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悬崖村”—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勒尔村变迁记 (新年首篇)

Sacha

<h1>  在历史上,四川既享有"天府之国"之千年美誉,又不乏古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无奈感叹。在四川省凉山州的大山深处,有一个从前鲜为人知而如今却闻名全国的自然村。该村座落在山顶的悬崖边,海拔3000多米,从山脚下到达山顶上的村庄有2公里的山路,近千米的落差,山路陡峭,村民上下山进出村庄靠敷设在绝壁上的由17条藤条联结的阶梯,作为攀爬上下山的依扶。"藤条梯"成为连接外界唯一的徙歩工具和途径。在涉经千米的绝壁陡坡上,需要双手攥着绳子,以近似于匍匐的方式缓歩慢行。在孩子攀爬时需在腰间拴上绳子,以防不测。由于山坡崎岖坎坷和陡峭,攀登时双手和双脚都要使劲,每走一步都费力,体力消耗很大,攀爬者需在途中不时停下歇息。短短千米之距,需要花费上4,5个小时。自古至今,世世代代,山顶上的村民就是在绝壁上,悬崖边凭借这条让人难以想像的虅条梯维系着与外面世界的联系。由于货物进出全凭人力肩扛背驮,物资运送困难,所以山上的村民住的是土坯房,从事的是自给自足式的农业自然经济。出行的艰难,生活的贫瘠与疾苦是不言而喻而又是可想而知的。</h1> <h1>  这个默默无闻而鲜为外界知晓的穷乡僻壤的小山村进入世人的视野,源于2016年5月新京报的一篇报道《悬崖上的村庄》,撰文的初衷是从关心村里十几名小学生上学攀爬藤梯所产生安全隐患的角度见诸报端的。媒体率先对"悬崖村"的现状所作的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舆论的效应又致使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加入。新闻传媒与舆论的力量与作用往往会产生人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影响。人们对那幅几乎家喻户晓,世人皆知的题为"我要读书"的"希望工程"宣传画中苏明娟明亮的双眸还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在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曾在电视上看到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出行的状态,感到很揪心。总书记的牵挂以及媒体的聚集,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四川省委书记当即表态,要以"㓋荒之力"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h1> <h1>  经自媒体报道至今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资助下,"悬崖村"的出行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居住在高山之颠上的村民的生活状态也大有改观,从前,这条藤条"天梯"阻碍与割断了村庄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许多村民尤其是妇女一辈子都未曾走下过山,更不用说走出大山了。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成为不可企及的人生奢望。不要说乘坐飞机和火车,就是连汽车为何物都不得而知,未曾见过。"天梯"将村庄与外界割裂,使其世代处于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状态。如今,这一状况发生了实实在在令人可喜的改变。</h1> <h1>  2016年5月,由于媒体的报道,阿土勒尔村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被称之为"悬崖村"而一举成名。一年多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精准扶贫帮扶下,"悬崖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展现出新面貌和新气象。首先,困挠村民出行通道得到很大的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投入100多万元,由原来的藤梯换成了钢梯。钢梯路共用了近6000根,120吨钢管,有2550级梯阶。与藤梯相比,钢梯更加牢固,安全,使用寿命更长,而且也好走了许多。同时钢梯采取"裁弯取直"原则,路程缩短了三分之一,现在上山只需一个小时,下山则更快。可谓天堑变通途。更趋人性化的是,在通往"悬崖村"的钢梯上全部安装了微光路灯,提供夜间照明,保障行走安全。毎当夜幕降临,路灯亮起,站在远处仰望,灯光犹如一条星带伸向天际,神奇又是神秘,美丽且壮观。今天,站在对岸的半山腰上,隔河相望通往"悬崖村"的绝壁钢梯,宛如一条长龙蜿蜒盘升,使村民上下山更便捷,省时,省力和有安全保障。此不失实为亲民利民的一大善举。</h1> <h1>  其次,4G通信入村,村民用上了WI-FI。此前,由于海拔高,四周高山环抱,手机信号非常微弱,村民们虽说用上了手机,打电话却要走到户外空旷的山坡上寻找信号,今年,两家通信运营商从下山将光纤接进了村,并赠送了一批上网设备和电视机顶盒,如今,村民们不仅能观看高清电视节目,而且大多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上网,使用微信,用QQ与外地亲朋好友交流。手机上4G信号强度令人满意,与外界联系更为畅通无忧和方便快捷。村民们的精神与娱乐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一改从前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寂寞和枯燥乏味的日子。</h1> <h1>  伴随着钢梯落成和通信畅通的同时,村民们更好更多了地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村里成立了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和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与资源,因地制宜,养殖山羊和绵羊,种植核桃,青花椒,脐橙和养蜂密等。大家都在努力寻找致富的门路。就是一些原先外出打工的村民,也打算回到家乡创业。所有这些都是由出行便和通信畅所带来的可喜变化。</h1> <h1>  与此同时,"悬崖村"接踵而来的变化,就是带来和促进了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如今,"悬崖村"闻名遐迩,名声在外,经媒体报道后,架设了通往村里的钢梯,慕名前来观光和旅游的游客日趋增加,加之地处大凉山深处,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势有待发掘,周边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空气清新,河水清澈,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映入眼帘的,四周犹如一幅原生态的自然画卷。如何打好"名声效应"将村庄华丽转身为景区自然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不久前,成都一家,公司己和当地县政府签约,拟投资3亿元,分两期对"悬崖村"一古里大峡谷景区进行旅游开发。首期开发己启动,游客集散中心,"悬崖村"索道,古里峡谷栈道,悬崖村体验险道及其它旅游附属设施均按计划施工中,第二期将规划建设通向山顶平台的索道,云顶度假村等。今天,高山之颠上的村里开设了村卫生所,超市,饭店,有了客栈和农家乐宾馆。向外来游客销售蜂蜜,核桃和脐橙等当地土特产,村民们的收入与以往相比,成倍增长。旅游业的兴起,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h1> <h1>  最后,一个显著而极其重要的变化,就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在过去,村里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读书没用,孩子接受教育程度与比例很低。隨着钢梯的搭成,网络的普及以及外来游客的增多,人们与外界了解与接触日趋密切,思想意识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现在,村民们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摆脱贫困。今天,"悬崖村"设立了幼教点,有了专职幼教老师,村里30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勒尔小学设在山脚下,学生来自于附近的村落,学校实行寄宿制,除了寒暑假和重大节假日,全部住校,不再受像过去爬梯上下的折腾。还为住校学生发了电话卡,便于周末想家的时候,与父母通话,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去年秋季,学校新盖了学生宿舍,保证一人一床。5层的新教学楼也己落成。学生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还开设了孩子们的活动室,电脑室和教师办公室等,为孩子们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h1> <h1>  应该说,"悬崖村"的村民和儿童们是幸运的。媒体的报道,舆论的关注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改变了全村72户人家,400多人的命运。在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贫困县镇和贫瘠的乡村,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这从中也折射了扶贫脫贫任务的艰巨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扶贫帮困的路上不拉下一个,也不让一个掉队。在中国脱贫致富的攻坚战役还在继续,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丝毫不能松懈与怠慢。我坚信,中国彻底消除贫困的那一天已为期不远,让我们期待并展开双手去拥抱那一天的到来。消灭贫困有助于缩小贫富与城乡的差别,彰显与体现社会的平等,公正和公平。</h1> <h1>  本文为作者Sacha原创,素材选自于相关资料,照片源自于网络平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