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改

wj

<h3> 今夜我拜读了一位校友的文章,不知不觉得泪流满面。已经离开三年多,各种复杂的情愫又涌上心头。那时,在那个充满混沌迷茫的校园里,我总是塞着耳机一遍一遍放着我喜欢的音乐,做着期待着有结果的实验,周末和三两好友小聚,假期为了爱情飞奔几百里,现在真希望能做回那个放肆勇敢的少年,回到那曾经的地方。</h3><h3> 大学刚毕业时,我曾想这辈子我到底想干啥,无果,所以选择考研读硕。这个初衷虽无害但是也是无脑,想着将日子折一折,走一步看一步。天津的那段日子,我总是过得小心翼翼。说是小心,其实不过是自己懂得太少,大多有些自怨自艾。直到快毕业的时候,才慢慢的体会到那里的一草一木,情真意切。毕业的三年,我脑子里无数次浮现出“日新月异”这几个字。毕业前,我的导师对我们说:去社会上多做事、少说话。可是我依然是那个我,不长记性的死性不改。我这个人,一直是后知后觉。</h3><h3>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总有着和大部分人不一样的意见,但是有着和大部分老师一样的认知--付出。并不是师范生毕业,只是教师情结在体内打小深种。我的母亲是老师,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想,等我长大了我要当什么样的母亲;当了老师又在想我要当什么样的老师。我小时候总是因为妈妈的原因觉得老师就是忙忙忙,故事里写的自己孩子病了还去看学生的人就是老师,每当有人不屑的提起老师多闲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我也要和她辩驳一般。然而,真正给我最大感染力的是我的研究生的老师,那是她年近六旬,对自己的要求极高,几乎每周每日都马不停蹄的工作。 而那时的我是玩世不恭的少年,她对我极其包容。是的,对每一个人她都极其包容,似乎是尽心培养,而又静待花开。与其说她是老师,但更像是母亲,学业、衣食住行和我们的情感问题,她既默默关心,时而适时给我们指点,偶尔及时的苛责比嘘寒问暖还要温暖,做了老师之后我才懂她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如此的尽心尽力。这两人既是我的亲人,也是人生总重要的导师。每当我的情绪有小小的起伏,我的母亲和老师会告诉我,当老师不就是这样的么:绷着一颗赤诚之心,去感染每一孩子。其实我都懂,这只是大龄的我跟他们撒娇的方式。对于我们的学生,我只希望能继承她们的情绪的一点点,嗯,那些你很冒险的梦,我陪你们疯。</h3><h3> 对于现在的校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清晨,一个是夜晚,一个充满希望,一个充满静谧和思念;对于以前的校园,毕业一年后,我也回去过那里,来去匆匆,但我不曾忘记,嗯,难以离开。 </h3><h3><br></h3>