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7中高光:排演《白毛女》全场全国走红

蒙眼看中国

<h3>成都27中的文艺“芳华”</h3>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演出剧照  </p><p class="ql-block">40年前的一个夜晚,一校上千人的少男少女抬着条凳坐在露天操场,等主席台上的大幕徐徐拉开,观看他们心仪己久的自己的同学演出全场芭蕾舞剧《白毛女》。随着剧情发展,一会儿电闪雷呜,一会风雨交加,一会艳阳高照,大春,喜儿,黄世仁,黄母,张二婶等人物个个鲜活了起来,就连家丁也有范有谱。台上的演员举手投足俨然一个校园版的“中芭”,台下的观众却己热泪盈眶,激动得手舞足蹈,毕竟那是自己身边熟悉人演的《白毛女》啊。曾有人告诉我,放学后总要邀约两三人去看《白毛女》排练,一看就是一两小时,不看不行,看了就爽。自此,台上那一干众男女竟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偶像。</p> <h3>电影“芳华”公映后,在全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芳华”热。现实中,“芳华”的编剧严歌苓曾在成都军区当文艺兵,成都27中宣传队队员多与严歌苓同龄,队员中很多人曾到部队或各类歌舞团工作,她们的“芳华”与电影中的人物一样一样的。<br>在成都人中你一旦开口说起27校宣,那众口一词就是芭蕾舞窝子。当年一群13一15岁的小娃娃,一起舞就是芭蕾,一排演就是《白毛女》全场。他们自己排练,自己做道具,自己搞乐队,确实非同一般,引起业界震动。现在来看仅一个普通完中,排演整场芭蕾舞剧《白毛女》,一定是业余中的“专业”,演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彩。 大凡人们要干成一件大事,领头人必是一狠角色,要么严师,要么这方面必是高人。学校的王云中,王清明,稽宗传,汤振华,黄牛老师就是这一批“狠人”。这些人心中说有全本的《白毛女》动作有点夸张,但残本动作是有的,一招一式像模像样。当然弟子也得是“狠人”,他们天天泡四川剧场看《白毛女》演出和排练,天天把墙壁当把杆压腿。双方的狠,日久天长,成就了校园青春版的《白毛女》。 有人说 27校宣是个文艺细胞染缸,随便一个人进去虽不能保证你能演喜儿大春,但培养你演个甲乙丙丁那是没问题的。 王燕珑的回忆: 27中宣传队的“芳华”,我想说,是我们那一届全校同学的“芳华”,宣传队需要的服装、道具等都需要资金,从哪里来呢?记得校领导发动全校同学捡废品卖钱给宣传队使用,一次次,一趟趟,同学们都没有怨言,以此解决了资金补充的问题。那时扯布要布票,买布多半票不够,又发动同学捐,你一寸我一尺,硬是把布票凑齐。当然还是资金问题,其它颜色布贵,所以只有买白布,发动民兵连的同学染成各种需要颜色。最后还有奶奶庙的门帘没解决,王燕珑回家把自家窗帘扯下来,比着做了个门帘。这类事太多太多……民兵连曾萍的回忆:也难忘我们在民兵连的同学们忙着每次演出的准备工作,搭舞台做道具,用竹编做花蓝,用报纸和红色腊光纸裹大红枣儿,买染料染色喜儿的裤子,剪花贴在网子上做舞台背景,用红绸做解放后围着炉子跳舞的🔥。为演员在后台守衣服穿衣服,帮助及时上台等等。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br>《白毛女》成员像一粒粒种子,很多人一毕业就进了各种专业文艺团体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李小卫,扬昆。四川省歌舞团:郑源。成都市歌舞团:王春林,田穗,梁晓蓉。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李莉。宁夏歌舞团:周志健,何绍甫,赵正伟,胡友清,石新蓉。云南德宏州歌舞团:郭永宏。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歌舞团:胡天玲。四川绵阳舞蹈学校:田瑛。四川省曲艺团:于南。