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年都有一个习惯,为自己一年的旅行写一份总结。 2017年的总结迟迟不知该如何下笔,找不到一点灵感。今天在网上看了一部《卡瓦格博》纪录片。纪录片讲述中日联合登山队二次攀登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最终失败的故事。震撼、悲怆、神圣,我久久不能自拔,沉醉在故事情节中。灵感慢慢打开了我的思路:一年旅行的轨迹、难忘的经历、不可复制的冲动及刻骨铭心的记忆塞满了我的脑海,于是有了"地狱、天堂、人间"的旅行感受。冷暖知人生,只有从地狱出来,才知天堂的美丽、人间的美好。</h3><h3> 飞行软件为我统计了全年的数据:全年飞行24次,里程7651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9圈。去了三个国家火山探险,领略了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享受了只有从来地狱归来才有的那种劫后重生的快感;去了六个国家寻找人间、却胜似人间的天堂般美景。旅行真好,让我不断认识这个未知的世界,不断重新认清自己,认清这个世界。 </h3> <p class="ql-block"> 地狱篇</p><p class="ql-block"> 瓦努阿图,南太平洋上的岛国,由8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219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首都维拉港。岛国除了拥有无敌的海景外,几乎找不出名声显赫的旅游名胜 ,但是在塔纳岛上却有一座世界上人类最可亲近的"亚苏尔"活火山,几百年来,火山每天喷发,令人惊叹,从网上找到了有关资料,定好机票立马出发。</p><p class="ql-block"> 从奥克兰飞维拉港,再换乘一架连飞行员在内只能搭乘六人的小飞机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飞行一小时即可到达塔纳岛,继续换乘山地越野车行驶二小时到达亚苏尔火山,一路巅簸,千里迢迢为寻梦、圆梦而来,这样的付出绝对物有所值。</p> <h3>亚苏尔火山下,土著头领带领村民为即将攀登火山的探险者举行祈愿:让火山神保佑我们。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多的是对火山的崇敬</h3> <h3>来自九个国家,十七位探险者分乘三辆越野车驶往火山。一行分成三组,每组有当地向导和安保负责我们的安全。</h3> <h3>一对恋人静静地坐在火山口,似乎他们在与地狱对话。</h3> <h3>火山喷发的瞬间,巨大的磨菇云伴随着轰鸣声直冲云霄,世界末日的真实大片在眼前上演。在火山口,你真的忘记了自己,脑袋一片空白。来自地底的沉闷轰鸣声不断从脚下穿过,我不敢移动脚步,怕破坏这恐怖却美妙的节奏。</h3> <h3>随着夜幕降临,来自地狱的礼花秀开始上演,绚丽多彩、映红天际、美伦美奂。</h3> <h3> 几百年每天这样的喷发,你难以置信,而且从不伤及人类。</h3> <p class="ql-block"> 犹如大自然的焰火秀</p> <h3> 这是在现场用手机拍摄的视频。震撼!</h3> <h3> </h3><h3> 二月初的瓦努阿图亚苏尔活火山之行,震慑了我的灵魂,现场火山喷发的气势及源与内心的崇敬使我好多天难以平静。回到新西兰的几天,每天无事就在网上搜索有关火山的知识和图片。无意间一条埃塞俄比亚火山探险团的招幕信息跳入眼帘,仔细看完,已按奈不住,匆匆报了名,三月十八曰登上了去埃塞的航班。</h3><h3> 此行是一次极为艰辛的行程,露营、吃干粮、没有洗澡。除活火山地区不确定的自然危险因素外,埃塞俄比亚还处在全国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状态中,再有火山地区位于埃塞与厄立特里亚有争议的边境地区,二国边境冲突时有发生。但是这一切以阻止不了我的好奇,好在此行一路有部队保护。</h3><h3> 流淌的火山溶岩湖,全世界仅有五处,唯有埃塞的火山溶岩湖是全世界唯一可近距离观看。</h3><h3> </h3><h3> </h3> <h3> 火山溶岩地貌,汽车与常人根本难以通行,只能借助骆驼前行。其实骑骆驼是非常痛苦的事,二个多小时的骑行,真有欲罢不能的感觉。</h3> <h3> 这场景好像不是去火山探险。</h3> <h3> 骆驼也不足以把我们送到火山口。这是我们到达前一个月火山溶岩刚刚经过的地方,地面情况极为复杂,暗洞、尚未凝固完全的溶岩,使你望而怯步,一失足成千古恨用在此时此景最为贴切不过了。这是我人生中走过的最困难最无助的一段路程,虽然只是一小段,但却是我人生的一大步……</h3> <p class="ql-block"> 厄塔艾尔火山,张开血盆大口,迎接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滚动炽热的溶岩在我们扺达的一个月前已全部外泄,只剩下火山底还有流动的溶岩及直冲云霄炽热的气浪。小心移动脚步到达火山口,生存的本能使你不敢久留。