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埃塞俄比亚高原是世界咖啡原产地。就像茶的故乡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一样,"咖啡之国"埃塞俄比亚,也有沿袭了好几个世纪的咖啡文化。</h3><h3>英语中咖啡(coffee)这个词也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咖法"(kaffa)这个地名。传说公元900年左右,埃塞的咖法地区一位牧羊人在山间放牧时,发现羊群在争吃一种红色浆果,食后群羊欢蹦乱跳,于是牧羊人也采集这种野果煮汁解渴,这种果汁醇香无比,饮后精神异常兴奋的果实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开始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咖啡的名字就是有咖法演变而来,之后咖啡从埃塞俄比亚传向全世界。<br /></h3> <h3>TOMOCA咖啡店非常的小,没熟人带路更本就找不到,但闻名世界,"旅行圣经"《孤独星球》中曾经对它做过介绍,世界上很多咖啡爱好者都会专程到此朝拜一下,喝上一杯咖啡。</h3><h3><br /></h3> <h3>埃塞国家博物馆,藏馆的面积不是很大,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有王室用品、自然科学、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的资料和美术作品,最著名的展品莫过于猿人骨骼化石"露西","露西"生活的年代是320万年之前。遗骸化石具有大约40%的完整性。<br /></h3> <h3>1974年11月24日,美国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凹地发现了"露西",这具人类骨化石保存40%的骨架,距今320万年,这一发现被看作是人类起源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她甚至被认为是人类之母。这具南方古猿的化石之所以叫"露西",是因为发现者在当时播放了一首披头士乐队的歌《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h3><h3><br /></h3> <h3>铁轨早期一般都是木枕,现有好多改为水泥枕了,没想到埃塞原来用的是钢枕好奢侈,不过现在也不是了,这是换下来准备用作他用</h3> <h3>非洲联盟总部大厦, 由中国出资2亿美元援建,这座高99.9米的大楼是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最高建筑<br /></h3><h3>。在埃塞能看到好多中国元素,如轻轨高速公路等</h3> <h3>亚的斯亚贝巴圣三一大教堂,建于1900年代早中期,已故的埃塞俄比亚前国王海尔塞拉西夫妇都安葬于此,这个教堂反映了埃塞俄比亚的基督教历史,也反映了国家的政治史和文化史。</h3> <h3>漂亮的描述着耶稣故事的彩绘玻璃</h3> <h3>蒂亚文化遗址。这些神秘的巨石围绕着一处被人遗忘战士的墓地。发现的遗物有石制的雕刻刀、刮削器、斧及穿孔标头等。</h3> <h3>塔纳湖是青尼罗河的发源地,也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湖泊,长度约84公里,阔度约66公里,最深处约15米。坐在用纸莎草做成的独木舟带着面罩的捕鱼者</h3> <h3>塔纳湖上有几十个岛屿,好多岛上都有修道院,这是最大半岛上的,具有700年历史最有名的乌拉 基达奈 马哈雷特修道院,建于14世纪茅草屋顶的修道院</h3> <h3>随处可见用简单而原始的纺车纺布</h3> <h3>画画的各种颜色都是用天然花、草、果子等原料加工而成的。</h3> <h3>青尼罗河上的第一座桥,与著名的鸡蛋桥一样也是葡萄牙人建造的</h3> <h3>青尼罗河瀑布:当地叫"Tississat",意思是"冒烟的水",虽说没有维多利亚瀑布壮观,但夕阳下的瀑布也是非常迷人的</h3> <h3>我觉得非洲的动物似乎比人幸福, 在埃塞俄比亚可以看到很多牛羊在蓝天白云下,悠闲自在地在草地上吃着草,这种生活远比我国的牛羊猪等动物幸福得多,因为我国都是高密度封闭式圈养,吃带掺药物和激素的饲料。