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39b54a">拍遍沂南 展现家乡 </font></h3><font color="#39b54a">微信:yngbdstwcl QQ:1519290657</font><h3>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作者图片,图片持续更新中……</h3> <h3><font color="#010101">沂南古属琅琊阳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齐鲁敦煌”之美誉;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境内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众多,汉代古迹有近百处。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font></h3> <h3>诸葛亮铜像</h3><div> 位于县城卧龙山公园,以下是铜像铭文:</div><h3>惟沂南县古为琅琊郡,阳都城邑之所,在沂汶蒙三水交汇,齐鲁地二域分疆。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诸葛亮诞生于兹。亮字孔明,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儒雅之风。十四岁许,遭汉末战乱,随叔父诸葛玄避难荆州。自此始休学襄阳,躬耕隆中,许驱驰于刘备,竭身心于后主,至五丈原星陨。佐主两代二十七载,客居异乡四十春秋。一时卧龙,千秋武侯,业炳遐迩,德范古今,乡人谁不引以为荣。诸葛亮去乡一千八百年矣,今日阳都改革潮涌,百业兴盛,孔明有知,必返顾里助东风。为其铸像建馆,以慰故人怀乡之情,励今人图强之志成势局焉。</h3><h3>蒙山东艺术学院设计,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鼎力施助,自1993.2工程奠基,历时半载余,铜像及辅设建筑方竣。铜像高七米重七吨,背倚青山,俯视沃原,端然高坐,雍容安详。武侯文经武纬,运筹帷幄之仪风再现于世。汉风刻石一十四桢,拱围概述先贤拒北安南之谋略,酬顾承托之精忠。红石阶二十七级漫上,寓寄吾辈继往开来之宏志,缅怀敬仰之情怀。</h3><h3>观夫青山巍巍,绿水湍湍,其景穆穆,其情融融。世人所向意愿,终遂今之瞻者,俯仰遥思,能不感慨系之!兹志其事,勒石为铭。</h3><h3>沂南县人民政府</h3><h3>1994.9</h3> <p>阳都故城</p><p> 在砖埠镇孙家黄疃、里宏、大小汪家庄一带。故城遗址东傍沂河,北依汶河。当地群众在沂河两岸修建扬水站时,清理出一段古城城基,城基用宽大厚实的石块砌成。汶河南岸有一段东西走向的故城基,高出地面部分长约1500米,似为故城东段城基。近年来,在这座遗址附近零星发现了汉墓、画像石以及石器、陶器等文物,更是证明了两千年前这里已经是座重要的军事名城。</p><p> 故城娘娘庙(又称白玉庵)附近,有四通石碑,其中两通能看出是重修阎罗殿记和重修观音殿记,分别立于清朝乾隆三十年和嘉庆十年。<br></p> <h3><font color="#010101">诸葛亮故居纪念馆<br> 诸葛亮故居纪念馆位于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疃村,占地2700平方米。是诸葛亮出生和少年居住的地方。 沂南县秦、汉、三国以至两晋时期称阳都县,是一代贤相诸葛亮的诞生地。<br>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81年出生于阳都故城。约公元193年,诸葛亮13岁时随叔夫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夫依附刘表,开始了在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12年。后被刘备请出山,辅佐刘备创建蜀汉政权,成为一代名相,为后人所缅怀。<br>阳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遗址,城内耕土下1米左右既是汉代文化层,亦发现战国文物,陶豆和陶鬲的残片随处可见。故城东面紧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城墙,石砌而成,十分坚固。北面是东沂河,河岸上约1500米长的东段故城城基至今依稀可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诸葛亮城<br> 诸葛亮的故乡在沂南。1824年前,这位被世人尊为“贤相”、“完人”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就诞生在阳都故城——今天的沂南县砖埠镇。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中,诸葛亮在阳都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14岁时,他随叔父诸葛玄南下客居异乡,27岁走上政治 舞台,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千百年来,平民百姓把他视为智慧的化身,历代官员把他视为学习的楷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阙里人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诸葛亮广场<br>2011年,沂南县建设集纪念、集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广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诸葛宗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诸葛宗祠<br>诸葛宗祠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诸葛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坐落于风景秀美的诸葛亮公园内,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建设规模在全国各地武侯祠中属于规模较大的一个。宗祠内涉及四十个人物,十二座塑像,十一幅浮雕,十八个绣像,虽然以诸葛亮为主,但不仅限于祭祀诸葛亮,而是全面展现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诸葛家族的风采,因而定名诸葛宗祠。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font></h3> <h3>三顾茅庐</h3> <h3>御碑亭</h3><h3>清朝乾隆皇帝,诗赞孔明曰:</h3><h3>“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昊真。</h3><h3>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完人。”