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夕阳无限好。当回忆矿工的往事,让人难以忘怀。一同经历,既有苦涩,又有乐趣的矿工生活,留下那美好的记忆。不会忘记在那峥嵘岁月的年代,每位矿工都有不平凡的经历。</p><p class="ql-block">在茫茫的煤海中,为了那灿烂的明天,为了幸福的家园,青春献给了煤矿,并结下了难忘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隨着时光流逝,岁月苍桑,当年的同伴,都已进入退休行列。但是,矿上那份经历,永远是矿友们的回忆。岁月中的永恒记忆,朝夕相处的矿友,当相聚在一起,永远谈不完的话题,一时一刻都离开矿山的经历。还有矿上传奇的故事,让人振奋的事件,还有深厚的情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不管是春暖花开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不管是天高气爽的秋日,还是凛烈严寒的冬天,总有矿友相聚。回忆矿工时代,听了总是慷慨激昂,时代赋于矿工的责任,身处百里煤海,献身祖国的煤炭事业的豪情壮志,仿佛重现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当相聚在一起,谈论矿工生活,都是同甘共苦的矿工,工作相处成为朋友。曾经的经历,欢乐与痛苦。退休后又是相聚在一起,有着共同追求,谈论共同的话题。</p><p class="ql-block">在矿友中,启恒是本家族兄,可以说是资历较深,当过六年的义务兵,称得上走南闯北,在部队已是上士班长,曾代理过排长,就应文化不高,只读过二年书,代字没能去掉,只能复员回乡,然后,当一名矿工。</p><p class="ql-block">在回采三段,虽然启恒只念过二年书,虚心学习,掌握不少知识,当山侃时,一般高中生,都没有他的知识面。在矿青训班时,启恒当过教员,对中国近代史略知一二,什么辛亥革命发过在那一年,就连共产党宣言原本,都能熟练地背下几段精彩偏落,让那些自称水平较高的矿工,也是哑口无言。</p><p class="ql-block">启恒的功底不浅,能和高中生对话,而且都能占上风,让人不可思议。我俩从小就结下深厚的友谊,直到退休仍然在一起相聚,畅谈当矿工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相聚的日子里,还有“有光”,人称光哥,此人幽默大师,能杜撰故事。在三段,光哥是水枪手,每天上班穿着雨衣,戴着安全帽,在前面漆黑煤巷中,只有头上闪烁的矿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开着水枪时,高压水柱打在煤墙上,乌黑翻滚的煤,顺着煤槽滚滚流下,奔向远处的煤仓。光哥是采煤高手,业余时间也编点笑话,让矿工开怀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光哥了解中国历史,对附近的亲情关系也相当了解,一般传奇故事,从光哥嘴里讲出来,幽默耐听,让人开怀大笑。在一次相聚中,光哥讲了老矿长的父亲,人称“老逗硬”,有爱起绰号雅兴,专给侄儿媳妇起。有一天,老逗硬去挑水时,也将记有绰号的本,如获至宝带在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去大西沟挑水,不小心将本丢失,找了半响也没找到。这时,几个侄儿媳妇儿背水下山,手拿那个记事本,“老逗硬”看了,心里有些发慌,几个人围着老逗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老逗硬”无地自容,让老逗硬必须给他儿媳妇起个绰号,否则别想回家。在众多侄媳妇围攻之下,老逗硬只好答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老逗硬站起来喘了喘气,凭着“老逗硬多年的观察,给他儿媳妇起个“二茬剪毛”,让在场人都哈哈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老逗硬顺便提出要求,“这个绰号,你们可以随便叫,别说我起的”。老逗硬回到家里,瞧见儿媳妇就想笑,暗自庆幸今天的杰作,这个绰号在心里藏了多年,今天要不是侄媳妇围攻,还真不敢说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不知怎么传的这么快,下午儿媳妇就知道,三天没给老逗硬做饭,害得老逗硬干啃窝头,也是自找苦吃没事干,在一旁唉声叹气,都是自己惹的祸。这件事还没有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第二天上午,本家侄子抱着孙子坐在墙沿上,老逗硬看侄子有挑战的架势,也抱起孙子上了墙。面对侄子理直气壮,嘴里却说:“家住卡巴山红门洞,有俩个徒弟,一个叫蛋龙,一个称蛋虎,蛋龙手持黑毛扎枪,蛋虎手握门扇大刀”。本家侄子也不势弱,冲着老逗硬开说:“一哈长,一把粗,卷帘帽子一道箍,天生留着一个眼,流了一辈子眵目糊”。看来侄子也不是省油的灯,老逗硬只好干拜下风,在场人都哈哈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老逗硬觉着不妙,只好抱着孙子回了屋,叔侄这场舌战宣告结束,从此老逗硬看见侄子在墙头上坐着,也不敢应战,总是灰溜溜。</span></p> <p class="ql-block">光哥说别人起绰号,其实起绰号也是光哥的长项,而且顺嘴就来:“半茶碗”“喘西猴”还有“巧拨根“等,平时笑咪咪。