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行大凉山

生产队长

<h3>“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照片记录生活”于我而言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相隔四年再次踏上大凉山的旅程,心像过了几个年代,穿越到了梦中的生活。 大凉山是彝族居住地,这里境内6万多平方公里几乎全是山地,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这里居住着230多万的彝族同胞,但是这里最令我牵挂的是一双双孩子们令人难忘的眼眸…<br>  </h3> <h3> 初入凉山的人,往往对当地的贫穷感到震惊。乡民世代生活在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住着低矮的土坯房,墙角堆放的土豆便是主粮。路边玩耍的孩子,大多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卫生状况堪忧。待到五六岁,他们便要照看两三个弟弟妹妹或参加田间劳作。<br> 再入凉山,镜头里依旧是历经苦难的老人,路边闲谈的中年男人,辛苦劳作的妇人,纯朴怯生的孩子,唯一的亮色是孩子们玩乐时偶尔的欢笑。而这,就是大凉山希望之所在。<br> 因为一直处于贫穷状态,他们似乎已经接受这样的命运,也不想去做什么改变只是安分守己地种植农产品,保证最基本的温饱。<br>  大凉山人文的独特,几乎不需要艺术渲染,用最朴素最直白的纪实手法,记录和还原彝族百姓生活情景和生存状态,就是最好的方法。<br>  大凉山对于摄影人来说,短短数日的行色匆匆虽然可以拍下贫瘠悲苦原始落后,但也只是管中窥豹。<br>  既然在这里语言是如此的苍白无力,那就让一切留在我的镜头里,再慢慢感受快门下真实的凉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