剑。这好名字已流淌千年。</h3> <h3> 从黄茅尖山顶下来,稍事歇息就到了另一处景观:绝壁奇松。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往上走,后面的路变得越来越险峻。</h3> <h3> 栈道都是依峭壁而建,有些地方仅限一人通过。行走在栈道上,身边就是万丈深渊,异样的感受有让你呐喊的欲望。</h3> <h3> 尽管难行,但一路上被那美景深深吸引。千姿百态的奇松、怪石让你目不暇接。山风吹动松林发出的声响,使人心旷神怡,真是坐听松涛阵阵。</h3> <h3> 栈道有一段在松林间。在松树里穿行,我们能听到其他游客的声音,感觉他们就在附近,但始终不见人影。真正体会到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意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云岩</h1> <h3> 白云岩景区就在龙泉市区边上。白云岩虽然没有龙泉山体量呐么大,但森林、瀑布、峡谷也十分秀丽。该景区阶梯比较平缓,能在此清静山林中散步,确实是个十分休闲的好去处。</h3> <h3> 白云岩以水景为主,其白云瀑布在宋朝时就享有盛名。从空中俯瞰,白云岩就像一只口袋,周围高山,中间为谷地,两条溪水在这里汇合,从袋口向东方流去。只可惜这个地方已经两个月没下雨了,原来气势磅礴的瀑布,只剩下涓涓细流了。</h3> <h3> 在浙江像白云岩这类景点很多,虽不太有名,但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尤其是游客不多。这些虽交通不便,但也不是与世隔绝,却清新淡雅,能让人安静下来的地方。你看这景色,层林尽染,美如油画!</h3> <h3> 白云岩虽不大,也还是要爬300多米高的山。听人家说,浙江的美景大都在山上。这次来了才体会到了。明朝旅游达人徐霞客赞美浙江景色,称之为"山山皆丰碑,处处入画来",真是名不虚传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泉下樟村</h1> <h3> 翻过白云岩就到了下樟村。下樟村因千年樟树得名,史称云坞古村,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落。此古村落在白云山上,土木结构的房屋,雕花的门窗。秀水奇岩怪石,白云茂林修竹,宛如人间仙境。</h3> <h3> 该村历史名人较多,文化底蕴深厚,村风、民风淳朴。"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这是宋代名士管师复描述下樟村的诗句。管师复,宋朝诗人浙江龙泉人。其哥哥管师仁官至丞相,曾对皇帝说自己的才学文章不算好,其弟的才学更胜自己。宋徽宗想请管师复出来当官,管师复得知后就到下樟村隐居,终日与山林为伴,读书吟诗,逍遥自在。</h3> <h3> 炊烟缭绕,黄色的土墙,黝黑的瓦片。村里的道路都不宽敞,石板路、古木桥在各家门前穿梭。村里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古迹白云庙,清代悬臂式结构的白水桥和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下樟村的古建筑与自然生态溶为一体,别样和谐精致。</h3> <h3> 云坞书院是清朝龙泉名士翁樟清创办的,至今已有250年历史。整个书院采用了北方四合院加江南楼堂的结构模式,前厅后堂,左右厢房。</h3><h3> 在游览中发现,在古代的浙江许多村镇地处山区,经济也不发达,但书院、学堂颇多。倾资办学,注重教育蔚然成风。浙江历史上出了68名状元,占百分之十,考中进士的人数全国第一。在南宋时期,浙江籍进士竟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这里有南宋建都杭州因素)。</h3> <h3> 离开下樟村,我们要驱车前往缙云。在龙泉与丽水间有座永和桥值得一看,于是在安仁镇下高速。永和桥原名安仁桥,建于明朝,康熙年间重建,改名为永安桥。因村民经常发生械斗,知县为告知村民和睦相处,改名为永和桥。该桥是浙江保存至今最好最长的廊屋桥。</h3><h3> 就要告别龙泉了。龙泉不仅仅有青瓷、宝剑、香菇,龙泉的美丽山水,纯朴民风,厚重的文化底蕴都深深印在了我脑海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缙云仙都</h1> <h3> 离开永和桥到缙云乡村逸居民宿已是黄昏,老板娘早就在门口迎侯。特别想说浙江的民宿十分发达,且经营规范,干净整洁。一般都是男的在外面做生意,女的料理家务经营民宿。</h3><h3> 缙云的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仙都风景区则是缙云的核心景点。</h3> <h3> 仙都风景自隋朝已闻名于世。