</h3> <h3>八卦阵</h3><h3>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元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h3> 卧龙源 <h3><font color="#010101">阳都雪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乐善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智圣温泉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智圣温泉<br>4A级景区,集温泉沐浴、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于一体,吃、住、健、娱、购配套完整,综合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温泉旅游度假圣地。度假村整体占地338亩,总体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font></h3> <h3>汉街</h3> <h3><font color="#010101">沂南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北寨汉墓博物馆<br>沂南县北寨汉代古画像石墓,俗称将军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是目前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一九五四年发掘。1977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1954年春,华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沂南县人民政府的协助下,对该墓进行发掘,完成了清理、丈量。摹象、摄影等工作。该墓墓体由砖头筑成,墓室分为前、中、后三室及侧室,布置均衡,总面积为88.2平方米,共用砖头280块,体积为326.34立方米。石室中有大跨度的石过梁,以八角石柱擎起,墓顶是抹角结构的藻井,石室相互贯通,前有墓门、墓道,表砖铺地。在墓门、室壁、柱、础、斗拱、门额,枋子都雕有画像,共42块,73幅,画像总面积442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墓门和前中后三室,刻有朝仪、宴饮、舞乐、狩猎、战争等画像,画的活泼生动,人物栩栩如生,这些画像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状况,阶级关系、风俗人情,建筑绘画风格,宗教哲学思想等有重要参考价值。画像气势恢弘、刻工细腻,代表了当时绘画雕刻艺术的较高水平,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据考证该墓为东汉所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制成模型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此墓作为一词条已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有一幅画像被中学历史课本采用作教材 北寨汉墓。</font></h3> <p>颜林</p><p> 颜氏谱碑:位于沂南县砖埠镇常桑杭村颜氏林地内,碑高1.8米,宽0.9米,厚0.3米,系整块青石磨制而成,正面碑文是“颜氏谱碑”,碑文右边是立碑缘由,中间部分是自颜子24代孙颜盛至71代颜怀仁的家族成员排列顺序;左边是立碑时间,即乾隆三十三年四月初五日。据考证,该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颜真卿的家谱碑,常桑杭村是颜真卿的故里。同时在该村北清泉寺遗址还发现《万代流芳碑》、《重修清泉寺碑》、“正方体碑”,常桑杭村颜氏村民还保存了清代曲阜颜翰博府发给该村颜氏居民的《移文》、《札》、《信牌》和《祭田地地亩册》,复圣颜子奉祀官颜世镛的名片等。据此,2001年,县政府发文将《颜氏谱碑》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碑文是:“我颜氏二十四代祖叔台公,始自鲁迁居琅琊临沂。由汉魏,迄隋唐,忠孝节义,功业文章,代不乏人。后先辉映,举萃于斯。厥后,子孙虽繁盛,或以仕宦,留止四方。继遭饥馑丧乱,辄转徙流离者多矣。惟六十四代嗣惠兄弟,实为清臣祖鲁公嫡裔,恪守祠宇,不敢离去。今传至六十八代,有绍汉设建谱碑,召后昆,冀不没其本源云。”碑阳中间是琅琊临沂颜氏谱系,记载了颜盛至颜怀仁(颜子71代孙)共48代颜氏子孙世系及名字、仕宦情况,所列名字多达150余人。<br></p> <p>孝悌里</p><p>常桑杭村古称孝悌里。常桑杭村称孝悌里始自东汉时期。因当地的清泉寺,至东汉末期已成为较有名气的香火胜地。每年农历三月九日和九月九日两次庙会,香客云集。久之,去清泉寺履行孝道被称为是去“孝悌”,孝悌里因此而名。至三国魏期间,颜盛由曲阜迁居琅琊临沂后,代传孝恭,特别是到了颜盛的曾孙颜含,以善事父母、敬爱兄长闻名于世,更以“孝悌”闻名乡里,故称常桑杭一带为孝感乡,其居住地“孝悌里”也更加闻名遐迩。曲阜《颜氏族谱》载:“盛字叔台,汉尚书郎,魏历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国徙居琅琊临沂,代传孝恭,号其居为孝悌里。”所以颜真卿在《颜氏家庙碑》中称颜盛始自鲁居琅琊临沂孝悌里。后清朝乾隆年间,根据当时村中的大片桑林,改称为长桑杭,后称常桑杭至今。 摘自仉同如的博客《颜氏家族与琅琊临沂孝悌里>><br></p> <h3>袁家大院</h3><h3>位于沂南县界湖西村,是一处清末、民初时期代表性建筑,为当年大户袁田的宅第。该院青砖瓦房,原为三进院落宅第民居,每个院落有堂屋和东西厢房,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群。对研究北方宅第民居建筑布局,提供了实物资料。</h3> <p>砖埠李家大院</p><p> 是沂南县保存比较完整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民居。大门楼设在院子的西南角门向朝西,采用广为一间的“广亮大门”,门安在房屋正脊下方,从现有保存的砖墙可以看出做工很讲究,墙上还有砖雕作装饰,据此可以猜测原来的大门应该做工也很讲究,大门采用砖石和土坯相结合的结构形式,门上两侧砖雕保留完整,上面刻有福寿和千祥字样,进入院落大门内侧两边刻有平安门第字样。堂屋为硬山建筑,面阔五间,进深约5米,设六柱前檐廊,柱础为石鼓形,圆木柱,木制方形檐椽依然透着历史的印记沧桑古朴。墙体皆为窗台以下为块石,静心錾凿,平整顺直,往上便是土坯夯筑的墙体然后是灰砖封檐,窗上的方形过木承担了百年的重量传承至今,东西厢房相对而立,均为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西厢房和门楼相连房屋两边砖雕是刻的是“百福,并臻”东厢房刻的是“三多,九如”三多即为多子多福多寿,九如是九个如意相连的如意图,皆为美好祝愿的意思。南倒坐房屋也是面阔三间上刻万福来朝字样。整个院落整洁有序,组合合理。(介绍摘自天高云淡文章<砖埠街上的老宅>)<br></p> 聂家大院 <h3><font color="#010101">春到马泉</font></h3><div>马泉农业休闲园,4A级景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吉利山下。园区秉承创意农业理念,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打造了一个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休闲养生园,达到了“农业园区景区化、农业设施生态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农民从业导游化、休闲养生大众化”。