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师恩

廷芬

<h3>七一年十二月份五.七中学师一班老师、同学合影</h3> <h3>  一天,小孙女放学回家拿着她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测验卷子给我看,看了小孙女的数学卷子,已过花甲之年的我,平静的心扉荡起了一圈涟漪,师一班那节数学测验课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 <br> 四十六年前,原东川市布卡五.七中学校长杨毅之慧眼识人才,在原东川市文教局要(先要后调)来一位年轻的男老师教我们师一班的数学。</h3> <h3>回忆数学测验,感谢恩师!</h3> <h3>老师和我们在一起。</h3> <h3>  一九七二年春季学期的一天早上,听说新老师要来上数学课了,上课铃还未响,全班同学就乖乖地坐在教室里静侯新老师,上课铃一响,坐了看得见教室门外的一位同学说:来了,来了!話音刚落,新老师就走进了教室。师生相互问好后,新老师作了自我介绍。听了新老师的自我介绍,看着黑板上工整、刚劲有力的三个字,我们得知新老师姓刘,名在楠。刘老师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我初来接手教你们班的数学,要摸摸底,测验一下你们所学过的内容,看看你们的基础如何,今后才能更好的教你们”,刘老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拿出数学本来做测验题”,话一说完,刘老师从讲台上拿起一支粉笔,唰!唰!唰!一转眼,就写好了第一大题,接着又写第二大题……不一会儿,就把题目写完了。 <br> 我一边抄题,一边观赏刘老师的板书:设计合理、结构匀称,不多不少、刚好一黑板、工整、漂亮! <br>  这一黑板数学题,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抄,一边想,可想不出来怎么解答。同学们眨眨眼,定定神,再瞪大眼睛,仔细的看着,认真地抄写着、思考着,可还是不会解答。同学们又一次调整心态,让大脑、眼睛休息一会儿,然后又全神贯注的从前一题一题往后看,再从后一题一题往前看,再一一对照本子,反复对来对去,题没抄错呀!想来又想去,可就是不会解答。全班只有少数同学会做几个小题。平时活蹦乱跳的青少年男女生,现在一个个就像被霜打过的茄子…… 有一个同学再也坐不住了,提前解脱,把本子放在教桌上走出了教室,紧跟着走了一个,又走了一个,同学们陆陆续续走出了教室。 <br> 眼看教室里坐着的同学不多了,我仍然坐在凳子上苦思苦想,这是灵机一动,我又想出了一个小题,立即把它解答在本子上。这道题说是解答出来了,不如说是蒙对了,因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耷拉着脑袋,把本子放在教桌上,随着余下的同学有序地走出了教室。 <br>  第二天,发测验本子了,同学们都各自看自己的测验题、相互问答案、看分数。当时刘老师没公布测验分数。全班测验成绩大概分为两段:得分一位数(包括0分)的同学不少,得分两位数不超过40分的同学不多,班平均分大约是最大的一位数。</h3> <h3>我们爱老师。</h3> <h3>感恩老师!</h3> <h3>  测验结果,反映出我们班的数学基础十分差(我们来读五.七中学,也是“矮子”中挑出来的“将军”呀!可我们还那么差!差的原因是我们读书时遇到搞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但刘老师没有责怪我们,也没有嫌弃我们,更没有批评我们,而是和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倍加关心我们,耐心细致的,一道一道的给我们讲解数学测验题,一遍讲完了,还有同学不懂,又讲一遍,直至同学们都听懂为止。 <br> 刘老师虽然是才参加工作的新老师,但初中、高中的数学早已烂熟于心,他把初中数学基础内容进行筛选,把重点(最基础)的,紧扣新内容的挑选出来给我们补上。例如,勾股定理。 刘老师给我们讲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我们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刘老师给我们选用了最易操作、最直观的、新旧知识最易融会贯通的、逻辑性较强且推理简单明了的方法:首先让我们动手剪四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是C)。接着刘老师让我们动手用剪好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拼成的图形是一个大正方形(中间是一个小正方形和四个直角三角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十b),小正方形的边长是C。拼好图形后,刘老师引导我们观察、思考,从拼好的图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小正方形面积与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接着,刘老师再引导、启发我们根据观察、思考列出等式,再将等式化简,整理得出勾股定理: a²+b²=c²,至此完成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我们自己证明出勾股定理了!心里特别高兴!