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2px;">原载1998年12月21日《延安日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记者:谢安聪</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事的主人公陆宝,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人物,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陕北后生。但是在延安农贸市场行业圈里,陆宝却是个鼎鼎有名的人物,都说他在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曾为延安开创了四个第一:第一个在延安的市场上经营白条鸡及冷冻产品;第一个把关中、湖北、天津、宁夏等地的活鱼运进延安城;第一个将南方的活海鲜空运到陕北高原;创办了延安第一家保龄球馆。这四个第一,不仅为延安的市场填补了空白、增加了活力,也为他本人增添了光环和神秘的色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没见到陆宝之前,我想像这位现任延安陆宝娱乐公司及保龄球中心的总经理一定也是个腰缠万贯、派气十足的主儿。可是当他站在我面前时却让我感到吃惊,朴实无华的衣着看不出半点作派,单薄消瘦的身子令人不免有些担心,谈吐之间多少还有些腼腆,怎么看也不象个款爷,倒象一介文弱书生。但是再往深聊,我便发现他是个外柔内刚的汉子,柔弱的背后是坚强,是剽悍,坚强剽悍的背后又隐藏着坎坷与辛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他还在母亲腹中时,就已经尝到了贫穷的滋味,上学时,他常在本子上反复写这样一句话:“穷则思变”,立志脱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是他从小梦寐以求的愿望,陆宝1970年6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一个贫苦的小山村。七十多户人家的村里数他家最穷。母亲怀他的时候患过一次大病,加之缺乏营养,先天不足的他出生后身体就一直不好。五岁时还不会走路,七岁时手脚软得经常颤抖,抓起食物放不到嘴里。八岁开始上学,严重的气管炎使他不得不三天两头停学;不能劳动,不能跑步,老师不重视他,同学们看不起他,他自己也非常自卑。但是他读书非常用功,脑子也很好使,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中学。可是由于到城里念书花销太大,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县重点中学,回到本乡的中学读书。就这样,家里还是负担不起,初中没念完,他就被迫告别了心爱的校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辍学后,陆宝在家呆了一年多。他一边种田,一边学木工,还经常到附近的村庄收破烂,把收到的破烂拿到集上卖掉或换些瓜果,再把瓜果拿到附近村子里换成玉米、鸡蛋、破烂等。在常人眼里这娃是瞎折腾,可是陆宝认为正是在这种瞎折腾中使他学会了商品交换,脑子里有了商品这个概念。一年下来,他用折腾来的钱买回了一套木工工具,学会一套木工手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3年春天,14岁的陆宝怀揣五块钱,肩扛一套木工工具,只身来到延安闯天下了。啊!二水相交、三山对峙的延安真美啊!在陆宝看来,这可是个大的不得了的地方啊!他好奇地东瞅瞅、西看看,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活儿干。后来,他看到东关桥头聚了好些找活儿的人,便也混了进去。可是整整等了两天,没人要他,都嫌他个子小、身体瘦,怕他能吃不能干。第三天,一个操满口清涧话的老乡来桥头找人,陆宝赶紧凑上去,问道:“老叔,你也是清涧人吧,咱们是老乡哩,走你个后门收下我吧,我啥活儿都能干。”老乡一看这个小伙子还挺机灵,就拍拍他的肩膀说:“行,算小老乡一个!”就这样,他跟着这位老叔来到中心街一个建筑工地挖地工,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工头当面跟他讲得清楚,不管吃住,每天工资两块五,月底结帐。当时,陆宝口袋里只剩下一块钱,他想问工头先借上几块钱应付肚子,可是他又怕人家小看他,口张了几张,最终没敢说出来。工地对面有家便民饭馆,八分钱二两粮票一碗面条,他一天只能吃一碗面,实在饿极了,就问服务员讨一碗面汤喝,就这一块钱他对付了整整十天。白天干活,晚上他就睡在工地上预制的下水管道里,随便捡两块草帘子,铺一块盖一块,真正尝到了天当被子地当床的滋味。陕北的春天早晚还十分冷峭,尤其是遇到刮风下雨,那可就惨了,他常常从梦中冻醒。有好几次,他想打退堂鼓,他想回家,可是一想起一贫如洗的家,一想起百病缠身的母亲,他又铁了心。有时候实在冷极了,他就披上一块草帘子围着工地跑步,一圈、两圈,一直跑到大汗淋漓。就这样,他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月底开了工钱后,他才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才买得一床被褥,其余的钱全部寄回了家中。一个月后,工地上又来了一批年轻力壮的汉子,陆宝就被挤掉了。他又托那位清涧的老叔在一家浴池楼下找到个照自行车的活儿,每天能挣个块二八毛。一天,他听人说安塞坪桥有个油井队修井路要人,能挣大钱,便背着行李赶到坪桥,又徒步走了50多里地才到井队,可是老板嫌他年龄太小,硬是不要。他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嘴皮子都磨破了,那家伙却板着脸连正眼都不瞅一下。他在井队屋檐下睡了一夜,第二天,天不亮就背起行李到路边等车。