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古巷掠影(十六)进士巷

流金岁月

<h3>  进士巷:市百货大楼西侧的巷子,北起鼓楼东大街,南与文庙巷、慈祥巷、四府坡相交,全长约200米左右。旧时该巷朱姓人家曾出过进士,朱家院内曾挂过"黉门学士"牌匾一块,巷子口有双斗旗杆一对,据巷内老人说,巷子对面还建有照壁一个,故名。因年代久远,风云变化,社会变迁,牌匾、旗杆、照壁现已经难觅其踪迹了。</h3> <h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县或者府一级考试 通过的,成为秀才;秀才参加省一级(或者其他行政单位名称,各个朝代不一样)考试通过的,是举人,这场考试叫做“乡试”;所有举人参加全国考试,通过之后就是进士;进士考试的殿试第一名,才可以称为状元。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h3><h3> 把以上所述分别对应到现在:小学、初中生算是童生;初中毕业一般会有一次全县或市联考,考入高中,所以高中生、至少初中毕业生才可以算秀才;高中时参加全省高中会考全部通过、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有资格去高考的,就是举人了。一般高中毕业会考在高中三年学业完成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以高中高年级的学生,不要再管他们叫“秀才”了,应该称他们为“举人老爷”才合适。然后学生参加全国等级的考试——高考。高考通过,成了大学生的,都是进士。看一看,对比一下你可以称为那一种?</h3> <h3>巷子北口与鼓楼东街相接</h3> <h3>巷子南口与文庙街、四府坡、慈祥巷相交</h3> <h3>  勤读耕。古人云:“耕可致富,读可养性。”在旧时,人们思维模式是把农业生产当做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可温保,在物质上可聚集财富;而通过读书可以走进仕途之路,可以在精神上充实自身,陶冶情操,可以修身养性。</h3> <h3>  笔墨之林。比喻文章汇集之处,犹文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