</p><p class="ql-block">光哥不但当过采煤三段核算员,还担任过段工会主席,孩子有出息,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高才生,毕业后一直在部队医院,女婿在国家机关工作。</p><p class="ql-block">光哥退休后哄孙女,在北京住着150平米的房子,有着自己幸福的家园,没什么事也一起相聚,过去的事记得清楚,讲的也幽默,给人带来欢乐。</p><p class="ql-block">最爱说的还是志富,到耳顺之年,媳妇因病去世,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一人在家独来独往,总想找个老伴,却一直没有结果。</p><p class="ql-block">志富平时爱喝点小酒,但喝多了如果没人和他聊,就呼呼大睡。虽然还没有办理退休,内退在家无聊,却又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我俩一起来矿,当时我在西区,他却在东区,他是八段团支部书记,在密云水库,我两宿营办班时认识了志富,在密云水库大坝上,青山绿水,水面上波涛荡漾,水质清澈,我们同北京医药总公司的团干部欢聚一堂,畅谈未来和理想,我们住的是帐篷,自备炊事班,在水库边宿营办班自己做饭,有拉练宿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晚会上我曾讲个青蛙的故事,志富却上台要学声鱼叫,鱼怎叫我从没到过,他却创造了先例,也带来了乐趣,整个会场却鸦雀无声,静之中耳朵都立起来,聚精会神地听着鱼怎样叫声,鱼的叫声绐终没有出来,却有猫叫的声音。</p><p class="ql-block">就这样给人们留下一个悬念,逢人让他学鱼叫,可志富只是咪咪一笑,谁听过鱼叫?</p> <p class="ql-block">志富来矿上也是个幸运者,在八段时间不长就接替了林祥,当了八段团支部书记,正赶上国家开发大西北,让共青团采集树籽,支援大西北绿化工程。</p><p class="ql-block">工作既艰苦又危险,当时志富借调矿团委,担起采树籽的重任,他带领团员青年奔向大山深处,又寻找各村有经验青年采集树籽。</p><p class="ql-block">我也帮忙宣传,写过通讯报导在矿工报刊登,“孪生兄弟奋勇当先”,“罗桂仙巧难未婚夫”。激发团员青年的热情。就这样,志富在团委工作突出,由矿工转为干部,后来去了干部科,负责全矿干部工资,晋级还有职称的评定,被人俗称“管干部“,一干了二十多年。</p><p class="ql-block">志富对矿上情况有些了解,特别是干部的经历,更加了如指掌,有时跟他聊天必有收获,都是些干部传奇故事,那故事都来自档案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还有文志,此人高中毕业,在村里干过几个月农活,没少出了洋相,可以说对农活一窃不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参加工作去了矿上,嘴里经常说:“四段是人才辈出的段队”。据说文志也被分配在四段当采煤工,每天都要换窑衣坐车去井下,直至九十年代初期,矿工会准备招个广播员,目标已经确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矿工会非要搞个公开招聘形式,举办演讲比赛。当时文志也报名参赛者,凭着有些广播的功底,当比赛结果,文志获得了第一名,工会内定的人,却得了第二。工会这时犯了难,就一个名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矿工会讨论会上,仍然坚持内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招聘是阳光,内定是暗,结果在别人的倡导下,矿工会录用了前两名,从此文志离开了井下,享受了阳光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志在工会广播室待了不是一个月,被安排在矿工会生产部。生产部负责人退休了,推荐文志当负责人,文志从此走向了巅峰,茶余饭后,也是弦耀的资本,在矿工作也最辉煌的时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此人孤陋寡闻,每天必有三出,上午十点骑车在良乡转,下午两点之后出去在附近逛,晚上步行去刺猾河上遛,都是独自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夏天时在河边独自吸熊猫牌香烟,据说是闺女结婚时留下的,不抽有些浪费,只能偷偷来河边来吸。冬天因为天冷只是葱忙甩着胳膊赶紧回家,看见外孙子已经睡觉,抓紧时间打开电视机,找他想看的节目,从电视上学习山侃的内容,准备明天的题目,如遇对手侃时,肚子里的词不能太穷,他望文生义自较有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志平时也有正事,那就是晚上一家三口的饭,要展示一下厨艺,有时也做些名菜,什么香姑油菜等,三个人的饭,也要做上一个时辰,完事后弄一身汗,夏天楼下乘凉,遇到“张结巴”又一顿晕侃,让张结巴听得眼花聊乱,只是冽着嘴看着,不知文志功底深浅,“你可以到我儿子那里当个外事官,以后有跨国生意我看你来”?文志答应过了春节可以去看看。