园区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山与水、林与石、人与自然互相映衬、完美融和。<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font color="#010101">沂蒙影视城<br>沂蒙影视基地位于沂南县红嫂故里景区的核心位置,占地1129亩。国家4A景区,集红色旅游、影视拍摄、党性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县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竹泉村<br>竹泉村旅游度假区是4A级景区,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元明时期叫泉上庄,清朝乾隆年间改名竹泉村。古村背倚玉皇山,中有石龙山,左有凤凰岭,右有香山河,前有千顷田,是中国传统的风水宝地。村中有一泉,水边多竹,名竹泉。泉水四季恒温,富含人体必需的十几种微量元素,经鉴定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颐尙风光<br>颐尚温泉·坐落在沂南县张庄镇松山,是一家集露天温泉、室内温泉、养生理疗、客房餐饮、商旅会议、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温泉休闲度假胜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水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战争年代,大众日报社曾在此办公,出版刊物。</font></h3> <h3>辉山云海</h3> <h3><font color="#010101">金光普照龙宿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历山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有寺庙供奉历山老母,每年清明举办庙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孟良崮<br>孟良崮景区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相传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因孟良崮战役而举世闻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美丽的五彩山<br>五彩山,位于沂南县双堠镇西南部,地处沂南、蒙阴、费县交界处,距县城界湖30公里,距临沂市50公里,山区总面积1.8万亩,主峰海拔764.8米,是临沂市蒙山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东蒙山林场休闲区。主要包括五彩山、大青山、大项子、猫头山等主峰,主峰五彩岭为沂南最高峰,阳坡和缓,阴坡陡峭,山势连绵,植被茂密。植物以针叶林为主,赤松、黑松、刺槐、麻栎、枰柳为优势树种,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具备避暑消夏优势。著名的大青山突围战即发生于此。该区盛产板栗、樱桃、苹果等果品,在度假休闲、革命胜地游览、观光农业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北大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沂南县北大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北部,占地2445.7公顷,包含桃花峪溶洞、仙姑洞、红石崖、凤凰刻石等旅游景点,风景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厚重。</span></p> 雨霁北大山 <h3><font color="#010101">北大山豆荚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北大山仙姑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北大山穆桂英点将台</font></h3> 仙境北大山 <h3><font color="#010101">大山风光</font></h3><h3><br></h3> <h3> 鼻子山风光</h3><h3>花之寺始建于唐天宝四年(745年),原址坐落在鼻子山南麓。鼻子山在张庄镇西部,原名王坡鼻山,属孟良崮山脉,因山形很像人的鼻子得名,主峰海拔475.1米。该寺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寺,最大时占地20亩,寺庙建筑18间,为当地一大名胜。今千年古刹已圮,旧址于1961年改建为鼻子山林场场部。寺前一株银杏,枝叶繁茂,6株侧柏,苍劲秀美。原石碑一座,螭首龟趺,今已身首异处。碑身砌为林场场部台阶,残缺碑文,尚可辨识,石龟匍匐于两株挺拔的女贞树下。林场场部西山墙外,有一古井,井台高出地面一米多,不论春旱夏涝,水面常年与地面相平,成为一处奇景。</h3> <h3>艾山云海</h3><div>上有寺庙。西瞰岸堤水库,东与吉泰山隔汶河水相望。山上有电视差转台和移动通讯发射塔。现在水泥硬化路已经修到山顶。</div> <h3>团圆墁上好风光</h3><h3>山顶原有自然村属于西寺堡村,现已搬迁,有泉水,耕地。山顶平摊,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南面一条陡峭的山路连接山下。西南俯瞰沂蒙影视基地。</h3> <h3><font color="#010101">千树万树梨花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马牧池乡西寺堡村梨树众多,大树参天,树形各异,每到春天梨花盛开,漫山遍野,美景无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后峪子晨曦<br>后峪子社区由原后峪子村和虎崖村合并而成,包括9个自然村,分布在8条山峪里。2006年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10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并荣获“国家计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朱家林村<br>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位于沂南县岸堤镇朱家林村,三面环山,西邻高湖水库和省委党校诞生地,东靠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沂蒙红嫂纪念馆为核心的沂蒙红色旅游小镇。