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纽约的文化之旅

心若闲云

<h3>2018年新年伊始的第一个周末借着参加会议的机会,我带着女儿前往纽约市。在仅仅两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去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时代广场,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Guggenheim古根海姆博物馆,在林肯中心听了一场纽约爱乐的音乐会,赶上看Rockefeller Plaza 洛克菲勒广场的巨型圣诞树和音乐夜景,参加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studio tour, 访寻了当年奥黛丽赫本拍摄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在第五大道的原址名店,参观了位于中国城的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品尝了上海菜四川菜潮州菜以及米其林一星的广东菜,最后在曼哈顿南端的电池公园Battery Park 翘首远望自由女神,也圆了女儿第一次来纽约的一个心愿。</h3> <h3>没错,就是上个周末,美国大部遭遇到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纽约白天是零下10度再加上凌冽寒风),并赶上了JFK机场因为大雪三千架飞机取消航班,我们的行程也受到影响,去时被改签归来被延误(因为第四航站楼遭水淹),最后是周五早晨四五点从家出发,周一早晨四五点回到家,离家出走整整三天!</h3> <h3>不过这些跟我们在这个文化之都那两天半的所观所闻所得所获相比就不算什么了,感觉这趟丰富充实的文化之旅都是上帝之手神奇安排的,心里满满的是幸运、幸福和感恩,现简述如下。</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时代广场</b>&nbsp;</h3><h3>本不在行程之内,但因为是女儿第一次来纽约,还是应该带她去看看。所以周六上午开会以前跟女儿冒着零下12度的寒风前往,看到了元旦New Year Eve掉下来的大苹果和2018字样,自然拍照留念。第二天周日经过时才发现这些已经不见了,原来运气这么好,感受到了一年一度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时代广场的新年庆典。另外,也目睹了传说中的新华社的巨幅广告还有郑州、五粮液、银联等广告。<br /></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洛克菲勒中心的圣诞巨树</b> &nbsp;</h3><h3>原来也不知道,正好走前一两天听正在纽约出差的曾学姐提及,所拍夜景非常漂亮。于是在我俩呆的第二晚也是最后一晚(周六)看完音乐会后打Uber前往试探。哇,真是开眼,一棵耸入云宵的松树上挂满了彩灯。听保安说需要25个工人花三个星期安装,共有5万个灯泡。</h3> <h3>而与圣诞树遥相对应的灯光夜景,如音乐喷泉一样变幻闪烁色彩绚烂,好像来到了梦幻般的迪斯尼。虽是寒冬深夜,但感受到的圣诞气氛却暖暖的。</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89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展</b> &nbsp;</h3><h3>因为新的研究兴趣,我开始涉猎当代艺术,所以这个成为此行的一项重要日程,但最凑巧的是这个展览就在这个周日结束,所以真得感谢大会组委的英明卓识。第一次参观古根海姆博物馆,那圆形设计真是精妙,上下七层循循而上,全方位展示了中国艺术家自89以来过去30年的创作、思考和想象,算是中国当代艺术在美国主流的一次重要亮相。</h3> <h3>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欧宁的碧山共同体,在安徽的一个小农村实践了六年的乌托邦生活,很令人佩服。当然也拍了很多跟汉字艺术相关的图片,回来慢慢研究。</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林肯中心听音乐会</b> &nbsp;</h3><h3>老实说,我虽然一直喜欢唱歌,但对古典音乐真正开始有感觉还是这个寒假期间,黄大哥分享的一个"世界100首古典名曲"的微信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lO-PwV1dRYxZneo4HvU2ug。第一次才发现世间有这么多优美的旋律,而且超越语言超越时空,流传千古。所以这次来纽约就特别想听一场纽约爱乐的交响乐。</h3> <h3>不过事先买的是周五中午的音乐会因为飞机取消未能赶上,以为希望落空了,好在对方大气,及时给我退成CREDIT可以抵购,而我们唯一能看的一场就剩周六晚上的了, 还好头一晚上还能订上,虽然座位没有先前的好。上半场是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第一次看到指挥同时兼任钢琴独奏,老艺术家大概有70岁了吧,但他游刃有余方寸不乱,再加上莫扎特音乐的童真美妙,钢琴和弦乐管乐的水乳交融此起彼伏,真是太享受了。