当时那路不通班车,九个小时里只路过了四辆油罐车。天渐渐黑了下来,陆宝心里害怕极了。正想着,又过来了一辆油罐车,他扑通一声跪在公路中间拦住了汽车。司机停下车大骂:“你他妈的不要命了!”陆宝哭着央求道:“叔叔,天黑了我好害怕呀,求求你把我捎到延安吧,我要回家。”司机一看是个孩子,就同情了他,把他一把拽到司机楼子里。到延安已是夜里十二点了,饭馆、小卖部早都关门了。一天一夜没吃东西的陆宝扛着一卷行李,晃晃悠悠地在街上逛着,他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想起刚才跟那个油罐车司机说他要到延安去,要回家,其实延安哪里有他的家呢?哪里有他一片立足之地呢?后来,不知不觉地他又来到了原先照自行车的那家浴池楼下,就在楼下那冰冷潮湿的石台阶上熬过了一个饥肠漉漉的难眠之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早上,浴池一位好心的领导发现了陆宝,说:“这不是给咱照自行车的小陆吗,你怎么躺在这里?”他就把自己的遭遇如实说了,陆宝的真诚感动了这位叔叔,后来,这位叔叔就把他安排到浴池烧锅炉,每天一块四毛八,管住不管吃。虽然活脏点儿、累点儿,但总算有了一份工作,总算有了一个住处,陆宝心里这个高兴啊!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干活突出的卖力,很得浴池领导的赏识。大年三十,锅炉工不放假,可是其他锅炉工都是城里人,给陆宝撂下一句话:“小陆兄弟,反正你也回不了家,你就辛苦一下,今晚替哥们儿值个班吧!”,没等陆宝答应,一个个早都溜得没影儿了。陆宝一个人干八个人的活儿,从早干到晚,忙得焦头烂额,不知道啥时候天就黑了。等他拎着碗筷出去买饭吃时,街上连个人影儿也没有了,转了几条街,饭馆的门都关得死挺挺的,只听见远远近近的爆竹阵阵作响。他绝望了,返回锅炉房躺在床上感到又累又饿。这时候,他想起了妈妈,小时候妈妈曾对他说过:“年”是个妖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出来吃人肉喝人血……他越想越害怕,就把床、凳子全部顶在门上,自己蜷缩在床板下面。锅炉里煤块在急烈燃烧时发出咯吧咯吧的声音,他以为是“年”来了,害怕得要命,把被子、床单全部捂在头上,还不行,他又从破被子里掏出点儿烂棉絮堵住耳朵眼儿。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在饥饿、寒冷、惊吓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半夜里,浴池主任看望值班员工,拿钥匙捅开了锁却推不开门,主任就在门外喊:“小陆,小陆,开门呀,快开门!”主任叫了很久也不管用,还以为出了啥事儿,便用尽全身力气猛地一推,才把门推开,从床下把陆宝拽了起来。陆宝揉揉惺松的眼睛认出是主任,一把抱住主任呜呜地大哭起来。主任问他怎么了,他对主任说:“我怕,我好害怕呀,我想我妈,想我妈妈呀!”主任这时候才发现陆宝还是个孩子,还没有他的儿子大呢。主任感动了,一把把陆宝揽进怀里也哭了起来。主任给他拿来了酒、罐头和糕点,他边哭边喝,半瓶酒一扬脖子全灌下去了。他醉了,彻底地醉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一年,陆宝林林总总一共挣得300多块钱,自己吃了200块,其余分数次全部寄回了家中。虽然吃了很多苦,但他很得意,自己总算长了见识,有这一年的锻炼,今后,他什么也不怕了。很多年以后,每当陆宝提起1983年还常常感叹不己:“如果当时我稍微软弱一下,后退了,那就永远不会有我陆宝的今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一个不太“安分”的人,他爱干前人没干过的事,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尽管前面的路崎岖坎坷、险象环生,他也将永往直前,永不后悔,打这以后,陆宝决心长期留在延安,在延安干一番事业。他不再打工了,他想做生意,他在市场上寻找着各种各样的发财机会,他毫不掩饰地做着发财梦。陆宝在延安先后开过饭馆、卖过蔬菜、白条鸡、水果等。一辆架子车,一双板鞋,踏遍了延安的大街小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陆宝做生意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以诚为本、童叟无欺,决不做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缺德事。渐渐地,陆宝有了信誉,人们都愿意买他的东西,回头客越来越多。二是肯动脑子,善于总结,勇于创新。1987年春的一天,一个农民进城卖鸡,有两只大公鸡被自行车前轮夹死了,贵贱没人要。陆宝花了4块钱买回家准备自己吃。可是当他把鸡褪毛、开膛、洗净后,发现鸡肉雪白雪白的,又鲜又嫩,他又舍不得吃了,他试着拎到街上看能不能卖掉。陕北人吃鸡,从来都是买活的。褪了毛、洗干净的白条鸡拿到街上卖还是件新鲜事。看的人很多,却没人敢买。尽管陆宝一再解释:“这鸡是自行车夹死的,决不是病鸡。”可是还是有人怀疑。后来,一位老顾主掏14块钱把鸡买走了,还对周围的人说:“我常买这娃的东西,这娃为人老实,不会说谎的。”花4块钱买的鸡,一洗一褪,转手就卖了14块,净赚10块,陆宝高兴地大声喊道:“我赚大钱了!”这件偶然的事使他受到了启发,为什么不把鸡全杀了,洗干净卖呢?城里人上下班时间紧,没有闲工夫,如果卖白条鸡肯定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说干就干,第二天他杀了十几只鸡拎到市场,果然卖得很快。开始是他把鸡拎到街上去卖,后来是顾客撵到他门上去买,一天不论杀多少,都供不应求。他只好在西沟山上租了两孔窑洞,把父母都接到延安给他帮忙,从此,延安街头有了第一家专门经营白条鸡的专业户,生意十分火爆。不久,市场上卖白条鸡的由一家发展到数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更多的人挤进卖白条鸡的行列时,陆宝又瞄上了新项目——卖活鱼。