<br>依托该村石墙、石屋保存比较完整的生态资源优势,创新乡村建设理念,以实现贫困户脱贫、村集体增收、村民共同富裕的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共建共享为目标,由山东省燕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创意规划了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font></h3> 林海花田<br>林海花田乡村旅游度假区以回归自然、品味生态、田园体验、户外健身、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为目的的乡村休闲游目的地,定位“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发展理念,依托沂河自然环境,以“林海花田,水墨画卷”为规划主题,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区。 <h3><font color="#010101">布拉格香草园<br>布拉格香草园位于沂南张庄镇迎宾路,以欧式园林建筑风格为主题,配以风车、栅栏、秋千等休闲设施,种七色花,薰衣草等花草,营造浪漫风情。园区内遍植上百个香草品种,原始梯田和百年柿子树将香草园置身于宁静的氛围当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三山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该村有汉代元凤年间凤凰石刻。繁荣的汉代文明遗存下了大量汉代画像石和石雕,其中现存的有纪年最早的汉画像刻石,就是现在位于沂南县铜井镇三山沟村的汉元凤凤凰刻石。两只凤凰分别刻在一块拔地而起的花岗岩巨石上上,刻有大凤凰的一石,刻像的左上角刻有“凤凰”二字,刻小凤凰的一石,刻像右侧刻有“三月七日凤”、“东安王钦元”、“元凤”字样。大凤凰长24厘米,高20厘米;小凤凰长12厘米,高11厘米。该刻石刻于西汉元凤年间,迄今已经历了2000余年的风风雨雨。鲁迅先生收藏了三山沟的凤凰石刻拓片,赞曰:“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三山沟凤凰刻石产生的历史背景,应当从汉武帝的求仙和立嗣说起。西汉时期的汉武帝,虽然有雄才大略、英武过人,但是他企求长生不老,并为此求仙数十载,耗费大量钱财。当时山东地区是阴阳学说兴起和兴盛的地区,武帝长达数10年的求仙经历,更使山东地区神仙方士云集。 汉元凤年(公元前80年)夏天,皇宫里接连发生了种种怪事:天下大雨,彩虹落到了后宫;成群的鸟儿在空中争斗,纷纷坠地而死;宫殿上的窗户自动关上,却打不开……种种怪事把人们吓得提心吊胆。后来燕王的阴谋被盖长公主的门客的父亲知道了,告诉了谏议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上奏昭帝,燕王的同党都被灭族,燕王自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正是在这样的多事之秋,人们才急于让年幼的天子拥有“凤凰来仪、天下清平”祥瑞。因此,神仙方士云集的山东地区纷纷上报出现了凤凰来仪。据《汉书昭帝纪》记载:“冬,十月,凤凰集东海,遣使者祠其处,七年八月,改元年号为元凤。”三山沟凤凰刻石上的“元凤”二字,说明正是此时所刻。</font></h3> <h3>姚家峪摩崖石刻</h3><div>位于村北洪山的石壁上,只有一尊盘坐莲花座台之上的佛雕像,高0.80米,为浮雕阴线刻,从雕凿风格来看,雕凿年代为隋唐时期,临沂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 <p>上佛住摩崖石刻</p><p> 上佛住石刻造像位于沂南县双堠镇上佛住西北的云庆山上。造像座落在山顶石壁南侧,共50尊,每尊高约0.30米,脸部已大部残缺不全。开凿年代不详,从造像上看当为南北朝时期。造像附近有清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十五日立《云庆山重修卧佛殿新建三教堂记》石碑。<br></p> <p>朝山摩崖石刻</p><p>朝山山巅东侧有一朝阳的石壁,高约二米。石壁上刻有近百尊佛像,高者50厘米左右,矮者30厘米上下。这些佛像大都是站立造型,极少是盘坐姿势。造像时间没有具体记载,应是南北朝后期开凿的。造像东侧和西侧,有几通康熙和乾隆年间留下来的石碑。字迹已漫漶不清,大致可认定是功德碑。摘自李遵刚先生博客《朝山朝圣》。<br></p> <h3>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h3><div>位于青驼镇的青驼寺。1940年7月至8月26日,山东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此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山东省初选国大代表和各地区、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共300余人。大会主席团由范明枢、朱瑞、黎玉、李澄之等27人组成。<br>会议通过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制定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黎玉等二十三人为委员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山东省最高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br>1990年,山东省政府为纪念战工会成立五十周年,对旧址进行重修,纪念馆南北长13米,宽71米,由徐向前元帅题名的“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碑”(高达8.5米)耸立院中,与仅存的一棵古银杏树交相辉映。该馆介绍了大会开会时的盛况,并陈列有会议通过的一些文件、照片,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br>1997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br>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在抗战八年中,抗大共培养20余万名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大一分校从1938年成立到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而结束,长达七年之久。经历了两次“东迁”,参加过大小数百次战斗战役,先后在校任职的干部约二千人。为坚持敌后抗日战争,扩大抗日根据地,训练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仅前三年不完全统计即有11530人。抗大一分校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敌后根据地十二所分校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培养青年干部最多,参加战斗最多;取得战果最大的一个分校。 <h3>大青山烈士陵园</h3><h3>大青山烈士陵园位于沂南县双堠镇东梭庄村西。是原费县东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大青山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与1944年10月建成的。陵园占地1.67万平方千米。1985年由省和地区拨款进行了整修。</h3><h3>1988年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大门坐北朝南,系牌坊式建筑。大门上方横写着“大青山烈士陵园”七个鎏金大字。