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艳同悲《红楼梦》之王熙凤

夕又

<h3> 跟朋友谈红楼,她说少年的时候喜欢林黛玉,现在最爱王熙凤。 </h3><div> 正好以前也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她在国外讲《红楼梦》,很多人也是喜欢王熙凤,认为凤姐才是红楼里最出彩的那个。</div> <h3>  阿凤一出场就是与众不同的,未见人只闻声,丫鬟婆子们已是“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自己却高谈大笑、巧论周旋。贾母叫她“凤辣子”,她却跟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h3><div> 此刻,阿凤还不到二十岁,已经是荣国府的执行当家人了。上下几百人的侯门公府,她每天“承应了老太太,又要承应这边太太那边太太。妯娌姊妹,上下几百男女,天天起来,都等他的话。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 </div><div> 这就是阿凤的日常。 </div><div> 协理宁国府,是阿凤大放异彩的一章。她一上任就找问题、出对策、立规矩,乱糟糟的场面经她打理立刻秩序井然。她勤勉、负责、思虑周全,每日早起,两府奔波不觉辛苦,还能抽空安排宝玉和秦钟的书房,又能打点老公在外的行李。 </div><div> 和一般大家闺秀只求端庄内敛不同,她喜欢出风头,“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的事,阿凤越喜欢。 </div><div> 这是阿凤的长处,却也是阿凤的悲哀。</div> <h3>  阿凤,也是四大家族的嫡出女儿,她的叔叔王子腾开篇不久就升了九省统制,是当时四大家族中官职最高的一个;凤姐嫁入贾府,有丰厚的嫁妆,包括当时还很稀缺的玻璃炕屏、西洋自鸣钟等,阿凤常得意“我们王家的东西就是好的”,“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h3><div> 然而,就是这样既富且贵的王熙凤,她竟然没有上过学,阿凤她竟然是不会写字的!她空有个学名,自幼又是被当做男孩子教养,可是,竟然没有上过学,不能不说很不幸了。</div> <h3>  仔细看下来,我们慢慢发现,其实凤姐的风光暗含着很多的辛酸。 </h3><div>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作者交代,王家和她的亲戚只有当初跟随父亲在京的王夫人和凤姐之父认识。可是后来,凤姐之胞兄连家眷回南,凤姐要写信带给父母,并打点礼物,我们才知道,原来此刻,凤姐之父已经不在京了。 </div><div> 贾珍说凤姐“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凤姐说贾珍“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 </div><div> 原来,凤姐小时候就常跟随姑妈在贾府生活,她所谓的被当做男孩教养,是小时候就喜欢和男孩一块玩。 </div><div> 那么应该就是,凤姐之父或仕途不顺或身体欠佳,早早回了原籍,凤姐和哥哥留在了京城,哥哥主要跟着叔叔王子腾,凤姐主要跟着姑妈王夫人。 </div><div> 她和贾珍等从小一块玩,肯定也有贾琏,她和我们的琏二哥也算青梅竹马。 </div><div> 可惜珍、琏二人都不喜欢读书,也都不是什么好的榜样。 </div><div> 贾府的女孩们都是读书的,王夫人却没让凤姐读书,可见对她不是真心疼爱,也不重视对她的教育。 </div><div> 父母不在身边,跟着冷漠的姑妈,她没机会读书、没机会享受亲情之爱,没机会成为一个温婉端庄的大家闺秀,她却没有放弃自己,在缺少温情的环境里,她拼命努力,肆意绽放,长成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辣子”。</div> <h3>  长大之后的凤姐,“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管理家务“上下无一人不称颂”,连自己的丈夫“倒退了一射之地”。 </h3><div> 她聪明、美丽、能干,“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她没上过学,却在管家的几年里慢慢认识了字,司棋和表弟的书信,她能读出来;她不懂什么“干的湿的”,却能在大家连诗的时候说出被众人称赞的开头。她的聪敏不仅在说话管家上,其实也在学问上,只是命运没给她在这方面发挥的机会。 </div><div> 她狠毒、严厉,贪权恋财;她深有心机,脸色善变,媚上哄下;她果敢、泼辣,办事干脆利索。这些一半来源于她天生的争强好胜,一半来源于她缺爱少教的童年。</div> <h3>  贾府的女孩子们是都读书的,由贾母亲自教养,个个矜持自重,不仅能诗文,还擅琴棋书画。阿凤没机会读书,缺少父母教养,却擅于周旋、长于计算,荣府的大小事务,几乎全靠她一人打理。 </h3><div> 宝玉帮她记东西,问怎么个写法,她说横竖自己会明白;薛姨妈听她说话,觉得“他的帐也清楚,理也公道”;李纨说她“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这些都是凤姐在缺少教导、胡乱生长的过程中从自学的本领。</div> <h3>  她的母家给了她高贵的出身,给了她丰厚的嫁妆,却没有给她的心灵一份安全感。她喜欢揽事证明自己的能干,她贪财充实自己的家私,她善妒,不允许别人分享她的丈夫,她要强,就算累到小产,也要挣扎着打理家务。 </h3><div> 她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为了得到重视,为了证明自己配拥有现在的一切。 </div><div> 她为什么喜欢黛玉?因为黛玉那种贵族气质是她没有的。累世侯爵、书香门第、在有情有爱的环境中生长的黛玉身上那种超然气质,是凤姐羡慕的。对于自家的百万资产,黛玉不争、不问、不辨;对于被别人说痴傻、假清高,黛玉懒得解释。这些凤姐做不到,所以她敬爱黛玉这种人生态度。 </div><div> 她为什么不喜欢宝钗?因为和自己一样想获得认可,宝钗用的方法是“不争”,自己用的方法是“争”。