</p> <p class="ql-block"> 再危险,也不想失去这一难得的机会。靠近拍摄,才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p> <h3> 在火山地区,不断有新的流动溶岩出现,这是一处新发现的火山溶岩,走在不时有热气冒出尚未冷却的溶岩上,我第一次对"如履薄冰"有了切肤之感。</h3> <h3>在流动的火山溶岩边,我的眼晴里似乎看到了来自地狱跳跃奔放的音符。于是我用变焦、推拉、摇曳等拍摄手法,记录下本不存在,但在我脑海印象里留下的美妙的、来自地狱的音符。</h3> <h3> 第一次体验这样的露营:天当被、地作床。火山石简单围出一块空地,就是我们的家。火山喷发映红了天际。夜已深,队友已安然入睡,我却难以入眠,架上角架拍摄了这张可终身珍藏的照片。这是一次珍贵的人生体验,在地狱口、喷发的火山旁。</h3> <h3> 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火山,是陆地上海拔最低的火山,是一座埋藏在一千米厚的盐层底下的火山,火山喷发时的高温使地下的二氧化硫产生化学反应在地面凝结成色彩斑斓的地貌。这是一座美丽的魔鬼火山,是天堂也是地狱。流淌的一池池清水,酸性浓度高达90%,一不小心踩空,后果同样不堪设想。这是一个美丽的陷井。</h3> <p class="ql-block"> 被五颜六色、色彩缤纷的画面 征服</p> <h3> 埃塞的达拉吉尔凹地,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这里生活着人类大家庭中一个特殊种群:阿尔法人。这里曾是古红海的一部分,盐盖深达几百米,盐矿是他们的唯一资源也是命根。阿尔法人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顽强与命运抗争,几百年来,一直沿用古人的劳作方式:用木棒撬开盐块、用刀斧把它修成块状、再用骆驼运输到集市。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在这里停止了?阿尔法人在告诉你:坚守有自己的价值,(科学考证,这里是人类的发源地,比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早了二百多万年)</h3><h3> 在盐场拍摄,气温高达42度,半个小时已浑身湿透,坚持不下。浩大的盐场,散落着头顶烈日劳作的阿尔法人。虽酷热难忍,但我悲从心来,不忍直面。</h3><h3> </h3>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驮着盐块的驼队开始出发,茫茫的盐场水天一色,驼队似乎从远古向你走来。</p> <h3> 俄罗斯远东勘察加半岛,是我今年的第三次火山探险之旅。在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127座火山,其中有22座活火山,是名副其实的火山半岛。整个半岛地壳不稳定、火山活跃、地震频繁。冷战时期这里是苏联的军事重镇,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这里被野性与原始笼罩。去勘察加,除领略火山的无穷魅力外,棕熊捕鱼这一自然界奇观也是吸引我的动力之一,去的时间正是鮭鱼洄游季,一举两得,美美的行程。</h3> <h3> 去探险火山,没有一条正规的山路,一路跋涉在雪坡、乱石、冰川、火山溶岩石上,体力消耗极大。途中的风景极至:瀑布、冰洞、永不消融的冰川、五颜六色的岩石,人似乎走在另一个星球。</h3> <h3> 勘察加是世界上第二个没有陆路可到达的地方,在这里探险,没有路,只有方向。我们乘坐的六驱军用车改装的座驾,动力无比。</h3> <h3> 夜晚,到不了营地,在荒凉、原始的火山旁宿营,</h3> <h3> 无限风光在险峰。一路跋涉,历尽艰辛,震撼的火山口、永不消融的冰川出现在你面前:水火在这里相融,冰与火在这里相依共存。 </h3> <h3> 在勘察加半岛,行程中虽没碰上爆发的火山,但这些孕育期的活火山,象美丽的天使,楚楚动人,招人可爱。</h3> <h3> 在勘察加的最后一天,准备乘热气球飞越火山口。一清早来到热气球基地,看好工作人员在把热气球展开、点火、充气……,意外发生了,随着一声刺耳的爆烈声,已鼓起的热气球刹间趴在了地上,行程取消。</h3><h3> 上帝之手把我们从地狱边拉回人间,再过几分钟,热气球就升空了,如果上去,可能就直接去了天堂。地狱与天堂本身就近在咫尺!但这种意外,丝毫不会影响我探索未知的激情。</h3> <h3> 勘察加半岛的库页湖,是欧亚大陆最大的红鲑魚洄游之地,每年的八月,成千上万的鲑鱼回到淡水湖产卵,忍受一年严冬的棕熊早巳 饥饿难忍,它们静静守候在湖边,等待一年之中的饕餮盛宴。</h3> <h3> 星野道夫,日本著名自然生态摄影大师,21年前在勘察加库页湖拍摄棕熊捕鱼不幸被熊攻击而死。我在勘察加拍摄的这天,正好是他的忌日。谈不上前仆后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爱好下的冲动,难免不测。</h3> <h3> 这是在勘察加半岛的意外收获。疲惫的从火山下来,包了一条游艇,想在白令海峡轻松一下。出海还是阴雨绵绵,途中云散天晴,很难见到的虎鲸居然在我们游艇前一路伴行。