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阳西一奋兴中学

摄友之家一陈兆华

<h3> </h3><div>奋兴中学的前身是由太平城内的七贤书院(今太平小学校址)和织篢沙街文昌宫内的振西义学(今奋兴中学校址)及里赢、应元二文社所办的初、高等学堂合并而成。</div><div>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清政府下令各省裁书院,设学堂。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在原七贤书院和振西义学的基础上,建立高等小学堂,校址设在文昌宫内,取署厅事杨荫廷为七贤书院题写的匾额“百世奋兴”定名为“奋兴高等小学堂”</div><div>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里赢、应元二文社同在文昌宫内分建奋兴初等小学堂。</div><div><br></div><div><br></div> <h3>民国3年(1914年)起根据当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习”改称“教员”,“学堂监督”改为“校长”,“学堂”改为“学校”。学堂时代从此结束。奋兴初、高等小学堂改为奋兴初、高等小学校。</h3><div>民国13年(1924年),振西局董事徐西明、举子徐以康等地方绅士,筹办初级中学校,呈请省教厅批准立案,定校名为“阳江私立奋兴中学”,校名由原教育厅长谢瀛洲题写,校址与奋兴初、高等小学堂同设在振西义学旧址。从此,学校开始现代中学教育,一直延续至今,而且长盛不衰。因此,奋兴中学的校史就从这一年算起。</div><div>1935年2月,省教厅下令停办奋兴中学初中班,只办奋兴小学校。1938年夏复办初中班。1943年,秋季开始办高中。</div> <h3>1949年9月阳江解放,学校被军管会接管,只办初中。</h3><div>1953年8月,与儒洞、漠西中学合并,改校名为阳江县第四中学校,从此学校正式转为公办学校。1962年8月,平冈第五中学高中学生并归本校,从此学校有高中、初中,成为当时阳江县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div><div>1969年改校名为“阳江县织篢中学”。1979年,程村中学、塘口中学、溪头中学、上洋中学的高中并归本校,学校规模再一次扩大。</div><div>1984年11月建校60周年之际,恢复校名为“奋兴中学”,校名由著名校友、国画大师关山月题写。</div><div>1988年3月阳江撤县建市,奋兴中学改为阳西县直属完全中学。</div><div>2009年8月奋兴中学初、高中分离,只办义务教育的初中。</div><div><br></div> <h3>目前,奋兴中学是阳江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阳江市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初中学校、阳江市书香校园、阳江市德育示范学校、阳江市安全文明校园、阳西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阳西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广东省德育科研课题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广东省初中教育发展联盟”会员单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