</h3> <h3>27中校宣队员合影<br>第一排左起尹析琳,刘小佳,颜老师,赵干事,(空二),戴老师,于燕,李志平<br>第二排左起:李小光,伍琴妮,弓敏,张乐鸥,王树,刘昉翎,于南,孟元元,尹康<br>第三排左起:王燕龙,(空),郑源,谭舒,左川胜,(空),王新华,(空)<br>第四排暂未排名<br>(空)表示人名记不倒了</h3> <h3>当年宣传队中的女演员阵蓉<br>第一排左起:梁跃丽,闫雯,伍琴妮,弓敏<br>第二排左起:张乐鸥,王平,刘小佳<br>第三排左起:王树,李小光,于燕,游丽萍</h3> <h3>大春扮演者王春林,曾是成都市歌舞团男一号。(此为剧照)</h3> <h3>《鸣凤之死》剧照,原成都市歌舞团保留节目,曾参加日本山梨县国际舞蹈赛获金奖,剧中男主角就是27中宣传队骨干。</h3> <h3>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李小卫的自白<br>27中宣传队是我人生终身难忘的起点,是27中宣传队将一个撒野淘气的13岁孩子的心灵皈依到艺术的氛围中,矇眬中心灵有了路,一只无形的手把我推向了向往舞蹈艺术的前方,那时虽不知未来,却有了方向,27中宣传队就因此在我的一生中成了我梦开始的地方,曾记得84年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五届舞蹈家代表大会时的人物介绍中,我专门提到了“27中宣传队是铸就舞蹈家起点的地方,是我的揺篮,我将终身忘不了她……”。老蒙的《芳华》勾起了我们这代人对青春的回忆,实属做了一件大好事,当时排“白毛女”的学习方式是看电影学,天天混四川剧场看省歌的“白毛女”排练和演出,以及王清明,嵇宗传,熊一凡,大王师付等当年业余舞蹈界的精英们汇集27中帮助我们排练了“白毛女”全剧,为了忠实于样板戏不走样,在排练过程中,我们这帮孩子才开始了基本功的训练。<br></h3> <h3>独舞《创造者》(李小卫饰)</h3> <h3>独舞《创造者》训练照(李小卫饰)</h3> <h3>舞蹈《悠乐,悠乐》(李小卫饰男主角)</h3> <h3>舞蹈《冰山红霞》男主角李小卫饰</h3> <h3>踢踏舞《奔驰》(李小卫饰)</h3> <h3>我也上过前线(李小卫)</h3> <h3>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院长郑源的自白:<br>我是从27中文艺宣传队走出来的舞蹈工作者,正是在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那些值得我们记住一辈子的师傅,老师和同学们,那一场在成都市开创了先河的由13-15岁孩童排演全剧芭蕾舞“白毛女”,才奠定了自己今天的成就,呈现了骄人的成绩,我从省艺校的普通学生逐步成为了舞蹈家,著名编导,总导演,硕士导师,舞蹈艺术学院院长,一切进步中都秉承了27中学文艺宣传队的优良基因,融入后天不懈地勤奋和努力,和通过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与社会服务铸就。<br></h3> <h3>舞蹈巜观灯》获全国舞蹈比赛表演.编导一等奖,其编创的儿童舞剧巜远山的花朵》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获文化部的巜文华大奖》</h3> <h3>郑源的双人舞《再见吧,妈妈》</h3> <h3>芭蕾舞剧《草原儿女》郑源饰演哥哥特木尔</h3> <h3>羌族三人舞《军号与羌笛》郑源饰演苦娃<br><br></h3> <h3>小战士舞(郑源饰,原四川省歌舞剧院副院长、歌舞团团长)</h3> <h3>宁夏歌舞团周志建的自白在二十七中宣传队的那段时光,是我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这些师付的精心培育,没有同学们的互帮鼓力,我不可能走上艺术之路,发自肺腑的说一声:感谢!提起同学自做服装道具一事(有些大家自备),我还有一个小故事,白毛女马上要开演了,我的服装没备齐,小王师付马上脱下自己棕色的棉绸裤,腰带一捆,把我推上了舞台,这一穿此裤彻底成为我的演出服了。师付的爱让我一辈子难忘。图为周志建在宁夏文艺下分队下乡演出时饰演大春<br></h3> <h3>周志建的青葱时光</h3> <h3>宁夏歌舞团排的《白毛女》全场,周志建参加了演出。