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为入伍近四十年的老兵,我带着期待走进了电影院,希望能够在这部高额票房的叫好声中,寻找到我们当年芳华的记忆,寻找到主导我们一直向前的那种精神,寻找到我们对党、对国家、对军队不二信仰的基石。很遗憾的是除了对影片中场景、军装的熟悉和亲切以外,没有找到属于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尽管在几个感人的镜头和环节上也是泪流满面、激动不已,但观后静下来的时候,却发现激动和眼泪都是处于对当年环境、服装的感性怀念而已,真正能够从精神层面上给我的东西不多,甚至没有,更甚者感觉是为了抓住观众的泪水,不惜对情节进行编造,一些虚假的细节、扭曲的逻辑,到是让我多少读懂导演当年那种不太光明的心态,直接影响到了电影的思想意识和客观效果。</h3><h3> 《芳华》的叙事背景是文革前后,通过学雷锋标兵刘峰和家庭出身不好的何小萍两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诠释了一对助人、善良的好人在部队这个当年大学校、大熔炉里被欺凌、被侮辱、被嘲笑、被迫害,即使到了影片的结束,也没有一个好的归宿。</h3><h3> 我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特别是作为参加过中越防御作战的老兵,至今让我难忘的是官兵友爱体贴、相互关心、同舟共济的纯洁感情,战友敬仰英雄、争当楷模的正然浩气,部队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反观影响所渲染则是拉帮结派欺负弱者,从军区宣传干事、保卫干事到政工领导干部,看不到什么好人,心里都是灰暗的。“偷衣照相”、“泡沫胸罩”情节,渲染的是部队正气不张、邪气主导、倚强凌弱,影片好象在告诉人们:那个时代好人处处是困境、弱者处处是逆境、善者处处难生存。这与当年部队的真实环境格格不入,严重玷污了解放军是革命的大熔炉这个称号。</h3><h3> 我们这些过来人从电影院里走出来,苦思冥想,感觉这不仅不是他们的青春,反而是对一代人青春的歪曲,影片篡改了一代人对部队的美好回忆,伤害了一代人对部队的真挚感情。</h3><h3> 《芳华》的导演和编剧对部队的体验和了解只是皮毛,他们眼里的芳华不能代表我们的芳华。</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