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交融则为“朋”(原创)

梦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吴明华</p><p class="ql-block">笔名:梦子</p><p class="ql-block">插图:选自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插曲:口哨音乐《你好吗》,作者演奏上传</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江苏省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中国口哨协会理事、市级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好哨音”大赛“最具潜力奖”获得者,创作长篇小说《若梦》杂文集《感悟生活》等多部文字作品,录制100余首口哨音乐作品。</p> <p class="ql-block">  朋友,你好吗?人在旅途,遇到懂你的人,是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缘。与懂你的人交流轻松愉悦,而与不懂你的人说话则是对牛弹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友情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温暖帮助。 “朋”由双“月”组成,双月交融则为“朋”,蕴意指两轮明月交相辉映、清明透彻。</span>朋友之间相识、相知、相交,犹如数学的“合并同类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p> <p class="ql-block">  朋友,你好吗?人生聚散匆匆,一生能够结交多少朋友,恐怕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然而,有人却说,一生只交了“一个半”朋友,“一个朋友”是指生死攸关的时候,能够舍命搭救自己的人;而“半个朋友”则是指,患难的时候不会落井下石的人。其实,“一个朋友”就是人生的知己,而“半个朋友”则是普通而不失真诚的朋友。 </p><p class="ql-block">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许多人都多次感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找一个人说说心事、道道心里话,可翻遍长长的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倾诉、可以联络;每当生病郁闷的时候,那些平日里的铁杆们、闺蜜们却是应者寥寥。本以为这些朋友的关系非常铁,事到临场却纷纷掉链子。“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亲朋”,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出了朋友间的常态。</p> <p class="ql-block">  从社交的本质和效能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以为,</span>社交大致可分为情感社交、利益社交两大类。情感社交可以结识到情感类的朋友,利益社交则可以结识利益型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情感社交,是指为了获得共同的情感联结、情感体验,基于共同的价值取向而产生的朋友间的社交行为;利益社交,则是指为了达成某一目的而产生的朋友间的社交行为。</p><p class="ql-block"> 利益社交,是指朋友间的信息、知识或利益链条的传递,需要双方在社会层级和精神层面具有对等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获得。如果利益交往不能给双方带来对等的利益交换,就会被一方或双方本能地舍弃,这看似很功利,却是利益社交的本质所在。</p><p class="ql-block"> 情感社交、利益社交,这两种社交最大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利益的交换和传递。情感社交是基于情感的交往互动,利益社交则是立足于利益的交换互动。</p> <p class="ql-block">  春秋时的俞伯牙,某日,在山野操琴,山中的樵夫钟子期正好路过。抚琴的俞伯牙心中想到了高山,则弹奏一曲高山之情,路过的钟子期闻琴、感慨道:“如巍巍高山,屹立面前。”抚琴的俞伯牙内心想到了流水,弹奏一曲流水之意,钟子期闻后、则说道:“如滔滔江水,奔腾而过。”俞伯牙惊讶停琴,凝视着钟子期,惊叹道:“君乃我知音也。”多年以后钟子期病故,俞伯牙得知噩耗,感叹道“世再无知音”,便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一个大音乐家和一名普通的砍柴樵夫,能够结为千古至交,就是基于一种精神上的琴瑟共鸣,这就是情感类社交,不涉及任何的利益交换,只有共同的情感联接和精神交往。</p><p class="ql-block"> 北宋苏东坡屡遭贬谪,内心十分忧闷,一日捧着肚子对姬妾问:“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的什么?”一姬妾回答“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一姬妾答“满腹见识”,苏东坡摇头,小妾朝云说“一肚皮不适时宜”,苏东坡大笑“唯朝云懂我”。朝云懂得苏东坡内心的苦,正是这一份懂得,让朝云陪伴苏东坡整整23年。朝云病逝后,苏东坡题诗:“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是典型的情感社交,是情感社交最朴实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与炎樱相识于香港大学,大学时两人如胶似膝,张爱玲结婚,炎樱是重要的证婚人。后来,两人莫名没了来往,炎樱写信问:“为什么不再理我?”张爱玲回信:“那时我们成为好朋友,是因为恰好出现在同一间教室,天天腻歪在一起。后来经历了成长,发现根本不是一类人,只能走到这里了。”由此可见,情感社交的维系和发展,需要跟上对方成长的脚步。哲学家周国平说过:“交往具有价值,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由衷的欣赏和尊敬。”</p><p class="ql-block"> 情感社交,发展方向是成为灵魂知己,需要在三观相合的基础上,跟上对方变化的节奏。有人感叹,“朋友间行走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渐行渐远的价值观。”情感类朋友走至末路时,无需再做无谓的勉强挽留,相对无趣、相对无言,不如相忘于江湖。</p> <p class="ql-block">  市场经济注重追逐利润,重要特征是等价交换。商场上谈业务不只是关系好,更是让对方获得交换的价值。在利益社交中,等值交换促成等价友谊,彼此关系平等,才能相互帮助。利益社交中,如果一味向外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利益社交最大的人脉恰恰是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p><p class="ql-block">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情感社交、利益社交,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交混为一谈。比如说向朋友借钱,就是将两种社交混为一谈。再比如,你学的英语专业,帮忙翻译一篇论文;你是学中文的,帮忙写一份年终总结,如果拒绝就背上不够朋友的骂名。需知道情感社交,并没有义务提供功利性的帮助;如果提出利益诉求,就要通过利益社交的方式,写下欠条、算明利息,对方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对此,都应心存感激。</p><p class="ql-block"> 诚然,情感朋友中也常有利益交往的情况,但,这是一方或双方的主动奉献而非索取。情感朋友一旦主动索取利益,就转成利益型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情感朋友、利益朋友的区别,道出了朋友交往的深层次缘由。深夜没有可以说话的人,是因为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寻求利益帮助时,应者寥寥,是因为情感朋友并没有功利帮助的义务,帮是情分、不帮是本份;老朋友渐行渐远,是因为没有跟上对方前行的脚步;朋友间出现巴结权贵的现象,是因为这类友谊属于利益型的朋友,是利益社交的常态。</p><p class="ql-block"> 朋友交往,如果定位成情感朋友,就不奢望功利方面的帮助,只管全心全意冲着友情去,跟上对方前行的脚步;如果定位成利益型朋友,匹配相应的自身价值,提供对等的利益交换,这样才能更好地互动,减少失落感和挫败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柏拉图说,很久以前人类是双体人,每个人有两只脑袋、四条胳膊、四条腿,后来,由于人类傲慢,宙斯就把人劈成两半,让其一生苦苦寻找着另一半。这种寻找不只是恋人、也包括朋友,寻找恋人是为了身体契合,寻找朋友是为了心灵映照,这种寻找注定太难。人们从自己的哭声中来到世界,又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红尘,人的灵魂注定孤独,需要友情温暖,需要真诚、善良、感恩和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交友,三观相符是基础。有内在的教养和文化,明事理而不矫枉过正,友情就能风雨携路。肤浅的友情,只会逢场作戏;势均力敌的友情,才走得更远,彼此有根植于内心的人品、道德、教养和价值观。</span>结识品性好的朋友,让你的品性修养得到潜移默化;结交知识型朋友,如同打开一扇心窗,铺就通往人生智慧的捷径。</p><p class="ql-block"> 朋友,你好吗?知音隔不断,天涯共明月。朋友,你好吗?人生再相逢,友谊树长青。</p> <h3>高山/吴明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