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47年前父亲抗美援老之路

冰梅

<h3>  上面这个视频,是老挝电视台播出的一个老挝新闻。内容是对近期中国空军高炮十五师老兵战地寻访团在老挝万象与老挝国家老兵协会主席宋潘将军会面、座谈交流一事的新闻报道。</h3><h3> </h3> <h3>  看到这则从老挝传来的视频,我们所有赴老寻访团的成员都很兴奋。因为在老挝我们不仅是祭拜当年牺牲的战友,也不仅是寻找高炮十五师当年援老抗美的战场,还同时是在宣传中国,宣传当年中国军队有十万大军,历时十年,在老挝为其修筑公路;宣传空军高炮十五师为保护中国筑路工程兵,援助老挝共同抗击外来侵略,为其付出的艰辛和流血牺牲。</h3><h3> </h3> <h3>  现如今,老挝电视台播放的这条新闻,就是对中国当年十万大军援老抗美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天踏着前辈的足迹,寻找当年的战场,巩固中老友谊的肯定。</h3><div>下面的附文,是我们寻访活动的一些片断的记录。</div> <h3> 2017年12月22日,我们赴老寻访团一行15人,从重庆飞抵西双版纳,与当地及老挝两个导游汇合。旅行社已替我们租了两辆商务车,为我们到老挝后将进行的各种活动,提供了交通保障,于是当天我们就乘着这两部车到了老挝勐赛。   </h3><h3> 此次赴老人员中有五位空军高炮第十五师老兵,其中三位是1968年入伍、参加过1971至1972年援老抗美战斗的老兵;与他们相比,我和寻访团团长陈少红则是1976年底入伍的小老兵。其他十人则是重庆电视台摄制组成员和其他工作人员。</h3><h3> 此行我们有两个任务,一是看一看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为他们敬献花圈、烧香、撒纸钱;二是为抢救性拍摄我师的师史收集影像素材。</h3><h3> 对我来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替我已故四年的父亲,看一看47年前他作为高炮十五师的老军人,曾在这里战斗了两年的地方,以慰他的在天之灵。</h3> <h3> 12月23日,我们驱车前往老西线,去寻找当年高炮15师驻扎在孟塞的师部驻扎地。</h3><h3> 就要亲眼见证父亲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了!坐在车上的我,内心充满了期待。</h3><h3> 今天寻找十五师司令部当年所在地的任务,主要由68年入伍的刘培义老兵担纲,因为当年他就在司令部作战科绘图室工作。<br></h3><div> 凭着记忆,和咨询当地的百姓,终于有一位老乡带着我们找到了进入十五师司令部的路口。</div><div> </div><div> </div> <h3>  在三位亲历过抗美援老战斗的老兵的记忆中,当年的路口很平坦,道路的旁边还有一条小溪。可眼前不见公路,不见房屋, 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的农田和一片片茂密的树林。</h3><div> 这里真的是当年15师的驻扎地吗?我的心里有些打鼓,但看到老兵们四处搜寻的眼睛越来越自信,我们也跟着越来越笃定。</div><div> </div> <h3>  终于,在走了一段上坡下坎的田埂路后,刘培义老兵指着眼前一片空旷的田野说,这里原来是一个大礼堂,当年中央慰问团和师部宣传队的《 沙家浜》就在这里演出。</h3><h3> 为了记住这个地方,我和少红特意摆个舞蹈造型做为标记。当年的大礼堂就在图片左侧的空地上。老兵说,大礼堂和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是官兵们自力更生,用山上的竹子编成的。</h3> <h3>  拐了一个山道弯后,又是一个相对平坦的洼地,这里也是一拢一拢的农田,刘老兵说,这边原先是军人服务社。</h3><div> 告别服务社,虽然我们一路走的气喘吁吁,但我们依旧马不停蹄,我们要向更深的腹地进军,因为那里才是我们十五师的指挥中心。</div><div> </div> <h3>  再拐一道弯,再下一个坎,那条铭刻在老兵心中的小溪,一会儿蜿蜒向左, 一会儿蜿蜒向右,而我们的部队,就是沿着它的走向,散落在它的周边。因为有了水,才有了生存的基础。</h3><div> 最后,在一座山岗上,我们找到了当年的指挥连,找到了高机连,在这里,我们终于找到了高炮十五师的指挥中心!</div> <h3> 站在山坡上,前面夕阳西下,一片金光撒落在林间。与赴老寻访团同行的重庆电视台摄制组的记者们,早早地架上了机器,刘老兵兴奋地讲解着当年十五师师部的驻地布局。团长陈少红也感叹着在这一不大的山沟沟里,曾经埋伏着千人左右的中国军队。少红向着远方自豪地喊道:王强师长,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我们把当年的十五师驻地给找到了!</h3><div> </div> <h3>  站在高炮十五师历史上无数个驻扎地中最重要的一个驻扎地上,我们拍照留影,我们感慨万千,因为我们踏着前辈四十七年前的足迹,采集到了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辉煌!</h3><div><br></div><div><br></div><div> </div> <h3>  在回去的田埂路上,刘培义老兵指着左边的一个坡地说,对了,这里是师部的医疗所。这话让我一下子顿住了,因为他的这句话,让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在老挝,父亲从四十四团卫生队,调到师部卫生科任付科长。所以在老挝时,他一定来过医疗所,来这里检查指导,来这里看望伤病员。</h3><h3> </h3> <h3>父亲(左)在老挝时与他战友的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在父亲47年前与战友合影的地方,我也与战友陈少红合影。父亲,昔日你们坐着的大石头已不见了踪影,但山峦轮廓未变,只是多了一些绿色的植被。天上的父亲呵,我在老挝踏着您当年的足迹,写着您当年的故事,这一切,你一定能看到的,是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年轻时的军装照)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热爱中医,从我记事起,他就喜欢带着我去野外采草药;不管他到哪里,只要有草之处,他总能找到草药。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就在此地,你一定采过不少的草药,是吗?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其实我小时候就听父亲说过他给老挝人看病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听他说当地有个奇怪的传统,就是女人生孩子都是吊在树上生,于是不是婴儿死,就是母亲亡的事常有发生,所以他们医护人员经常为此而进行抢救。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就在此地,你一定也抢救过老挝的母婴,是吗?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天上的父亲没有回音,但我知道,他一定在此地采过中草药,在此地救过伤病人。 </font></h3><h3> 回到宾馆住地,大家都很兴奋,晚上吃饭时,团长陈少红发话,为庆祝我们圆满地寻找到十五师司令部旧址,大家必须喝酒,为今天的旗开得胜,干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