他想鸡是卖死的好,鱼却是卖活的好,把活蹦乱跳的鲜鱼拉到市场上卖,肯定受欢迎。他首先跑到桥沟鱼场考察了一番。场长跟他讲:“目前卖鱼的人很少,卖活鱼的更没有一家。”陆宝说:“那我就再开个先例吧。”他找了一辆架子车和几只水桶,第一天拉了30斤,只卖了8斤,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他就一边卖一边给顾客宣传。第二天,剩下的22斤鱼全卖完了。第三天,他又拉了30斤,又卖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销和推广,城里人逐渐感到还是活鱼吃着新鲜,买着放心,买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又有一些人悄悄地跟着陆宝学,也开始经营活鱼了。不久,便在大东门一带形成了延安城里最早的鱼市,生意一天比一天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7年冬季,当地的活鱼供不应求,陆宝就跑到关中去进鱼。当大荔县水产站站长马福同见到陆宝时高兴地说:“我还是第一次见陕北人来关中拉鱼,我们大荔县有万亩鱼塘,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从此,陆宝就开始大量从大荔进鱼,建立了延安第一个活鱼批发点,成批成批的鱼通过他的手流向延安城里各个摊点,后来又流向各县区甚至榆林地区的部分县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长期长途贩鱼过程中,陆宝遇到过好人,也遇到歹徒;他赚过钱,也赔过钱;他有过无数欢欣,也有过无数辛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9年秋季的一天,陆宝从大荔拉鱼连夜返回延安,当时正在下着大雨。途经蒲城城外时,汽车陷入一个长约50米的泥坑里,试了几试,开不前去,也退不出来,正当进退两难时,迎面来了个小伙子冲着他说:“喂,要不要我们的车拉?”陆宝高兴得不知说啥好,握住小伙子的手连说:“谢谢,谢谢!”那小伙子又说:“一辆车太慢,我们有两辆车,一起拉咋样?”他笑着说:“那太好了。”不到一刻钟车被拉出泥坑,正当他掏出香烟准备感谢人家时,却围上来一群年轻人冲着他嚷嚷:“快拿200块拉车钱,再拿400块淋雨费来!”陆宝一下子懵了,这不是明摆着抢人吗?他不接受,跟人家评理,可人家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说:“不给钱就别想走人!”有的还拿着棍棒,咬牙切齿。陆宝一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便强装笑脸说:“好说好说。”一边顺手掏出身上仅有的350块钱,全给了这伙人。这些家伙嫌钱太少,竟然纷纷扒上车,抢走四、五百斤鱼。临了还撂下一句话:“小伙子算你走运,留下一半回家自个儿慢慢吃去吧。”陆宝气得牙咬得格滋滋地响,却一点辙也没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0年5月的一天,陆宝从大荔拉鱼路过宜君时,因交通堵塞被困在山上整整20个小时,一车鱼全臭了,5000多斤鱼,12000多块钱,一夜之间全泡汤了。陆宝把鱼倒下了山沟。望着满山二洼的鱼,陆宝的心碎了,满腔的希望象肥皂泡似的瞬间便消失了。1993年夏季四个月内,仅因交通堵塞,天气炎热,鱼儿缺氧,就整整坏掉6车鱼,损失13万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3年11月21日,是陆宝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下午4点钟,父亲因积劳成疾,不幸病故。正当举家沉浸在悲痛之中时,5点多钟外出拉鱼的司机又打回电话,说是在210国道宜君段182公里处发生车祸,重伤一人,轻伤两人。连日来因抢救父亲四处奔波的陆宝已经筋疲力尽,心神憔悴,这时又听到这个意外的事,一下子急火攻心,两腿一软,就跌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但陆宝毕竟是条硬汉子,当他苏醒过来后,又挺立起来。面对种种打击和挫折,陆宝没有被吓倒,没有后退,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几年间,他共给延安运回400多万斤活鱼。更重要的是他创办了陕北第一家活鱼市场。在他的带动下,又有一批人也开始长途贩运活鱼了。不知从啥时候起,一帮年轻摊贩都爱跟他学,陆宝干啥,他们也干啥。陆宝好象成了延安农贸市场上一只领头的雁,老是冲在最前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陆宝了解到西安炭市街的海鲜是从广州空运过来的,他又动心了,便匆匆赶到广州与南方航空公司签定了供销合同。从此南方航空公司发往西安的空运活海鲜专机有了陆宝的指标。当天捕捞的活海鲜,当天发货,当天提货,当天就可以抵达延安。延安人第一次有机会尝到如此新鲜的海产品。陆宝为延安人又创造了一个第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有些人又步陆宝的后尘而来时,他又“转产”了。1997年,陆宝历经一月之久,花销4万多元,对全国24个大城市进行考察后又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延安第一家保龄球馆。尽管眼下延安人对保龄健身运动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保龄球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计的效益,但是陆宝信心十足,他说:“干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都有个逐渐认识、逐渐适应和逐渐发展的过程。