</h3> <h3>当年女一号《白毛女》中的喜儿伍琴妮,现在的美术老师。<br>“白毛女”喜儿伍琴妮的自白<br>记忆从不曾老去,十四岁在学校排练的巜白毛女》中担任喜儿一角,与原作品一样,从序幕跳到第四场。在我们戏称奶奶庙的礼堂里,没有平整的地板,没有玻璃的门窗,不知洒下了多少泪与汗,用我们的热爱、激情、执着,象模象样的将《白毛女》全场拿下。<br>离开学校,我也就离开了舞蹈,人生的轨迹与舞蹈毫不相干。然而,艺术的种子却早己根植于心里。77年恢复高考,顺利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虽与舞蹈无关,却与艺术相关。这是我的芳华。<br>青葱岁月,我们相遇,那红色的,青春的,跳跃的一段时光,照亮了我们整个生命的旅程;当北风吹响轻柔的旋律,还和你们聆听那光阴的故事。</h3> <h3>“白毛女”中的喜儿伍琴妮在大学时,参加重庆市大学生体操比赛,获除跳马以外的全部冠军。</h3> <h3>宁夏歌舞团何绍甫的自白:<br>记得是音乐老师戴一兰让我参加了学校文艺宣传队,出演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说实在话,那时候由于家庭成分的问题所承受的压力和自卑,这个角色让我觉得好幸福!在27中⽂艺宣传队中的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会激发我渴求幸福快乐天性,我把每⼀次的演出都当作青涩朦胧年华生命的呐喊助威......当时的27中宣传队全靠13-15岁娃娃们演出的全场芭蕾舞剧⽩毛女至今都是不可想象的伟绩,不仅给学校赢得了知名度,还为部队和地方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优秀人才,牛啊!⼯宣队王云中、稽宗传、汤振华、王清明、熊一凡诸师傅给了我许多的帮助和关爱,所扮演的李玉和在全市中学文艺汇演中有了很好的评价,在学校颇有知名度,有那么两三次部队来招⽂艺兵,⽼师极力推荐,考官们都在⾯试后给予了了令人激动不已的评语和期望,最后都汇成南柯一梦烟消云散,其实在当时我心知肚明,深麻色的家庭成分是横亘在我面前巨大的⼭石......我由衷地感谢在那个特殊年代给了我爱的⽼师们和师傅们,他们的真诚善良无私⽆不感染着我,至今难以忘却。......回到成都后,曾参加了多部电视剧、广播剧的配音和演播。  </h3> <h3>何绍甫的吊嗓照</h3> <h3>何绍甫同学当年在银川时被一位导师叫去试毛泽东青年艺术造型前的妆前试照</h3> <h3>宁夏歌舞团胡友清的自白<br>艺术的窗,是随着汤师傅晨曦的号声而开启。从此27中宣传队白毛女剧组,开始了辛苦的排练。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让我踏进艺术的门栏,演绎杨白老这一角色,后来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歌舞团,继续演杨白老。(一个小小的插曲,当时银川市歌舞团,已排红色娘子军,由于27中宣传队五个男演员的加入,市歌舞团领导层,毅然决定改排白毛女剧。)<br>2005年在美国休斯敦华人春节晚会上,我和女儿共同演出了白毛女中扎红头绳的片段。(女儿演喜儿,我演扬白老)。女儿还在2000年回国参加了第6 届桃李杯赛。获海外组第一名。<br>这一切都缘于27中宣传队那片艺术的土壤。<br>为此,要再次感谢,王云中,王清民,稽宗传,汤振华,黄牛等等老师。谢谢你们辛勤的付出。<br>剧照为父子俩同演《白毛女》扎红头绳片断<br></h3> <h3>校园《白毛女》二代,胡友清的女儿。曾获中国第六届挑李杯舞蹈大赛海外组第一名。</h3> <h3>《白毛女》辅导老师王清明(著名歌手、音乐人王铮亮之父)我这辈子做了两件得意事,一是儿子非常成功,他就是《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演唱者,著名歌手、音乐人王铮亮。他的歌声受到了亿万群众的喜爱,并登上了央视的春晚。