这是一个家族的虎鲸,整整十几条,而且今天很兴奋,不断为我们表演吸气、下潜、翻滚等动作,久久不肯离开。拍到快门发热、手臂发酸。真是一次美丽的邂逅。</h3> <h3> 这是我在布达佩斯多瑙河边拍摄的照片。二战时德国纳粹在此把大批犹太人赶入河中用机枪屠杀。为铭记历史,政府在河边修建了一处无名鞋碑,纪念那些在地狱年代逝去的生命。</h3> <h3> 天堂篇</h3><h3> 天堂,宗教词意释为善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现泛指美好理想的生活环境。在一个呆腻的地方去到人家呆腻的地方叫旅行。其实旅行的意义远非知此,虽然新鲜感、喜新厌旧属人之本能,但经常旅行的人一定是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一定有不一样的价值观。真的,走着走着你会突然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的美好。景由心生,只有心里明亮,眼中才有天堂。</h3><h3> 一年中,脚步匆匆,新西兰、捷克、匈亚利、奥地利、俄罗斯、美国、埃塞俄比亚、瓦努阿图、缅甸。为寻找异国的天堂美景而去,用旅途中拍摄到的自然美景滋润日后居家的平乏是旅行的又一层次。我相信大自然的美,可以涤荡躯体世俗的污垢,可以燃起生命的激情,可为你生命之舟提供无尽的动力。</h3> <h3> 新西兰每年会去,举世闻名的旅游圣地。在这里只要脚步移动,处处都是天堂般的美景。几张照片都是途中驻车信手所摄。不是吗?最美的风景在路上。</h3> <p class="ql-block"> 秋天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天然牧场</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海港</p> <p class="ql-block"> 湖光山色交相辉映</p> <h3> 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篮色多垴河</h3> <h3>夕阳下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古城堡</h3> <h3> 捷克迷人小镇克鲁姆洛夫,世界上最迷人小镇之一,世界文化遗产。</h3>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小镇,临湖而座,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被世人誉为欧洲的名信片。</p> <h3> 美国西部,自驾的天堂。这是我第二次自驾在被誉为世界地质博物馆的美西神奇土地上。</h3><h3> 布莱斯大峡谷</h3> <h3>科罗拉多大峡谷</h3> <h3>拱门国家公园</h3> <h3>黄石公园的老忠实喷泉</h3> <h3>大提顿的湖光山色</h3> <h3>晚霞映红鲍威尔湖</h3> <h3>美国66号公路,阿甘曾迷失在这里</h3> <h3>日落后的纪念碑谷国家公园</h3> <h3>鬼斧神工的马蹄湾,科罗拉多河一路向西,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弯</h3> <h3>上羚羊谷的"上帝之光",不是每天都有,时间机缘天气一个也不能少</h3> <h3>下羚羊谷梦幻的洞穴之花</h3> <h3>上帝留下的天然调色板</h3> <h3>死马点州立公园</h3> <h3>美国化720万美金从俄国沙皇手上买下的相当于中国五分之一国土面积阿拉斯加 ,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商业操作,每英亩仅2美分。阿拉斯加不是我印象中的冰封、荒凉之地,这是一片富饶神秘的人类热土。</h3> <h3>北美洲20座3000米以上的雪山,阿拉斯加独占17座。乘小型飞机空中俯瞰阿拉斯加壮美的雪山、冰川,一个字:值</h3> <h3> 去阿拉斯加看一次极光,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在有极光之都美誉的费尔班克斯,我守候了三晚,遗憾的是,缘分未到,只是拍到了级别很纸的极光爆发,肉眼难以分辨,相机给我捕捉到了瞬间的极光身影。留点遗憾,为下一次旅行找一个借口。</h3> <h3> 去缅甸吧,她一定会带给你惊喜。沒有印象中的贫困和混乱。短短的九天缅甸行摄,人感到特别的舒心。宁静、平和、质朴、善良,没有轰轰烈烈的大景,但每一处拍摄点会在你内心掀起波澜。这是上帝特别眷顾的天堂佛国。</h3><h3>蒲甘佛塔遗址日出</h3><h3> </h3> <h3>蒲甘,亚洲三大佛教古都之一,鼎盛期共有二万多座佛塔,被誉为"万塔之城"。这里的曰出日落可能借助佛光灵气,美不胜收。特别抢手的是乘座热气球观赏曰出,一票难求。</h3> <h3>蒲甘古城日落后的晚霞</h3> <h3>日出蒲甘</h3> <h3> 曼德勒乌本桥的日出日落,是缅甸的一张旅游名片,这座全部用上好柚木搭建的古桥,呈现给游客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和现代文明之韵。