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5;">元旦年年见,今年很不同。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小学三部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而精彩,是课堂教学的浓缩,是教学知识的一次大检阅。本着这样的理念"诗词传古韵,科技向未来"小学三部社科展,于2018年1月3日在三部六层的阳光房正式开展这次精彩绝伦的艺术节盛宴。</span></span></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社科组的教师筹备了一个月的时间,构思、设计、绘图皆出自于老师们的灵感迸发和才思的碰撞。期间,三部各位领导多次指导,只为了能带给孩子们更好的体验。筹备、分工、制作、就这样活动前的准备如火如荼的开始了。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们加班加点,2018年1月2日准备活动完毕,最后一次的清扫工作后,带着期待离开了教学楼。</b></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感谢创意无限的老师们;</b></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感谢专业敬业的老师们;</b></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感恩童心师爱的老师们。</b></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我们一起走进写着"国风古韵"四个字的大门,开始我们的国学之旅。走进历史长廊,两位小小讲解员开始了他们生动细致,声情并茂的讲解,;我们认真倾听,走进历史,欣赏诗词作品,感受诗人苏轼的坎坷人生。</b></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国学的最后一站"飞花令" 。两个班"飞花令"诗词对决,我们与七班班主任用猜拳决定哪个班"先手",既公平又充满趣味。 我们一起进行了含有"花"和"月"的两轮诗词对决,太有意思了。我们也因此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收获太大啦!</b></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科技时代,从远古时代到近现代的科学,皆由高年级的6位小讲解员给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演讲。看看我们崇拜的小眼神,你就知道他们讲得有多精彩了。</b></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科学实验站,让学生们在玩乐中就学到了好多知识。在学习中,通过观察思考提问动手合作表达,促进孩子观察力、思考力、认知力、动手力、组织力、表达力的全面提升。爱因斯坦说:"一个矛盾的实验结果就足以推翻一种理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实验举足轻重的地位。</b></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科学答人,通过科学小知识的问答环节,加强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帮助我们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我们好多同学都答对题目了,我们好厉害!</b></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艺术节的开展,真正做到了向孩子们传递诗词古韵,展望科技未来……在艺术节的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的朝气蓬勃、昂扬向上、一丝不苟的精神风貌。我们也会一直如此,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带领着孩子们健康、快乐、积极地成长! </b></h3> <h3> 有的放矢 细节致胜</h3><h3> 步入一月,期末复习各项工作按步推进,本周孩子们的复习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女生在静心思考.细致答题上自我严格要求,为可爱而懂事的姑娘们点赞。但个别男生还比较浮躁,老师们也在"严格"与"鼓励"中不断帮其调整状态,希望作为家长的您在本周接孩子时与语数老师积极沟通,针对性强化。我们不以"分数"论孩子,"态度""习惯"才是我们教育教学之根本。</h3><h3> 那么,如何利用小假通过父母的关爱与指导给予孩子个性化的提升,为本学期画上圆满的句号呢?给大家提供如下参考:</h3><h3>1.创造良好学习环境</h3><h3> 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以便让孩子集中精力复习。有些孩子喜欢一边玩一边学习,为了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在孩子读书.复习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儿看电视。如果孩子在看书,家长们也不妨拿起报纸和书本与孩子一起充充电,如此可以创造出一种热爱学习的家庭氛围。</h3><h3>2.合理制定作息时间</h3><h3> 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学习,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h3><h3>3.不指责、不抱怨</h3><h3> 发现孩子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有问题,家长切不可过分指责,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孩子面前,也不要抱怨老师的不妥,以免刺激孩子的厌学心理。 </h3><h3>4.万万不可代替孩子</h3><h3> 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与其直接给出结果,不如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很多时候,孩子无法解答一道题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没有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通过这种方法,孩子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答案,而是找出答案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切不可因为我们的"帮助"导致孩子的"思维惰性"。</h3><h3> 好习惯=好成绩。让我们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努力!</h3><h3> 赵老师</h3><h3> 2018.1.1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