据记载,唐玄宗听说彩云仙乐出现于缙云山而惊叹:是仙人会萃之都也,并亲书仙都二字,其名一直沿用至今。</h3><h3> 鼎湖峰,是仙都景区的标志。高170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描绘这天下奇观。</h3><h3> 据说轩辕黄帝在峰顶练丹,丹成升天,鼎坠落成湖—鼎湖。</h3> <h3> 从老板娘那里了解到,拍摄鼎湖峰的最佳地点在朱潭山爱情公园,而且明天有新加坡摄影团出资摆拍。就是出💰请人扮成农夫扛着犁,牵着耕🐂,农妇挑着担子,后面跟着狗,在仙堤来回走,给你们拍摄。第二天凌晨五点钟就赶到现场,果然,长枪短炮已经一溜儿架好了。</h3><h3> 只听说有人蹭吃,我们这是蹭拍。哈哈😄!</h3> <h3> 从这个角度看鼎湖峰是不是很漂亮。鼎湖峰前面的一条长堤叫仙堤,这儿是拍婚纱照的首选之地。让鼎湖峰与练溪为背景,作证爱情!寓意这对新人如鼎湖峰的倒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h3> <h3> 这如诗如画风光是仙都的精髓,自古以来天下文人于此驻足,也成为世界各地的游人留影的必到之处。这里也是巜阿诗玛》、巜绝代双骄》、巜天龙八部》等影视剧的拍摄地。</h3> <h3> 你看,老农牵着耕牛在河堤上慢慢行走,仙堤和鼎湖峰的倒影婀娜多姿,随波摆动。当朝阳洒上一片金黄,整个画面更加美丽动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阳古民居</h1> <h3> 河阳古民居位于缙云县新建镇。在唐末宋初,原居河南信阳的朱清源、朱清渊兄弟俩为避战乱云游四方,见此地山清水秀决定隐居于这里。为警示子孙后代不忘祖先,将河南信阳取头尾二字,这才有了河阳村。</h3> <h3> 河阳村源远流长,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是个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古村的水系、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村庄的特色。现有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和十五座古祠堂。这八士门是元代河阳村出了八名进士所建,门前还有朱元璋亲赐的石希罕。</h3> <h3> 河阳古名居最大特点就是清一色灰色建筑群落,给人含蓄,委婉的感觉。有的古宅大门前建有圆洞门,似乎有现代园林风格。门上有循规、映月等字样。河阳的木雕也充分体现在建筑的装饰上,其简洁自然、个性鲜明、技艺高超的雕刻,让人惊叹不已!</h3> <h3> 河阳村的建筑另一个特点就是在民居外墙建有马头状的墙,远远望去如一匹匹战马昂首长啸。</h3><h3> 河阳村民百分之九十四都姓朱,已经繁衍四十三代了。一千多年来,他们崇尚礼教,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成为缙云的望族。<b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皤滩古镇</h1> <h3> 游历了缙云,告别了老板娘,往仙居方向行驶。途中有个皤滩古镇,我们在横溪镇下高速。</h3><h3> 皤滩古镇在一千多年前已是繁华的集镇。至今仍能见到唐、宋、明、清、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如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九门堂,有朱熹送子就学的桐江书院,及获得国际金奖的针刺无骨花灯等,那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体会到千年文化的内涵。</h3> <h3> 皤滩原为河谷平原中凸起的一块滩地,因布满白色鹅卵石得名白滩(皤就是白色的意思)。古街保持完整,全长2.5公里,分上下两条街。古街形似一条龙,西龙头,东龙尾,中间段弯曲成龙身。因古街都是由鹅卵石砌成的,呈龙鳞形状,远远望去恰似蛟龙在翻滚。这是求阴阳调和,人财两旺的意思,应和了古代中国风水之说。</h3> <h3> 皤滩古镇源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古代商埠与食盐的中转码头和集散中心。古镇内店铺林立,当铺、钱庄、赌场、妓院、茶楼、酒肆一应齐全。我看到这些古色古香的老字号店名,有的写在粉墙上,有的被镌刻在门眉上,墨迹依稀可辨。古街两边的店铺大多是关着,那泛着历史斑驳的店面铺板,任凭你想像当年繁华风光。如今云烟散去,只剩下破败萧条。</h3> <h3> 皤滩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时光一点点刻下痕迹,百年、千年过去了,一点儿没变。虽然退去了熙攘市井、繁华商埠,如今它透着一份幽静、一份古朴。镇上的人们神情安详,与宁静的小镇融为一体。