日落时分,桥上熙熙攘攘,游客、农夫、僧人、情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h3> <h3>东塔曼湖边的孤树,有点"枯藤老树昏雅,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h3> <h3>雁飞乌本桥</h3> <h3>归途</h3> <h3> 人间篇</h3><h3> 行走在世界各地,行走在早已规划好的美丽路途,旅途上的每一处风景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充满诱惑的人间天堂。途中的我,就如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同一地球、同一人类,生活的方式和追求却大相径庭;在非洲,那些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证的平民,对信仰却痴心不改,除了祈祷,他们找不到改变命运的方式;在亚洲缅甸,整个国家还处在贫穷落后中,但百姓安宁、社会祥和,他们尊循佛祖的旨意,命运是有轮回的……</h3><h3> 行摄世界各地拍摄的人间生活百态,启迪我的人生。</h3> <h3> 瓦努阿图的土著人,以这样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有点受惊。</h3><h3><br /></h3><h3><br /></h3><h3><br /></h3> <p class="ql-block"> 照片拍摄于埃塞俄比亚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这里十一座在岩石上开凿修建的教堂,世界上绝无第二,整个城市市民大多信奉基督教,这在非洲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岩石教堂的牧师</p> <h3>忏悔</h3> <h3>奥地利萨尔茨堡啤酒节上盛装的舞者</h3> <h3>广场音乐会。</h3> <h3>美国加州十七里黄金海岸的曰落</h3> <h3>美国66号公路上的旅者</h3> <h3> 缅甸茵莱湖,是我眼中见到最美的水上世外桃源。</h3><h3>茵莱湖上的渔夫</h3><h3><br /></h3> <p class="ql-block"> </p> <h3>茵莱湖上的水上住民,一叶小舟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h3> <p class="ql-block"> 小船,是当地人的主要交通工具</p> <h3>缅甸蒲甘古城佛塔下的牛羊</h3> <h3>小僧侣的早课</h3> <h3>缅甸菜市场上开心的母子。一笑千金,这是人类最美丽、善良、缘于心灵满足的微笑。</h3> <h3> 来去匆匆,这是我在缅甸见到的最快节奏。</h3> <h3>夕阳下,一对情侣浪漫的从乌本桥上牵手走过……,我生妒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h3> <h3>缅甸马哈真达扬寺院僧人列队用餐,在寺院的所有僧人必须全部参加。光脚行进、手捧托钵、队伍肃静、神情严肃。我猜这不仅仅是种仪式,可能还有另外的寓意。</h3> <h3>每天清晨,在缅甸的城市、乡村都会看到僧人托钵化缘的场面。施主把烧好的饭菜一勺勺放进托钵,僧人微微躬身低头受施,没有任何语言交流。</h3><h3> 托钵,梵语,意为:乞食。源于印度佛祖对出家人的必修课之一,一除人之骄慢,二除人之邪念。很有现实意义。</h3> <h3>2017最后的日出</h3> <p class="ql-block"> 尾声</p><p class="ql-block"> 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在新西兰南岛的普卡基湖迎接一年中最后一个日出的到来,在库克山国家公园送别最后日落的离去。一年以这样的方式告别,对我而言很隆重、很有仪式感。时光如梭,岁月静好,新的一年,我会一路向前,用已不再矫健的步伐,去追寻永远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美。</p><p class="ql-block"> 还是选用《在路上》作为此篇的背景音乐,熟悉的旋律,经典的歌词:</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我不得已上路</p><p class="ql-block"> 为不安分的心</p><p class="ql-block"> 为自尊的生存</p><p class="ql-block"> 为自我的证明</p><p class="ql-block">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晴</p><p class="ql-block">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元月十四日写于奥克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