陵园中部是墓区,前面一座高4.23米的三角尖顶石碑,系1985年重建。正面刻着“抗日烈士公茔”,两边刻着“英灵犹在”“浩气长存”的题词。碑的后方是311座烈士墓。其中在大青山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一一五师敌工部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政委刘惠东,蒙山独立支队政委刘涛,省战工会财政处审计处主任李子敬等。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及夫人辛锐国际友人汉斯·希伯曾在此安葬,后迁至临沂华东烈士陵园。抗日烈士碑位于陵园后部最高处,碑高4.1米。正面为“抗日烈士碑”5个大字,背面为碑文,记载了抗日英雄们的光辉业绩。碑的两侧铭刻着297位烈士的英名。</h3> <h3><font color="#010101">鲁中革命烈士陵园</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是我省建立最早的革命烈士陵园之一。原名万松山烈士陵园,位于山东省沂南县依汶镇西部万松山南麓,距县城17公里。</font></h3><font color="#010101">万松山面临汶水,山上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总面积33万平方米。1938午日寇铁蹄贱踏了沂蒙山区,八路军鲁中军区英雄健儿胸怀保卫祖国拯救民族的浩然正气,前仆后继,历经数百决战斗,粉碎了日寇扫荡沂蒙山区所施的铁壁合围。<br>1943年7月,鲁中军区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建立了万松山烈士陵园并修建纪念碑一座。1944午5月,日寇“扫荡”,陵园惨遭破坏,碑身被炸碎。1965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重建抗日烈士碑,因原碑已碎无法复合,又开山选石,仿原形重造。烈士碑的东西南三面为青石雕刻武器状的石栏围绕,背后有石壁环屏,石壁正中是黎玉题写的“万世光辉”四个大字。纪念碑四周的石壁上还雕有鲁中军区党委、政治部、鲁中联办、鲁中抗联的题词和罗荣桓、肖华、黎玉、王建安、范明枢、张伯秋、郭维城、周赤萍等党政军领导的题词。<br>鲁中烈士陵园内建有纪念碑、陈列室、纪念堂、接待室、花室。陈列展出了烈士遗像59件,史料30篇,烈士事迹98篇,其中有著名的国际上义战士汉斯·希伯烈士事迹和著名的留田突围战斗、铜井战斗资料图片。同内还专为沂蒙母亲王焕于、红嫂明德英修建了纪念碑</font> <p>八角墓烈士陵园</p><p> 1940年,我八路军二支队配合民兵向盘踞在铜井的日本侵略军据点发起进攻时,由于作战计划泄密,我军腹背受敌,91人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人民群众将全部烈士合葬于此。1944年人民政府又在此建起八角形陵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p> <p>陡山烈士陵园</p><p>据康熙初年碑记,此处原建有伏羲女娲庙。周围有1.5米高的围墙,园内安葬有葛家庄战斗牺牲的21名和沂东各地牺牲的共61座烈士墓,有碑记,刻有二军分区司令部和杜明、赵笃生、李修亭、袁子扬、刘准等同志的题词。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p> <p>山东战时邮局旧址</p><p> 1942年2月,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在沂南县双泉峪子村成立,赵志刚任局长。战时邮务总局集邮政、交通、发行于一体,负责党内文件传递、党报党刊发行,以及护送干部,运送重要物资等。在根据地建有公开的机构和交接站,在游击区和敌占区建立秘密交通站。在山东根据地曾发行首版“山东地图”邮票,首次发行毛泽东像邮票。1992年,山东省邮电局在牛王庙村建立山东战邮纪念馆。<br></p> <p>袁家口子大堤纪念碑</p><p>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位于沂南县砖埠镇沂河和汶河交汇处,是沂南县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第一批重点抗日战争遗址。这里历史上多次洪水泛滥,附近30多个村庄,1万多亩良田被淹。早在1941年4月,中共山东战工会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动用民工6.5万人,奋战3个月,筑起5000多米的防洪大堤,彻底根除了水患,被时任专署专员牟宜之命名为民主堤,并专门修建了袁家口子大堤落成纪念碑。它是共产党八路军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爱民的真实体现,对研究中共党史及中国水利史和中国赈灾史都有重要意义。<br></p> <h3>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 </h3><h3>位于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全馆分为百年老屋及纪念馆两个部分。 百年老屋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故居。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王换于故居是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八路军第一纵队、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八路军山东纵队、鲁中区党委、山东省妇救会、大众日报社、姊妹剧团等单位居住过的地方。罗荣桓、徐向前、朱瑞、郭洪涛、黎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的许多高级干部及抗日将领均在此战斗、工作、生活过。特别是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在此组织、领导、创建了沂蒙根据地,并率领沂蒙军民粉碎了日寇无数次的扫荡和打退了国民党死顽固派千百次的进攻,使沂蒙根据地得以巩固发展和壮大。在百年老屋里,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在此指挥和领导着全山东的抗战,在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百年老屋,不仅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故居,同时也是八路军第一纵队、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的旧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百年老屋因无人居住而慢慢损坏。 2003年春,在山东省审计厅、山东省交通厅、临沂市审计局、临沂市交通局等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共沂南县委县政府重新修缮了百年老屋,老房共5间,使其恢复原貌如故。与此同时,又投资20余万元建起占地2700平方米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共有展室7间。