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三)

青草

<h3>8-4第五天:上午,被带到台东的红珊瑚专卖店购物;游览“水往上流”景点及“北回归线”景点;下午游览台东花莲的“太鲁阁”景点</h3> <h3>“水往上流奇观” (一)</h3><h3>这是上午游览的第一个景点。从来就只听说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还没看到过水会往上流的,嗨,这次在台湾居然还就见着了。它就位于台东县东河乡都兰村。那是一条不到三十公分宽的农业灌溉渠,顺着水渠,蜿蜒向上流去,这就是“水往上流”奇观。旁边竖立着一块刻有“奇观”字样的大石头,相当抢眼,常引起许多好奇的游客围看。有人摘下一片树叶,放入渠里,树叶就会像一叶轻舟向上游漂去,于是有人大喊:水真的是往上流耶!事实上,那只是视觉上的错觉,是因为旁边的景物倾斜度大于路面,而造成彷佛流水由低处往高处流的错觉。它是东海岸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h3> <h3>“水往上流奇观” (二)A</h3><div>这是一条不到三十公分宽的农业灌溉渠,顺着水渠,蜿蜒向上流去,这就是“水往上流”奇观。有人摘下一片树叶,放入渠里,树叶就会像一叶轻舟向上游漂去,于是有人大喊:水真的是往上流耶!事实上,那只是视觉上的错觉,是因为旁边的景物倾斜度大于路面,而造成彷佛流水由低处往高处流的错觉。</div> <h3>“水往上流奇观” (二)B</h3><div>这是一条不到三十公分宽的农业灌溉渠,顺着水渠,蜿蜒向上流去,这就是“水往上流”奇观。有人摘下一片树叶,放入渠里,树叶就会像一叶轻舟向上游漂去,于是有人大喊:水真的是往上流耶!事实上,那只是视觉上的错觉,是因为旁边的景物倾斜度大于路面,而造成彷佛流水由低处往高处流的错觉。</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一)</h3><h3>上午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北回归线标志塔 。它位于台湾花莲县丰滨乡,东临太平洋,呈圆柱形灯塔状,一柱擎天,颇为壮观。标志塔的南北两面刻有“北回归线”字样,圆柱中间有纵向狭长细缝。回归线是一条地理标志线,位于北半球称北回归线,位于南半球称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在地球表面上的总长度大约37000公里,共经过1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地方,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都建起了标志塔。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h3> <h3>北回归线标志塔(二)</h3><div>留影A</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三)</h3><div>留影B</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一)</h3><div>雕塑A</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二)</h3><div>雕塑B</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三)</h3><div>雕塑C</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四)</h3><div>景色A</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五)</h3><div>景色B</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六)</h3><div>景色C</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七)</h3><div>景色D 留影(A)</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七)</h3><div>景色D 留影(B)</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八)</h3><div>景色E</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九)</h3><div>景色F</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十)</h3><div>景色G</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十一)</h3><div>景色H</div> <h3>北回归线标志塔公园(十二)</h3><div>景色I</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h3><div>8-4下午,游览太鲁阁国家公园,它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第4座“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岛东部,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称为中横公路系统。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另外园内的高山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孓遗生物,如山椒鱼等。太鲁阁亦成为台铁之列车名。中横公路花莲市北行25公里,就到了太鲁阁峡口。迎面可看到一座红柱琉璃瓦高大牌楼,横匾上写着“东西横贯公路”六个大字。这里是中横公路的东端起点。穿过牌楼,踏上公路,人们立即会被沿途壮美的景色所</div><div>吸引。这里有断崖深谷,临空飞瀑,清澈溪流,处处蔚为奇观。景色之雄奇,可以说是鬼斧神工,参天地造化之最,被列为“台湾八景”之一,名“鲁阁幽峡”。长春祠 “太鲁长春”是入峡后的第一景。过红色的铁桥长春桥后,只见一道飞瀑在长春祠前分流人立雾溪,加上古典的祠堂建筑,一幅山水庭园的图画便活生生地呈现眼前,位于青山绿水间的长春祠,是为了纪念修筑中横公路的殉难者而建的,原祠因地震遭山石毁损,目前的新祠是采用山洞型的建筑而成。当时修建这条公路的是蒋介石带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是他们用双手、榔头、斧头、锤子,一斧一锤凿出来的。有关方面</div><div>曾许诺他们,公路建成通车后,就让他们返回台西,返回大陆老家。其中有225名士兵为此献身。据说大约每1公里路就要倒下一个士兵。其艰险程度不亚于大陆修筑青藏公路。但东西横贯公路修通后这些大陆兵被告知不准回到台西,更别谈回大陆了。只得在台东安家。他们当中,连长级别以下的绝大部分官兵在台东找不到老婆,所以八十年代初大陆对台开放后有许多台湾老兵回大陆找老婆,但他们之中更多的是从此在台东孤老一生。祠后有380级台阶的石梯蜿蜒向上,俗称为天梯。石梯尽头可到达观音洞,洞内有观音石佛及横贯公路的施工全图。由长春祠继续前行约两公里,转过一个岩角,面前突现一座高插云天的笔直大断崖,断崖下的宁安桥长82米,是建造时本省最长的单孔桥。