古镇清凉,藏身山野。我喜欢皤滩,喜欢清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仙居景星岩</h1> <h3> 从皤滩古镇来到神仙居山脚下的小山村民宿时间尚早,老板娘建议我们去附近的景星岩看看。</h3><h3> 景星岩高743米,三面悬崖绝壁。它整座山体南北长而东西狭,首尾翘起,就像一艘巨轮停泊于此。</h3> <h3> 过去要上景星岩山顶只能徒步,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石级小径盘旋而上,称为十八盘山路。现在有了盘山公路,这条路倒也蛮惊险刺激的。山上有峭壁、奇石、古松等组成的奇特景观四十多处。</h3><h3> </h3> <h3> 景星岩也是一个登高望月的好地方。由于景星岩顶常年云雾缭绕,山顶的空气密度较其他地方更为浓密,山顶上空犹如有一面凸透镜。在天气适宜时,山上看到的月亮比山下看到的大一倍,甚至连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也清晰可见。尤其是在中秋夜,前来望月的游客更是人山人海。</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仙居</h1> <h3> 神仙居,顾名思义神仙居住的地方,又名韦羌山。它构造独特,其一山一水、一石一峰,都能自成一格,形成"观音、如来、天姥峰、云海、飞瀑、蝌蚪文"六大奇观。神仙居分南海和北海两块,一般从北上南下。数公里的观景都在几百米的高空栈道上行进的。</h3><h3> 这次游览神仙居遇到三个没想到:</h3><h3> 第一个没想到,游神仙居一般是北上南下,这样比较轻松些。我们到北门时被告知北线索道检修,只能绕到南门上山了。造成了南上北下,累死我了。</h3> <h3> 第二个没想到一上山,迎接我们的是一片白雾茫茫,且能见度极差。什么"千崖滴翠"、"佛海梵音"、"淡竹听泉",这些著名的美景都无法欣赏到。是老天给我们出难题?不是,而是老天创造条件,也让我们做一回神仙。你看,烟雾缭绕白云围着身旁,好像腾云驾雾行走在天宫,自己真成了仙人,飘飘欲仙。</h3> <h3> 第三个没想到选择了从北面走下山。神仙居有一千多米高,下山的路十分陡峭,不平整,不规则。有的台阶间的高度达有30多公分,还有的则用乱石当作台阶。这段山路我们用了三个多小时才走到山下。简直比爬龙泉山还要累。没想到这5A级景区在基础设施上如此差。</h3><h3><br /></h3> <h3> 大雾遮挡了一切,这是我们在山上唯一见到的一处石刻,是清乾隆年间仙居县令何树萼题"烟霞第一城",意思就是赞美神仙居景色秀丽,天下第一。没关系,我们下次再来神仙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台国清寺</h1> <h3> 带着一点点遗憾离开了仙居往天台方向行驶。天台是我们自驾游浙江的最后一站,按计划在天台玩两个地方,国清寺和济公故里。</h3><h3> 国清寺始建于隋朝十八年(公元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国清寺。隋代高僧智越大师在国清寺创立了天台宗,为我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韩国的佛教都是从国清寺流传而去的,他们的佛教都属天台宗,因此他们都尊国清寺为祖庭。</h3> <h3> 智越大师开创了天台宗后,想建一寺庙,并亲手绘出了样式。但限于资金,迟迟不能建造。临终遗书晋王"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见后极为感动,便派人按智越大师画得样式建造。千百年来,国清寺屡毁屡建,直到雍正年间对国清寺全面整修至今。</h3><h3> </h3> <h3> 国清寺在佛教界有很高的地位,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历史上,寒山、拾得、济公和尚、唐一行法师都驻锡过该寺院。</h3><h3>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我国时,向周总理提出要朝拜国清寺(田的父亲是日本天台宗弟子)。由于经过文化大革命摧残,国清寺早已破败不堪,根本不能对外开放。当周总理了解到国清寺的历史地位后,随即下令限期修复,并拨专款三十万元,同时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该寺。在周总理的坚持下,国清寺成为文革时期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寺院。</h3><h3> 前年,田中角荣的儿子到天台朝拜国清寺,了却了祖父、父亲的心愿。</h3> <h3> 这座隋塔也叫做报恩塔,是杨广为报答智越大师帮他受菩萨戒于公元601年而修建的,至今已有1400多年。