我相信,随着延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龄球一定会风靡延安,一定会火爆起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知道穷是怎么回事,所以更能理解穷人;他的宗旨是永远为社会谋利,为穷人铺路;他还准备再创几个第一,争取创足十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1983年第一次到延安,至今,陆宝在延安城里已经整整度过了15个春秋。15年中,他从最初的沿街叫卖、摆摊设点,终于发展到今天创办了延安第一家保龄球娱乐有限公司,拥有130多万元资产。他实现了小时候的梦。他的地位和周围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是他人没有变,他依然朴实无华、从尚勤俭,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更不乱花一分钱,有时候对自己和家人甚至有点儿苛刻。但是对国家、对社会,他却一点也不吝啬。15年间,他共向国家上缴税金15万多元,向社会献爱心6万多元。在他的计划里还有许多向社会捐助的项目,他计划给清涧老家再修一座桥,计划再资助几名失学儿童……他常说:“我从小受过穷,所以我知道贫穷是怎么回事,我更能体会穷人,我常有怀善之心。我的宗旨是:永远为社会谋利,为穷人铺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已经为延安创下了四个第一,他还准备再创几个第一,争取创足十个。他胸有成竹地告诉我,他已经瞅准了几个项目。当我问他都是些啥项目时,他笑着说:“这是商业秘密,天机不可泄露。”他虽然给我耍了个“花枪”,但我相信他。因为他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心计,勇于实践,敢于拼搏的人。对于这样的有心人,世界上是没有难事可言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也许有人会说,陆宝所做的都是些不起眼儿的事。是的,陆宝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做的事都是些平凡小事,可是正是通过这些不起眼儿的平凡凸显出了他那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首创”精神。许多在今天看起来很平凡的事,最初可能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英雄,可后来无数吃螃蟹的人只能是芸芸众生了;第一个敢吃西红柿(当时叫狼果)的法国画家,是冒了生命危险的,他甚至在咬第一口前已经换上了入殓的“寿衣”,因此他的名字永载史册,而后来吃西红柿的人无论吃多少也只能做无名之辈了。请大家千万不要小看陆宝这个曾为我们延安人开创了四个个第一的后生。尤其是当您在千里冰封的季节,当您拎了活鱼活海鲜回家与您的家人围着火炉细细品味的时候,不要忘记陆宝这个名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原载1998年12月21日《延安日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陆 宝 简 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陆 宝,男,汉族,1970年6月2日生,榆林市绥德县祖籍,清涧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延安陆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陆宝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热衷慈善公益事业,发起成立延安365公益协会并担任会长。他是陕西省最美志愿者、中国国际职业经理人、陕西省人民政府黄楼名人书画院院士、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宝塔区人大代表、延安市陕北民歌发展传承研究会顾问、中国山东省德州陆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同时他还担任陕西省境内十多家公益协会的顾问和荣誉会长等职务,他被多单位评委爱心大使、爱心楷模等殊荣,延安365公益协会也被评为延安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延安市“爱心志愿团队”等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7年,陆宝以自己的名字注册成立了延安陆宝保龄球娱乐有限公司。1999年8月成立了延安陆宝科技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并经延安市公安局批准后取得了陕西省公安厅颁发的《安防工程许可证》。2004年又投资2010万注册成立了延安陆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5年,公司在黄陵县公开挂牌取得了黄陵陆宝苑小区国有土地的使用权,2008年黄陵陆宝苑商住小区建成并正式入住,该小区是黄陵县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轩辕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广大业主以及同行的一致好评。2015年,公司在延安丽水阳光商住小区工程开发项目报建审批,此项目的启动将成为延安万花迎宾大道上的标志性建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以“诚实守信、服务社会”为企业宗旨,以“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为经营理念,累计创利税上千万元。