附近有一座不动明王庙,是高山族同胞为镇山而建的,过往旅客往往在此烧香祈福。再往前行不久,可以看到一条银白色如丝绢般的瀑布从山壁间流下,这就是著名的银带瀑布,夏日至此顿感暑意全消。因两岸山势实在太过高耸,只剩下一道细细的岩缝透出些许光芒,这就是中横奇景之一的“虎口一线天”</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h3><h3>中横公路入口</h3>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h3>燕子口A</h3>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B</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C 崖壁上的燕窝洞</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D 大断崖,山势陡峭,碎石滚滚。</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E 大断崖,山势陡峭,碎石滚滚,激流湍急</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F 游客下车赏景,都配发安全帽佩戴。</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G 游客下车赏景,都配发安全帽佩戴。</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H 游客下车赏景,都配发安全帽佩戴。</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I 崇山峻中劈山而建的公路外景</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J 游客下车赏景:宁安桥,单孔,长82米,亦称天梯。</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K 游客下车赏景:宁安桥,亦称天梯,第119弯。</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燕子口L 留影</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景点:虎口一线牵(A)</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景点:虎口一线牵(B)</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景点:琴闻亭沁A 远眺</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景点:琴闻亭沁B 近景</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旅游途中下车赏景:隧道口</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景点:长春祠银带瀑布</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景点:长春祠银带瀑布 留影</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景点:长春祠(缅怀罹难的公路建设者而建),</div><div>亦称观音洞A</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h3><div>景点:长春祠(缅怀罹难的公路建设者而建),</div><div>亦称观音洞B</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园</h3><h3>长春祠史话展板</h3>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园</h3><div>中横公路建造中的曲流、湧泉及地质的介绍</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园</h3><div>长春祠展板:抚今追昔<br></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园</h3><div>长春祠展板:公路建设回顾的介绍</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园</h3><div>景点:长春桥</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园</h3><div>景点:弥陀岩</div> <h3>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园</h3><div>景点:长春听涛</div> <h3>夜宿的五星级酒店夜景</h3><h3><br></h3> <h3>夜宿的五星级酒店晨景A</h3><div><br></div> <h3>夜宿的五星级酒店晨景B</h3><div><br></div> <h3>8-5第六天:被带到出售猫眼石的专卖店购物;坐火车到宜兰的苏澳新站用午餐;下午游览野柳地质公园;一路经过基隆,被带到了台北的建国北路三段98号土特产专卖店购物;晚上入住台北北投区光明路22号的水美温泉会馆,逛西门町夜市。</h3><h3>野柳地质公园 台湾四面环海,优美的海岸景观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位于台北县万里乡的野柳地质公园为台湾北部著名的地质公园。万里乡为突出于北海岸的狭长海岬,经千百万年的侵蚀、风化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蕈状石、烛台石、姜石、壶穴、棋盘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让全长1700米的海岬,成为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再加上周围丰富的海洋生态、渔村风情等多元地貌,让野柳成为深具教育、观光与游憩功能的著名旅游景点。野柳,还是候鸟们南迁到达台湾的第一站,也是北返时最后一个可以歇脚的地点之一。每年南迁北返之际,尤其是3月、4月与10月,是观赏过境鸟类不可错过的地点。其中又以白眉巫、黄喉巫、戴胜、授带鸟、黄眉柳莺、乌灰鹤、黑鸫等稀有鸟类更为人们津津乐道。野柳为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因大海波浪的常年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野柳各种奇特景观。野柳风景区野柳地质公园内可概分为三区,第一区属于蕈状岩、姜石的主要集中区。在第一区中可看到蕈状岩的发育过程,同时也有丰富的姜石、解理、壶穴与溶蚀盘,著名的烛台石与冰淇淋石也位在本区。第二区的地景与第一区相似,皆以蕈状岩及姜石为主,但数量比第一区少,著名的女王头、龙头石与金刚石皆位于本区。于第二区靠近海边可看到三种形状特别的岩石,分别取名为:象石、仙女鞋和花生石。三者都是岩层中形状特殊的结核,经过海水侵蚀后,而突出于海边的小地景。第三区是野柳另一侧的海蚀平台,比第二区狭窄,平台一侧紧贴峭壁,另一侧底下则是急涌的海浪,在这里可看到不少怪石散置期间,其中,较特殊的有二十四孝石、珠石、玛伶鸟石,三者都是形状特殊的结核,经过海水侵蚀后,所呈现的奇特岩石。