</h3> <h3>德布雷贝尔汉塞拉西教堂也叫天使头教堂,1690年由法西利达斯国王的孙子修建。当年苏丹马赫迪托钵僧洗劫城市时烧毁了其他所有的教堂,而这个教堂却无法烧毁,因为有大量的蜜蜂降落在教堂四周驱赶他们,让士兵们根本无法靠近,所以这个教堂得以完好无损。</h3> <h3> 贡德尔常被称作"非洲的卡米洛特"。他的城堡、教堂及其他皇室建筑大多可追溯到17、18世纪,它们都被列为世界遗产。</h3> <h3>城堡由900米城墙环绕,体现了古代阿克苏姆王国的传统风格,它融合了近代欧洲巴洛克、印度及阿拉伯的建筑风格,有雕刻精美、装饰丰富的塔、城堡、皇宫、教堂等</h3> <h3>院子很大,建筑残破、浑厚、可以想像他曾经是多么的辉煌</h3> <h3> </h3><h3>法西拉达斯水池,在祭祀日,牧师要请出教堂中的约柜,放在水塘边,将十字架放入水塘中,祈祷之后,人们纷纷跳入水池净身,祈求幸福,宗教节日中,这里是人们最欢乐的地方。平日里池中干涸,池边的老榕树那粗壮、裸露,盘根错节的树根交结在一起,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无限苍桑。</h3> <h3>天使头教堂是埃塞最漂亮的一座教堂。天花板上的80个天使头像神态各异,目光涉及所有方向,感觉无处不在,据说蕴含着神力,墙壁上则是布满讲述基督故事的壁画。进入教堂修道士会拿出法器,为你作法、祈祷!站在教堂内,随着那铃声,仿佛有股神力穿透你的灵魂、荡尽你的污垢、洗涤你的心灵!现在天使头像成了很多埃塞文化中的图腾。</h3> <h3>瞰视拉利贝拉城</h3> <h3>始建于公元前1000年,世界第8大奇迹拉利贝拉石凿大教堂,11座教堂就像一个个巨大的雕塑作品,因为他们完全不用片砖片瓦,都是在赭红色火山岩上精雕细琢而成的,它们散落在拉利贝拉的山间,凭借地下通道相互连接,号称埃塞俄比亚的耶路撒冷,同时也是埃塞人的朝圣圣地。是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h3> <h3>镂空透雕的门窗、文饰、雕像、浮雕、祭坛,没有任何粘合剂,其精美绝伦,其线条分明,让人十分震撼</h3> <h3>最引人注目的是耶稣基督教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支撑。</h3> <h3><br /></h3><h3>最精美的圣玛丽亚教堂,</h3> <h3>它们从上到下都覆盖着不知宗教含义的几何图案和各种各样飞禽走兽的装饰性绘画及按福音书描绘耶稣和玛丽亚生活场景的壁画,但大多均已损坏。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绘画可追溯到扎拉·雅各布国王(1434-1465)统治时期。</h3> <h3>十字教堂</h3> <h3>圣女教堂,为纪念不肯背叛自己的宗教信仰而集体自杀的女信徒而建。</h3> <h3>圣·乔治教堂是用整块巨型岩石雕凿成巨大的十字形。从空中俯瞰,这座教堂犹如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矗立于大地上。</h3> <h3>利巴诺斯教堂</h3> <h3>具有阿克苏姆古典建筑风格所有特征的一一埃马努埃尔教堂</h3> <h3>天使长加百列教堂</h3> <h3>拉斐尔教堂</h3> <h3>墨丘利教堂</h3> <h3>女人不能进的各各他教堂内的拉利贝拉著名雕塑,跟真人差不多高矮</h3> <h3>一条大部分干涸的溪流约旦河</h3> <h3>信徒们一边画作,一边唱着颂歌</h3> <h3>阿克苏姆是埃塞俄比亚的历史名城,古代文明的摇篮,大约在公元1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定都于此,于是这里成了当时非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h3><h3>这些方尖碑由花岗岩构成,据称已有1700年历史,是埃塞俄比亚文明的象征。这个倒下来的方尖碑,高34米,重量达520吨。他是从5公里之外搬到这个地方。在两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搬移和立起这个方尖碑,确实是匪夷所思的工程。</h3> <h3>公元4世纪阿克苏姆国王卡 莱波的陵墓,墓室墙上刻有埃塞俄比亚最古老的文字盖埃兹文,是今天 埃塞俄比亚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的前身,也是阿克苏母王朝的一个转折点的里程碑。