纪念馆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部分,室外部分主要有王换于铜像、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的题词及著名军旅作家李存保所撰写的百年老屋赋。室内部分主要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王换于主要事迹展览。王换于事迹展览部分通过大小二十余块展板,主要反映了王换于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热情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创办战时托儿所、率全家拥军支前的主要事迹,从而表现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对党坚定不移的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而体现毛泽东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和人民群众是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的观点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同时,从一个方面表现了沂蒙人民为抵御外来侵略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已被国家审计署、山东省审计厅、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工作委员会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h3> <h3>沂蒙新红嫂(朱老大)朱呈镕与红嫂明德英后代一起到明德英墓前敬献鲜花,明德英故居在马牧池横河村,原来老屋因无人居住而坍塌。</h3> <h3>金波泉</h3><h3>金波泉居于“铜井三泉”之首,位于铜井街村东南角,始建于光绪八年,为当地人们世代所用,至今已历百年。金波泉分四个池子:第一个可供村民吃水;第二个可供人们洗菜;第三、四个可供人们洗衣服。下面还有一个半圆形大水池,池中间由两条管道穿过,雨水流入,而不进泉内。</h3> <h3>玉液泉</h3><h3>位于铜井街村西北角,清咸丰六年五月重修立碑。时至今日,古貌犹存。</h3> <h3>大河泉</h3><h3>位于铜井前村,四周青堰石墙,成群泉池形。池中众多小泉汇聚,细流外溢,似珍珠出水,如银丝摇动。</h3> 响鼓泉 卧龙泉 <h3>双泉</h3><h3> 在马牧池乡双泉峪子村,此为西泉,东边还有一泉(为村内饮水用),常年流淌,水量颇大,向南流入汶河。</h3> <h3> 盆泉</h3><h3>位于盆泉村前,春秋时即存。新编《辞源》《辞海》和《汉语大辞典》中有专门词条。清道光七年编《沂水县志》载:“蚡泉,昭公五年叔弓败莒处。县西南有盆泉社……”《左传》作“蚡泉”,《穀梁传》作“贲泉”。该泉现被垒成约直径2米、深3米的水井样式。泉水长年喷涌不断,东流入水池中,供村民淘菜、洗衣,后流入沟渠。泉西50余米处有一关帝庙旧址,前有一株五百余年树龄的银杏树。</h3> <h3><font color="#010101">沂河<br>沂河,又名沂水,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较大的河流,位于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是古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源自山东省沂源县田庄水库上源东支牛角山北麓,北流过沂源县城后折向南,经沂水、沂南、临沂、蒙阴、平邑和郯城等县市,至江苏省邳州市吴楼村入新沂河,抵燕尾港进入黄海。沂河在临沂以上主要为山丘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多由西侧汇入,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水流急,洪峰高,暴涨暴落;临沂以下,进入平原,河道宽浅,主要靠筑堤排洪[1]。<br>沂河源出沂源田庄水库,流经淄博沂源、临沂沂水、临沂沂南、临沂市区、临沂兰陵、临沂郯城,至江苏省邳州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黄海。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17325平方公里,集水面积4892平方公里,河面最宽达1540米;被临沂人民誉为“母亲河”。<br>沂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荟萃。沿岸有沂源猿人遗址、织女洞、并寨汉画像墓、阳都故城、禹国故城、金雀山、银雀山汉墓群、郯国故城等文化古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汶河之夏</font></h3><div>汶河,古称汶水,又称东汶河,系沂河主要支流,源出岸堤水库,流经沂南汇入沂河。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约2428.46平方公里,经蒙阴、沂南两县流入沂河,主要流域在沂南境内,从砖埠镇诸葛故里汇入沂河,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岸堤、马牧池、依汶、界湖、张庄、砖埠注入沂河。沂南境内,汶河干流长约80公里,从1958年始,在其上游蒙阴县建成黄土山、张庄2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44座。1960年又于中游与梓河汇流处,建成岸堤水库,并建装机容量为5 350千瓦的水电站。设有多处机、电灌站、丹山子拦河闸,能排洪水、抗旱、灌溉。河滩已成速生丰产林基地。<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蒙河 </h3><h3>流经沂南县双堠镇、青驼镇、砖埠镇</h3> <h3><font color="#010101">卧龙源小流域<br>小流域生态旅游区位于沂南县城西郊,紧邻迎宾大道,距京沪高速公路20公里,距临沂飞机场不足50公里,交通便利。东依汶河,辉峨大桥连通两岸,其他三面环山,果园居多,石榴为主,环境优美,景观别致。旅游区地属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山体苍翠葱茏,植被资源保持良好,物产资源极为丰富,是休闲的好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苗家曲信量桥<br>苗家曲信量桥 位于沂南县辛集镇苗家曲村中,2006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横跨潮沟河,东西走向,为块石垒砌成11孔拱形桥,每一桥洞宽4.3米,高4.6米,桥的总跨度60米,东引桥50米,西引桥30米,宽4.6米,高6米,桥面坡度平缓,便于车马来往。桥南、北两侧分别刻有11个龙头和10个龙尾。龙头姿态生动、栩栩如生,没有龙尾的那条龙就是传说中 “秃尾巴老李”的化身。原在东西桥头的石柱上,各有石狮一对,桥中间南北两侧石柱上各有一只石猴,36根石柱形状各异,有鼓形、球形、香炉形、宝石形等。54块栏板中有46块浮雕,雕刻的画面精美动人,活灵活现。有八仙过海、仙人指路、凤戏牡丹、荷花仙子、郭巨埋子、李存孝打虎、狮滚绣球、白猿偷桃、犀牛望月、坍狼望日、芙蓉鸳鸯、寿星赴会、南极仙翁、王祥卧鱼、麒麟送子、竹影孔雀、龙虎相斗、文武学堂、松鹤延年,梅鹿迎春、葡萄丰架等,为深剔平地浮雕阴线刻,细部层次起伏较大,有较强的立体感。