陆宝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1995年到2002年先后资助贫困失学儿童15名,99年向北关小学捐赠电脑10台,2001年向市客运办捐赠数台电脑、出租车座套400余套,并赞助延安电视台举办了2002年度“陆宝杯”社会新闻大赛,2005年资助北关小学、实验中学等多名贫困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2006年至2009年间公司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公益事业,资助失学儿童、帮助孤寡老人。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8年,陆宝担任延安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8年担任延安市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8年获陕西省保龄球赛男子冠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8年担任延安市海外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9年担任陕西省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9年被授予“陕西百杰”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0年进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代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0年进入陕西省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协会会员代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0年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之光》“世纪英才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0年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之光》征文大赛“主人公一等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3年被选举为延安市宝塔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4年取得中国国际职业经理人资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6年考取陕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9年被评为延安市“消费者协会信得过单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0年进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单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0年进入陕西省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协会会员单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1年进入陕西知名私营企业投资发展高级论坛代表单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4年延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公司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0年陕西省企业诚信协会认定公司为“诚信经营签约单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0年中国品牌质量管理评价中心认定公司为“全国市场质量合格诚信经营示范单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0年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公司为“省级守合同 重信用企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1年2013年荣获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共陕西省个体私营企业委员会、陕西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频发《光彩之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5年11月当选延安365公益协会会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6年7月任命陕西省人民政府黄楼名人书画院院士;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6年10月任命延安市陕北民歌发展传承研究会顾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6年担任陕西境内十多家公益协会顾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7年3月被评为陕西省最美志愿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