其实都是从电视上了解信息,特别爱看“今日关注”,对美国,菲律宾有很深的了解,而且爱记些排比句,聊天时遇到了他的题目,也一炮打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初次相见,真不知他吃几碗饭,可遇到不知的话题,他选择沉默,并经常说:“沉默是最好的回答”,他虽然不会上网玩微信,也有他的理论根据:“什么上海图书馆馆长某某,一生没玩手机也不上网,创造了历史学家的辉煌”。平时他跟不太熟悉的人弦耀什么“名牌”,而文志手拿摩托罗拉牌手机,虽然牌子有些落后,据说他姑爷去南方开会,别人送赠品,可在文志手里,还是他最先进的现代化装备,但只是打电话,却上不会上网,后来不知跟谁学会了照像,出去玩时眼晴看不过来时,就用手机拍照下来,据说回家里,夜里在被窝里慢慢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这几名矿友虽然性格各异,爱好不一,但有同样的经历,因此我们也经常在一起,有抹不掉的记忆,留不住的年华,拎不起的失落,放不下的情感。</p><p class="ql-block">这些走过来的矿工,各个都有着矿工的烙印,脑子里满是矿工的记忆,念出来的都是矿工的回忆。他们有共同的命运,有共同的话题,有一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矿工的经历,也有崇高的境界,不管在那里聚,去那里游玩,说的都是矿上的事,讲的也是矿上的人,即便转变话题,聊着聊着又回到矿工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去天安门,路过前门大碗茶,仿佛回到了改革初期,高高的前门楼,西面便是大碗茶,现在仍然还是两分一碗,“茶小二”头戴瓜皮帽,手提铜嘴大茶壶,还是那身的装扮,还是那个价格,只是像征的回忆大碗茶经历,还可在此欣赏相声。想起矿上也搞三产,都是矿工子弟,在食堂门前建了一个门市部,卖的是冷饮,还有些日用品,待业青年,从此有事可干,既稳定的社会,又活跃了矿山经济。</p> <p class="ql-block">从前门进入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雄伟壮观,人们陆续在这里留影,记录着美好的时刻。文志也慷慨激昂地讲起八四年国庆,他参加这一国庆35年盛典,当年作为矿务局一员,以方队的形式,路过天安门,亲眼目啫,而“小平您好”的条幅,在方队中出现,工人是领导阶级,在当时的产业工人里,而煤矿工人,还是走在前面,做为首都矿工,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矿友没参加,只有文志荣幸加入,当时也身穿蓝色西服,有首都矿工的气质,在矿区练了半年的正步走,甩着胳膊没少费劲,又赶上夏秋两季,炎热的夏天,没有一丝云彩,在烈日阳光下,没少吃苦。</p><p class="ql-block">等到十一激动人心的那天,庆典指挥部通知,工人方队不走正步,自然行走,通过天安门,而且手拿鲜花,欢呼跳跃,接受检阅。半年的功夫白费,也锻炼了文志,原来走路时三晃毛病,改了却不少,可到了退休之后,又恢复了三晃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上金水桥准备登上天安门,以前也没有想过,在天安门城楼上,向远处眺望,广场仍然人来人往,东西长安街车水马龙,一派繁忙的景像。</p><p class="ql-block">当年小平检阅部队,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文志感概地讲:站在这里他也有伟人的形像,并招手致意,学了几个伟人的动作,自豪感由此而生,充满了无限的喜悦。</p><p class="ql-block">城楼上激动的心还没平静,我们几个进了中山公园,公园是一座纪念性古典坛庙园林,有柏树成林,树下一帮月下老人,地下铺着一张纸,而门口正方还有“社稷坛“,明清两朝用来祭祀农业的地方,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因一九二五年孙中山灵柩曾停放在园内拜殿中,故一九二八年命名为中山公园。</p><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在公园中,谈论矿工的话题接近尾声,从公园的东门走到北门,看见孙中山的雕像在北门里耸立,还有“社稷坛“,文志看了默默无语,保持着沉默,嘴中不停地嘬牙花子,历史来不了半点虚伪,别的矿友看文志没有表态,也深知他心里没底,不知中山公园的来龙去脉,又不能显出他没文化表现。用他的名言:“沉默是最好的回答”,看这情景,我们又回到矿上的话题,聊起了矿工会那精彩的一幕,文志的长项又充分体现,他在矿工会干过,粗略地知道工会一二,这时却滔滔不绝,唾沫星子四溅,从头到尾讲的那精彩,中间还用了不下三个排比句,那真是铿锵有力,让矿友听了也很振奋,不愧是口头革命派。</p> <p class="ql-block">矿友年龄都不小,都是共产党员,有七十年代初入党的老党员,我的入党时间比较晚,也在八十年代初期,至今算起党龄也不短,也用几十年来计算。因此我们也找红色的地方去玩,回顾历史,不忘初心,展望未来。</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去过红歌的诞生的地方,霞云岭堂上村,深山中举世曙目的村庄,悬崖峭壁上一面硕大的党旗,在堂上党旗广场,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曾经在这里,举办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演出,著名节目主持人周涛亲临现场,声势浩大。