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全面信息化、发展高速化、文化全球化。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在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热潮中,2014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立德树人"成为了国家层面的纲要性要求。在其发布以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学科厘定了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及思维品质。基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王建芳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于2018年1月6日安排了首次线上研讨活动。活动按照两个大的板块有序而又热烈地进行着:</h3> <h3>一、《核心素养与英语课堂》的读书交流活动</h3><h3>工作室成员在活动开始前陆续签到后,19:30王建芳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首次研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第一项活动是成员关于《核心素养与英语课堂》这本书进行的读书交流。大家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其提出意义纷纷发表了见解,不仅理论站位高,又能回归到基础教学实践,一篇篇真挚的读书感悟,可以看得出大家为了此次研讨提前做足了功夫。</h3><h3>而后,大家纷纷摘录出受书中启发最深的一些句子,互相交流看法和分享金句。讨论十分热烈,我竟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但又怕遗漏掉任何的信息,不停地回看伙伴们的发言。在这过程中,主持人王建芳老师和我们的兄长郝富全老师适时地会调整一下节奏,鼓励全员参与,充分展示了一家之长的担当和顾及。</h3> <h3>二、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如何落实于教学实践的讨论</h3><h3>第二部分的活动是讨论如何让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英语教学当中落地。成员在这一部分的讨论中结合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更为积极地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进行分享,在这过程中,我受益匪浅。</h3><h3>1如何开展探究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h3><h3>面观如今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时,大部分遵循的是传统的P-R-P(pre-reading, reading, post-reading)的模式,运用的教学手段大部分都是任务型驱动,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文章中找答案。在阅读策略的讲解中,模式单一。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内化体验,使学生为了做对阅读理解题目而进行的阅读教学无疑让学生对阅读本身的过程性体验失去了兴趣,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功利性,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且在这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路固化,共性的培养导致了个性的缺失。"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阅读理解题目的答案却是唯一的,这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相背离的,答案的唯一性让学生丧失了批判性的思维,孩子们不敢质疑。不敢质疑带来的后果就是创造力的缺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说:"教育就是今天的课题传授昨天的知识,试图解决明天社会的问题。"明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未可知;明天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也未可知。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教授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用今天学会的技能去解决明天的问题。</h3><h3>所以,阅读课程该怎么体现思维品质的培养,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问,教师组织好有效的提问,进而再引导学生提问,在这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多角度的思维,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发掘语篇的内涵。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最有效、最便捷的思维品质培养方法。此外,大量扩充阅读语篇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目前所用的课本不仅话题陈旧,而且篇幅数目有限,这远远达不到学生所需要的阅读量。英语教育又具有百科全书的特性,阅读语篇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一定程度的背景知识扩充也是必不可缺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进行语篇的扩充,通过广泛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这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拥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篇章结构分析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h3><h3><br /></h3> <h3>2 如何进行课堂的活动设计?</h3><h3>资深英语教育研究者张四海说:"英语课堂的活动设计是对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堂评价等,进行一个整体有效的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也不是用来调节课堂气氛的游戏,而是教学的本质。每一节课堂,不论它属于什么样的课型,都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组成的。一节成功的教学课,它的活动设计不应该是单一死板的,它不仅可以体现出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充满了教师的创造力和智慧。在实际教学中,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如何进行适合各种学情的课堂活动设计更是难上加难。很多成员在讨论中表示,现在采取的普遍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一个小组中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这样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分布学习任务时,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带动,有效提高活动质量。王建芳老师则建议还可以根据认知的层次化,从浅层次的回忆、理解、应用入手,引导思维层次不断深入到深层次的分析、评价与创造。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状况让他们完成适应他们能力的认知层次活动,比如,让一些"学困生"完成单词复习之类的简单的任务,让一些知识面广的同学参与话题背景知识的扩充,让一些善于总结的同学完成讨论或复述课文的内容等等。所以,身为教师,我们要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学情,当好"导演",让学生这些"演员"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发挥好自己的角色扮演。</h3> <h3>3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h3><h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一直是令教师头疼的世纪难题。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建芳老师也教导我说:"高中生的思维激发主要是兴趣来源。"高中生已经接近或已经成年,是一个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他们渴望被尊重,被肯定,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和高中学生的沟通方式和兴趣特点,上课不要以"上对下"的口气与他们交流,课下多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建立起共同话题后,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依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解选修六Unit 5Using Language的课文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天池的传说特别感兴趣时,我就顺势将阅读任务变为口语任务,孩子们在练习口语的过程中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一举两得。</h3> <h3>4 讨论渗透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和解决方法</h3><h3>在这一环节,大家纷纷提出了在自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有宏观,有具体,有些问题是共性的,有些问题是青年教师特有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广灵五中的郭佳荣老师提出在讲解袁隆平那一篇文章的时候,怎样进行有效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成熟型教师不吝赐教,讨论的气氛既活跃又有趣生动,这足能彰显工作室示范引领的作用,而且又能加深我们工作室这个大家庭所有成员间的情谊。在提出困惑的同时,这也给我们工作室的总课题提供了研究方向,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h3><h3>结语:</h3><h3>两个小时的研讨活动成员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整个过程轻松活跃而又内容充实,指向性明确,活动临近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感叹时光飞逝,意犹未尽。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中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h3> <h3>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建芳老师寄语</h3> <h3>扫描二维码关注王建芳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公众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