二是与其他几位老师一道,编排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全场,并手把手传给27校宣的少男少女,并成功演出,当时震动成都。 27中宣传队的《芳华》年代,也是非常非常难忘的一部岁月 史,历经过去了四十多个年头,和同学们这段情谊延续至今!一起彼此深爱着那年那时那月那日的师生战斗情谊,同学们那时会悄悄地低咕说:“眼睛都还睁不开,小王师付太狠了嘛,早上五点过就拿着教鞭叫我们起床去操场练功啰!“至今这都成了美好回忆!小亮的成长中最狠的一句话也是:“我们爸爸太黑暗了!“孩子们都经历了艰苦岁月的吃苦磨练而成材啊!那难以忘怀的芳华年代和岁月!!</h3> <h3>王清明一家子(中间为著名歌手王铮亮)</h3> <h3>王清明的获奖证书</h3> <h3>平时偶尔也与当年丫环闫雯玩玩黄母。</h3> <h3>黄母扮演者王燕珑自白<br>人生第一次<br>小时候,我不唱不舞,偶然进入宣传队只是负责报幕和服装道具之类的后勤工作。后来师傅说,“每个人都必须练功,以备用”我便开始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练功。下腰弯成了“赵州桥”<br>劈叉离地60公分高;压腿一屁股坐下去再也起不来了……太累了!我断定我就不是这块料!师傅又说:不准讲客观,必须练!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耶!还就练出来了。<br>第一次看省歌舞团的白毛女,给我的任务是帮同学记动作,而我却记住了黄母,师傅说:黄母就你了。<br>第一次上台演出,我、黄世仁、穆仁智六目相视,笑场了,被领导一通好批,说我们缺乏阶级感情。<br>第一次演出,生怕丫头感觉不到,使劲一扎,把闫雯的脸扎成青色一片,记得到独立师演出,一个小战士要拿枪打我,我就那么可恨吗弟弟呀?!我是假地主啊!<br>第一次京剧团团长听我唱戏,想带走我,没去。<br>毕业了,做了一名话务员,1976年1月8号周总理逝世,我念的悼词在人民南路被成千上万的人驻足聆听;多次参加了省广播电台的“五一”劳动者之声录制。虽然说,我没有进入专业团队,单就业余水平来说还行吧。<br>还有好多好多的第一次,他伴随这我一生的成长和记忆。应该说:27中宣传队,偶然的碰撞到后来的伴随,文艺让我爱好一生,早已经渗透到我的骨髓,我的神经!谢谢带我入门的王清明,稽宗传、汤振华,王云中,代一男等诸位恩师!在此受徒儿一拜!</h3> <h3>黄母扮演者王燕龙</h3> <h3>国家一级演员于南自白:我出身于演员世家,在艺术环境中耳濡目染,从小就有了将来一定要当演员的愿望。正是27中校宣给我奠定了基础,使我在这个平台上得到锻炼和提高。记得当年我独唱,姐姐于燕拉手风琴,我们还是那时小有名气的姐妹组合哦!每当一出场,听见台下“两姊妹,两姊妹!”的议论声就倍感骄傲。后来,我正式的踏入了专业文艺团体,成为了四川省曲艺团的一名演员。在多年的表演艺术工作中,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多个专业奖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会忘记的是我心中永远的27中校宣。</h3> <h3>四川省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于南<br><br></h3> <h3>于南的演出剧照</h3> <h3>宁夏银川歌舞团赵正伟的自白这张照片是我与何绍甫在银川歌舞团时排练小刀会的造型练习,我们在一起读书,一起去银川,退休前又在一个大系统工作。岁月蹉跎友谊长存。27中文艺宣传队是人生中难以抹去的生命印记,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收获了很多美好的人生故事。大家几十年后再聚首,这是何等的缘分和快乐!