这成功的喜悦,挂在同学们的脸上,喜在同学们的心头,从而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全班同学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刘老师每天为我们营造的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我们慢慢的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一天比一天爱学习数学,越来越喜欢上刘老师的数学课。 <br> 刘老师给我们补上了勾股定理,为学习新课“三角函数”一章做了铺垫,在上新课时,我们容易听懂,学得轻松,较好的掌握了“三角函数”知识,并能应用所学“三角函数”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如计算电杆、大树的高度、坝的宽度、山的高度和航海等)中的实际问题。</h3> <h3>稻熟莫忘雨露助,有家常念老师恩!</h3> <h3>有缘,惜缘!</h3> <h3>  刘老师知识渊博,数学知识精深,讲课很精彩,教学方法也很独特。他善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枯燥的数字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他精心备课,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讲课时深入浅出,精讲精练,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针对一个问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把知识点讲清楚、讲明白,使我们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 <br>  刘老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循循善诱,以表扬鼓励为主,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一视同仁,从不训斥学生,有时学生做错了事,批评讲究方式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同学们都很喜欢刘老师,亲切地称呼他:小刘老师! <br>  人们把数学知识比作链条,常说一根链条要是中间掉了一扣(一环),就很难扣上。意思就是说,数学知识,一环扣着一环,如果中间缺了一环,后面的就难学懂。例如小学数学,圆一章,如果你缺了圆面积一节,要学圆柱表面积就很难学懂。再如学三角函数,缺了勾股定理是很难学懂的。 <br>  我们初中阶段的数学,不止缺了一节,而是缺了好多节,小刘老师仅用了一年半(师范学制两年)时间,就把我们中间所掉的扣子扣上了,而且扣得很紧很紧,很长很长!一一由于小刘老师把我们所缺的数学基础知识补上了,我们学起新课来比较轻松,较好的掌握了新课知识。从中途小刘老师接手时的班平均分约最大一位数到毕业时数学考试成绩全班51人,个个过关,人人合格。这就是小刘老师为我们师一班所创造的奇迹! <br>  在一年半(三个学期)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刘老师启发、引导和培养了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师一班的51名同学人人获得了当一名小学教师所必备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br> 在一年半相处的日子里,小刘老师和我们一同学习,一同劳动,一同生活,虽然环境艰苦,我们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携手同行,共同度过了在布卡五、七中学那段开心的,有趣的,美好的学习时光!更可贵的是在这短暂的、有趣的、美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时光里,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一“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h3> <h3>祝老师天天开心,健康长寿!</h3> <h3>祝师生友谊地久天长!</h3> <h3>  忆数学测验,感谢恩师!小刘老师以他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平和的心态,顽强的作风,严谨的教学,春风化雨式的教学方法,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育人效果赢得了我们师一班全体同学对他的尊重!赢得了五.七中学全校师生对他的尊重!我既欣赏小刘老师的才华,又那样的敬佩他!<br>  我们能做小刘老师的学生,是缘分,也是我们的福气!缘起杨校长,如果不是当年杨校长把小刘老师要来教我们师一班的数学,到毕业时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不会有那么好!谢谢杨老师!<br> 师一班学生:胡廷芬 注:@“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是龙德莉老师说的,本文引用了龙老师说的话。<br>  另:部分图片是从网上获取,属于原创。<br> 此文谨凭自己回忆而写,不对之处,敬请老师、同学指正。<br> 2018.1.10. 于家中 <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