第三区除了奇岩怪石的自然地景之外,同时也是野柳地质公园内重要的生态保育护区。游览野柳地质公园时,适逢“梅花”台风前锋影响,公园为安全起见,先关闭第三区,然后第二区,最后三个区全部关闭。在风浪渐紧时,广播喇叭里多次播出通知,要求游客离开危险区,撤到安全区。许多工作人员都站在堤岸边上,护卫疏导劝说游客撤到安全区。当时看那海浪,一忽儿前还只是远处的一条白链,须臾间呼啸奔腾而至,势不可挡,滔天白浪,劈头盖脸压向海堤,恨不能把一切阻碍冲垮吞噬。那种气势那种场面让人心惊,联想起远比这厉害的钱塘大潮,日本海啸,喟然长叹:大自然</h3><h3>真的是威力无比耶!人类必须得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善待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要不然,违背自然规律会自食其果的。野柳地质公园最具特色的要数“女王头”了。它是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 蕈状石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观,尤其是“女王头”雍容尊贵的形态,早已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女王头本身就是一个蕈状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状石大致相同。由于它的颈子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像极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大家才特别称它为“女王头”。晚上去逛了西门町夜市,我只对购书感兴趣,买了二本杂书。那里就好像无锡的南禅寺,崇安寺。</h3> <h3><font color="#010101">猫眼石专卖店商品展示A</font></h3> <h3>猫眼石专卖店商品展示B</h3> <h3>猫眼石专卖店商品展示C</h3> <h3>坐火车到宜兰的苏澳新站A</h3> <h3><font color="#010101">坐火车到宜兰的苏澳新站B</font></h3> <h3>坐火车到宜兰的苏澳新站C</h3> <h3>坐火车到宜兰的苏澳新站D</h3> <h3>坐火车到宜兰的苏澳新站E</h3> <h3>坐火车到宜兰的苏澳新站F</h3>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公园出入处</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外景</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留影</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覃状岩A</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覃状岩B</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覃状岩C</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覃状岩D 女王头(A)</div><div>“女王头”雍容尊贵的形态,早已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女王头本身就是一个蕈状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状石大致相同。由于它的颈子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像极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大家才特别称它为“女王头”</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覃状岩E 女王头(B)</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女王头 介绍</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烛台石A</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烛台石B</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烛台石C</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海蚀洞A</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海蚀洞B</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棋石</div> <h3>野柳地质公园 人物铜像</h3><h3>在公园第二区内,立著一座铜像,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他叫林添桢。林添桢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碑文上所记载的渔夫是他的主要工作,而卖凉水是因天候不佳,兼差贴补家用)由於挺身抢救一位掉落海中的游客,却不幸的牺牲了自己。在不幸遇难前,他已经先後四次救起不慎落海的人。 他是万里、野柳人心中的英雄,由於受他的情操所感动,於是在意外发生的地方竖立起他的铜像,受後人永远的景仰,事情发生在民国五十三年(1964年,风景区管理所尚未成立,属开放性),当时林添桢是在风景区里卖凉水的小贩那天有几个华侨观光客(学生)在仙女鞋附近岸边照相,其中有一名被拍摄的人,因不慎失足掉落海中,在旁的林添桢不顾天候恶劣,奋勇下水救人,经过一番抢救仍无法将学生救起,而林添祯也被一阵大浪给吞没(被大浪冲打到暗礁),因而丧命。</h3> <h3>野柳地质公园</h3><h3>留影A</h3>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留影B</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留影C</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h3>"梅花"台风前锋影响下的海浪A</h3>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梅花"台风前锋影响下的海浪B</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梅花"台风前锋影响下的海浪C</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梅花"台风前锋影响下的海浪D</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梅花"台风前锋影响下的海浪E</div> <h3>野柳地质公园</h3><div>"梅花"台风前锋影响下的海浪F</div> <div>野柳地质公园</div><div>各色石头的介绍展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