从所刻人物、动物、花卉等造形及雕刻的技法看,似为三次重修所为,八仙过海、王祥卧鱼、南极仙翁造型拙朴,神态自若,以云、水纹相连,似为唐、宋时期所刻。文武学堂、麒麟送子、龙虎相斗等已趋成熟,稍具装饰色彩,似是清末所补。葡萄丰架、松鹤延年、梅鹿迎春等雕刻技法成熟,,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当为民国年间重修时所添。该桥始建年代失考。桥西南原有一石碑,记载明朝嘉靖三年重修信量桥,首事人高达(今大庄镇刘家店子村)、于文中,从备料到竣工用了32年时间。另一石碑,碑文记载明朝万历20年重修该桥。桥东头尚立一石碑,碑文记载民国十一年至十三年,沂水黄山铺张希恒为首事人重修信量桥。其他记载修桥事宜的石碑,在1939年和1954年修路时被填入水湾。另据该镇张家八角汪西村张氏族谱和张家墓碑记载,清朝雍正十三年,该村张林重修信量桥,历时4年。信量桥名的由来,由于潮沟河水自东绕过苗家曲村前,在村西由南向北注入沂河,沂河水自北向西南流,在汛期潮沟河水受沂河水的顶撞,形成潮汛(信),在村子三面沿河有11个紧密相连深达丈余的水渊,而量又有“坑、受水之处”之意,疑为信量桥之名的由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河阳白龙桥白龙桥横跨玉交沟上。玉,形容洁白。交,通“蛟”。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玉交”即“白龙”。白龙,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唐孟郊《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中的“白龙”指溪流;宋朱熹《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郁蓝天”中的“白龙”指瀑布。玉交沟,是一条溪流,发源于河村、查旧庄一带,向南流经赵家庄子、清泉庄、朱家庄子、刘家店子等村,至河阳村东折而西流,至河阳村中又北流转西流入沂河。其河道,盘桓屈曲,似龙;其水势,在汛期,奔腾直泻,堪称白龙。因“白龙”和“玉交”是同义词,故沟叫“玉交沟”,桥称白龙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驼寺<br></font></h3> <p>黄山寺</p><p> 黄庭观和黄山寺又称开元寺和皇上寺,是典型的古代寺庙建筑,共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佛爷殿、奶奶殿、龙王殿,三处建筑相互通连,相对独立,由南向北依次建成,占地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南边是佛爷殿,该殿大门向南开,北有一小花门与奶奶殿相通。殿内主要摆放着“老佛爷”等诸神塑像。中间是奶奶殿,该殿大门向东,南北各有一小花门,分别与佛爷殿和龙王庙相通。殿内主要摆放“送世娘娘”、“送世哥哥”及其他医治各类疑难杂病的神的塑像。最北边是龙王殿,该殿大门向东,南院墙有一花门,向南可与奶奶殿通连。殿内主要摆放着“风神、雷公、雨婆婆”等传说中掌管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各类神仙塑像。据说以上三处庙宇,有求必应,相当灵验,方圆数百里很是有名,香火十分旺盛。与黄山寺相互遥望,在黄山山顶上有一处尼姑庵,在东面山腰间还有一座团圆庙,其中的传说也不言自明。<br> 黄庭观:传说,当时黄庭观与黄山寺一样有名,众多道士在此生活、传播道教,与黄山寺一同存在了数百年,后来随着黄山寺的逐步衰落,黄庭观也迅速萧条,但作为黄庭观的唯一见证———“双龙碑”有幸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到目前,其碑文还清晰可辩。除黄山寺和黄庭观外,该自然村还有一方口泉井,井米处有三棵千年古银杏树,直径均在1.8米左右,枝叶茂密。由于历经战乱和文化大革命,目前,古遗迹破坏严重,多数已改作民宅、院落。<br> 黄庭观和黄山寺历史悠久,在我国道家和佛家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黄山寺,更是有“先有黄山寺、后有济南府”之说, 道教经典中《黄庭经》最为著名,而此观以"黄庭"名之,足见其地位之显赫。<br>古刹黄山寺,历史悠久,传原占地约为280余亩,建国初期毁,毁前为三跨院落,寺内有黄石仙公殿、佛爷殿、奶奶殿、龙王殿等建筑,龙王殿前有一老泉,至今无论旱涝仍流淌不息,附近存银杏树三棵,东银杏树最粗,树龄约有1150~1350年,传唐代所植,东南两棵银杏树,树龄约有800~1000年,传北宋年间所植,还有一座元朝石碑保存完好,上有黄庭观字样。</p><p><br></p> <h3>三皇寺遗址</h3><div>三皇寺,位于沂南县政府东,据说始建于北宋,主体建筑为三皇大殿,殿内供奉着高大宏伟的三座塑像,天皇伏羲居中,左方为地皇神农,右方为人皇轩辕。均为坐姿,帝王衣冠。殿内两侧墙上绘有彩色神话传说的大幅壁画。大殿顶棚上方以巨幅八卦图覆盖天中,并伴有宋代绘制的河图洛书。殿宇四周建有围墙,大门朝南开,门楼上方镌有‘三皇畤’,庙宇围墙内植有大片苍郁古松擎天,庙宇东边有两排瓦房,每排大约有十多间房子,两排瓦房各组成一个单独的院落,分别居住着和尚道士,料理祭祀活动。(摘自沂南县作家协会主席高军考证文章)<br> 现仅剩一棵银杏树,长势旺盛,已有五百多年。</div> <h3><font color="#010101">清泉寺<br>砖埠镇常桑行村后西北方向有处庙宇遗址,其建筑群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前后,石碑毁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从遗址基础看,建筑群坐北朝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据村内老人回忆,建筑群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主体建筑是“佛爷殿”,供奉如来佛像,旁有“奶奶殿”,供奉痘疹奶奶。后院主体建筑是“雹仙殿”,供奉雹仙老爷。前院和后院各有一棵古银杏树。两厢配殿内绘有劝善惩恶的壁画。“佛爷殿”前竖有两通明代记述修葺庙宇的“龟驮碑”。“雹仙殿”前竖有多通记述修建神殿的石碑。庙宇前有一百多通石碑,最晚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立。碑林前建有戏台,每年农历三月初九和九月九日两次庙会。<br>深远的文化背景 明清或者再往前的时期,映旗山系是沂水县与兰山县的分界线。常桑杭村既位于映旗山系的向阳面,又处于山岭三面环绕的向阳避风处,向南4公里是自西向东流的蒙河,向东是自北向南流的沂河。庙宇遗址有一通保存完好的万历二十五年(1597)《重修清泉寺记》石碑,碑文题为“沂州清泉寺记”,撰文者为“沂邑儒官阳川李三畏”。碑文不仅颇有文采,而且具体描述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深远的文化背景,也描述了这地方迷人的山水风光。碑文曰:“夫沂州古琅琊地,去州七十里有古刹梵宇名清泉寺……清泉寺左临沂水,右据蒙山,巍峨耸翠,瀑布泉声……昔景公曾放于琅琊,曾点浴沂于温泉,此非齐鲁分疆之处,而圣贤所乐之地也……予不揣,乃输肤见,以垂不朽之绩。乃考古正今,原其所自,岂以汉唐之佛教而为然也。盖周有孔孟之所产,汉有孔明之全忠,晋有休徵之纯孝,此皆先圣贤士,比比而可考,岂虚誉哉。故曰地灵而人杰。”