原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因年久失修外围木结构损失殆尽,现仅剩砖砌塔身。</h3><h3> 塔高近60米,六面九层。塔壁为砖砌,内为空心,塔顶上没有塔刹,站在塔内可望天空。</h3> <h3> 隋梅,相传为智越大师的弟子灌顶大师手植,至今1300多年。它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隋梅高10米,主干已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千年古藤。</h3><h3> 来国清寺的游客总以一睹隋梅英姿为快。许多文人墨客竞相撰文吟咏,我觉得邓拓先生的巜题梅》写得好: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h3><h3> 都说隋梅有灵性。文革期间,国清寺遭冲击,隋梅也几年不长叶开花。七三年周总理下令重修国清寺,隋梅竟然又开花了。</h3> <h3> 这块是独笔鹅字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发现时只剩下右半边了。为完整展现这块鹅字碑,天台书法家曹抡选花了七年时间临摹王羲之的碑帖,终于将鹅字残缺的半壁补上。两边浑然一体,达到了乱真的程度。</h3><h3> 国清寺,真正的佛门净地。他没一点商业气息,不收一分钱门票,连管饱的斋饭也只收2元一人。这与动辄上百元门票的寺院来说,国清寺更使人敬重!</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台石梁飞瀑</h1> <h3> 在与当地人闲聊中得知,到天台有个不得不去的景点-石梁飞瀑。于是我们调整计划,游玩石梁飞瀑。国清寺到石梁飞瀑有25公里路,山路崎岖,但路况很好。</h3><h3> 景区以溪流、峡谷、瀑布为主要景观。高山流云,氤氲缥缈,潺潺溪流,绿意盎然。</h3> <h3> 石梁飞瀑景点无数,瀑布处处可见,但最美就是石梁飞瀑了。它并不比其他瀑布壮观,但奇特的是一条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梁横跨在两崖之间,那微微拱起的石梁像座天生桥。溪水从梁下喷涌而出,坠入几十丈深谷之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他的美还在于飞溅的瀑布浪花朵朵,似堆雪撒珠,终年不绝。故有"冰雪三千尺,风雷十二时"的说法。</h3> <h3> 这块石头号称天下第一印。这是一枚天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巨石大印,重量达数百吨。印体长约6米,印面边长4米,上篆刻"法华晨光"四个大字,法华是指佛教天台宗经典《妙法莲华经》,"晨光"寓意天台山最早沫浴大乘佛光。</h3> <h3> 离大印约百米处,有一形状如壶的瀑布,他是因地层裂陷而形成的腹大口小的壶形瀑布。壶壁岩石光滑,呈古铜色。瀑布泻落壶中,再从形似壶嘴的壶隙中喷出,注入山谷,形成一泓碧水。因宛如古代计时铜壶滴水,所以这个景点叫铜壶滴漏。</h3> <h3> 石梁飞瀑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宋代书法家米芾题书:天下第一奇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经过30年的考察,写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对天台山情有独钟,曾三上天台,六观石梁飞瀑,前后写下了两篇日记,并将巜游天台山日记》置于徐霞客游记的篇首。其开篇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h3> <h3> 结束了石梁飞瀑的游览,这次浙江的行程已经全部完成,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于傍晚六时半左右,各自安全回到家中。</h3><h3> 这次浙江自驾游共计十天,行程一千五百公里,途经十八个县市,游览了十九个景区。共化费七千九百零三元,平均每人一千九百七十五元。</h3><h3> 由于对这次出行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行、住、玩、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仔细的准备。一路上非常顺利,完全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的,堪称完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且美好的印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