我们也目睹了曹火星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地,小屋里土炕上放着小桌,桌上放着一盏油灯,旁边有曹火星身穿八路军服装的雕塑。院里有标志性建筑上面,有江泽民的手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里有历史的回顾,看见党的一大中十三名代表的走向,就看出中共党史,新中国的建立是多么的不易,要珍惜革命的胜利,让人民了解历史,了解过去这深山里小村,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地方,带来红色的记忆,而矿工的记忆,还是来自矿工之间的友谊。虽是青山绿水,悬崖峭壁,而矿工之间那些事,仍然在畅谈中,还有很深的记忆。志富这几年饱经风霜,脑子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什么王工为什么被分配去了大西北”,“当了十七年的兵,为什么转业”,都是故事。都是一般人不知道的事,却被志富当故事讲,让人回味无穷,也让人浮想联翩,更让人瑕想,这都是故事,却删去了一些情节,让人听着有些入迷,也让人联想。</p><p class="ql-block">虽然那些老矿友已经驾鹤西游,寻找令一片蓝天,那传奇般的故事,还有矿友之间流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志听传奇的故事,紧随志富表示还想听,志富只是微微一笑,启恒却提出一个全新的话题,别看只读过两年课本,提出的题目有深度有高度,“世界上四大军校”都是那几所?文志抢先回答:“美国的西点军校,俄罗斯的伏龙芝,那两学校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看来文志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还是对矿友传奇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而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校,还有法国的圣希尔军校,这两所世界名校,文志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回答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去平西抗日纪念馆,要经过红井路才能到达,红井路是房山一道险而悬的山路,跨越高山峻岭,路在悬崖峭壁而行,行走时有些眼晕,上面天高云淡,下面壕沟纵横,站在山顶遥望群山,秀丽的群山显得更加壮丽,这一秋天独特的风景。文志感慨地讲:“这深山老林还有这么美的地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平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传着抗日英雄赵然的事迹,赵然曾在晒台沟教过矿工的子弟,后来走向革命道路,用自己手中笔挥洒抗日的战场,因劳累过度病世长眠在平峪这块红色的土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让平西人民记住这位抗日英雄赵然,铭刻在平西人民心上。这位故乡的英雄,让我们从小就有些记忆,在《平西儿女》这部书中,也如实介绍赵然的事迹。我心中的英雄。人民不会忘记这红色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畅谈着友谊,还有那快乐的时光,入冬的一天早上,那天正是小寒节气。我们坐车去了房山城关,步行去了牛口峪湿地公园,公园内都是水库,长廊,以前燕化的污水经过处理,已成为可利用的中水,水库中鸭子成群戏水,小鱼在库里自由自在,周围秃山已成茂密的树林,全是松柏冬季里也郁郁葱葱。就这么美的景色,也没有引起矿友们的注意,他们一路步行说的还是矿工的事,而且争先恐后叙述着他们知道的故事,周边的美景跟本没进入矿友的眼里,心里只有过去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不觉得已到了中午,矿友们来到奉先居饭</span>店,找个安静的桌子坐下,准备吃中午饭,矿友吃饭没酒不行,就这样有光和志富他俩就干了一瓶二锅头,真有矿工喝酒那豪爽劲,两人高兴居然谁也没有醉,只是回家时,一个人坐返了方向,另一个矿友拿着还剩一点酒的瓶子上车就呼呼大睡,嘴里还说着梦话,“陪着部级老丈人喝着真痛快”,下次还要一起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就这样不管啥时间在一起,矿友们都真实豪爽,在矿上养成的诚实,亲切,豪爽,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变。虽然煤矿这个职业不被人看好,有着矿工的经历的人,也深知矿工的伟大,这也让矿工感到自豪。时光的流逝,岁月的苍桑,仿佛一眨眼我们已经到了这把年龄啦。昨天不会来临,明天还不知如何,只有今天我们把握好自己,让快乐伴隨着我们,放弃忧愁,寻找快乐,让矿友的友情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