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親近神聖的高原雪域——西藏自駕遊(七)

日月星云

續前 <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飯後,乘著酒興,在大雁塔北廣場繞了一圈,觀賞夜景後回酒店休息。<br></h3> 大雁塔 <h3>D22:西安一日遊<br> 今天與眾車友一一分手,眾人各奔西東。而我則留在西安一兩天,逛逛鐘樓鼓樓,領略古人“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的美妙意境。並到回民街尋找當地美食,再遊覽西安古城牆一級大、小雁塔。<br></h3> <h3>西安鐘樓<br> 鐘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至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昔日樓上懸一口大鐘,用於報警報時,故名“鐘樓”。<br></h3> <h3> 既名“鐘樓”,其上的“鐘”就不可不提。鐘樓的西北角懸掛的大鐘,已不再有報時的功用,但是逢年過節依然會被敲響,祈福平安。</h3> <h3> 鐘樓一開始懸掛的並不是這口大鐘,而是鑄成於唐景雲二年(711年)的一口的大鐘,故名為“景雲鐘”,唐睿宗李旦親自為其撰書銘文。鐘高二米,直徑達一點五米,重達萬斤,鐘身鶴飛龍翔,鐘鳴聲揚數十裏。</h3> <h3> 安史之亂中,鐘樓化為灰燼,景雲鐘也廢棄不用。及至明代鐘樓在原址上被重建,景雲鐘也得以再度面世。但奇怪的是,雖然鐘樓的式樣大小並沒有改變,景雲鐘卻怎麼也敲不響了。最後只好按照1∶1的比例仿製景雲鐘,再造一口鐵鐘,懸掛於鐘樓之上。</h3> 景雲鐘為國寶級文物,1953年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館,陳列於二門裏東亭內,禁止出境展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對景雲鐘進行錄音,每年除夕之夜作為辭舊迎新的“新年鐘聲”進行播放,並一直沿用。而明代鐵鐘則收藏於小雁塔所在的西安博物院內 。 <h3> 1996年西安市決定仿製唐景雲鐘。仿製的景雲鐘外觀與原鐘近似,通高2.45米,重6.5噸,鐘裙外徑1.65米,紋飾、銘文酷似原鐘,音質嘹亮雄渾,可與原鐘媲美。經多方努力,1997年1月30日,沉寂了數百年的晨鐘暮鼓再次在古城響起,現懸掛於鐘樓西北角。</h3> <h3>鐘樓內,雕樑畫棟,樑、柱、桁角結合精巧。<br></h3> <h3>並不時舉辦名人字畫展。<br></h3> <h3> 上圖的西安鼓樓位於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鐘樓西北方約200米處。</h3> 鼓樓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鐘樓早建4年,是中國現存明代建築中僅次於故宮太和殿、長陵棱恩殿的一座大體量的古代建築。 西安鼓樓在中國同類建築中是年代最久、形制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鼓樓之一,無論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性方面都屬於同類建築之冠。 <h3> 為恢復“晨鐘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定重制鼓樓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系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徑3.43米,重1.5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制,加上4個銅環共2000年,象徵西元2000年。</h3> <h3>二樓是中國鼓文化展。</h3> <h3>定時有民族鼓樂表演</h3> <h3>三樓是清式傢俱展。</h3> <h3> 從鼓樓出來,馬上轉到後面的回民街。回民食街又稱回坊風情街,緊鄰鼓樓北門。站在鼓樓上,可見食街。</h3> <h3> 回民街青石鋪路,綠樹成蔭,路兩旁一色仿明清建築,或餐飲、或器物,均由回民經營,具有濃郁清真特色。走在街內,隨處可見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穆斯林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商業網點,清真副食、餐飲店和回民小吃店撲面而來。</h3> <h3> </h3> <h3> 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因它暖胃耐饑,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遊客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h3> <h3> 回民街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選擇哪一家呢?