</h3> <h3>原27中宣传队郭永宏的自白<br>1971年支边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 ,先后在团部师部文艺宣传队吹拉弹唱数年后调入云南省德宏州民族歌舞团担任长号演奏员, 后入云南艺术学院进修长号专业, 师从我国著名长号大师王本惠先生 ,1988年作为艺术人材引进到温江文化馆, 1989年至1994年入川音学院学习作曲理论 ,师从我国著名作曲家教授黄虎威先生, 后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1990年至1998年前后受聘于原峨影乐团和四川省歌舞剧院之响乐团担任长号演奏 员,2003年在成都娇子音乐厅举办了个人音乐专场 ,创作的很多音乐作品都在全国及省市获得一二三等奖, 1998年8月改行入成都市温江区地税局, 后担任局党委副书记。<br>退休后担任成都市皂江乐团 ,彭州市白鹿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指挥 , 成都市浣花爱乐乐团第一长号 图为1971年郭永宏在云南香焦林里演奏</h3> <h3>2号《白毛女》喜儿闫雯的自白<br>27校宣为我生命中注入了艺术的基因。在校里我领演窗花舞,同时也客串过白毛女和丫鬟。为了演好这些,早晨六点起来练功,苦记一招一式,让我能轻松自如应付演出。后来我到过很多单位,导过舞剧《小刀会》,也导过全系统的大型音乐会,这些得益于小王师付,以及各位老师,同行的姐妹兄弟指点。即使现在,我也能跳能唱,这是业余爱好受益一生的结果。图为《小刀会》剧照</h3> <h3>当年的校宣演员都能这样踮尖尖脚儿。(舞者系窗花舞领舞闫雯)</h3> <h3>读中学时我去成都照像馆拍照,像馆放大了一张摆在他们的橱窗里,作为艺术范儿招徕顾客。</h3> <h3>《白毛女》张二婶扮演者刘小佳<br>时光如梭,光阴似箭,四十多年前的中学印象铭记于心,廿七中宣传队,在成都市里打响的全场《白毛女》,成就了我们这一堆怀揣舞蹈梦想的男娃子女娃子们,那段令人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历练了我们,拴紧了我们,一辈子也不可分割。我感叹,我庆幸,我骄傲,是这个群体的一员,永远爱你们,我的同学们,我的宣传队,我们的永恒的芳华!(张二婶佳佳)</h3> <h3>铁道兵八师宣传队卫晓霞自白,<br>在廿七中学宣传队的经历让我难忘,半军事化的管理,同吃,同住,同排练,给我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70年考入铁道兵520西南指挥部队,后分配到铁道兵部队八师宣传队。铁道兵是工程兵种,修建大巴山区的襄渝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的环境,更加需要活跃部队精神文化生活。作为这支铁军文艺宣传战士,我们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丰富部队精神文化生活,奉献出了青春年华。</h3> <h3>卫晓霞在基层演出中</h3> <h3>窗花舞之一王树的自白:<br>记得一个夏天,我们几个宣传队小伙伴,坐在公交车上,一位当时四川省歌舞团的著名演员向老师问我们,你们是伍琴妮宣传队的吗?省歌舞团的台柱都知道我们了,那个兴奋,激动,骄傲,到现在我每每回忆起,都有一股甜甜的满足和自豪。<br>学校毕业了,下乡到了农村,学校毕业后到单位工作,我都是其中文艺活动骨干份子。在创建自己公司的10年里,多年社会实践和经验,感悟很深,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需要精神层面的建设和投入!<br>并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每年公司精心安排有自己的春晚。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凝聚人心,有了自己的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br>27中校宣奠定了我的文艺基础,让我在过去和今天的工作中,予以发扬光大,受益匪浅。<br></h3> <h3>乐队小提琴手王卫平</h3> <h3>  《大红枣儿香又甜》的扮演者李敬蓉自白:<br>一段《序幕》、一段《大红枣儿香又甜》的群舞;一场《红灯记》中的铁梅……样板戏的旋律伴随着我们的芳华。