由于九圣人的到来传入基督教墓地被放弃了。</h3> <h3>国王伊斯纳碑刻,公元四世纪时期,用萨宾文、吉斯文(阿姆哈拉语的原型)、希腊三种文字篆刻在石碑上,用来歌颂伟大的伊斯纳国王Ezana的卓越功绩。<br /></h3> <h3>小山脚下的一个小池塘,据传说是示巴女王的浴池。现在成了光屁股小孩的游泳池</h3> <h3>示巴女王神殿的遗址,这些遗迹都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至13世纪,这里有一大片包含多个房间的石头宫殿地基,考古人员还在挖掘和维修中</h3> <h3>玛利亚教堂</h3> <h3>有五百多年历史,重25公斤的羊皮书卷</h3> <h3>传说中存放上帝"十诫"的圣物"约柜",就藏在这个四周围着铁栅栏的神秘教堂里,有一个修士日夜守护着,守护的修士在有生之年一步都不能离开这个教堂,他的日常生活有三个小修士服侍。在埃塞俄比亚,约柜总显得那么神秘,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接近。</h3> <h3>耶哈月亮圣殿,有着3500年的原始神庙。墙壁是精确契合打磨十分光滑的黄色石灰岩块垒砌起来,没用任何粘合物。内墙有楔合孔,地面有排水系统,毫无疑问,其品质的高端和技艺的精湛程度,显然是高度文明的作品,可惜好多东西被拆下来用于建造边上的修道院,现代人对于这座神殿的建造者,几乎一无所知。现由德国人帮着维修。<br /></h3><h3><br /></h3> <h3>在这个山头上有个德布勒达摩(Debre Damo)修道院(只准男人进入),据说这里是埃塞俄比亚最古老的且现有完整无缺的教堂。当地传统有提到:这座教堂是由九圣人之一的Abune Aregawi在6世纪建造的。德布勒达摩修道院只能通过绳索轮进入。由于令人望而生畏的艰险攀爬,很多历史财富得以在1400年的风雨动乱中保存完好,其中包括埃塞俄比亚最古老的稿本碎片。教堂现在藏有大约50份原稿,</h3> <h3>它曾经是埃塞最大的三座修道院之一,人们愿意把孩子送到此处学习宗教,家里负责送给粮食;也曾经是囚禁争权王子的监狱,据说最多时曾经同时囚禁过几十位王子。<br /></h3><h3>因女人不能上山,这张照片是团长一一摄影大师周老师所拍</h3> <h3>看着当地人攀登,灵巧赛猿猴。而我们的团友个个个"笨"如牛。左右摇晃,有劲使不上力,是在上面死拽、下面拼命托、自己奋力攀绳的状态下,才攀上这悬崖之上的修道院。</h3> <h3>著名的北部DALLOL盐湖,世界上最热的湖,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烈日烧烤下采盐者通过最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把盐块凿出来,再用骆驼把盐送到盐场。这块白色的大地喂养了无数代的阿尔法族人,当地开凿盐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一份以希腊文书写的埃及文献中显示,当时统治埃塞尔比亚北部的Aksum王朝已经派人到这里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以高地的黄金来换取当地盛产的盐,当时盐的价格堪比黄金。</h3> <h3>一列列的骆驼商旅,背负着沉甸甸的盐块,慢悠悠的往西走,那画面原始而极具震撼力,</h3> <h3><br /></h3><h3>这空旷、平整的盐沼地,水平面与地平线差异几乎为零,远望盐沼,纯白一色,如镜面光滑,近看脚下,洁白的盐块 如雪花般呈六边形,交错排列延伸至天边。盐原上可以看见自己清晰的倒影,亦真亦幻,天空有云朵飘过,感觉整个人就驾云漂浮在空中。</h3> <h3>在茫茫的盐原中,地面就是天空的倒影,脚下丛云纵升,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也许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万物在天空的镜子里,都是自我的一个倒影。洁白的盐原如绵延不绝的白云,托着无数人的梦飞入苍穹。</h3> <h3>穿过岩浆石堆积的山丘,一路向硫磺湖走去。腐朽鸡蛋的味道在热空气下越来越刺鼻。瞬间像走进了一个魔幻星球。古老火山倒塌后形成的无数间歇泉仍不断喷涌释放出矿物质,以超现实的魔幻色彩和造型形成了但丁文中所述的地狱景观,</h3> <h3>这里海拔负125米,是地球一块美丽的窟窿,也是全世界最酷热的角落。最极端的地方,总会隐藏着意想不到的美。