宝钗一面说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面察言观色讨长辈欢心,是阿凤所不齿的。她王熙凤的欲望是不怕写在脸上的,别人说她善妒、狠毒、贪婪,她都不怕,她甚至傲娇的说自己根本不怕阴司报应。所以,对于表里不一的宝钗,她不会喜欢。</div> <h3>  当然,她也喜欢探春,因为探春既有才能,又懂得自矜自重;既守礼法懂规矩,又敢言敢做。 </h3><div> 她也有点喜欢晴雯,因为晴雯出身极低,能做到副小姐的位置,全靠自己的聪敏和能干。而阿凤高贵的出身并没有给她多少真实的优越感,她所有的自信,也都是自己的能力换来的。她时常挂在嘴边的母家的荣耀,是“人爱炫耀什么,就是最缺什么”的真实写照,她最缺的就是认同感。</div> <h3>  可是,贾府里有几个人能理解她?就算最得力的助手平儿,也只知道她的一二分罢了。 </h3><div> 她关心宝玉,被认为是“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她好不容易有空过个风光的生日,丈夫却在这天把“脏的臭的”拉倒屋里去偷情;绣春囊事件,她暗暗查访的建议被否,自己还要硬着头皮去抄检大观园,结果被探春狠怼;天冷了,她建议在大观园开小厨房,贾母都不得不当面力证她是真心疼爱这些小姑子小叔子们,而非只会耍乖讨好。</div> <h3>  初见香菱,一个连自己家乡姓名都忘了的孤女,她却慧眼看出“一般的主子姑娘都不如她呢”;探春理家忙着驳她的事,她却真心感叹这才是个臂膀;抄检大观园,晴雯为示反抗鲁莽的掀翻了箱子,她不仅不生气,也不趁机踩已被王夫人嫌弃的晴雯,而是借机敲打那些挑事的管家奶奶们。 </h3><div> 来打秋风的乡下贫婆子刘姥姥,阿凤从看不起到认可,也是看懂了她的不易。刘姥姥明知被戏弄,还要硬着头皮卖丑,和阿凤明知会被骂仍然铁腕治家的辛酸何其相似。所以阿凤从第一次的正眼都不看,到后来慷慨资助,并真诚的请她为自己女儿取名。贾府上下几百人,乡下老妪取名的大概只有她女儿一个了。 </div><div> 对于美好的、纯粹的、正义的东西,就算凌厉些,就算是带刺的,阿凤也喜欢、爱护;对于人生的无奈,阿凤也理解体谅尊重;对于那些偷盗、或者挑唆主子的恶奴,她恨不得“烧了红烙铁来烙嘴”,或“只叫他们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 </div><div> 阿凤,就是这样爱憎分明!</div> <h3>  可是,太多人只看到了她的狠辣,却没看清难缠的贾府下人们“有一点错漏就打趣看笑话,偏一点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h3><div> 人们看到了她放高利贷收利息,却没看见“老太太生日,太太急了两个月,想不出法儿来”。她自己陪嫁的一个“金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没有半个月,大事小事倒有十来件,白填在里头。”人们看到她为三千两银子弄权逼迫别人退婚,却没看到,宫里的太监来,开口就是几百一千多两的要钱,她不得已又当了自己的金项圈。 </div><div> 最了解她的,应该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吧。 </div><div> 贾母知道她的不易,偏疼她,为她正名,偷着借东西给她当了贴补家用。 </div><div> 贾母也深知家下人等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势利眼”,需要凤姐这么一个狠辣角色来治理。否则,以邢夫人之悭吝庸俗、王夫人之愚钝木讷,贾府恐怕败落的还要快一些。</div> <h3>  只是,贾母也不能一直保护她,虽然贾母一直夸她“我知道她是最知礼的”“况她也不是那不知礼的孩子”“这才是凤丫头的知礼处”。可是,家族内部矛盾,还是让阿凤渐渐得罪了自己的亲婆婆和婶婆婆兼亲姑妈,更得罪了家里的管家娘子们,连曾经恩爱的丈夫也渐渐不再和自己同心。 </h3><div> 纵使阿凤再要强,也难免感叹“一场痴心白使了。”</div> <h3>  关于钱财,她是“我真个的还等钱作什么,不过为的是日用出的多,进的少。” </h3><div> 阿凤的出身和家私,使她完全有底气说一声“我就是豪门”,可是,禁不住家里“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她贪财夺利、各处腾挪只是为了维持家族外面风光显赫的架子。 </div><div> 她歹毒、狠辣,也是因为那些刁奴恶仆实在可恶可恨。 </div><div> 殉情的张金哥和守备之子,真的是她所害吗?很多人将这事算在阿凤头上,可是细想,张家父母强要退婚,私心老尼颠倒黑白,即使王熙凤不管,这事他们也会去求赵熙凤、钱熙凤;贾家不管,他们还会去求孙家、李家。不管谁家出手,这两人一样会死,凤姐不过是张家和老尼的棋子罢了,难怪批书人都要说“阿凤聪明中的痴人。” </div><div> 阿凤之痴在于,她认为拿到的那三千银子,可以为颓败的贾府经济补充一点血液。无奈,天运“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荣辱自古周而复始,非人力可保。”阿凤硬要苦心支撑家族的荣光,注定会心碎而亡。</div> <p class="ql-block">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阿凤的聪明阻止不了贾府的颓势,却招来了祸患,最后终于树倒猢狲散,忽喇喇大厦倾。</p><p class="ql-block">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命运的刁难,阿凤不能支撑,贾府也无人能支撑,只能是家亡人散各奔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原创不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于朋友圈以外的途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更多红楼文字,欢迎关注公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Nayan3701 点评连载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