(摘自“老竹箨 ”博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尚庵寺<br>尚庵寺遗址。尚庵寺,又名长春寺,传说这里就是三国时期吴国道士葛玄(道教称其为葛仙翁、太极仙翁)发迹的地方。而今,遗址内只剩下了一棵千年古银杏树、3棵古柏,还有几块石碑和柱石了,其他皆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观音寺</font></h3><div> 原址在观音寺村,有一棵千年银杏树,新建在马泉农业园区。<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回龙寺 </h3><h3>原名崖崮寺,始建唐朝贞观年间,寺内原设大殿五间,正殿供奉如来佛,观音菩萨,弥陀佛,金童玉女。东殿供奉财神爷,西殿供奉送子娘娘,配房供奉三官老爷。</h3><h3> 宋初,赵匡胤东征路过汶河北岸,安营扎寨,露宿于此。时值夏日,洪水泛滥,河水浑浊,军队难以做饭。传说赵匡胤在河畔用剑在崖缝通出一眼清泉,供军队做饭,由此取名龙须泉。因赵匡胤曾住于此,此山称作龙宿山。</h3><h3>赵匡胤凯旋归来,途径丹山后,趟过汶河,曾在崖崮寺住了一夜,故地重游大喜,圣令改崖崮寺为回龙寺。</h3><h3> 抗日战争时期,1938.2月,中共沂水县委第一任书记朱寿年与杨荫田在回龙寺拉起来沂南县境内第一支抗日队伍,在回龙寺一带开展抗日活动。</h3><h3> 清末民初,曾有僧人觉信,昶义,昶生在此修行。</h3><h3> 后因历史原因拆除,现为重建。</h3> <p>兴隆寺</p><p>正殿内粗大的顶梁立柱与墙壁间的夹柱,坚实不朽。立方体房梁上的绘画,至今色彩艳丽,龙飞凤舞,活灵活现。院内银杏树树龄约千余年,树干粗壮,枝繁叶茂,花期枝头缀雪,清香四溢。<br></p> <p>法云寺</p><p>寺院坐北朝南两个大门,占地4亩,房屋14间,均用砖瓦建造。庙宇中轴线前为南大门,北为玉皇殿,前偏西为奶奶殿,再前为准提殿,玉皇殿东为佛爷殿,西为禅堂,禅堂与玉皇殿间有一水井,玉皇殿前曾有一棵银杏树,粗大而空心,可容纳数人在树洞内游玩,后因年久树枯被砍伐。大门前西面有僧林,林中有两座石砌墓塔,分别高9层和11层,东面的大门外有多通石碑,现仅存两通,分别为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和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法云寺时所立。明嘉靖九年《重修法云寺记》碑为县级保护文物,通高3.55米,下为赑屃碑座,头东尾西,长1.87米,宽0.95米,高0.55米,中为碑身,高2.25米,宽0.92米,厚0.27米;上边为碑帽,高0.75米,宽1.15米,厚0.27米,两面皆是二龙戏珠浮雕。中间有“重修法云寺记”六字,碑身正面为明嘉靖九年重修法云寺碑文,其内容主要有三:一是说明佛教的兴起已很久远,该寺庙兴建时间也很久了;二是叙述了僧人佛泰的资历和建庙的经过及功绩;三是叙述了重修法云寺的原因及时间。背面为宗派图和施主姓名,现碑身已有裂缝向南倾斜15度左右,有些字迹已漫患不清。 清咸丰元年《重修法云寺记》碑高1.80米,宽0.80米,厚0.20米。 大岱石碑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p> <p>花之寺</p><p>花之寺始建于唐天宝四年(745年),原址坐落在鼻子山南麓。鼻子山在张庄镇西部,原名王坡鼻山,属孟良崮山脉,因山形很像人的鼻子得名,主峰海拔475.1米。该寺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寺,最大时占地20亩,寺庙建筑18间,为当地一大名胜。今千年古刹已圮,旧址于1961年改建为鼻子山林场场部。寺前一株银杏,枝叶繁茂,6株侧柏,苍劲秀美。原石碑一座,螭首龟趺,今已身首异处。碑身砌为林场场部台阶,残缺碑文,尚可辨识,石龟匍匐于两株挺拔的女贞树下。林场场部西山墙外,有一古井,井台高出地面一米多,不论春旱夏涝,水面常年与地面相平,成为一处奇景。<br></p> <p>洪观寺</p><p>洪观寺位于沂南县张庄镇石门亭村北,辉山前,东临汶河。该寺原占地5亩,为老四合院建筑。寺内佛像毁于1940年前后,房屋拆于1970年前后,寺庙曾做过战时纺织厂、沂南县医院、粮管所和小学,现遗址处有清朝乾隆年间站立石碑2通。 <br> 现遗址处有清朝乾隆年间站立石碑2通,分别为“流芳百世”、“永志万世”,还有倒地的石碑一通和赑屃一个。内曾有1株银杏、3株黄连、树荫2亩有余。现只存“将军松”一颗,相传大唐开国元勋秦琼手植。<br></p> <p>夏孟寺</p><p> 寺院亦称"夏猛院",为一处较大寺院,始建时间不详,唐朝有过一次重修。正殿内有佛像和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等21位大型泥塑,色彩鲜艳,殿内还有大量彩画和众多小仙。寺庙修建较为古朴、考究。殿前院中,有石碑数通,其中有龟驼碑数通。<br>1964年"社教"时"夏猛院"被毁,仅留下了一通《重修夏猛院碑记》石碑。碑上文字大部分尚能依稀辨认。该石碑于1999年6月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br></p> <p>青龙寺</p><p> 始建时间不详,传闻建于明初,后经万历、康熙、光绪年间重修,多次扩建,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其地因势而变,遂为学堂。现建筑建于2009年。<br></p> <p>百佛寺旧址</p><p>位于岸堤镇驻地西北,现高湖水库东南角的百佛寺(修建高湖水库时淹没)和新兴村东的观音阁遥相呼应,当时庙貌辉煌,栋宇精洁,北接苍峦,南临汶河,古刹森立,后倾覆于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夜地震。据史料记载,程咬金曾奉命修建百佛寺,在当地招募能工巧匠,花白银数千两,在寺内塑形态各异的佛像一百尊,故称百佛寺。观音阁在毁于震后,也由大明府知府刘翰明夫人孙氏(蒙阴县界牌人)携手捐资捐银重修。<br> 1938年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在创办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以后,为培养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于同年11月在百佛寺(今高湖水库东南角)创办了省委党校(开始叫党训班),省委书记郭洪涛兼校长,潘维周负责具体工作。<br></p> 朝山庙 <h3>雹泉庙</h3> <h3><font color="#010101">高湖水库<br>属于高山水库,水质特好,无污染。高湖水库三面环山,依山向而建,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水域环境:高湖水库建于50年代末,蓄水量3000多万立方米,有5000余亩的水面,属中型水库。主要有鲤鱼、鲫鱼、白条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寨子水库风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丹山子拦河闸<br>第一处水上公园:1991年4月1日,距县城6公里的丹山子拦河闸诸葛港水上游乐公园开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黄埠拦河闸</font></h3> 石崇崮隧道<div>沂南县第一条隧道,连通沂南铜井镇和沂水院东头镇。</div> <h3>阳都古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