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39b54a"> 1999年,我从朝阳一师毕业,回到家乡――喀左县十二德堡乡,因为当时乡统筹工资,不接收毕业生,我找到总校长,他把我安排在一个离家十多里地的太沟村小学代课,当时是二年级班主任,教语文数学。虽然不是正式老师,但是刚走出师范那种热情是抵挡不了的,我早去晚归,认真教学,认真管理班级。上班不久,总校长和主任就去学校听我的课,听完后,让我准备一节学具使用课,说是要申报“县级优秀课”,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机会太难得了,所以我研究教材和参考书,查找师范学校的教法书和笔记(那时候学校和家里都没有网络),精心准备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县师校的教研员和总校领导过一段时间又来听课,听完就让我填表,时间不久就给我发了证书。可惜教研员太粗心了,把我的名字写错了,这是我教学生涯中唯一的一节数学优秀课,却因为最后一个字弄错而感到遗憾。这节课在我后来晋级的时候并没有用上,否则会很麻烦的。</font></b></h1><h3><b><font color="#39b54a"></font></b><h1><b><font color="#39b54a"> </font></b></h1></h3> <h1><b><font color="#39b54a"> 2000年春季,二妹的公公把我介绍到建平来,我与喀左的教学没有了缘分。来到建平上班,接一年级新生,担任班主任教他们语文数学,因为参加工作时间短,没有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把学校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对教学虽然进行了深入研究,效果并不理想。那时候我一边上班一边在参加自考,去朝阳考试,耽误的课程,我都用周末时间给学生补回来,真是用了十二分的劲头,但是孩子们的成绩并不是十分满意。一年后,大女儿出生,因为送奶,我就当科任老师了,没有机会研究数学了。<br> 2003年正月开学,校长找到了我,让我教五年级语文数学,担任班主任,这时候我对数学有了很浓的兴趣,每节课都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大增,那时候用的是人教版数学教材,我记得当时有《倍数和因数》那节课,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好,我绞尽脑汁,查找资料(那时候还没有网络,我都是在书本上查找),让全班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暑假考试的时候,我们班学生的数学平均分达到了可喜的成绩。<br> 2003年秋季开学,因为工作需要,人员发生变动,我被调到了离家十多里地的村小教全校英语,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和六年级的语文课,这次与数学又没有了缘分。<br> 踏上了英语教学路,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2013年学校来了英语专业毕业生,我再次当起了三年级班主任,教语文数学课。这次我似乎有了一些经验(大女儿2013年小学毕业,我辅导她的时候对小学数学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教法,创造有效的课堂,学生的整体成绩还不错,能力也得到提升。<br> 一年后,小女儿出生,我又成了科任老师,虽然科任期间一直担任着学校的教研组长,也会组织数学教研活动,但是毕竟不是天天去教数学,对数学的研究又冷落了一阵子。<br> 2016年秋季开学,总校布局调整,我们村小留下两个班级,两个老师,我是三年级班主任,教语文、数学、英语和五年级的英语课,虽然满负荷的工作量,我仍然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了,我在我的数学课堂总是能找到“闪光点”和“智慧火花”,借着有智能手机的便利,我把自己的板书都拍照保存下来,偶尔还会在午休的时间发表一个“说说”。<br> 因为养成了多年写日记的习惯,我在三年级下学期,把《教学参考书》中空白的“学习记录”都充分利用上,上完数学课,课间休息时,我就会把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认真地记录下来。现在翻开看看,还对自己的坚持有点激动。</font></b></h1><h3></h3> <h1><b><font color="#39b54a"> 因为多年不教数学,所以拿到教学用书的时候,我会认真阅读,了解这册书的重点,以及和前后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去研究教学方法。</font></b></h1><h3></h3> <h1><b><font color="#39b54a"> 上完课突发奇想,这不是很好的《教学反思》阵地吗?于是毫不犹豫地开始了……这是我的第一篇教学记录,当时圆珠油笔不下油,还换了一种颜色的笔。</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只要书上有教学记录的地方,我就不会让它们闲着,上完课赶紧就写记录,教案上的教学反思记录地方小,写不了几个字,所以这个真是我发挥能量的阵地。</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每天上完课,我就像写日记一样,及时反思,已经习以为常,因为课比较多,都是在课间完成的,虽然有的语句不是特别通顺,用词不是特别恰当,数学的术语也有可能用的不对,但是却是我真实课堂的回忆。</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我越写越顺手,越写越多,从开始的只是大半页,到后来满满的一页,似乎还觉得没写完,这不但对我今后的数学教学有帮助,就是在当时的复习过程中也会起很大的反馈作用,还锻炼了我的写作水平,一举多得。</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忙碌的生活中,利用午休时间,吃完饭,依然想发表一下感慨,这似乎也是习惯。</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这样能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困扰很多人的“1千克盐和1千克棉花哪个重?”问题,在我的学生身上再次出现,这应该是正常现象吧?</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三年前的教学情景历历在目,可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啊!那样教学就失败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在不断吸取经验中不断成熟与完善,两次掉入同一个陷阱里,教学就大打折扣了。</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激动之余,赶紧发表“说说”,及时总结,我佩服我超强的记忆力,可能与我平时写日记的习惯有关,尤其对时间特别敏感,总是记忆犹新。</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回顾了自己的数学教学路,感慨颇深,可惜接触数学时间太少了,真是惋惜。</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那时候不会语音录入,全是一个字一个字打的,真是费劲,而且一天五节课,只有课间休息和午休时间能写“说说”,学生纯真的笑脸是给老师努力的不竭动力。</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大碗面是我偶尔的午餐,吃完后没舍得扔,刷干净用来舀水的,没想到上课的时候急中生智,能用来当教具,我都佩服我自己!</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下班后,电饭锅热着饭,我赶紧发表“说说”,也许是怕一会儿吃完饭灵感没有了吧?性格如此,很难改变了。</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外貌不美,但是有一颗热爱工作的心,问心无愧,足矣,多年来,一直坚信“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的道理。</font></b></h1>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因为对数学的热爱,所以在在生活中总是能发现数学问题,我加入到建平县小学数学交流群里,平时他们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1月9日下班,看见楼下的车库门上贴了一张通知,出于好奇心,我走近去看,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拿出手机赶紧拍照。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照片发到交流群里,让他们查找问题,很多人回复。“下午20时”,非常明显的“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混淆了,说明打印通知的人数学没学好。这个正好是我们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的,我印象非常深,当时有一部分学生也是分不清,所以我做了很多练习,在期末的考试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出错。可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39b54a"> 今年秋季开学,我们村小只有一个班级了,我担任班主任,教语文和英语课,与数学又失之交臂,但是这并不阻挡我对数学的热爱与追求。<br> 回想自己近20年的教学路,数学只教四年半(包括喀左一年)(建平2000年9月――2001年7月,一年级;2003年3月――2003年7月,五年级;2013年9月――2014年7月,三年级;2016年9月――2017年3月,三年级。)但是在2017年暑假教师考试中,我也毅然报考了数学,虽然做题速度可能比天天与数学打交道的同事慢一些,但是我确实是非常喜欢这门学科。<br> 只要喜欢,只要热爱,就能做好,虽然与很多名师大家相比,我相差甚远,但是我已经超越了自己,语文数学英语全都认真教过,这就足够了,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无愧吾心,稳步前行。</font></b></h1><h3><b><font color="#39b54a"></font></b></h3><h1><b><font color="#39b54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退休还有很多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哪个学科,我都会尽力而为。像教数学一样,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记录,这样才会推动我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