硫黄把这里当成舞台,尽情的演示着各种生动的表情</h3> <h3>大自然无疑是最伟大和令人无法捉摸的魔术师,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和自然风化等,将一地的硫黄,变化出类似海底珊瑚的各种造型,色彩由最艳丽的蛋黄到最浓烈的酒红色,十分诡异。<br /></h3><h3><br /></h3> <h3>也许是太浓的硫磺味,也许是气温太高(四、五十度)也许是几顿饭没好好吃,突然眼冒金星、脸色苍白、全身直冒冷汗站不起来时,是老公背着我走,把这个美丽的爱心硫磺池献给我的老公</h3> <h3>去往火山的半沙漠地带</h3> <h3>火山熔岩流过的不毛之地</h3> <h3>尔塔阿雷熔岩湖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洼地荒原沙漠地区,形成于100多年前,这座火山的名字翻译成当地阿法尔部落语言,就是"冒烟的山"</h3> <h3>熔岩湖(lava lake)是由溢出的熔岩在火山口或火山口洼地内长期保持液态而成的湖。</h3> <h3>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六大熔岩湖之一,火山口一直持续不断的喷出炽热岩浆,形成了这样的奇观,你能清晰的感觉到,地球的心跳和古老原始的力量</h3> <h3>近距离看一次火山喷射的熔岩,是我的旅行梦想</h3><h3>无论之前看了多少关于火山的照片和视频,当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滚动的火红岩浆,并伴随着低沉的轰轰声时,找不到任何语言来形容内心的震撼!</h3> <h3>比以色列死海含盐量更高的盐湖,但知名度跟死海没得比,埃塞的祖先们光把犹太教传了过来,怎么就没学学犹太人经商的本领</h3> <h3>盐湖旁边的Dollo温泉,在盐湖里漂浮漂浮再泡泡温泉想想就美,可惜没带泳衣,因为都不知道有如此神奇之处</h3> <h3>途中经过的一个露天大集市</h3> <h3>多尔兹族人居住的象鼻屋</h3> <h3>由于粮食的缺乏,所以他们的主食是一种类似香蕉树的植物制作的烤饼。这种植物被叫做假香蕉,茎秆和叶子都很像香蕉,但比香蕉树高而且果实也不能食用,树干拥有很多纤维,可以用来加工成食物和纺织品,他们象屋的建筑材料中也有用到。</h3><h3>这个女孩在制作假香蕉烤饼,她先把树叶中间的那根粗大的茎秆刮成细泥状然后发酵几天,再捏成饼放到叶子上用火烤熟,个人感觉味道比英吉拉好吃</h3> <h3><br /></h3><h3>孔索文化景观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位于干旱的埃塞俄比亚孔索高地,在这片高地上,除了石墙梯田构成的景观外,还分布着人类的定居点。作为人类克服干燥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生存下来的杰出范例,孔索文化景观代表着一个已传承了21代(即400多年)并依然具有活力的文化传统,</h3> <h3>令人感动的是,这里的小孩会把糖果等东西分给其他没有拿到的小朋友,有时候贫穷并非只能孕育罪恶,在困难的时候,才能留下珍贵的友谊。</h3> <h3>在离开孔索村落不远的路上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把摩托车撞翻了,在随后的十几公里路段里连绵不断的有哭天抹泪、万分悲痛的人们从我们车旁走过,起码有上千人。经打听原来是骑摩托车的人死了,他是孔索某个氏族的人,现代化的电话通讯让族人都知道了此消息,也许他们并不认识,只是因为他们是一个族系的,所以都自发的从各个村落赶往出事地点。看着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悲痛,让我和团友们彻底震撼了!这充分体现了各村落的共同价值观和社会凝聚力</h3> <h3>在这个埃塞南部的奥莫山谷里,生活着世界闻名的摩西(Mursi)唇盘族。摩西族的女子有着独特"唇盘"装饰,在她们童年时拔掉下颚前的门牙,把下嘴唇割开放入用泥做的盘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换成大的盘子,嘴唇就越撑越大,形成了大盘子嘴的奇景。