成都27中宣传队,团结奋斗、刻苦练功、师生和谐,是成都遐迩闻名、有口皆碑的校园青春芭蕾!才有了李小卫、杨昆、李莉等先后应征入伍成了军队艺术人才;才有了王春林、田穗等走上了专业文工团道路。迄今为止大家仍在为文艺服务。<br>  回忆是酸涩但是甜蜜的!一段《红灯记》让我两进两出宣传队,同学们私下叫我假铁梅。才有了我肩跨50式冲锋枪为宣传队演出站岗放哨的照片。回想起那时“左”上天的唱腔,至今忍俊不禁!穿军装当军人,是我儿时的梦想。但命运多舛,我没当成兵,却成了一名军嫂;我继续在军营中唱歌跳舞,活跃军营文化!到了新闻出版系统工作,仍不忘初心,爱舞蹈,爱唱歌……我特别感谢教导我们一的老师、感谢我们“一窝”的队员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7中的芭蕾舞园将永垂青史!</h3> <h3>肩跨50式冲锋枪为《白毛女》演出站岗放哨的李敬容</h3> <h3>唯一混上夫人级别的女人,当年跳《大红枣儿香又甜》的舞者之一李敬蓉展示她的童子功。</h3> <h3><br>灰毛喜儿扮演者李小光的自白:<br>“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勾起了我“芳华”年代那一串串美好的回忆。我在27中宣传队排演的《白毛女》全场中拌演的是逃离地主家,在深山老林中吃野果,与野兽搏斗的灰毛喜儿。<br>  在中学时代进入了成都市第27中文艺宣传队,是我的幸庆,它意味着被很多同学关注并有一段不一样的校园生活;它意味着每天下课后例行的把杆,劈叉,大跳,压腿,苦练基本功,看N多场《白毛女》,日复一日的排练演出排练演出;它也意味着可以与一群爱文艺的小伙伴们住在学校,过同吃住,同玩乐,同歌舞,还常常搞恶作剧的集体生活。就因为这段经历,才使得我有了值得回忆的“那些年”!才有了值得珍惜的“这群人”! <br>  虽然我的文艺梦业余了大半辈子,没能当上那时让我们羡慕的文艺兵和专业舞蹈演员,但在这段经历中我所得到的学到的,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有了积极向上的,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我才有幸赶上了文革后的大学高考,上了外语学院,并在工作中,获得了“全国国旅系统优秀导游的称号。<br>  也是得益于40年前的27中宣传队,得益于“北风那个吹……”,我才有幸做了另一份愉快的职业 — “瑜伽导师”,在15年中教授近2万小时的瑜伽课程,上万人的瑜伽入门老师,培养了近300多位瑜伽老师,过着精彩的,享受的下半生。<br>  在此,要感谢那个年代,要感谢培养我们的师傅们,要感谢和我一起经历这段的兄弟姐妹们,要感谢同学蒙明国(川报首席记者)让我们有抒发这段情感的“成都版芳华”。</h3> <h3>现在的李小光是瑜伽教练</h3> <h3>乐队二胡手蒋晓泉的自白:我是27中宣传队乐队的一员,进入校宣,汤师傅交给我一把龙头二胡,从此我与这把二胡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记得在校宣的日子里,随着汤师傅的小号声,我们乐队的成员天不亮就来到操场上,开始了长弓,音阶等的基本功练习。那段时间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我们,在汤师傅的带领下,居然能把《白毛女》全剧的音乐凑合着出来。1971年3月,我们就要去云南支边了,临行前我内心很纠结!这把跟随我两年的龙头二胡是否带走呢?不带走,我去云南后就没有二胡拉了,带走,二胡又不是我的,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悄悄把二胡带走。1971年3月16日,我与宣传队乐队的成员王卫平,郭永宏,陈永康踏上了支边的征程,那天,汤师傅及乐队的成员蒋世臻,徐恭俊,何会庆等到火车北站为我们送行,留下了一张珍贵历史照片。到云南芒市以后,艰苦的劳作,匮乏的精神生活,渺茫的前途,使支边青年陷入了无尽的苦海。好在我还有一把龙头二胡,寂寞无聊时还可拉拉二胡,伴随着美妙的乐曲,暂时忘却眼前的烦脑。