下半场是柴可夫斯基的大提琴协奏曲,虽然演奏者不是马友友,也不是他的德沃夏克协奏曲https://m.youtube.com/watch?list=PLB310BD4AD00CA4E8&amp;v=tfAr_94c9OM, 那位女演奏家的身体语言让我想起中国的那些琵琶弹奏,人琴融为一体,时而忧伤时而激昂,把观众带到各种情绪之中。</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五大道的Tiffany珠宝店</b> &nbsp;</h3><h3>这个说来也巧,也就是这个元旦的长周末,先生说咱们看个Netflix 电影吧,Breakfast at the Tiffanys怎么样? 我说,好啊,早就听说这片子了,就是没看过。虽然电影本身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经典,但决定到纽约后顺便找找这家电影原址,搞一点影迷探寻,就像当年(2010)去香港一定要去爬爬《重庆森林》里王菲坐的那个电梯和打入重庆大厦的那些黑帮旅馆。<br /></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中国美食</b> &nbsp;</h3><h3>去之前老实说,我只知道会去品尝一下一家米其林一星的中国店Hakkasan(还是从我学生那里知道的),然后就是收藏了任同学曾经发过的一个纽约美食的微信。</h3> <h3>但再巧不过的是我这次特别想拜见的一位合唱团前辈晖哥就在我住的酒店Hilton对面工作,而且已经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扭腰客了。他私信给我一张"藏宝图",不仅告我去哪儿吃,而且点什么最好吃。这真是如获珍宝,每天我俩就根据这个吃吃喝喝,品尝了中东风味的Halal Guys (纽约最有名的街头排档, at 53rd St. and 6th Avenue),</h3> <h3>鹿鸣春(Joes Shanghai)的蟹粉小笼包,朵颐Szechuan Gourmet的四川菜,都很好吃。不过觉得最最好吃的是中国城的波记潮州小吃(在Bayard和Mott Street的交叉处,附近的地铁站是6/N/Q/J的Canal Street站)。他们的卤鸭是我吃过最最香的,感觉比北京烤鸭还有味,一向不敢吃凉食的我,更别说是肉,坐上飞机以后还嘴馋,拿出打包剩下的本来要留着给那位尝的,又是一阵狂吃,余香绕梁数日,强烈推荐。这家除了卤鸭,卤肉和海鲜米粉也特别好。</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博物馆</b> &nbsp;</h3><h3>这其实也是近两年培养的兴趣,去年三月去多伦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夏天去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所以对这个名列世界前四大的大都会博物馆,这次也一定要朝拜一下。里边太大了,这次只看了埃及馆和东亚馆就花了四个多小时。在多伦多发现老家稷山化寺的元代壁画,这次就更近了,发现洪洞广胜寺下寺大雄宝殿的元代巨幅壁画《药师佛佛会图》就贴在大都会的一个正面墙壁,以后争取把我老家在美国的壁画都找到。</h3> <h3>我在山水画或文人画展厅停留时间最长,女儿则最喜欢日本馆的竹编艺术。</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美国华人博物馆</b>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位于中国城,最早是看黄柳霜的资料时偶然发现的,就很希望有机会参观一下。</h3> <h3>馆内中英文解释,有最早帮华工学习英文的字典,</h3> <h3>对杂碎Chop Suey这个美式中餐的历史了解更多,估计就跟General Tsos Chicken 似的。</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C tour</b>&nbsp;</h3><h3>这个本也不在行程之列,当发现就在Rockefeller附近,离酒店走路才十分钟,于是就订了早8:20的tour给孩子增加一项活动。我自己上次参加NBC tour 还是18年前刚来美国的2000年。当时是参加学校ISSO组织的纽约旅游,那时候可对博物馆一点儿没兴趣,主要逛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景点像时代广场、自由女神、联合国大厦、百老汇什么的。这次旧地重游,女儿都14岁了。<br /></h3> <p>写到这儿,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莫过于"巧"了,碰巧凑巧刚巧恰巧,正是如此多的"巧"成全了我们这次文化之旅。当然,没有完美的经历,这次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亲眼见到合唱团的老大哥(们),“差池不相见,黾俛空仰止”(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哥依然是个传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