<br /></h3><h3>不过现在政府已经禁止这种残酷的传统习俗</h3> <h3>现在唇盘族再也不是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了,旅游业成了部落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天都有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到此拍照,每人每张5元当地币。商业的融入,让本地的居民早已不再淳朴,类似选角色拍照的模式,一群人站在你面前,让你选定谁才能是你的拍照对象,之后摆出生硬的造型,挤出生硬的微笑,实在让人不太舒服。</h3> <h3>自然恬静的查莫湖是大裂谷南部著名的鳄鱼湖,这里生活着上千条野生鳄鱼,此外还包括河马、尼罗鳄和尼罗尖吻鲈等。手机党只能看看了。湖的四周都是绵延的群山,蓝天白云下风景很好。</h3> <h3>渔市</h3> <h3>非常友好的买烤鱼男孩,见我照相马上摆起了各种姿势</h3> <h3>阿杜瓦主战场。一片旷野,没有任何战争的痕迹,只有一片矮树成林的起伏山坡,时间、空间只能任由人们的遐想。 </h3> <h3>植物苔麸,它的种子比我国的小米还小,所以产量很低,</h3><h3>埃塞俄比亚人的主食,英杰拉就是用它磨成面粉,做成面糊后,轻微发酵,然后在煎锅上烙成的一个巨大的圆形煎饼。<br /></h3> <h3>大片的苔麸梯田</h3> <h3>提起东非大裂谷,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可能就是"深不见底的大峡谷"。其实东非大裂谷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万丈深渊,它最宽的地方达200多公里,所以当你来到裂谷之处,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连绵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的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掌、仙人球,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山水之间,白云飘荡。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h3> <h3>大裂谷的土地孕育了十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仙人掌,灌木,草地,林地……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盛产茶叶、水果,还有咖啡。</h3> <h3>原始的牛耕劳作</h3> <h3>牧羊者</h3> <h3>经常能碰到的路边小孩,要照相5元当地币,原本以为最单纯的孩子,却会以各种方式向你索要钱物,摆出祈求的姿态,那时候会觉得这一切并非自己想的那样,只希望他们能懂得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取生活的改变,而并非伸手祈求别人的钱财。</h3> <h3>埃塞美女</h3> <h3>用手比划着想照相的孔索村民</h3> <h3>多尔兹族的小孩</h3> <h3>短短的十几天行程让我知道了只个世界最穷之一的国家,曾经也非常强大过,人类的祖先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在那里,我目睹了真正的衣不蔽体,物资匮乏得连一颗糖都是孩子们的"奇迹"!在这里我看到了虽然贫穷却始终存在着微笑,似乎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代言!</h3> <h3>我们的导游王导,一个热爱摄影、了解埃塞地理分布、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地接社老板</h3> <h3>一段难忘的、艰辛的、纠结的、快乐的行程在欢歌笑语的晚餐后结束了,然而这短短的十几天经历必将成为我无法抹去的永恒记忆!</h3><h3>万分感谢周团长、吕教授、王老师、萧教授为此行程的圆满所付出的一切</h3><h3>从左往右</h3><h3>能歌善舞的龚老师,英语特棒助人为乐的王老师,热情快乐的业姐,诙谐幽默的小林、向东两口子,记忆力超强、知识渊博的吕教授、摄影大师周团长,爱心满满的老公,我,拍照有思想的女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