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四川省公安学校,离开了云南,我那把心爱的龙头二胡己经散架了,只剩一根龙头琴杆,我把它送给了我的一位学生。此后我就再也没有拉过二胡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也从警界光荣退休了,一天,我突发其想:我是否应从操旧业,把丢失了的二胡拣回来?说干就干我立即去买了一把二胡,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性训练,还真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多亏王树的召集,我们与原宣传队的同学又重逢了!6O后的我们又重操旧业,组成了自娱自乐乐队。真是老有所乐,开心快乐!</h3> <h3>前排胡友清,陈翼,后排蒋晓泉,徐恭俊,李红。除陈翼不是宣传队外都是宣传队的。</h3> <h3>《白毛女》赵大叔扮演者杨昆(右己逝,原27宣传队队员,原战旗话剧团演员),这是他拍电影《挺进中原》的剧照。</h3> <h3>杨昆饰挺进中原剧照</h3> <h3>当年校宣小鲜肉<br>前排左起:杨昆、石新荣、何绍甫、王春林;后排左起:王浩、付伟民、郑源。</h3> <h3>前排左三为汤振华师付</h3> <h3>前排左二为稽宗传师付</h3> <h3>儿童时她们就参加了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南海长城》表演。</h3> <h3>演出完后宣传队集体合影</h3> <h3>27校宣演员1985年合影</h3> <h3>李小卫,谭舒,左川胜学校操场练艺</h3> <h3>乐队成员蒋晓泉,王卫平,陈永康71年3月16日去云南支边,途经人民南路广场时的留影。</h3> <h3>她们的“芳华”照<br>左起:伍琴妮,闫雯,王树,李小光,梁晓蓉</h3> <h3>“大春”夫人刘蓉智玩一字码</h3> <h3>四十年前,他们在学校排演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全剧,这是大红枣儿香又甜当时的剧照</h3> <h3>窗花舞</h3> <h3>前排左起:弓敏,冯德碧(宣传队队长),闫雯<br>后排左起:王树,张乐鸥,李小光</h3> <h3>全部男演员合影</h3> <h3>《红色娘子军》小刀舞,图左一左川胜,左二付伟民,左三郑源,右一王浩,右二谭舒。</h3> <h3>赵正伟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洪常青。</h3> <h3>乐队成员送王卫平、蒋晓泉、陈永康去云南支边。’</h3> <h3>27中校文艺宣传队乐队阵容。</h3> <h3>参加八路军</h3> <h3>窗花舞演员张乐鸥与弓敏</h3> <h3>喜儿出山洞</h3> <h3>女声合唱</h3> <h3>当年也玩摆个poss来一张</h3> <h3>恩施土司楼上的刘同学,当年感觉不舞不乐,后来冷不丁成了唱歌高手。那时成都多家歌厅舞厅找她献唱,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惊叹她的歌声,蓉城之声曾为她两次录音一周内滾动播放,报纸也曾撰文介绍她。</h3> <h3>刘同学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夺得当年成都市高新区歌曲比赛一等奖</h3> <h3>平时的小排练</h3> <h3>游丽萍2017年在洛杉矶海外桃李杯的总决赛现场照</h3> <h3>现在的他们仍然练功不缀。</h3> <h3>尾声<br>这么多私房照拿出来见面,宣传队员都万分惊讶,没有人一次能看这么多,没有人能这么洋细了解一个人。所以他们惊叹,原来我们这支宣传队里的人物真的那么优秀。这是互联网,美篇的魅力之所在。</h3> <h3>鸣谢:所有老照片由当时男女演员和老徐老蒋提供。王树,伍琴妮,何绍甫给予了资料和排序更正的支持。更多新照片请看链接</h3> <h3>成都版“芳华”留言集锦</h3> <h3>不老的成都27中宣传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