不用看攻略,不用“度娘”,就選這一家,這是我們逛回民街時遇到的唯一一家買肉夾饃需要排隊的。於是,二話不說,跟著排隊就是了。</h3> <h3> 要了兩個肉夾饃、一份羊肉泡饃、一份麻醬涼皮。此店還有一個套餐叫“習-連會”,據說是他倆到訪西安時在此吃的套餐。</h3> <h3> 填飽肚子以後,在地鐵鐘樓站上車,坐一站到永寧門站下車,遊覽西安古城牆。</h3> <h3>護城河。</h3> <h3>進入城牆內。</h3> <h3>登上古城牆頭。</h3> <h3> 城牆上可以租自行車騎,環城牆一圈約13公里左右,一般的自行車可能不到一小時就可以完成。但這種自行車據說經過精確的計算後,絕大多數人騎行一圈需要超過一小時,但又不是超很多,結果還是要付兩小時的租金。</h3> <h3>頂著烈日,走到含光門門道遺址下來。</h3> <h3>含光門城樓早已毀壞,這是含光門城樓復原模型。</h3> <h3>現在的含光門只有城門沒有城樓。</h3><h3><br></h3> <h3>綠柳掩映下的古城牆。</h3> <h3> 從含光門出來後,馬上打出租車到小雁塔,由北門進。</h3> 小雁塔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 <h3> 小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h3> <h3>院內古樹參天,是炎炎夏日乘涼的好去處。</h3> <h3>祈福鐘,撞三下收費十元。</h3> <h3> 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是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h3> <h3> 西安作為13朝古都,歷史文化厚重,西安博物院內容豐富,很值得一看。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沒進去參觀了,等以後有時間再來吧。</h3> <h3>從西安博物院、小雁塔出來,打車回到大雁塔北廣場。</h3> <h3>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長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層磚塔。</h3> <h3> 和寶雞的法門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h3> <h3> 除了保存從天竺取回的貝多羅樹葉梵文經,大雁塔內還存有舍利子萬餘顆。 </h3> 新建佛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稱為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稱為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 <h3>小雁塔與大雁塔。</h3> <h3> 西安,古稱長安,先後有13個皇朝在此建都(見百度百科),其歷史積澱、文化底蘊、人文景觀、歷史遺跡實在是太豐厚了,去年參觀遊覽了法門寺、秦陵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今天一整天走馬觀花,參觀遊覽了鐘鼓樓、回民街、古城牆、大雁塔、小雁塔,這僅僅是涉獵了一些皮毛。無奈時間不多,明天就要離開西安了,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遺憾。</h3> D23:西安——華陰市華山風景區(126Km)<br> 從成都到拉薩再到西安,這一路走了6000多公里,早就到了需要保養的里程。所以早上先去4S店為汽車做保養。<br><h3><br></h3> <h3> 然後前往華陰縣,途中經過驪山華清宮楊貴妃洗澡的地方——華清池,就在門前轉了轉。</h3> <h3>隨便照了幾張相,然後離開臨潼,向華山進發。</h3> <h3> 下午三點,到達華山風景區。去年也是這個時候,我們同樣是一車兩人,來到華山腳下,準備第二天登華山之巔實行“華山論劍”。無奈接到緊急電話,必須十萬火急趕回家,唯有棄華山而回。現在二度再臨,機會不容錯失了。</h3> <h3>D24:華山一日遊<br> 今天登華山了,西峰上,北峰下。</h3><h3> 華山果然是“奇險天下第一山”,處處都透露著“險”“峻”“雄”“奇”,這個不用多說了,下得山來,我只想說:一個字“累”;兩個字“很累”;三個字“非常累”。當然,如果年輕二三十年,可能是另一種感覺。<br> 西藏自駕遊已接近尾聲了,今晚要早點好好休息,明後兩天就要專心致志開車回家了。<br></h3> <h3> 先到遊客服務中心購票。包括華山門票、擺渡車票、西峰索道票。</h3> <h3>擺渡車送到西峰山門。</h3> <h3>登上西峰索道下站。</h3> <h3>纜車把我們送上西峰索道上站。</h3> <h3>從纜車出來步行走上西峰頂,正式遊覽華山。</h3> <h3>待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